正文 古籍的鉴赏 古玩的最大特点是留给人们鉴赏的空间,即有历史文化价值就有经济价值,通过古玩人的识别和破译古玩上的信息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赏受和快乐;但同时就是文化商品通过市场交易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这必须是建立在鉴与赏的基础之上的,所谓“鉴”就是鉴别、鉴定真古董还是假古董;“赏”就是赏识即通过把玩、研究去认知、识别古玩上的历史文化信息得以挖掘她的文化与市场价值。所以古玩人通过鉴赏古玩中得到的快乐与回报局外人是体会不到的,而如今古玩界充实着利益与金钱的追逐,把鉴得以放大只要是真的古董就无限制的去抄作去追逐最大的利益化而少有赏识、考证、研究她的历史文化信息,这就是单今古玩界多有古玩商人少有古玩藏者的现实。古玩有大、小类别几十种如瓷器、木雕、青铜器、书画大类,也有像古籍故纸、文房杂件、绣品等小类。而做为一名真正的古玩藏家你收藏的没一类古玩和每一个古玩品都得在鉴别真实的基础上通过把玩、研判出古玩上的历史、文化、特有的信息,才能得到物质上的回报(有可能出手)与精神上的赏受。 正文 前序 我是出生在一九五九年那个“过苦日子”的年月,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上还老苏(前苏联)大哥的债,最主要的是三面红旗、大跃进指导方针上的过失,致使我国发生历史上的又一灾荒期——五八、五九、六零年的三年自然人为灾害:经济倒退、人们生活困苦,饥荒、饿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人们普遍还缺衣少吃的困苦年代生育几乎是少得可怜,我就是在这样的苦日子出生的。我是生在农历腊月十一月的一天,本来身体得过病就廋嘘的母亲生了我后因没有营养补充哪有奶水给我。听如今还健在的八十岁的老舅妈讲:这孩子命强的很!生下来哇哇大叫要吃,没有办法在大食堂主厨外公偷偷的拿来一块肥熟裹着热米饭给我塞下,可怜幼小的生命居然也吞下去了。为了我能活下,外公四处打听到镇边的一农户家生了孩子有奶水同意让给我一部分吃,但喂一次要五毛钱,最少要十元钱。这下可难住了高大有办法的外公了,已是清贫少吃的家庭哪来十元钱,五十年代一个人的工资一月就是二、三十元,十元钱也是个数目了,舅妈和外婆抱着饿的哇哇大叫的我説促着外公想办法。外公一生仅生育我妈一女(舅是代养的),如今添了外孙他无能如何要保住的。腊月大雪天,一米八几的外公扛着一张老的雕花书桌去卖了换来十元钱才把我送到奶妈家喂奶,这样我的命才保住下来。后来听人説:那张书桌和二把雕花的椅子是外公祖上传下来的老红木做的,外公十几岁出来打拼开起了纸马铺(旧时买卖纸、幂钱的铺子),有一买家出了二百个银元我外公也舍不得出手,为了保住外甥这一香火如今舍掉了。可惜外公七十没到早早先去了,留下过多的遗憾!但这一真实的卖书桌保救我事件从此影响了我的一生。 正文 二胡上的龙头 转眼间我已长大,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六岁,爸爸把我从外婆家接到自己家的小镇上。我们家过去是个大家属。 爷爷在解放前是开布店的,所以娶了二房。解放没到爷爷就死了,殷实的大家就衰落了。大家里大房我教大奶奶的生下二个佰伯(大伯早去了)四个大姨,我家奶奶生了二个男儿一个女。所以到我回家时二个铺头的弄堂满满的住了二大家人。 四个大姨早嫁了,大奶奶和二伯一家、我父亲一家和自己的奶奶带着小叔加自己的小姑姑一大家十几口人靠二个奶奶做小摊生意坚难过日子。父亲只好过早挑起家里的生活担子,他十几岁跟人家学会了修钢笔、手电筒、煤气灯等小修理,二十几岁成家就独挡一面凭借自己聪敏开起了玩具、胡琴店。 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个年代小孩过年过节是没有电动玩具,只能靠木制的、竹扎的面具、动物。文化生活也已匮皅,有一把二胡、竹笛已是满喜欢的。 父亲有一双敏感的眼和灵巧的手,只要他看懂的东西他都会做。 这样一到过年过节,我家开的小店竹扎画花的灯笼、鲤鱼,木雕会动长着二个大大突眼狮子头挂满了铺头,父亲拉着二胡一边在低声哼唱一边在恰谈生意。街坊邻里都説:我母亲是医专毕业的高才生是见父亲太聪明才嫁给高小还没毕业父亲的。 从小我是在父亲的琴里熏陶下长大的,所以一生也喜爱唱歌、拉琴。特别是父亲雕刻的二胡龙头我小时就爱不惜手,到了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候的一天,父亲很是隆重的告诉我: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是虎头、蛇身、鱼尾组成,故事可多着呢!为了找寻龙的故事,我小小年纪就对老的物件特感兴趣。 家里的老桌子里刻了字我就吵着二伯教我认字,一张黄花梨方凳打外了家里还收起来我弄懂是因为黄花梨可以雕几个二胡龙头,大奶奶小脚穿的绣花鞋为什么被压在箱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里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人,因为有文化才有许多念想的。 正文 赶社 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期所处的年代正是动荡岁月的十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高中一毕业就被下放来到一农村知青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当时年龄少仅十七的我不懂得农村的活儿重,日子过得苦,全凭一颗忠于毛主席的心来到离家几十里的一柑橘场锻炼劳动。乡下白天我们几十人的知识青年劳动还热热闹闹的,可是一到晚上可别説电灯,就是煤油灯也因常常缺乏煤油少点灯,知识青年们晚上是最难熬的。 怎么办? 跟我一同下放的一男青年有一亲戚是离我们知青点十来里路,有一天晚边这同事的青年把我一起叫到他亲戚家吃上一顿丰盛晚餐。 晚饭后,他的亲戚讲今晚上有社戏看,我二人就留下来看社戏了。对于“社戏”现代的年青人是较陌生的,时髦的説是在我们南方的农村过了年以后为了备春耕而举行的一场物资交流大活动的前序,时间一般是“立春五步”为社即每年立春五十天后的哪一日为“社日”。 在文革那个禁锢的年代,为了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物资私有交流让“公有制的合作经济“独大,民间的“物资交流会”几乎取消,待到改革开放“社日”就慢慢恢复了。 在“社日”之前,为了准备参加社日而备制的各种物资活动这就叫“赶社”。 赶社前几天当地为了吸引人们就举办各种文化演出活动这就叫“社戏”,社日和社戏是保持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少古老民俗活动,象社戏演出的各种农村小调(唱调)、耍猴、面具表演、皮演戏、各种手制糖串儿等都可以在社戏场看得到或品赏到, 记得我家先前父亲制作的二胡、各种竹、木玩具都得赶在社日里买个好价钱。社日一般是处于邻近边界较大的集镇是最热闹的,有一年我已上了初中,父亲叫我和一批手艺人连夜摸黑赶到隔邻近的一大集镇去赶社,我因夜晚走路没有经验摔到冬田(有水的)里,待到父亲和同来几人点起稻草把我弄湿的衣裤烤干赶到社场已是人山人海啦! 不得已父亲和我只好把我们的琴铺开在边场,开场没有多久几个戴大盖帽的工商所人员就要收地摊费,父亲请求缓交他们也不准这样就吵了起来,我的少少年纪那惊得这样的场面,直急得哭了眼泪刷刷的流,才好遇到父亲以前的一熟悉税务人员才平息了事端。可社日已过了大半,父亲拉着悠扬的二胡,我合着唱出幼雉的歌曲,这一场面我永远铭记在心中。以后我参加工作当了警察从没欺压百姓,这是我从小懂得手艺人过得不易。 社日里的木制大床大多漆上红红的大漆雕镶上了一块块花木板或玻璃画,好看极啦!各种面具和喇叭、小人、动物看得你眼花缭乱,还有各种表演如西洋镜、耍猴戏、皮影戏等最受孩子们的喜爱,更不説各种小吃如油炸粑粑、糖画人、松子糕、芝麻花、豆腐小吃等尽有尽有,正因为有了象社戏这样的历史大交流汇才把我们传统的木雕、竹雕、石雕、各种手艺继传下来,至于那天晚上看的社戏好像是一场我们当地的地方戏祁剧,她是流行于湖南南方的一种地方的戏剧高腔,我们湖南地方戏主要的是祁剧、花鼓戏。 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过的是清平日子,但历史文化的熏陶还是没缺少的,我就是因为喜爱看书,从小受到我的亲叔叔的影晌也喜欢数理化所以一恢复高考,当年我就从知青场靠上中专出来了。 正文 初识古玩人 三年的中专生活眨一眼就过去了,毕业后回到家乡--湘西南的小县城因为没有关系被发配到农村一小镇上当上一名户籍兼内勤的小警察。 几十年前,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国家包分配工作的,所以像我们这样小老百姓子弟只有分到乡下农村工作,好的县城、大派出所是分不去的,这就是中国的关系学。 在改革开放当初像我们这样的边远县因经济不发达还保留了县的派出机构——区,我所在的区也管辖五个原人民公社编制的五个乡大约共有五万多人口,区派出所只有一正、一副的二位老革命的所长加我这个刚分下的小警察,五个乡各有派出所派出的驻乡民警。 那是社会风气还好,派出所大都处理一般的社会治安事件和小的刑事案件,我因年轻有文化是科班出身所以派出所的外勤工作我大都参与,在外处事中我几次发现进步的农民向我们特供有人盗挖老墓葬和有几人专门在收购古董的违法事件。 那个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派出所连自己的办公地点都是寄居在区公所,县里为了解炔派出所的办公经费和住房就鼓励自己办案增收,所以我们所里定下:抓几个古董贩子增加办案、办公的经费,为此我就当仁不让。 我们这一山区小县历史上还是出了不少大官的,清代时就打出了像湘军的将帅唐赖子、席宝田都是清朝富甲一方的大官,民国的唐生智一家也是湖南的大军阀。 这些富裕之家原籍都是我们所管辖的地方,所以不难理解我们区辖范围有盗墓和古董走私活动。 有一天我下乡在一村支书家,支书的堂弟向我们举报;临近村一李姓家收购了大量的老瓷器,不容分説我带领几个治安队员在该村治保主任的监督下把他家翻了个底朝天,足足的搜出几担花瓷、青瓷和老的佛木雕,运回到派出所给所长汇报就难住了:上交了这样的古董给文物所没有钱给,不上缴是违规的,怎办?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定下由我带人到海南与我的同事哪儿冒一次险:可不可以交易。我也是忐忑的和同事带着几件玉器、木雕、瓷器坐火车就搭轮船的来到海口我的同事场地。 説到我的这位同事,他可是北京毕业的高才生,因”六四“动乱闹学潮后,只好与几个合伙人来海南开文化公司,收了不少象齐白石、张大千等现代国画几十张,因价高海南才刚刚开放没人买的下,就是留在现在,每张都是天价的宝贝画了。如今我的这位同事和他的几位合伙人已是中国房地产的大佬。 我带来的古董更不好卖,为了凑足回家的车费同乡只好叫来一位戴眼睛的大学生以五百元钱买走了一个玉斑子我二人才得以回所。 以后收缴的古董瓷器、玉木器等,我们只好上交到市里文物所,每次都有千元以上的奖励。 就这样抓的次数多了,古玩贩子也就大都认识,在这里特别要提的人是认识我玩古玩的领路人——一个乡村支书的弟弟,他姓李,在我们那条河水一带他认古玩是出了名的,人称”贼眼李“。特别是瓷器,一般玩古董的对青花瓷能区分新、旧,高一点的可分区民国、清早、中、晚期与明代瓷器就不错了,而他单就清代青花器可以区分是清早顺治或康熙、雍正的,到乾隆没有?是清中期、晚期他也能分区同光瓷还是嘉道瓷,认识他还得从一起案件讲来: 正文 走进古玩圈 这起案件大概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严打”后的秋天。 我所管辖的一国营林场里发生了一起盗墓案,因林场当时还没有派出所公安机关,所以我和一驻乡民警步行几十里来到已经被挖开一大口子的墓地,墓地位于林场一老寺庙后山上。 据当地守林人讲:寺庙是民国初大军阀唐生智父亲为师爷顾和尚修的。 説起顾和尚我还是知道一些来由的,顾是上海一文人,因笃信佛教的原由与唐生智父亲唐校祥结为好友,在顾的感染下唐总监也念佛成俗家弟子,后来唐生智在国民党势力大增,顾当然成为唐的智囊高参,只是在南京抗战前,传説:唐宗监也已看出蒋介石令他守南京是借刀杀人,但迷信了顾和尚的算挂(古代的打挂)有希望打赢才敢于保南京之战,可惜:顾的挂不灵验,唐生智被日本人打得惨败。 顾从此躲进深山老林这一庙里老死终生。这墓就是谁的?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我们从一老矿工(林场在国民党时期唐生智就开始建矿挖锑矿一直到如今)口中得知:墓是顾的一好友妻子墓,他夫妻二人不远万里来深山看望顾,不好妻子得危病死了就葬在山上。 根据盗挖的工具遗留我们查处了一伙七、八人的盗墓分子,一一把他们全抓来关进了派出所。 这一伙人基上是本地文物古玩贩子精英啦!那时对盗挖古墓的一般按治安案件处理,待报请局里批准后:治安拘留二个主要的,其他的罚款处理。 通过几个案件的处理我基本上都认识了这些古玩贩子。过了没一月,一乡下村支书请我吃饭,他弟弟和这几个古玩贩子也一同来了,在谈话中,他们讲现代改革开放已多年,外地对古玩艺术品已放手,为是么我们还紧抓不放? 这个我自己也了解,农村山区缺钱少粮的派出所是为了增收入,老实讲:我也爱好文化古玩艺术,这些我当然不能讲给他们听。 饭后支书弟弟见我也有如此喜爱就把我叫到他家拿出了他的古玩藏品一一给我导来:木雕佛、抱小孩的女雕像叫送子观音、光头大肚的是弥勒佛等一个个雕像都有名字故事,木雕花板戏剧人物故事哪就更多啦,是么赵子龙救主、桃园三结义、刻着五个蝙蝠中间刻一“福”字的叫五福拜寿、刻一瓶一大象的叫太平有象等等,这几乎把我镇住了,特别的是那各种青花瓷、彩瓷器上的人物、花鸟、山水画的活灵活现我一下子爱不惜手,深感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支书弟弟见我喜爱致此,走时送给我十多片青花瓷让我做标本验看多究,并叮嘱我多买些古玩类的书对照看多了就会自己明白的。 为了卖这类书籍我托人到桂林才卖到几本书:耿宝昌、冯先铭主编的瓷器,中华书局出的中国钱币,张德祥的古代家具等我都熟读了不知多少遍,但真正要我辩认古玩的年代如瓷器我连老、旧都分不清,更别说区分民国瓷与明清瓷了,我就主动去问支书的弟弟——我的启蒙师,他説: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这双眼是在乡下收东西练出来的,你想入门就要多摸多看日子久了你自己就明白。 正文 古玩人的学问 支书的弟弟我的师傅老李也有近四十岁,他玩古玩、收古董已经有十几年的光阴,但他从不参与盗挖非法活动。 十几年来像大多数古玩人一样走村窜巷,东西南北跑了不少地方摸过数不清的古董,贩过车车古代木雕花板、建筑构建和石雕,收过千万家的老瓷器,所以才练就了一双辩古识真的火眼真金。 我明白了这一道理以后想到要玩古玩必须要亲手摸、亲眼看再结合书上的知识才能有谱儿。 我就自己开始了收集古代钱币的尝试,因为当时工资不高也就二、三百元还要养家糊口(我已结婚生女儿),所以只有从不太花钱的古币(当时是当铜废品)收起。那是下乡的日子比较多,乡下供销社的废品仓库、外出差的旧货店几乎都去掏。 开始不太懂把掏回的四方孔圆钱币(我们乡下叫幂钱是因为大多是随葬的)绣呀、斑迹擦洗的干干净净,一个个照书上对比发现有:唐代的开元、乾元通宝,原来读书时知道唐代有个开元盛世才知开元通宝钱铸得这么漂亮! 宋代的钱特别多,南宋的钱小平钱一般北宋钱铸得小些是因为北宋强大?明代的钱笔比清代币少多了从书中得知是明代流行纸币,到如今我收了二十几年的历代货币也没有俘获一张明宝钞。 到后来我也知道:钱币和古代铜器一样,(所有的古董都一样)都该保持它的原貌,像钱币大多是铜有绣才保证它的真实性,古器物历经岁月她的最好例证就是她表面的层层包浆,这是一般古玩人判断器物新老的根本依据。钱币收藏最难是汉以前的币太少,是么战国的刀币、布币,再以前的早三代币种几乎难觅。收的币多多了,熟练了再也不乱擦洗了。 我就根据书上按时代把币装进钱币专用袋中(一版一版的),当此在派出所那十年我收藏的历代古币就多达五、六十斤币种达一千多种,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感着幼稚,因为在古玩行里,钱币是小众收藏,只有收藏像瓷器、雕品、字画的才是大大的收藏人。 这是后话,让我慢慢导来。 正文 杀猪佬的瓦砚 从收藏历代钱币开始,我为了猎奇其他古玩,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我就开始订阅“收藏家”等收藏方面的专业书籍, 从书中我了解到古玩人一般分三大类: 一是如今满地奔走收文物古玩的串旧货佬,这是目前农村主要古玩人既俗称的古董贩子,他们把古玩从各家收来通过城市里的旧货市场(那是还没有真正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卖出。这些人只是养家糊口。 二是古董商人,他们一般都在大的城市开有古玩店铺,依靠卖进古玩市场和串货佬的古玩再卖给真正的收藏家或艺术家,这些古董商知识比较全,如硬片(铜器、金银器、陶瓷)、软片(书画、古籍、绣品)都懂,他们收到的好古董有的还送给拍卖公司拍出不少是赚了大钱的,所以这些古董商如今大都是富有的,藏品档次比较高,精神上得了赏受物质上得了不少便利。 三是真正的艺术品收藏家,他们大都是艺术家和高富有阶层,这些人一般专注与某类古董艺术品的收藏,现代的王刚、马未都、赵忠强等。我现在是那类呢?自己定位是古董商人兼收藏人。 还是言归正传回到我的第一件藏品的故事吧。 我有一个老表兄是派出所乡下杀猪佬,他知道我喜欢古玩。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跑来派出所与我説:和他一同杀猪的从老家拿来一个砚台,几个古董贩子看了讲是瓦(陶器)的不值钱都不要,叫我去看看。 我就和老表一起来到市场,他的同事从一个纤维袋子拿出了这个长方型的砚台。 该砚台是装在一个竹制的盒里,打开盒是一半圆型瓦片,上有椭圆的砚面,深刻有糟型砚池,砚台四周刻了各种文字,一下子还认不出来,唯独砚台外和竹制的二方盖,砚台底制有:炎汉三年四个大字。 盒和砚台包浆深厚虽然是一个陶的我下定心要购卖,最后以十元的价格卖到了这方瓦砚,要知道那时十元钱也是个数目可以买十斤多的猪肉的价。 买回瓦砚后我为了弄清她的来历翻阅了不少的有关砚台的书籍,都没有找到她的源远和分类。 直到四年后我出差到广州卖到一本日本人对中国古代砚台的分类才弄清楚她的真正面目。 这本书名叫“龟灵集砚谱”是民国期一个日本收藏家写的,他把中华古砚台分为石砚、铁铜砚、木瓷砚、砖瓦砚。 古时有秦砖汉瓦之曾称,也就是説古代秦朝的砖和汉时的瓦都可以做为文房的砚台用,为是么?是因为秦、汉砖瓦是特选泥经反复淘洗发烧精制高温烧成,他的密度不亚于一般的石头,但细密滋润发墨易雕刻,是古时文人雅士制砚台的好材料。 通过书本上我还查到该砚台盒上刻有的“即墨候”就是古代对砚台的俗称,盒底“炎汉三年”古时把东汉称为火汉、炎汉,所以这方砚台是或就是东汉三年的古物?为了切底搞清这方砚台的历史,我就几次到大的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书上讲砖瓦砚大多是民国仿制的,用秦、汉砖瓦制的砚台难觅踪迹很是罕见! 我又从瓦砚台的文字上入手,砚台面刻有纂体字二行、隶书一行字并留有人名、草书一行也留有人名。 通过查中华历代名家词典查到了这二人分别是南宋与元代的书画家。这样瓦砚的历史基本也九搞清楚,她由此成为我的第一大藏品。 可惜后来由于女儿出国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无奈在省城一拍卖公司拍卖了八万元。如今想来有点留恋,为儿女前程卖掉身外之物还是值得的。 正文 同治大婚碟 古玩行里最大类是历代瓷器,玩古玩的人几乎都碰(收藏),一般都只能玩普通瓷器的收藏,至于明、清官窑器民间是绝少的,价格到如今好的、档次高的已是天价,像天天电视里收藏节目哪么吹嘘的妄想捡个大漏是没有的。 在开始走进瓷器收藏时,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态,吃过不少的亏。 瓷器收藏我因为看了不少专业方面的书,照本去搞收藏,初期收的大都是赝品。 在一年过中秋节时,我出差经过桂林,经人介绍来到桂林瓦窑厂旧货市场,一古玩贩子拿出一对粉彩花果碟给我们看要价二千,这对碟粉彩画满了花果,有25厘米大底手写二行红字“同治年制”楷书款,我见瓷器碟有年岁的,没有书上讲的亮亮的贼光反而较温润就下定心要卖。 二千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慎重起见我打电话叫来我的师傅李,他连夜坐火车赶到当面看了后认定是“同治官窑”粉彩碟,我才决定化二千元买回这一对碟,可以后经过反复研究:这一对碟一个是真的同治官窑碟,一个是民国仿的。 据史料记载同治大婚是曾制过不少婚庆瓷,我是看到书上这一信息才上当的,所以初识古玩人切记死套书本和听专家的一条一条,这样一般会打眼的。 问题是出在:判定瓷器是古玩行一门综合的学问,要胎、彩、釉、做工几方面综合考验,那方不合就不对是赝品或仿品。 这对碟一个胎体厚重饱满,优其是画花厚重饱满规整,手写的底款字体有力是书法体,另一个胎体薄,尤其是画花轻飘底款字没有功力,这是瓷器行里经常遇到的叫“高仿品”,后来我才知道,瓷器历代后朝仿前朝的多的是,但价值大打折扣。 以后我的心态平和下来,就从民间的明、清青花瓷、民国彩瓷入手收藏,十几年下来,收了不下五百件民国彩瓷、明清瓷,当就历代茶壶就有二百多把,收的瓷器多了,经济上花费不少负担重就连存放也是个大事。工作上我由于努力被县局调到另一大派出所当所长。 这样工作任务多,瓷器收藏就暂时停了下来。总结我对瓷器的收藏,有这么几点值得交流的。 一、玩瓷器第一要玩完整的。不要见到老得都收藏,我的一位原乡下公社书记,对收藏着了谜,收了不少历代老瓷器,早几年他拿了一件老青花瓷罐来省城经专家鉴定为明代中期瓷,他高兴不得了,可拿到拍卖公司一估价不值一千元就是因为这一瓷瓶口缺,是件残次品。在古玩行中,收藏全品是最重要的。 二、要收藏档次高的。是么是档次高的瓷器?就是收瓷器不但要收对的到代的并且还要注重选诗、书、画、印具全的有文化内涵的文人瓷(这以后再讲文人古玩),民间大都是日用瓷,只有寻觅哪些题诗有意、画意规整、款写标准、有历史内涵的历代瓷器收藏才既有文化价值就有经济价值。 多年前我收到的一民国墨彩茶壶,有民国上海静安寺主持的题诗,有民国一小画家画的“寒夜钓鱼图”,还有一小名家写的:青铜器束旦鼎金文书法,虽然是一把民国小壶但也算是我的小宝贝哦。 三、要注重某个专题收。瓷器门类多的是,最主要的是青花、粉彩、单色釉、高古瓷、其他彩瓷等,一般入门后(指能够辨别新、旧),应该主要关注一门类的收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财力上不够,自己的水平眼力也上不去。这些只是本人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正文 瓷器辩新、旧 上节説到收藏瓷器的几点体会,且首要前提的是要买对瓷器即收到自己想要的老瓷器,这就牵些到瓷器辩真、去假的问题。 收藏瓷器也与收藏其他古玩一样先要辩伪。我的经验是首看胎,次看造型,再看釉与彩,最后看瓷器上画、书、印等信息,一一符合才可定下,否则存一点有凝就要放弃,不可贪图便利吃大亏。 现在先説瓷器的胎:民国以前的瓷土大多是人工碾碎的,与现代的机器碾碎有明显的区别,用40倍放大镜看有大小不等的颗粒,而现代瓷器胎瓷土颗粒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有人説现代仍然有人工碾压的瓷土做胎的,这要进一步看过去的瓷土经碾压后还要经发糟特别润,用眼看胎土是干的但瓷泥是润的,这一点在明清青花瓷胎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从元代以来我国瓷器制作基本上是以景德镇为中心瓷土是经碾碎发哮制作的,历经岁月瓷胎土那个样子看多了自然会清楚。 有年岁的瓷多是温润的。我在多年前很是关注铜佛像的收藏,一次到文物中心去听专家专门讲解青铜佛像的课。 大家问来问去不知道到底怎么辩伪?最后专家説:现代的青铜佛像作伪太多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是电解质铜做的,不是,铸造铜的就可进一步断下去。 我回家把一尊经博物馆定下铸造的战国青铜镜与一现代铜佛放在放大镜里一比较清楚明瞭。这个道理以后在鉴别书画的纸、颜料,古籍的纸、墨,木器的漆彩料都用得上。 再説造型,这里我把我收到的龙泉梅子青烛台説出就大可明白。 早几年明、清官窑已操的很火,就是民窑瓷好的也价值不菲,我就把瓷器的收藏重点放进宋代的高古瓷这一块。还是在十多年以前我在派出所当所长的时候,一国防厂子一位科长打听到我也喜爱古瓷(他也是一位古玩发烧友)就送给我一片瓷,他讲是建筑工地捡到的不知是那个瓷。 最后我断定是一片宋耀州窑的划花瓷,我就以耀州窑瓷片为基础开始了高古瓷的收藏,二十年来收到的高古瓷也有一部分。 还是説烛台收后好几年,我见高古瓷近几年开始发烧,市场反映不错拿出来研究一番,仔细看来一荷叶烛台像是宋代的,中柱四方开光题诗、塑人物就看适清末民国的,特别的是我翻了所有的历代烛台资料没有这样的造型,最后反过来证明:胎、釉、型都是民国仿宋的才落下心。古玩行的话:古器都有样子和气韵就是説他的型。三説她的釉、彩。 瓷器大分二类:青花、彩瓷(还有单色釉),这里的辩别体会是看釉面是否温润(不是亮亮的有贼光),特别的是过去釉往往不是太干净(含铁)有锈斑点,缩釉点一定达胎骨,还有的是开片没有规则细丝里不是白的往往是黑丝(放大镜)。 如是釉上彩一定有用过的痕迹,放大镜下彩有划过的痕(数罕见的库房瓷外),这一观点也可用于其他古玩表面痕迹的鉴定,当然新器有痕迹那是人为做上的痕迹有规则。 彩当然新的大多是化学料(颗粒细),老得用的是颗粒粗大小不一的人工料,这一点在鉴定中国古代画中也灵。 最后説説瓷上的画、书法、印的信息。民间绘画都有一定规则:一副画又是一个典故、成语故事、历史源远,搞清了瓷器上的画意也就搞懂了一大半。 书法六体都有一定时间出现,我一老藏友喜爱收古印章,一天他拿着一方芙蓉冻方章让我赏识,他初定这章是民国的,我看后根据边款的隶书书法(魏碑体较浓),我断清中期。 所以玩古玩也是一门学问,不懂得书法和历史,特别是甲骨金文、大小纂体我不知难到了多少次,好多印文不识,吃过的亏也蛮多的,这里以后慢慢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