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章 回家 回忆 第一章 回家 回忆    回家   二零一二年的九月,我从工作的地方回到东北老家探亲,谁知回到老家后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却是从小就给我讲故事的老康爷爷去世了。当得知这个消息后,除了悲伤还有很多感触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老康爷爷从小就是我背靠的墙,是我的精神支柱,伴随我成长的,是他讲我听的五个爷爷抗日杀敌的故事。父亲知道我对老康爷爷的感情,决定带着我去老康爷爷的坟前坐坐,也和老康爷爷说说话。父亲告诉我老康爷爷去世前一直念叨我,问我在连云港工作的怎么样?生活是不是习惯?有小孩了没有?听到这些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这一个晚上我没有能够入眠。   第二天一早我和父亲开车来到了小佳河镇的老虎山,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才到了老虎岭。当来到老康爷爷坟前的时候,我的眼泪又一次的流了下来。老康爷爷的坟坐落在老虎岭的山岗上,这里能看到老虎岭的全貌。这里除了他的坟,还有七座坟,和老康爷爷并排的是:我的亲爷爷姜尚武、二爷爷赵千斤、三爷爷康满富(老康爷爷的哥哥,老康爷爷本命康满贵)、四爷爷韩树根;离他们不远的下方还有三个坟,东首的是陈树花奶奶和康满月奶奶(老康爷爷的姐姐);西首的是一座没有墓碑的坟,以前老康爷爷和我讲过,这座坟是当时饶河县最有名的土匪头子关三脚的,具体的姓名我不知道,因为老康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每提到他都叫他关三脚,我也就只知道他姓关,是山东人,逃荒到了东北,后来当了土匪头子,因为他跑山路特别快所以号称关三脚,后来日本鬼子来了后没多久,他就当了汉奸,被我爷爷杀死后,就埋在这里,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讲究当了汉奸就是不认祖宗,也就没有了祖宗,所以他的坟就没有立碑。   父亲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沉思,他让我给老康爷爷和其他四位爷爷、两位奶奶上香,上完香,我就一直跪在老康爷爷坟前,流着泪和他说话,因为其他四位爷爷我只是在他的故事中听过,没有见过,虽说我的亲爷爷姜尚武活到了一九八三年,但我那时候还不记事,所以也并不是很熟悉。在老康爷爷坟前,我感觉他好像还没有死,他仿佛真的在和我说话,仿佛还在和我讲他和其他四位爷爷抗日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样的熟悉。   回到家几天后,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老康爷爷活了94岁,他的生命仿佛就是要给我讲述他们的故事。现在也只有我最了解五位爷爷的抗日故事了,我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年发生的事情,当年抗日的血雨腥风。这种责任和从小的爱国情节促使我决定要写一本书,来记录他们的英雄事迹。   准备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小日本犯贱将我国钓鱼岛国有化的时候,这场闹剧的手段在爷爷的故事中,小鬼子早就用过,在这里我不禁想问,都他妈过去快七十年了,你们的手段就不能像电脑软件一样也更新更新吗?日你祖宗的!   回忆   回忆把我带到了一九零九年的冬天,饶河县蛤蟆沟屯,家住屯西头的老姜家迎来了自己第七个孩子,可是家里上下并没有喜得贵子的喜乐气氛,相反老姜两口子为家里又添了一口人而犯愁,多一口人就意味着又添了一双筷子,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而对于现在吃饭已经非常成问题的姜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晚上,全家围在炕桌边喝着面糊糊野菜粥的时候,   老姜头说:“咱们家不能再添筷子了,老七来的不是时候啊,今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家里人已经吃不上饭了,这又多一个人,要不然送人吧。”   老姜媳妇说:“不行,俺不干,咱家本来男人就少,加上老七才三个,以后家里农活指望啥啊,还得指望男人。”   “可不干怎么办,家里哪有粮食养他啊,放在咱们家今天冬天他都过不去,早晚还不是饿死,再说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就是不饿死也得冻死啊,送给别人没准还能活下来呢。”   “我也知道家里的养不起这个孩子了,可我就是不舍得啊,这可是我们的骨肉啊,孩他爹你咋就这么狠心,有没有别的办法啊?”老姜媳妇说道。   “办法倒是有,就是要可怜大闺女和二闺女了。”老姜说道。   “什么办法啊”   “今天早上我去集上买苞米面的时候碰到村东头刘家媳妇大浪子(东北人称呼比较招摇的女人),他说长山村有一王家,有两个儿子,家境比较好,不愁吃穿,可是算命的说他两个儿子都短命,必须提早娶媳妇镇邪,越早越好,这段时间正托大浪子在咱们村找呢,她问我愿不愿意把大闺女和二闺女嫁过去做童养媳。”   “俺不干,那童养媳是好当的啊,天天干活不说,咱本来就是哪干活的人,可咱不能受那气啊,那童养媳婆家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咱家闺女哪能受那气啊”。   “这不干,那不干,你说能咋办?要不就看这全家都被这个老七给拖着饿死啊,我不管你干不干,把两个闺女嫁过去,不光能换些粮食,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再说了闺女到了那边吃的住的穿的都比咱们家好,有什么不干的,明天我就去给大浪子回话,说我同意。”   老姜媳妇低下了头,抱着刚刚出生的老七,泣不成声。   没过几日,大闺女和二闺女就嫁到了长山村老王家,做了两个兄弟的童养媳,老姜家就靠着两个女儿换来了一百斤苞米面和两床被褥艰难的挺过了这个比往年都要寒冷的冬天。刚出生的老七也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可是他还不知道为了养活他,家里卖掉了自己的两个姐姐 卷一 第二章 都是王八惹的祸 兄弟情深(一) 都是王八惹的祸 一九二三年夏天,依旧是那个小山村,依旧是穷的几乎都揭不开锅的老姜家。家里几乎什么都是老样子,只有一样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却是要命的,他家的姜老七已经十四岁了,性格和他爹的老实巴交截然相反,好勇斗狠,成了村里有名的惹事王,几乎天天都有乡亲到他家来告状,要么拿弹弓打了人家的窗户,要么偷了人家的鸡,要么偷着掰人家的地里的苞米,反正只要他能想到的坏事他就敢做,老姜头这几年来光给人家赔不是就累弯了腰。可是后来反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姜老七的命运。(因为我的爷爷这个时候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家里人都叫他老七,那这里就暂时称他姜老七吧) 讲这个故事之前,我需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蛤蟆沟屯。蛤蟆沟屯位于饶河县的东北,之所以叫蛤蟆沟是因为这里有一条乌苏里江的支流,其实连支流都算不上就是一条小河沟,只不过这里的水不是臭水沟,而是活水,他最后流进乌苏里江。正由于有这条小河沟,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谷类;另外小河沟里盛产很多的鱼、蛤蟆、甲鱼(东北话叫王八)等,尤其是甲鱼,在整个佳木斯地区都非常有名,我估计那名气不低于现在的阳澄湖大闸蟹。依靠着蛤蟆沟,村民就形成了两大生产体系,一种就是靠种地靠天吃饭的人,而另一种就是靠捕鱼、贩鱼吃饭的人。这两大体系中有两个杰出代表,一个是屯西头靠种地为生的康万生家(就是我老康爷爷家),一个是屯东头紧靠蛤蟆沟,靠打鱼、贩鱼为生的刘传喜家(也就是大浪子家)。他们是屯里最富裕的两家人,可是这两家人的为人却截然不同:康家以前是山东闯关东来的,为人朴实,热情,乡亲们有什么难事,他家能帮就帮,每逢过年的时候还给村里吃不上饺子的人家送去热腾腾的饺子,所以每提到康家村里人都会感恩戴德;可是刘家却是截然不同,他家霸占了蛤蟆沟流域的上游,而且还用渔网截断了整个蛤蟆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网打尽,所有想去下游的鱼那就只有一条路——鲤鱼跳龙门。下游的渔民也曾多次找过他家理论,可是刘家仗着女婿在县府警察局工作为所欲为,另外他家里男丁多,也就是儿子多,还都是恶霸级别的,总是把来理论的渔民暴打一顿,甚至后来放出狠话,“蛤蟆沟姓刘,以后谁再敢在蛤蟆沟里打鱼,就先打断他的腿,再砸了他的船”,村民都是敢怒不敢言。 就是这一年的夏天,发生了改变我爷爷一生的事情,如果没有发生这个事情,我的爷爷大概和其他的乡亲们一样靠天种地的生活一辈子,可能一辈子都很穷,但日子过得会很安心,幸福。 这一年的夏天比往年要热很多,村里的孩子们和往年一样三五成群的跑到蛤蟆沟里游泳,那时候的游泳我估计也就是狗刨,大不了水性好的能来个漂浮之类的。这些孩子里分成两大阵营,一伙是以姜老七为首的其中包括康家大小子康满富和闺女康满月(那时候的老康爷爷还太小,老康爷爷是一九一八年出生的,这年才五岁)和几个别人家的孩子;另一伙是以刘家的小儿子刘长河为首的屯东头的几个孩子。 一天下午,老七、满富各自忙完了家里的农活,出了一身的臭汗,两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蛤蟆沟洗澡,就在洗澡的时候满富发现河边一张破碎的渔网上挂了一只王八,并且还是个活的。 “老七,这里有只王八,快来看啊。”满富喊道。 姜老七顺着满富的喊声跑了过去“我操,还真有只王八哦,怎么弄到的?你小子走王八运了” “去你的,就在这张网上,估计是网破了,挂在上面了,不知道挂了多长时间了,还活的,咋整啊。” “什么咋整,拿回家给你爹下酒喝呗,不都说这玩意贼拉补吗,瞅你爹那样,都快成罗锅了。” “你爹才罗锅呢,这几年你哪天不闯祸,闯了祸你爹就给人家赔不是,你爹那才真叫罗锅,哈哈哈” “我操的,你小子是找削呢吧,你看我抓到你不削你。” 就在两个人在水里打闹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从不远处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正是刘长水、刘长河两兄弟,等到了近前刘家两兄弟发现满富手里拿着一只王八,刘长河大喊道: “康家那小子,你手里拿的王八那是我家的,你他妈的赶快给我滚上来。” 水里的两个人看了看岸上的刘家两兄弟,根本没鸟他,继续打闹着。 刘长河看到满富没理他,就从岸上捡起一块泥巴朝水里的两个人砸了过去,别说还真准,一下砸在了满富的脸上,满富急了,用水洗了洗脸上了岸。 “你他妈的凭什么拿泥巴砸我。” “你手里拿的王八是我家的,你知道不,叫你送过来你不送,不打你打谁。” “我在河边捡的,这里离你家那么远,凭什么就说是你家的王八” “你他妈的不是这屯的啊,不知道蛤蟆沟姓刘啊,蛤蟆沟姓刘,蛤蟆沟里的东西也姓刘,这就是我们家的” 满富一时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姜老七看到后,对康满富说: “满富啊,你没听懂人家说的话,人家是说,这个王八他姓刘”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看人家姜老七都听懂了。”刘长河接茬道。可是刚说完,又觉得姜老七的这话听着哪不对劲。 “哦,老七,我明白了,这个王八他姓刘,哈哈”满富笑道。 这时站在一旁的刘长河的哥哥刘长水骂道; “去你妈的,两个小逼崽子,敢骂我们刘家,我看你们是欠抽。”说完一个巴掌打在了满富的脸上。 四个人瞬间就扭打在了一起,刘长水比他们年长三岁,个子比老七和满富要高出一头,他俩自然不是人家两兄弟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刘氏两兄弟的拳脚无情的招呼在了老七、满富身上,打的两人毫无招架之力。就这样,王八被人家抢走了,脸也被人家打肿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没有一处好肉。 傍晚,老七、满富两兄弟互相搀扶着回到家,这时的他们已经筋疲力竭,浑身疼痛难忍,家里人问发生了什么事,两兄弟都是死活不开口,在家休息了近半个月两个人的身体才恢复,身体恢复后的两个人继续帮家里干着农活,早早下地除草,浇水,忙的不亦乐乎。难道他们就这样忍受刘家的欺负,就这样忍气吞声过一辈子,答案当然不是,他们正在酝酿一个复仇的计划。 卷一 第三章严密的复仇计划 兄弟情深(二) 严密的复仇计划 堂堂三尺男儿,怎能忍受的了别人这样的欺负,可是找人家拼命?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老七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凭他和满富的力量是无法报仇的,必须想一个既能报仇,又能安全脱身的办法,别到时候仇没报,人先搭上了。他找到了满富,两人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偷偷的商量着如何报仇。 “老七啊,还商量个啥,咱俩抄起自家的菜刀,剁了那个狗日的,不就完了。”满富是个直肠子,他的想法很简单。 “不行,拼命我可以去,我家穷,我烂命一条,你不能,你弟弟还小,还有个妹妹,你家现在还指望你种地呢,没有你,你家那些个长工谁管,你爹身体也不好,再说了,咱们俩拿着菜刀还没到人家,就被人家撂倒了,他家可是我们这里的一霸。他家那五个儿子哪个不是长得又高又大,我们不是对手,拼命这个办法行不通。” “那咋办?”满富问道。 “我们必须想一个不用靠近他们家,也能达到报仇效果的办法。” 这时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弹弓。” “对,我们就用弹弓,那玩意咱俩打的都准,不怕打不到。”老七说道。 “可是弹弓那玩意能有多大劲啊,打到人家身上不疼也不痒的。”满富有点泄气的说道。 “谁说要打他的人了,用弹弓除非打到人家的眼睛,要不能有啥用。” “那你是咋想的?你快说”满富有些急了。 “我是这么想的,刘家每年冬天都会买很多煤,煤就放在他家西墙头,旁边就是苞米秸(玉米秆子烧火用的),现在是夏天,我们开始准备弹弓,一定要大,射的要远,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就用弹弓把点着的煤块射过去,只要点着了苞米秸,那火可就大了,连着煤、房子都给他烧了,这不是更痛快。”老七笑着说道。 “要是烧他家房子,还用个鸡巴弹弓啊,直接去点了不就完了。”满富不解。 “我操,你猪脑子,他们家有好几条狗呢,你去点火能一点声音都没有啊,如果被发现了,仇没报,人先栽了。” “对哦,我操,我把这茬给忘了,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定了,就是还要等到冬天,时间太鸡巴长。”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七恶狠狠地说道。 “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就这样,老七、满富白天还和往常一样下地干活,晚上在满富房间里开始做起了这个传说中射程在五十米开外的弹弓,据老康爷爷讲,他见过这个弹弓,其实和别的弹弓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前面的三叉棍大点,主要还是在后面包裹弹药的地方做了很大的改变,用了一层薄薄的铁皮做了一个小铁盒,缺口向着弹弓的三叉口,铁皮外面用了厚厚的牛皮隔热,这样就解决了将滚热的煤块射出的问题。每次听到老康爷爷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两个问题:一是我真的非常佩服我爷爷和满富爷爷的创造性思维,我估计这个设计如果在现在,绝对能申请个国家专利;二是这个弹弓之所以能做的成,还多亏满富爷爷家比较富裕,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怎么能找到这些部件呢?每想到这些,我总是告诉自己,天才的思维总是要碰到适当的机会才能得到发挥,这个适当的机会可能是一件事,或许是一个人,他会改变天才的一生。 转眼间就到了一九二三年的冬天,东北的冬天还是那么冷,成天到晚刮着的大烟泡(形容风雪大)让人不敢睁开眼睛,所有的乡亲们都躲在自家里的炉子旁取暖,我记得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过,东北的冬天老娘们怀孕的特别多,就是因为都躲在家里没事干,一男一女两人互相瞅瞅可能也觉得没事拿就找点事干呗,就干了那事。这是题外话。 在康家厢房的炉子旁也有两个人围坐着,他们可不是在没事扯闲篇,打哈哈,而是在准备执行一个密谋半年的计划。 “满富,我们的计划可以开始了,我注意到这两天一直刮大烟泡都是西北风,刘家前两天又买了一些煤,风也把苞米秸上面的雪刮没了,只要我们能把煤块打到苞米秸堆上,保准刘家是一片火海。”老七得意的说道。 “太好了,弹弓也早就做好了,我等这个报仇的机会等了半年了,可鸡巴憋死我了,我操他妈的,一定要把刘家烧的逼吊精光。” “满富,我们这样,明天是十四,月亮圆,完全可以看到他家,我们等到后半夜全村的人都睡熟了在去,这样老刘家着火了,别人想去帮忙也要有段时间,等火灭了,他家估计也就烧的差不多了。我们只要看到苞米秸着了,就各自赶快回家睡觉,别让大人怀疑。”老七计划着。 “好的,就按你说的做。 ” 次日夜,夜空月朗星稀,月光照射着大地,地上的白雪反射的月光将整个蛤蟆沟照亮的如同白昼。在满富房的窗户外传来了两声狗叫,满富知道那是老七在叫他,这是他们事先就约定好的暗号。他随手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铁桶,往里面装了二十几块已经燃烧的煤,转身又拿起在炕上的弹弓走出了房间。 不一会,两个人在约好的屯中小木桥见面,这是他们事先就商量好的地点,这里距刘家有五十多米,视野也非常开阔,完全能够看的到刘家西墙头的苞米秸。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老七点点头,满富从铁桶里拿出了一个小煤块,煤块在西北风中燃烧的更旺了,这个夜晚的天气太适合做这个事了,没有雪,只有风,风只会让煤块燃烧的更旺盛,这就更利于点燃苞米秸。 “老七,你可打准点喽”满富嘱咐到。 “放心吧,我打弹弓的水平你还不知道啊。”老七信心十足。 很快第一颗煤块就射了出去,煤块的火光在空中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可是这条弧线的尽头却不是刘家的苞米秸。 “我操,老七你打偏了。”满富有些激动。 “你小点声,你怕别人听不到啊,我这是在试试风速。”老七任然信心十足。 “哦,今天的风是不小,那这颗你可打准了。”满富压低了嗓音说道。 “嗯,知道了,真啰嗦。”老七有些不耐烦了 第二颗煤块也射了出去,这颗煤块运行弧线的尽头正是刘家苞米秸。 “打中了,打中了。”满富很激动。 “你他妈的小点声,操”老七踢了满富一脚说道。 “哦,不小心喊出来了,我太激动了。”满富不好意思的说。 “等等看,只要苞米秸一着火,我们就赶快各自回家睡觉。” “好“满富显然很兴奋。 可是几分钟过去了,苞米秸那边一点反应都没有,显然这次还是没有成功。 “操,老七,咋整的,没鸡巴着啊”满富急了。 “估计是一个煤块太少了,没等点着就灭了,这次我多打几个。”老七看着满富手里的铁桶说。 “好好好,快点,别等时间太久,万一有人来那就完了。” “好了,我知道了,真鸡巴啰嗦”老七显然也很着急。 因为刚才已经试过了风速,方向也进行了校正,所以随后的十几颗煤块都无一例外飞到了苞米秸上,没过一会,苞米秸方向传来了火光,老七看到后转身和满富说道 “快跑,赶快回家睡觉,等明天早上再来看刘家的惨样,快走!” 说完,老七和满富撒开了腿望各自家里跑去。 卷一 第四章 百密也有一疏 第四章 百密也有一疏 纵火犯的经历足以让这对报仇心切的兄弟得到了最大的快感和满足,他们刚跑到家就听见了村里人张罗救火的叫喊声,他们俩不明白,刘家平时坏事做尽,我们是替天行道,为什么乡亲们还要去救火。其实这就是朴实老百姓的本性,在生死瞬间他们不会想到以往的恩怨,而是先救人,当然那时候的老七和满富一定想不到这个层面。 叫喊声一直响到了清晨,乡亲们忙了几个小时才把这场人为的大火扑灭,就在大家都累的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一声叫喊: “唉呀妈呀,这是咋的了,家怎么着火了呢,这是咋的了呀。” 走近一看,这不是别人,而是刘家大姑娘刘玉梅和他在县城警察局上班的丈夫李春突然回来了。 乡亲们看到刘家有人回来了,也就自行散了各自回家,忙了一晚上的他们一定是回家吃点早饭补觉去了。 “妈呀,这是咋的了,啥时候的事啊。”刘玉梅问道 “你这不都看见了吗,就昨天晚上的事,苞米秸着火了,风又大,把煤和房子都烧了”大浪子筋疲力竭的回答 “那咱家里人都没事吧” “没事,还好发现的早,火还没烧到房子的时候就发现了,要不然啊,你就见不着你爹妈喽。大浪子说着嚎哭了起来。 “这苞米秸子怎么能着了呢,妈呀还好发现的早,这都吓死人了,哎,我说李春你瞅啥呢,咱家都这样了你也不来问问。”刘玉梅看了看站在苞米秸烧着位置的李春说。 李春好像没有听见媳妇在叫自己,而是继续低头思索着,时而蹲下身,时而站起身。 “我叫你呢,没听见啊,你在这瞅啥呢?去和爹妈打的招呼啊。”刘玉梅跑到李春身旁喊道。 “你吵吵个啥,这火着的有点蹊跷,像人为纵火。”李春不耐烦的看着自己的媳妇。 “你说啥,你说是有人故意点的火,谁这么大的胆子,敢点我刘家的房子。”刘玉梅看着自己的丈夫。 “你喊啥,还不确定呢,你去陪陪爹妈,我再瞅瞅。” “好,你好好瞅瞅,我还真不相信有人敢点我刘家的房子。”刘玉梅说完去了厢房。 刘家全家人都挤在东厢房里,家里本来人口就多,这下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刘玉梅挤到爹妈面前说道: “爹,李春说这火着的有些蹊跷,好像是有人故意点的火。” “啥,有人故意点的火,唉呀妈呀,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啊,这是想要我们老两口的命啊。”大浪子听了刘玉梅的话后哭喊道。 “你别在这瞎嚎,瞎他妈嚎管用啊!玉梅啊,李春说这话有证据吗?”刘万生看着自己的闺女问道。 “李春让我先进屋来告诉二老,他要在外面再瞅瞅。”刘玉梅回答道。 “爹,妈,我来了,你们二老没事吧?”随着开门声李春进了屋。 “李春啊,我听玉梅说,你觉着这火不是自己着的,是有人点着的。”刘万生急切的想知道真相。 “别着急,爹,我问问你,咱家这煤是啥时候买的” “前天买的,入冬时买的煤都烧完了,这些是前天刚拉来的。” “那煤卸完车后,你们拾没拾到啊?(收拾的意思)。” “拾到的,我和长河,还有长水,一起拾到的,那煤多贵啊,丢了多可惜啊。” “那就对了,这火一定是有人故意点的,爹啊,我在烧完的苞米秸上找到了这个,你看。”说着李春递给刘万生一块煤渣。 “这能说明啥啊,咱家苞米秸旁边就是煤,有这玩意不稀奇啊。” “爹啊,你听我说,这火从现场看是苞米秸先着,完了把旁边的煤点着了,然后才是房子,对吧。” “对啊。” “可是这个煤渣是从苞米秸的西面找到的,煤在苞米秸的东面,中间隔着两丈远呢,这煤渣怎么跑到那边的,另外我在咱家墙外面还找到了一块没有烧尽的煤渣。”(就是第一块测试风速的煤块)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觉着一定是有人把已经点着的煤块放到咱家苞米秸上,苞米秸才着的,这才着的火。” “爹啊,我姐夫他说的有道理,这肯定是哪个和咱家有仇的报复咱呢?”刘长河听完李春的话后坐不住了。 “你闭嘴吧,大人的事,你少他妈参合”刘万生骂道。 “哎不对啊李春,要是有人点火,咱家那三只狗咋都没叫呢。咱家的狗只要有人靠近咱家,那肯定叫,昨晚上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正是我想的第二个问题,可惜昨晚上大家都在救火把现场破坏了,没办法查这个人是怎么把煤块放到咱家苞米秸上的” “那不是查不出是谁干的了。”刘万生很失望。 “也不是没有办法,爹,蛤蟆沟没有几家能烧得起煤的,这样,咱来个敲山震虎,就说已经查到了火是有人故意放的,而且还清楚了是谁干的,村里人都看见我来了咱家,我今天就回去,你们就说我回县里调警察来抓人了,之后咱家人盯住这几家,看看有什么动静,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对,都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做贼心虚,肯定在家呆不住,谁跑那就是谁放的火。” “对,爹,我就是这个意思,那爹啊,我就和玉梅先回去了。”说完李春带着玉梅出了屋,在蛤蟆沟还故意招摇的转了一圈后回县城去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这个刘家的姑爷李春,办案能力很强啊,这样的案子他都能查出来是有人故意放的火,还会用敲山震虎的办法查处真凶,真有点神人的味道。其实他才不是什么神人,他一开始看到自己老丈人家着了火就觉得可能是有人故意放的火,原因就是因为平时刘家得罪过的人太多,用东北话讲就是结下梁子的人太多,保不齐就有谁为了报复点了自己老丈人家的房子,由于他主观上就认为这是人为放火,所以才能找到这些所谓的证据。 卷一 第五章 敲山真的能震到虎 第五章 敲山真的能震到虎 就在两兄弟为纵火犯的经历无比兴奋,快感之极的时候,当日下午,刘家人已经开始实施他们敲山震虎的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是由刘万生带着小儿子刘长河到了他们经常去的张家,在那里有几伙人冬天没事常常聚在一起打麻将,这里是个传递信息的好地方。随着一声开门声,刘家父子跨步进了张家。 “哟,哥几个都在哪,今天手气都怎么样?输赢大不大。”刘万生满脸笑容的说道。 “哎呀我说,刘大哥,你还有空到我们这来哪,你家都烧成那样了,还不拾到拾到。”有一个人接话道。 “拾到也不用我拾到啊,俺家不缺哪干活的人,我和长河在家碍事,这不我就带他出来转转。”刘万生还是满脸笑容。 “哎,刘大哥,你说你家咋就好端端的着火了呢,不过,你家那苞米秸和煤也离得太近了,这两玩意万一哪个着的,想灭都灭不了。”另一个人说道。 “俺家哪年冬天苞米秸和煤不是放在一起的,咋都没着呢?还咋着的,有人点的呗,还好俺姑爷回来的及时,人家是在哪工作的,人家是在警察局工作的,啥事没见过,人家一来就看明白了,这火是有人故意放的。”刘万生一本正经的说道。 “哎呦,不能吧,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放火烧你刘家,不可能的。”第一个人摇着头说道。 “不可能?我操,我姑爷都拿到放火的证据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刘万生此时很激动。 “哪还真有人敢放你刘家的火啊,哪你姑爷这么厉害,查没查出是谁干的啊?”第一个人继续问道。 “当然了,俺姑爷是谁啊,哪是破案的高手,在警察局多少难办的案子那都是俺姑爷办的。”刘万生很肯定的说。 “是谁啊,是咱蛤蟆沟的人不?”另一个人急切的问道。 “不可能,不可能是咱蛤蟆沟的人,蛤蟆沟就这几十户人家,那家不知道刘大哥的虎威啊,谁敢放他家火啊。”第一个男人肯定的说道。 “哼,我告诉你们还真就是咱蛤蟆沟的人,还就有人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刘万生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啊,还真是咱蛤蟆沟的人啊,哪是谁啊,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对,对,对,刘大哥你快说说。”显然屋子里的所有人都想知道是谁在蛤蟆沟惹出这么大的事来。 刘万生看到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就瞅了自己儿子一眼,刘长河心领神会马上对着自己爹喊道: “哎呀爹,你看你这嘴,俺姐夫临走的时候和你说啥来着,你都忘了啊,这事不能说,要等俺姐夫从县城带人回来再说,你现在就说让人家听到,走了风声,跑了咋整。” “对,对,对,俺姑爷回县城之前还特意叮嘱俺,不让俺说,哥几个,就咱这屋几个人知道就行了,好吧,千万别望外说,都知道不?”刘万生故意装作很紧张的样子叮嘱着屋里的几个人。 “知道了,刘大哥,俺们也想看看到底是谁吃了这雄心豹子胆,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屋里的几个人都冲刘万生点着头。 “行了,不说了,俺先回家了,看看家里拾到的咋样了,等俺姑爷从县城带人回来,抓了放火的人,给俺出了这口恶气,俺请哥几个喝酒,你们好好玩吧。”刘万生说着带着儿子推门而出。 刘万生走了,可屋里的人再也没有心情打麻将了,他们现在的话题远比打麻将来的更刺激,他们心里都装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到底是谁敢在蛤蟆沟放了刘家的火? 我们再来看看刘家第二路人马,第二路人马当然是刘万生的媳妇大浪子,熟悉东北的读者都知道东北进入冬天后,老娘们都会聚一起,磕磕瓜子,唠唠家常,以大浪子的性格当然是这一群老娘们的头,没有哪次聚会她不参与的。可是这次这群老娘们真的没想到她家出了这么大的事,这个大浪子还有闲心来唠嗑。他们都唠了一些啥?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概也就和刘万生在张家说得差不多,也都是到了关键的地方就截止了,当然这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是谁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本来就是放出话来敲山震虎了,当然也就要点到即止了。 读者看到这里不禁会有人问,这个消息真的能传到老七和满富的耳朵里吗?答案是肯定的,蛤蟆沟太小了,就这么几十户人家,一共才三百来人,这个消息晚饭之前就能传遍蛤蟆沟的每家每户每个人,当然这两个兄弟也不例外。得到这个消息后,两个兄弟都非常紧张,他们自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可怎么也没想到刘家会知道是有人放的火,而且还知道放火的人。 “老七,怎么办啊,刘家可什么都知道了,我们两个完了,点火烧人家房子,这可是要坐大牢的。”满富非常害怕,全身发抖的问老七。 “慌个鸡巴毛啊,他们不会知道是我们两个干的,别听大老刘吹牛逼。”老七任然很自信。 “怎么能不知道,乡亲们都在传刘家姑爷已经回县城叫警察了,他要是不知道是谁干的,怎么能这么远的跑回去叫人呢。”满富很紧张。 “你说得也有道理,可这件事我们做得天衣无缝,他刘家人又没神仙帮助,怎么可能知道是我们干的呢。”老七很不解。 “就是啊,老七你快想想啊”满富此时已经没了主意。 “哎呀,俺知道了,妈的都是那第一颗煤块,就是没打中的那颗,刘家姑爷一定是看到了那颗煤块,才怀疑到有人用煤块点的苞米秸,引起的大火。”老七拍着大腿说道。 “对,一定是这样的。哪他们怎么知道是咱俩干的呢?”满富也拍着自己的大腿。 “这个俺还没想到,但已经没有时间去想了,现在他们已经知道了是有人故意放的火,哪就不难想到是咱俩放的。”老七也紧张了起来。 “那怎么办啊,老七”满富依然没有主意。 卷一 第六章从此踏上了征途 第六章从此踏上了征途 “满富,咱们俩跑吧,不能在这里等他们来抓咱俩,抓到了那就是个死啊。”老七看着满富说道。 “跑,往哪里跑啊,俺家还指望着俺种地呢。”满富的声音有点哽咽了。 “对,你不能跑,你家还指望着你呢,俺就是烂命一条,俺不怕,俺跑。”老七很坚决。 “老七那你跑了,那他们来了不就抓俺了吗?”满富显然要哭了。 “不会的,他们如果来问你,你就说你没干过,另外你说前两天俺来过你家,说家里太冷向你借过煤。这样他们就会以为你只是把煤借给了俺,但并不知道俺拿来是放火的,再说他们一定会以为俺都跑了,要是你参与了,一定会跟俺一起跑的,这样这件事就和你没有关系了。到时候你把所有的事都往俺身上推,反正俺都跑了,他们也抓不着。”老七看着满贵说道。 “老七,都是因为俺,要是当时把那个王八给他们就好了,就不会出这个事了”满富哭着说道。 “操,干都干了,还有什么好害怕的,不是王八的事,我早就看刘家不顺眼了,整他家那是迟早的事。”老七眼珠瞪得溜圆的喊道。 “别鸡巴哭了,瞅你哪出息样,俺现在不能回家了,必须现在就走,可是去哪呢?”老七继续说道。 满富止住了哭泣,擦了擦眼泪说 “老七,俺家在宝清县有个远方亲戚,是做货栈的,要不你去他那吧。俺这就给俺表哥写封信,告诉他这里发生的事情,他一定会收留你的。” “好,俺有得是力气,只要能有个地方落脚,就不愁会饿死。” 不一会,满富的信就写好了,交给了老七。 “老七,你一跑他们马上就会去追你的,你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山路,这山上什么野兽都有,太危险了”满富很担心老七。 “没事,满富俺和你要一样东西你给不?” “都啥时候了,你说吧,你要啥?” “俺记得你有一把蒙古弯刀,以前俺向你要来玩,你一直都不给,这次你给俺用用,俺走山路好防身。” “好,刀在俺爹那屋,他现在没在家,俺去偷来给你。”说完满富出了屋,没一会就回来了。 “老七,这就是那把弯刀,前两天刚磨过,特快,另外俺从俺爹哪偷来点钱,你留着路上用。” “好,有了这两样东西,俺什么都不怕了。”老七任然很自信。 “老七,俺舍不得你走,咱俩从小光屁股长大,虽说你只是帮俺家干活的,但咱俩早就是兄弟了,你这一走,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呢”满富哭着说。 “满富别哭,我们会再见的,到那个时候,谁也别想在欺负咱们,好了,我走了”老七拍了拍满富的肩膀后推开门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遥远的征途。 书写到这里一定会有读者问,刘家人不是有人盯着蛤蟆沟的人吗?他怎么能跑得出去呢?我记得老康爷爷给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也曾问过,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是因为刘家人都在盯着蛤蟆沟能够烧得起煤的人家,而我爷爷家里穷得根本烧不起,刘家人也就没有对他起疑心,哪怕他是从康家出来的,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怀疑,因为本身我爷爷就是在刘家干活的长工,从他家出来有什么稀奇。就这样我的爷爷逃过了刘家人的眼睛,消失在了白雪皑皑的深林中。 我们暂且先搁下姜老七这边不提,转眼间就到了傍晚,老七没有回家吃饭,姜家的人以为他留在康家吃晚饭了,因为这在以前也是常有的事,姜家人并没有多想。可是到了睡觉的时候,看到老七还是没有回家,于是老姜头起身穿上棉袄准备出门,他想去康家把老七找回来。 “老头子,这么晚了,你干什么去啊”老姜媳妇问道。 “俺去老康家,把老七找回来,都这么晚了还在人家里,不合适,这孩子玩起来没个轻重,别影响人家睡觉。”老姜边找鞋边说道。 “是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这孩子一点不让人省心,那你路上可小心点啊,这两天屯子里好像闹狼,有好几家的牲口都被咬了。”老姜媳妇叮嘱道。 “行了,俺知道了,在屯子里那狼能闹腾出什么来,你别管了,睡觉吧。”老姜说着快步走出了家门。 不一会的功夫,老姜头就来到了康家大门前,他先是轻轻的敲了几下门,没有人回应,他又使劲的敲了几下门,门里传来了老康的声音低沉的声音。 “谁啊?” “老康大哥,是我,老姜啊。”老姜头也压低的声音回答道。 “哦,是老姜啊,什么事啊都这么晚了。”老康开了门。 “我家老七还在你们家吧,到现在还没回去呢。我来叫他回家的。” “老七,他没在我们家啊,晚饭前我还问满富呢,说老七怎么今天没在咱家吃饭。”老康说道。 “啊,没在你们家啊,这小子跑哪去了,到现在还没回家。”老姜很诧异的自言自语道。 “你等等,我去问问满富,这两小子天天在一起,没准他知道老七去哪里了。”说着老康转回身去了满富的房间。 “好,我在门口等。” 不一会,老康从满富房间出来来到了大门口,对老姜说道: “老姜,满富说他也不知道老七去了哪里,说晚饭前来过后来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哦,哪好吧,老康大哥打扰你睡觉了,不好意思啊。”老姜歉意的说道。 “没事的,老姜,别担心,老七这孩子也不小了,没什么事的,没准现在都已经回家了”老康看着老姜头说道。 “恩,也对,我先走了老康大哥。”说着老姜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后的老姜看到老七还没有回来,十分担心,一直站在门外看着出屯子的小路,他不明白老七今天是怎么了,他到底去了哪里,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家。就这样老姜头一直等到了第二天天亮。可是任然没有儿子的消息。 卷一 第七章事情败露水落石出 第七章事情败露水落石出 第二天一早,刘家姑爷李春回到了蛤蟆沟,到了刘家后马上询问昨天消息放出去后,蛤蟆沟有什么动静,家里人都说,每家每户还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动静。 “不应该啊,消息放出去了,蛤蟆沟不可能没有什么动静。”李春不解道。 “咱们蛤蟆沟就那么十几家能烧得起煤的,俺们昨天把消息放出去后一直盯着呢,确实没什么动静。”刘万生坚定的回答。 “爹,还确实有,就是不知道和咱家的事有没有关系?”刘万生的小儿子刘长河说道。 “有什么?你快说.”刘万生催促道。 “昨天晚上,我在老康家门口看见了老姜头,他是去找他家老七的,说是老七到睡觉时候了还没回家。我想老姜家也不烧煤,就没在意。”刘长河慢吞吞的说道。 “老七,就是那个总惹事的老姜头的小儿子。”李春问道。 “是,就是他。今年夏天俺和俺三哥还揍了他一顿,哎呀不会是他报复咱家吧?”刘长河突然站了起来。 “可是他家哪里有煤烧啊?”刘万生想不通。 “老姜头晚上着不到孩子,怎么会跑到老康家去找,他两家什么关系?”李春听了刘长河的话后问道。 “他们两家也没什么关系,老姜头和他家老七没事会给康家打打长工,挣点钱。”刘万生说道。 “这就对了,一定是老七偷了康家的煤,之后用煤点了咱家的房子。”李春肯定的说道。 “这小逼崽子有这么大的胆子?”刘万生不相信。 “有什么没有的,这天底下就没有他姜老七不敢干的事,咱家这事一定是他干的,妈的,让他给跑了。”刘长河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妈的,要真是他姜老七干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老姜头不还在蛤蟆沟吗?”刘万生气急败坏的喊道。 “爹,咱们现在就去老姜家,看他有什么话说。”刘长河站起身就要望外走。 “等等,咱们就这样去,没有证据,他老姜家人不认这么办?”刘万生显然比他儿子考虑的要多。 “没事的爹,我们就说,那天晚上有人看到就是姜老七放的火,今天来就是抓他儿子的,让他交出姜老七,他交不出,也就没法和我们对峙,到时候他有口也说不出。”李春显然比她老丈人更阴险。 “好,就这么办。”说着话刘万生和他的五个儿子还有姑爷李春出了门直奔姜家而去。 老姜家的几口人还在为老七的一夜未归担心的时候,突然听到自家的大门被人砸开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刘家人已经冲进了屋,只听到刘万生大声喊道: “姓姜的,你家老七呢?把人叫来,他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烧俺刘家的房子。快交出来。” “哎哟,老刘大哥呀,什么事这么大的火啊。”老姜头显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闯下了惊天大祸,他还以为老七又惹了什么祸事要他老姜头赔不是呢。 “少鸡巴废话,快把姜老七交出来。”刘家大儿子刘长山喊道。 “你这孩子,俺可是你长辈,你怎么说话呢,俺家老七到底闯了啥祸事了,你们倒是跟俺说啊,一进门你们就喊着交人,俺啥事都不知道,交的啥人,再说了姜老七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就一直没回家,俺家人还正着急着呢。”老姜头听到刘长山这样对自己说话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你还想叫俺好好和你说话啊,俺家房子着火了你知道不?那就是你家姜老七放的火。”刘长山显然并不把老姜头当长辈。 “啥,你说啥,你说俺家老七烧了你家的房子,你可不能含血喷人,你说这话有啥证据。” “啥证据,那天晚上就有人看见姜老七在俺家附近转哟,没过一会俺家就着火了,还啥证据,再说了,你家姜老七为什么一夜没回来,俺告诉你,他这是知道这个事被俺刘家知道,他跑了。”刘长山说道。 “不可能,俺家姜老七不会干出这么出格的事。”老姜头绝对不会相信老七会闯下如此大祸。 “我问你,你家这两天烧煤了吗?”李春抢在刘长山前说道。 “烧煤?俺们穷人家的,哪有那闲钱买煤烧。”老姜头低着头说道。 “好,既然没有烧煤,那你和俺们去老康家一趟,去了你就知道你家老七干的好事。”李春自信的说道。 “去就去,俺家老七绝对不会干出这出格的事。”老姜头低声的说,其实他心里明白,这天底下就没有姜老七不敢干的事,刘家着火的那天晚上姜老七的确很晚才回的家,在他回家不久,刘家就着了火,想到这里,老姜头没有了底气。 来到康家后,李春敲开了门,开门的是满富,满富一看到是李春,顿时就紧张了起来,狡诈的李春一眼就看出了满富心里有鬼,就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你家老康头在不在?”李春故意大声的问道。 “在,在,在”满富听到后更加的紧张。 李春推开了满富直奔正房走了进去,满富在后面跟着也进了正房,这时的他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不知道李春到底知道多少他们放火烧刘家的事情。 “康叔,我问一下您,您家的煤最近少了没?”李春对康老头还是很尊重的,这就应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那句话,金钱决定实力,实力决定势力,以老康家在蛤蟆沟的影响力,李春不得不尊重。 “没呀,没感觉少啊。”康传喜说道。 “老姜家的姜老七来你家借过煤不?或者说他是不是来偷过你家的煤?”李春继续发问。 “没借过啊,更没偷过了,老七这孩子虽说淘点,但手脚是绝对老实的。再说他偷煤干啥呀,他家也没有烧煤的家伙事。”康传喜说道。 李春看到在康传喜这里得不到任何答案后,转过身来大声问道: “你知道不知道?说!!!” “俺知道,哦不,俺不知道。”满富紧张说不出话来。 “什么知道又不知道的,到底知道不知道,俺看你小子很紧张,是不是心里有鬼啊。”李春更自信了自己的判断。 “满富啊,你到底知道不知道,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康传喜看到儿子如此紧张也就猜到八九不离十了。 卷一 第八章老七跑路姜家受苦 第八章老七跑路姜家受苦 “俺知道,前两天他来说他家太冷了,想借点煤,俺就给他装了一点。可俺真的不知道他拿这个煤是去放火烧刘大爷家的房子。”满富哭着说道。 “俺又没说姜老七拿煤是去放火烧刘家的房子,你是这么知道的。”李春逼问道。 这时候的满富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的脑袋里回想起了老七临走时对他说的话:“不管有什么事,你就望俺身上推,千万别承认是你干的,也别说你知道这个事。” “快说啊,你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快说。”康传喜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俺借他煤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他要放火,昨天他到俺家来,和俺说刘家的火是他放的,现在要跑,来跟俺道个别,说完他就走了。”满富继续哭着。 “这么样?老姜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这会没什么可抵赖的了吧。就是你家姜老七放的火。”刘万生在李春的后面喊道。 老姜头低下了头,没有答话。 出了康家后,老姜头被李春带回了县城的警察局,姜家的人也被通知如果姜老七回家,必须通知警察局的人,只有抓到了姜老七,警察局才会放了老姜头。也就是说姜老头要一直在大牢里蹲着,直到抓到姜老七为止。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说,老七走都走了,还能回来啊,就是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那老姜头就一直在大牢里关着啊,这不成了老子替儿子受过了吗?其实这种事情在现代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只要警察局的人想关谁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尤其像我家乡那样的小县城,天高皇帝远的,多少年也看不到一个视察的官员,县太爷那就是最大的官,县太爷允许了,这就是圣旨。所谓官官相互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话题转回康家,在刘家人带着老姜走后,老康一直在想这件事,他觉得这里面还有隐情,具体是什么只有满富心里最清楚,他没有着急问。到了晚饭时才将满富叫到身边,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满富在他爹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了实情,从抢王八到放火烧刘家的房子,又到老七带着弯刀和钱跑路一点不差的告诉了自己的老爷子。满富本以为告诉完这件事后,一顿胖揍是逃不了了,可是没想到平时严厉的父亲今天却一改常态,摸着儿子的头说: “满富啊,你们这件事做的没有错,男子汉生在这个乱世,就要有这股有仇必报的血性,要不然在这个乱世你都生存不下去的” “那爹俺和老七我们没有做错。”满富看着父亲说道 “错是没有错,但是你让老七一个人顶下了所有的事,这件事上你做错了,老七是一走了之了,可他爹就遭殃了。老七现在还没到你舅舅家,咱们也联系不上,况且这大雪封山的,山上又有猛兽,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安全到你舅舅家,他不到,咱们怎么把他爹被关的消息告诉他呢,他不回来他爹就要在大牢里过剩下的日子了,你姜大爷身体本来就不好,在那地方呆着,用不了几年人就没了。老康叹着气说道。 “爹啊,你快想个办法把姜大爷救出来啊,老七都是为了俺才放火烧的刘家的房子,他这一走,老姜家就难了,俺要帮他解决这个后顾之忧。”满富乞求着自己的父亲。 “好小子,有这个想法就对了,可是怎样才能救出你姜大爷呢?”老康低着头沉思着。 满富不敢打扰自己的父亲,他知道父亲正在想解救姜大爷的办法,他拿起了父亲的茶杯,到炉子边拿起水壶给父亲倒了一杯水。 “有了,满富你快去把你姜大娘叫来,你就说我有事找她”老康急促的对自己的儿子说道 “好,俺这就去。”满富迅速的穿起棉袄跑出了门。 没一会的功夫,满富扶着姜大娘就进了康家,此时姜大娘已经哭的眼睛都肿了,她为自己家的当家的坐牢担心,更为自己的小儿子跑进了深山野林担心,她仿佛一下就老了好几岁,头发仿佛也白了许多。 “老嫂子,你先别哭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康看着苍老了许多的姜家媳妇说道。 “大兄弟啊,你说老七怎么能惹出这么大的祸事啊,老姜被关进了大牢,老七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以后俺可怎么活啊。”姜大娘忍不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老嫂子,你听俺说,老七你不用担心,他去了俺在宝清的小舅子家,他不能回来,回来刘家人会要了他的命,让他在宝清呆上几年,等有机会了再让他回来,老七这孩子俺看不错,有股子闯事的劲头,让他出去历练一下也好,现在关键是俺姜大哥,他不能在大牢里关着,那可不是人呆的地方,要把他救出来。”老康看着姜家媳妇说道。 “哎呀大兄弟,你知道老七的下落啊,太谢谢你了,去你小舅子家俺就放心了,就是给你添麻烦了。”姜大娘止住了哭声。 “有啥麻烦的,老七从小就在俺家干活,俺喜欢这个孩子,俺不能看着他落到刘家人手里。”老康隐瞒了老七是为帮满富报仇才惹出祸事的事实,原因不是因为怕姜家媳妇怨恨自己,而是怕这个事情万一传了出去,自己的儿子也保不住了。 “大嫂子,俺有个办法能救出俺姜大哥。”老康继续说道。 “什么办法啊?” “这个月你先在家照看孩子,哪里也别去,等过了这个月,你找个时候去刘家赔礼,当然了他家是不会原谅的,这时候你就说,老七跑了一个月了,到底去了哪里你也不知道,老姜头被关在牢里的事情,老七也不知道,他肯定不会回蛤蟆沟了,请求他们放了俺姜大哥。” “他们不会放的。” “你听俺说,他要说不放,你就说关着他个糟老头子也没有用啊,老七也不会回来,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没有。这个时候刘家人肯定会说那他家的房子被烧了怎么办,让你赔。你就说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这情况你刘家人也知道,家里一共还有不到一亩的地和一间破土房,你看这样行不行,都给你刘家做为补偿。”老康说道。 “房子和地都给他们,那以后俺们家这几口人怎么活啊?”姜大娘哭着。 “没事的,大嫂子,他们只要同意,你就把房子和地都给他们,之后你们到俺家来,对外就说给俺家打长工,这样就不会有人怀疑了。”老康拍了拍姜大娘。 “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呢,大兄弟,俺家那可是好几口着人呢。” “没事的,嫂子,你看你家三闺女和四闺女也都到了出嫁的年龄了,到了俺家俺给他们找个好婆家,五小子和六闺女也都老大不小了,也能干活,明年俺家少雇两个长工不就行了,就是大嫂子你们别觉得太苦就行。”老康看着还在哭的姜大娘。 “哎呀,怎么会呢,你这是在救俺姜家人的命啊,俺怎么会觉得苦呢,再说了咱本来就是庄稼人,干点农活算个啥事啊。”姜大娘感激的说。 “那好,咱们就按说好的办,满富送你姜大娘回家。” “好嘞,爹,姜大娘咱们走吧”满富答应了一声搀扶着姜大娘出了门。 之后的故事就不细说了,无非就是按照康传喜设计好的计划实施的,一个月后,老姜头出了牢房,姜家人直接住进了康家,他们从此在康家当起了长工,康家所有人都非常照顾他们,没多久姜家三闺女和四闺女也嫁到了别的村。日子表面上看是安稳了,可是刘家人看到康家收留了姜家人后,对康家人是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整垮康家,几年后他们真的找到了机会,把康、姜两家整的是家破人亡,当然这是后话,在这里我们先暂且不提。 下面我要讲讲我爷爷跑路后的故事。请看第二卷 异地他乡。 卷一 第九章 深山遇险 第九章 深山遇险   东北的深山多以原始森林为主,山多林密,在那个年代原始森林还没有过度的采伐,森林的完整程度非常高,多以大型的乔木为主。冬天的时候,东北很少有人敢进山,就算是进山也都是在近山区活动,没有人敢往深山里走,因为山上存在太多的危险因素,比如冬天大雪封山,山上被大雪覆盖,人根本辨不清方向,这时候就会迷路(东北话叫麻大山),有的人甚至几天都在一座山里转哟,出不去,直到饿死。还有就是东北深山中有许多的猛兽,比如我们知道的东北虎、狼。这些动物在冬天食物及其匮乏的时候,会到近山去觅食,有的甚至还会跑进村里,上一卷我们就提到过蛤蟆沟屯这个冬天正在闹狼。如果在山里碰到了这些畜生,那人的生存希望就非常渺茫了。老康爷爷和我讲过,其实东北的猎人最怕的还不是东北虎和狼,他们最怕的是野猪,其次是黑熊,这就是老猎人常说的一猪二熊三老虎。另外还有一个危险也是致命的,那就是山里常有猎人为了捕捉大型动物设下的陷阱,如果你是常在森林里生活的人当然能够看明白这些陷阱的标记,但要不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人呢?那下场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些危险我的爷爷他能度过难关顺利到达宝清县城吗?   前方又是一座山,山上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白雪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天气还是不错的,没有大烟泡,好像也没有那么冷,比起昨天晚上住的那个山洞,现在要好得多。昨天晚上老七一度以为自己要死了,外面不断传来狼嚎的声音,洞里面又寒气逼人,冻的老七不知道自己是害怕还是冷,全身不停的哆嗦,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居然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天已经亮了。   老七想起昨天晚上的经历,身上不禁又哆嗦了起来,他不敢再去想,便随手抓了一把雪,擦了擦脸继续上路。经过一晚的休息,自己感觉没有那么累了,可是这该死的肚子实在不争气,总是叫个不停,已经两顿没吃东西了,昨天晚上把从满富家带来的最后一块苞米饼吃掉了,现在什么吃的都没有了。老七希望前面那座山上能有没被雪覆盖的地方,那样他也许能找点吃的(冬天上山打猎的人一般会在没有被雪覆盖的地方宿营,这里经常会找到一些吃的。)。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方向,他继续往前走。不经意间的一次回头,惊吓出他一身的冷汗,就在离他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只狼,正在远处望着他,老七下意识的想跑,可是他又想起了满富他爹曾经给他俩讲过狼的故事,狼其实也会怕人,这种畜生如果发现人已经发现了它,就会跟在人的后面不敢贸然进攻。尤其是冬天,到处厚厚的大雪,人一脚踩下去,雪就到了膝盖,这种情况下人跟本跑不快,而大雪却丝毫不影响狼的速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跑当然是错误的。   老七壮着胆继续向前面的那座山走去,走的时候不时的回头看着这只狼,果然狼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在不远处一直尾随着他,怎样才能让这只狼不再跟着自己呢?老七冥思苦想后突然喊道:   “**的,你以为俺怕你吗,有种你过来啊。看俺不弄死你,操!”边说着边抽出了那把蒙古弯刀。   这招还真的管用,那只狼站住了,没有再往前走,老七笑了起来,心想这狼也和人一样,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想到这里他又大笑了起来。老七以为这只狼不会再跟着自己了,便放心的继续走。可是没过多久这只狼又出现在他的身后,老七心想我也不能就这么一直骂着走啊,就这么两句话都说完了,现在怎么办?突然老七想到,不能骂唱歌总行吧,想到这,他拿起刀一边在空中画着圈一边想着唱什么,那时候不像现在歌曲多,你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在老七的印象里好像就知道那么一首歌,还是满富他妈总唱的沂蒙那个山啊什么的,管他呢,不管学得像不像,瞎唱吧,只要能把这个畜生吓走就行了。   “人人那个都说哎嗨哎,沂蒙山真他妈好哦,沂蒙山真他妈好,真他妈好哦,这山到底哪里好,俺也不知道哦,为啥俺不知道哦,俺还没去过哦”老七一边向前走一边瞎编着歌词唱着。   老七突然一回头,发现那只狼不见了,这时老七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笑着继续往前走,前看着就到了前面的那座山,远远的看到半山腰上有一块地方没有被雪覆盖。老七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撒开腿望那里奔去。可是跑起来后,他突然发现那只狼又出现在他的左边,这只狡猾的狼,它根本没有离开,它只是换到了老七的左边继续跟着。它也许觉得在这个被大雪覆盖的深山中找到一个能吃的东西实在太难了,虽然存在着危险,但它想试一试。这个时候狼已经朝老七的方向飞奔而来,老七已经没有也别的办法了,只能望前跑,边跑边看狼距离自己还有多远,显然狼的速度要比他快的多,就在他快要跑到那块没有被大雪覆盖的半山腰时,狼追上了他,可这个时候,老七突然两脚踩空掉进了一个坑里,身后的狼没有反应过来也掉了进来。   这下可没处跑了,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只有和狼面对面了。老七双手端起弯刀做出了要和狼拼命的样子,狼显然也被这个突来的情况惊呆了,半天没有动,坑里的老七和狼就这么面对面的对峙了几分钟后,狼主动发起了攻击,他呲着牙张开嘴朝老七扑了过来,这时候的老七显然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恐惧,他拿起刀使出全身力量向狼的脑袋砍去,这一刀正好砍在了狼的脖子上,狼哼哼了几声退了回去。 卷一 第十章 引狼入室 第十章 引狼入室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坑的上边来了一个人,穿着一身狍子皮的棉袄,个子不高,旁边还有一只狂吠不止的狗,这个人拿起猎枪朝狼开了两枪,狼顿时倒在了血泊中。 “哎,朋友,你别怕,俺这就拿绳子来救你。”这个人说道。 这个时候的老七已经说不出话来。 “哎,朋友,你拿着绳子,先帮俺把那狼捆上,等俺把它拉上来后,再拉你上来” 老七哆嗦着拿起绳子捆在狼的两条后腿上,坑上边的人把狼拉上去后,又把绳子扔了下来。 “朋友,你抓着绳子,双脚蹬住坑边,俺这就拉你上来。” 就这样,老七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才逃出了这个该死的坑。 “太谢谢你了,要没有你我今天就要被这个畜生给吃了。”老七气喘吁吁的说。 “不用谢,再说这个坑就是俺挖的,害的你掉进来差点喂了这个畜生,俺救你是应该的。”小个子说道。 “什么?这个洞就是你挖,你挖这玩意干什么啊?会害死人的。”老七有点想不通。 话说到这里,小个子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事,突然哭了起来。 “你别哭啊,俺又没怨你,今天要不是有你,俺的命就没了,俺没怨你。”老七忙解释道。 “俺不是因为这个哭的,算了,你是不是还没吃东西啊,饿了吧。” “恩,俺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就没吃东西,饿死了。” “来,我这里还有点吃的,你吃吧。”说完小个子从身上那出一块肉递给了老七。 老七接过肉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边吃边和这个比自己矮一头的救命恩人聊天,聊天中得知他是鄂伦春人(东北一个以狩猎、捕鱼为生的少数民族),他的鄂伦春名字叫乌木塔,汉语名字叫韩树根。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哭,哭的是那么伤心。老七禁不住的继续追问: “朋友,你到底因为啥啊?哭的怎么伤心。” “老七,这个故事讲起来很长,还是算了,你吃完继续赶路吧”韩树根显然不想提起。 “你有急事啊?”老七又问。 “没有啊。” “俺也没有,闲着也是闲着,唠唠。”老七的东北人爱聊天性格又显现了出来。 “这要从俺刚出生讲起。”韩树根说道。 “我操,看来是挺长,不好意思,你继续。”老七笑着说。 “俺爹是鄂伦春人,他在一次狩猎中救了俺娘,俺娘是汉族人,后来两人成了亲,可是族里是不同意娶族外人做媳妇的,所以俺爹就被赶出了族里世代生活的族群。他们只能在离族里很远的一座深山里生活,后来俺娘生下了俺,本来俺家的日子过的很安稳,俺爹每天上山打猎,俺娘带着俺家在家种地,一家人感情别提多好了。可是有一天,山上来了几个人,他们迷路到了俺们家,俺家把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他们,他们说他们是什么日本人,是来山上勘察地形地貌的,反正说了很多俺也听不懂的话。就这样他们在俺们家住了十几天,本来俺们家里人都觉得他们人挺好的。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的当天晚上,俺娘准备了一桌的好菜,俺爹还把一直没舍得喝的好酒都拿了出来,他们一直喝到了深夜,就快喝完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个人出去尿尿,另外一个人也跟着去了,他们在外面说了好多话,都是日本话,俺也听不懂,反正俺感觉好像是在吵架,而且争吵的还很激烈。没过一会他们回了屋,其中的一个人冲上去就抱俺娘,俺娘就大喊你干什么,你松手。可那个男的就是不松手,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日本话。俺爹一看这情形就站起身一脚踢飞了那个人,那个人从地上爬起来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枪,对着俺爹就是一枪,俺爹就倒在了地上,这时候和他一起出去的那个日本人就上来抢开枪人的枪,俺娘看到后就对俺喊让俺快跑,俺害怕极了,就冲出门跑了。跑的时候俺家的狗大黄也跟着俺,后面的事俺就不知道了。” “操他妈的,畜生!啥叫日本人啊。是哪个地方的人,见到他非宰了他。”老七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俺也不知道,他们说的话俺也听不懂,抢枪的那个人能说几句咱们的话,平常和俺们说话也都是他说。” “那后来呢?”老七追问道。 “第二天中午,俺偷偷的回到家,发现那几个人已经走了,进了屋俺看到。。。。。。” “看到什么你快说啊。” “俺看到俺爹躺在地上死了,俺娘躺在炕上也死了,俺娘死的时候身上连件衣服都没有。”说道这里树根的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 “操他妈的,这帮畜生,俺日他八辈祖宗。树根,你别哭,你要报仇啊,你找到那几个人了没有。”老七气的连骂了几声。 “这么大的山,俺去哪里找啊,再说就是找到了又能怎么样,人家是大人,又有枪,俺一个孩子能干什么?怎么报仇。”树根哭的更凶了。 “是大人怎么了,有枪又怎么了,杀父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就是死也要找他们报仇。” “恩,老七,这个仇俺一定要报,不管找到天涯海角俺一定要杀了这几个人。”树根站起身对着一片白色的大山发誓。 “树根,你不去报仇,跑到这地方来挖这么个坑干什么啊?”老七对这个坑还是耿耿于怀。 “哦,俺把爹娘埋了后,没有地方去,就带着俺爹的猎枪和猎刀去了俺爹的族群找俺爷爷,可是去了后,族长不让俺在族群里生活,说俺不是族里的人,在族群里生活不和规矩,在爷爷的请求下,他才答应如果俺能在十天内抓到一头熊,就让俺留下。” “这不是难为你吗,你才多大啊?能抓到熊。”老七愤愤不平的说道。 “抓不到也要抓啊,俺在爷爷那里要了些蜂蜜,又在这里挖了一个大坑,本来是想引黑熊来,掉进坑里,在开枪杀了他的,可是你一下掉进来,还带了一只狼,俺只能先救你,现在完了,这附近有了狼血的味道,熊是不会来了。”树根叹着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