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01回 怨圣僧如来传经 索人事尊者作弊(1) 祥光普照,瑞云笼罩。唐僧师徒四众连同白龙马走上灵山之巅,径向雷音寺山门走来。 刚至山门外,四大金刚喜迎上来,道:“圣僧来了?” 三藏躬身施礼,道:“是弟子玄奘到了。”说着就径直进门。 金刚连忙道:“圣僧稍待,请容呈传禀过再进!” 三藏闻声即领三徒止步,道:“有劳,多谢!” 行者在一旁催促道:“金刚大哥,我师父拜佛心切,请勿迟疑!速传快禀!” 三藏连忙拉了大圣一把,低声道:“悟空,灵山乃是佛门圣地,佛祖就住在这里,不可无礼!” 大圣笑道:“是,师父。”说完,在山门外跳来蹦去的,手舞足蹈,抓耳挠腮。 片刻之间,那金刚从一个转山门呈报给二门上的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此刻正在山门外静候;二门上又呈传入三门内;三门内听到唐僧到了,急忙奔至大雄殿下,禀报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道:“唐朝圣僧到宝山取经来了,现下正在山门外候传。” 如来闻禀,脸色一沉,嗔怪道:“臭和尚可算到了!我等他等得屁股都坐出痔疮来了!”跟着又道:“传唤他们进来!” 打供的神僧应声是,即奔出大殿传话。如来即召聚八菩萨、四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命其两行排列,又传金旨,召唐僧师徒觐见。 于是,大殿里边,一层层一节节钦依佛旨,叫道:“请圣僧师徒进殿!” 圣僧闻传,循规蹈矩地径入山门。行者、八戒、沙僧牵马挑担,紧随其后。四众到得大雄宝殿前,齐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均在佛祖面前长跪。 八戒喜不自胜,忍不住仰望着如来,献媚道:“如来老大,你头大眼大耳朵大,胸大肚大屁股大,总之从头大脚你最大。还有,你法力无边,三界之内数你最大。还望老大你垂恩,大发慈悲之心,尽快传赐我师父真经,以便我等早日回国,功德圆满,归真成佛!” 行者一听,在旁笑道:“呆子,你有所不知,他肚子虽大,但里面装着的多半是宿便,胸大却是因为长了赘肉,而且大多是脂肪,这眼睛大嘛才能放眼观三界,耳朵大嘛才能听万语,至于屁股大嘛,正好稳坐江山。” 如来先是望着八戒微微一笑,道:“少拍马屁,我不吃你这一套!”跟着两眼瞪着行者,嗔道:“你这猴头话太多了!” 大圣嬉笑道:“不多,不多。只是老大你要八戒少拍马屁,老孙觉得你说错了,一来老大你不骑马,而乘坐的是莲花宝座,二来八戒是头野猪精,因此老大你不应该叫他少拍马屁,少拍猪屁,而应该叫他少放猪屁才是。” 殿内众神忍俊不禁,均笑出了声。 如来轻敛怒容,微微笑道:“你这泼倒也说得在情在理,但我要你也少放猴屁了,我不想和你耍嘴皮子。”说到此处,一双法眼盯着圣僧,嗔怪道:“唐三藏,你可知道我等你许久了,观世音原说你二三年就到我处,我日日等待,年年等候,等得屁股也坐圆坐大了,可就是不见尔等到来!你说,你让我如何想象你的办事效率,如何放心将真经传赐与你!”话中蕴涵着责怨之意。 唐僧听罢,当即拜倒在地,歉声道:“弟子无能,姗姗来迟,让佛祖老大好等,还望佛祖见谅海涵!” 猪八戒在一旁插话道:“老大谅解,我师父来迟,让老大你苦等,我等实是过意不去。但这又如何能全怪我师父呢!在老猪看来,西来取经如同登天,每翻一座山要打一群妖,每越一个岭要除一堆怪,每渡一条河要降一伙魔,每过一丛林要灭一窝精,而这些妖魔精怪有相当部分都是出自你沙门之中,而且法力高深,极是厉害,我等想要排除艰难险阻按时赶到灵山之巅,这实在不易呀!” 行者随声附和道:“是呀,你设下的阻难太多,又强,我等是靠打怪一级级的升上来的!” 如来不禁动怒道:“大胆!照尔等话中之意,是我对佛门众神管教不严,尔等姗姗来迟也是我之过错啦?有本事,尔等来当老大试试!” 行者道:“不敢。老孙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要老大你快些将真经传与我师父,以便我等护送他回国复旨!” 如来怒气未消,毅然道:“不传!我看尔等能将我怎样!” 行者急得跳起,两眼瞪着如来,抓耳挠腮。如来猛吃一惊,右掌翻转过来,掌心向着行者,以防他突袭。 唐僧惟恐双方说僵了大打出手,急忙双手抱住行者的腿,低声劝解道:“悟空,不得无礼,不可莽撞,仔细老大再压你五百年,或是念紧箍咒折杀你!常言道‘既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古人亦云‘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这里是人家老大的地盘,容不得你撒野胡来!快跪下向老大认错赔罪,说不定你哄得老大开心了,他一时高兴就将真经传赐与我了。” 第2章 第01回 怨圣僧如来传经 索人事尊者作弊(2) 行者只是不跪,气得全身毛发直立,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孙不跪,也不认错赔罪,因为老孙根本没有错,师父要跪你跪,要认你认,要赔你赔!”说到此处,冲着猪八戒和沙和尚道:“呆子,沙师弟,看样子如来老大不肯传师父真经哩。因此,依老孙之见,我们也不用淌这趟浑水,大家分家散伙好了,师父留在灵山顶上求他的真经,老孙回老孙的花果山,八戒回他的高老庄,沙师弟回他的流沙河,白龙马回他的龙宫,咱们各奔前程,自寻归宿,不成佛,便成魔,岂不逍遥自在,何苦在此低声下气的受这肮脏气!” 沙僧一声不吭,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犹豫着。猪八戒则望着唐僧道:“大师兄,这话本是老猪常说的,但今日我们既已到灵山之上,我等离归真成佛已是功亏一篑,指日可待,因此老猪不能再说了,你也不能说,而且老猪还要劝你不要冲动,我们听师父的!” 行者赌气道:“俺老孙不仅仅是说,而且现在就要走了。呆子,沙师弟,你们不走是吧?不走老孙自己先走了!” 唐僧紧紧抱着行者的腿,道:“悟空勿走!没有你师父即便取到真经也带不回大唐去!” 行者转身望着圣僧,两眼红润,道:“师父,弟子不能保护您回大唐了,望师父放弟子走吧!弟子走后,师父好生保重!” 唐僧道:“悟空,你又不听师父的话了吗?你听师父的话,不要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好吗!” 行者饮泣道:“师父……您就让弟子走吧!”说着用力挣脱圣僧的紧抱。 唐僧道:“不,悟空,你不能走。师父也不让你走!”说完,两手放开大圣,嘴唇蠕动,低声念起了紧箍咒。 大圣吃痛不过,连翻两个筋斗,在地上滚来滚去的,连声哀求道:“师父莫念!莫念!弟子听您的,不走便是!” 圣僧闻声即止,两眼酸红,直看着行者,心疼不已。心疼片刻,仰望着如来,道:“阿弥陀佛,佛祖胸襟宽阔,悟空本是山村旷野之妖身,不识礼数,适才若有失礼冒犯之处,万望佛祖赦罪!” 如来默然不语,冲着唐僧微微点了点头。 唐僧见佛祖怒气已消,乘机恳求道:“多谢佛祖老大不罪!弟子来迟,令佛祖老大苦等,佛祖老大不愿赐传真经与弟子,弟子别无怨言。只是我东土大唐地处南赡部洲,天高地厚,物光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无诚无信;不遵佛道,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暴殄天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生,恶贯满盈,造下无边罪孽,致有地狱之灾,永堕阿鼻,受那无穷无尽碓捣磨舂之苦,或变畜类禽兽,不得超升。虽然我大唐曾有孔丘立下仁义、道德、忠孝、礼智之教,但历代帝王相继,仍是以徒流绞斩之刑治国安邦,其愚昧不明,如放纵无忌之辈无异。是以弟子恳请佛祖看在东土芸芸众生的份上,传赐弟子真经,以便弟子取经回国,弘扬佛法,救苦救难,普渡苍生,光大佛教!” 他刚说完,一直躲在他身后不愿让佛祖见到的沙僧也在佛祖眼前露出了头脸,道:“佛爷爷,我师父西来取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归真成佛,但心里始终不忘天下众生。因此弟子恳求您赐传了他真经,达成他心愿,也让我等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各得其所,有个圆满的归宿,您所伟创之佛教也在东土大唐得以光大!此乃万全齐美皆大欢喜之好事,万望佛爷爷‘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再为难我师父和我等!” 佛祖看了看沙僧,点了点头,道:“罢了,罢了。你这个和事佬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我就将这些年的坐等当成是练禅功,练定力,增法力罢了!” 唐僧、沙僧、八戒眉开眼笑,异口同声喜道:“多谢!多谢!多谢佛祖!” 如来莞尔一笑,冲着圣僧道:“唐三藏,我现在就将三藏真经传赐与你,你记好了待会儿去取。” 唐僧一知半解道:“三藏?哪三藏?不知其可否指引世人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如来道:“三藏者,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三藏所载俱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均入其中,真可谓包罗万象,无其不有。尔等远来,我待要全交付给你取去,但惟恐那东土之人愚蠢逞强,不识我沙门奥旨,毁谤了真言。” 佛祖犹豫半晌,叫道:“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招待。斋罢,开了藏经阁,从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给他们,让他们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应声是,即将四众领至楼下。只见奇珍异宝,摆列无穷,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那设供的诸神,铺排斋宴,并皆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百味,与凡世不同。师徒们顶礼了佛恩,随心享用。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处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尽着二人受用。 第3章 第01回 怨圣僧如来传经 索人事尊者作弊(3) 二尊者陪奉四众餐毕,却入藏经阁,开门登看。那厢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以楷书注明了经卷名目。 阿傩、伽叶引领唐僧看遍经名,唐僧催促二尊者道:“二位尊者,现在我们经也看遍了,你们可以传经与贫僧,好让贫僧师徒早日返回东土大唐了吧?” 伽叶满脸堆笑,道:“这个当然。不过,在传经之前我想给圣僧讲一个故事,希望圣僧能从中有所领悟。” 唐僧噢了一声,道:“甚么故事?尊者请说。” 伽叶笑了一笑,道:“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富人名叫张三,他剩有几亩闲田打算租给李四耕种,但每亩田地须索要李四一只鸡。李四到田主家,先将鸡藏在背后。田主没看到鸡,就装作吟咏之声道‘此田不给李四种。’李四听了,赶忙把鸡献将出来。田主见到鸡,当即高兴得吟咏道‘此田不给李四种才怪。’李四满心欢喜,就问张三道‘田主老爷,你一开始说不给我耕种,但后来马上又改变了主意,这是为何?’张三笑了一笑,回答道‘其实也没别的,开始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有稽(鸡)之谈,见机(鸡)行事了。” 玄奘揣摩不透伽叶话中之意,脸现羞愧,道:“弟子愚钝,未能领悟尊者话中之意,还望尊者赐教。” 伽叶急了,立敛笑容,道:“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或者就是装不明白?” 唐僧看了看伽叶尊者,冲着行者道:“悟空,你明白尊者话中的道理么?” 行者摇了摇头道:“不明白。”跟着问八戒,道:“八戒,你明白吗?” 八戒答道:“不明白,师父都参悟不出,俺老猪又岂会明白。” 行者又问沙和尚,道:“沙师弟,你领悟到甚么了吗?” 沙僧不语,但只是摇头。唐僧看了看三徒,轻叹了一口气,望了望二尊者,羞得低下了头。 这回,在旁观望的阿傩不由得急了,便冲着唐僧直截了当地说道:“圣僧,你们都别再想了,不管你们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不妨我来告诉你们,伽叶师兄的意思是问你们,你们从东土远道而来,到了这灵山宝地可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倘若有的话,快快拿出来,好让我们传经与你。” 大圣闻言,当即望着阿傩冷笑道:“你倒是直来直去的,直言不讳!”跟着冲着伽叶道:“你是这意思么?” 伽叶点了点头,然后就大声笑了起来。阿傩也在一旁跟着笑,但笑得不甚大声。 三藏抬头看了看二尊者,颜面、耳根羞得通红,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十万八千里,不曾备得,还望二位尊者能够通融通融。” 二尊者闻声,均是一阵冷笑。阿傩道:“通融?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伽叶挖苦道:“素闻东土大唐乃礼仪之邦,向来注重礼尚往来,你这穷和尚一礼不备,叫我们如何传经与你!虽然佛祖不收你稿酬,但著经是要花钱买笔墨纸张的,你不会连笔墨纸张费也不意思意思吧?” 唐僧将头低下,愧然道:“惭愧,弟子委实身无分文。” 二尊者道:“没有,没有就休想从这里取走经书!” 行者见二尊者讲口扭捏,不肯传经,忍不住叫噪道:“师父,他们不肯将经书传你,我们去找如来告他们,叫他来把经书给老孙罢了。” 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容得你撒野放刁!” 伽叶道:“罢了,罢了!穷和尚,到这边来接着经。” 见二尊者终于肯传经,八戒、沙僧耐着性子劝住行者,转身就来接经卷。二众将经本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然后挑担着就随圣僧和大圣出了藏经阁。 阿傩、伽叶二尊者暗鸣得意,目送四众出阁,直至远去。阿傩忍不住得意,终于笑出声道:“白来了,白来了!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此番西来取经却不枉费了这场跋涉!”伽叶道:“这个圣僧穷和尚不仅穷,不识礼仪,而且又蠢又愚,又疏忽,又大意。” 二尊者自鸣得意之间,藏经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已将那传经之事听得分明,他不忍阿傩、伽叶愚昧弄人,当下问座前道:“座边有谁在此?” 话音刚落,只见白雄尊者闪出,道:“弟子在此。不知佛祖有何吩咐?” 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师徒,然后将那无字之经夺了,叫他们返回来求取有字真经。” 白雄尊者领命,即驾起狂风,滚离了雷音寺山门之外。好一阵风: 仙窍怒号,远赛少女吹嘘;神威大作,遥胜壮士临阵。江河湖海逆泼天,鱼龙虾蚌倒卧地。玄猿失足坠悬崖,黄鹤折翅舞高空。丹凤惊魂鸣音杂,锦鸡喔运叫声嘈。青松枝落,优钵花飘。翠竹竿竿弯腰,金莲朵朵拜佛。钟声远送三千里,经韵轻飞九霄外。崖下奇花残美色,路旁瑶草偃鲜苗。荡荡异香漫宇宙,清清风气彻云霄。 第4章 第02回 返灵山师徒换经 缴金旨观音受责(1) 唐僧师徒四众走出藏经阁,径到佛祖宝座前叩头,谢过如来之后,一直出门,欢天喜地,逢一位佛祖便拜两拜,见一尊菩萨也拜上两拜,及至大门,拜过比丘僧、尼,优婆夷、塞,一一相辞,下山直望东土奔路。 四众正行之间,忽闻得香风滚滚,醉人肺腑。四众只道是佛祖之祯祥,未曾提防。但闻得“呼”的一声风响,半空中忽然伸下只大手来,将马驮的经轻轻抢了去。三藏唬得捶胸大叫,八戒滚地便追,沙和尚小心守护着经担,孙行者急得奔赶如飞。 白雄尊者见行者愈撵愈近,惟恐他棍上没眼,手下无情,打伤身体,即将经包捽碎,抛落尘埃之中,然后收风敛雾逃去。行者见经包破落,又被香风吹得四处飘零,当即按下了云头,只去顾经,不再追赶。八戒赶至,与行者一道收拾拢经包,背负着来见唐僧。 唐僧满眼垂泪,道:“徒弟们哪!想不到这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清平,居然也有凶魔欺害哩!” 大圣道:“有道是‘神魔一家’,这灵山虽是佛门圣地,但说不定也有不少妖魔鬼怪混在神佛里头。他们明着不来,却来阴的暗的,表面上是神佛,但摇身就变成妖魔鬼怪了。” 圣僧道:“悟空说的不无道理,何况我等俱是外来的取经僧,想来适才那凶魔就很是欺生害命,想乘机打劫哩!” 二众说话之间,沙僧接了散经,打开看时,只见经本页页雪白,并无半点字迹,于是慌忙递给三藏,道:“师父,你看,这一卷一身洁白,没字。” 行者又打开一卷,只见从头到尾也无一字。八戒打开一卷,也是无字。 三藏急得跺脚,叫道:“你们统统打开了来看看。” 徒弟三众卷卷打开看遍,只见卷卷无字,俱是白纸。 长老短叹长吁,垂头丧气,道:“我东土大唐人真是无福也!似这般无字空本,取去何用!我若回朝,怎敢面见唐王!诳君欺君之罪,诚不容诛也!” 行者早已怀疑阿傩、伽叶二尊者捣鬼,此时已明了其中缘由,当下对唐僧道:“师父不必气馁,不必心灰意冷。不消说了,经书从藏经阁出来之后一直没掉包,想来这必是那阿傩、伽叶那俩厮向我等要人事,我等没有,他俩便把此白纸本子万纸空文给我们了。我们这就赶快回去,告到如来座前,问他们坑财作弊之罪。如来若是不管,或是徇私舞弊护短,老孙便结果了那俩厮性命,砸了他的宝殿!” 八戒嚷道:“正是,正是!我们告那俩厮贪财作弊去!” 唐僧踌躇不定,看看怒愤填膺的行者和兴致勃勃的八戒,道:“去是要去的,但悟空、八戒不可借题发挥,惹是生非,更不可胡来。有道是‘人要脸,树要皮’,如来做大哥也不容易,这里又是人家的地盘,甚么事都是人家做主,人家说的算,我们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多少也得给佛祖几分薄面,莫让他难堪。” 行者道:“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老孙才不怕他哩!总之,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天下没有既错又对、不错不对、摸棱两可的道理。” 长老道:“悟空,这你就错了,世间的善恶美丑、黑白好坏、是非曲直,一直以来就没有人能够真正分得清楚,只因事物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且很多东西总是相生相克,相反相成,互为因果,周而复始。” 悟空道:“别人分不清,老孙却分得甚清。师父,莫再思前想后,跋前踬后了。走,我们找如来评理去!” 唐僧道:“悟空,你又不听师父的话了!你若不听,我们不去也罢,我们在此分家散伙罢了!” 行者嬉笑道:“走吧,师父,老孙听你的教诲便是了。” 于是,唐僧颜色顿展,四众急急回山,忙忙又转上雷音。不多时,四众到得山门之外,众神僧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此来可是来换经的?” 三藏点了点头,领着三徒径直进山门。众金刚也不阻拦,让四众进了去,直至大殿前。 行者嚷道:“如来!你是如何做老大的!我师徒四众受了万蛰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大唐来到此处,承蒙你吩咐传经,但竟被阿傩、伽叶二厮坑财索礼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经的白纸本儿给我们拿去!似此无字假经,我们取去何用!望如来评理敕治,严惩不待!” 佛祖笑道:“泼猴且休大声嚷嚷。他们两个问尔等要人事之情我已知之。但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以前众比丘僧下山,曾将此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为他家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讨了他家三斗三升米粒大的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太也卖贱了,叫他家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呢。尔等如今空手来取,是以得了白本。白本者,不是假经,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只因那东土大唐芸芸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 第5章 第02回 返灵山师徒换经 缴金旨观音受责(2) 行者又嚷道:“无字真经俺老孙不取,快将有字的传来!” 佛祖微微笑道:“也罢,也罢。”说到此处,即叫阿傩、伽叶二尊者道:“阿傩,伽叶,领他们去藏经阁,从有字的真经之中各捡几卷打发了他们,然后来此报数。” 二尊者接了佛旨,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阿傩道:“圣僧这次可有人事了?”伽叶更是理直气壮,道:“没有人事我们还是不传经,你们若想告我们,即去佛祖面前告去。” 三藏道:“不告了,不告了,适才佛祖业已说得很清楚,取经是要送人事的。” 伽叶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次还算你知礼识相。但你以甚么人事给我们?” 圣僧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若是在大唐,弟子倒是有很多奇珍异宝奉送二位。但在这异地他乡,弟子委实穷寒路遥,无能备得贵重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给弟子沿路化斋用的。弟子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二位尊者不鄙轻亵,先将其收下,待弟子回朝奏禀过唐王,定以厚礼相谢。但只求二位尊者将有字真经赐传弟子,以便弟子不辜负唐王钦差之意,远涉西来之劳。” 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道:“太轻薄了。还有甚么人事,快取出来,以便我们好快些传经与你?” 唐僧过意不去,满脸羞愧,道:“没有了,弟子实在没有了。” 阿傩道:“真的没有了?大唐皇帝再没有御赐过你甚么东西?” 唐僧道:“唐王除了御赐弟子这口钵盂之外,还赐了弟子一匹白马,但那白马被西海龙王之子小白龙给吞了。”说着,忽觉左边腋窝痒痒难受,当下伸手入腋挠了两把,捉出一只肚囊饱满的大红虱子,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幸好未伤着它!”跟着冲着阿傩、伽叶二尊者道:“对了,弟子险些忘了,这也是唐王给弟子的,尊者若要,弟子也将它给你们。” 伽叶眼前一亮,道:“甚么东西?” 唐僧道:“御虱。当年弟子和唐王同床夜谈时,唐王龙体之上爬了一只御虱到弟子身上。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可妄开杀戒,弟子不忍杀生,又不忍将它捉去,任其自生自灭,便一直留它在身上。虽然有时它爬来爬去的,咬得身体痒痒,但弟子始终以血汗养着它,不杀不弃。如今既然二位尊者向弟子要唐王给过弟子的东西,弟子便将它献与了二位。请笑纳!” 伽叶接了,轻轻托在手心,眉开眼笑道:“皇帝龙体上的东西总是好东西,毕竟它是吸龙血吃龙肉长大的,我便收下了。” 行者在旁看得好笑,忍不住道:“皇帝身上的东西总是好东西,二位要不要俺老孙翻十个筋斗去大唐提几桶唐王拉的大便小便来送二位,那可是从笼体里排出来的,原本都是山珍海味,玉液琼浆?” 八戒呵呵而笑,附和道:“要去的,要去的。大师兄这就快去,最好弄几桶未消化完的,给他们两个品尝品尝。” 伽叶白了大圣和八戒一眼,道:“恶心!粗俗!”说完,将虱子送入嘴里,嚼了一嚼,咽了下去,道:“味道还不错,腥腥的,咸咸的。我已经两百年没粘荤腥了,今日算打了一回牙祭。” 大圣和八戒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唐僧也吃了一惊,道:“尊者你……你杀生!” 伽叶点了点头,道:“这有甚么好大惊小怪的,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出家人偶尔杀生也是超度生灵嘛。” 唐僧啊了一声,移目看着阿傩,看他有何妙论。 阿傩微微笑了一笑,道:“好啦,时候差不多了,虽然人事是轻薄了一些,但‘礼轻人意重’,我们现在就进阁检经与你们。” 他刚说完,一群管珍偶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和看阁的尊者走了过来,他们听到阿傩说的话,看到他手中的钵盂,当下你抹他的脸,我拍他的背,弹指的,扭唇的,掐脸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须索得取经的人事方肯检经!出家人的脸都被你们两个丢尽了!” 阿傩一阵尴尬,把脸皮都羞皱了,但仍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过意不去,当即溜进了经阁检经。三藏师徒四众跟进,伽叶一一查经给三藏。 三藏一面接经,一面对三徒道:“徒弟们,你们都仔细了,好生翻翻看看,莫似前番得了无字经!” 徒弟三众答声是,每接一卷,便看一卷,见每卷都是有字的,方才收拾整齐。一柱香时间过去,伽叶尊者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数,唐僧师徒四众捆绑齐整,将大半绑在马上给马驮着,剩下的装成一担,给八戒挑着。自己行囊,沙僧担着。行者牵了马,唐僧拿了锡杖,按一按毗卢帽,抖一抖锦袈裟,欢欢喜喜地跟着阿傩、伽叶去见如来。 第6章 第02回 返灵山师徒换经 缴金旨观音受责(3) 须臾,阿傩、伽叶引唐僧四众进到大雄宝殿,如来高升莲花宝座,指令降龙、伏虎两大罗汉敲响云磬,遍请三千揭谛、八大金刚、四大菩萨、五百罗汉、八百比丘僧、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福地灵山,大小尊者圣僧,该坐的请登宝座,该立的侍立两旁。一时之间,天乐遥闻,仙音嘹响,满空中祥光迭迭,瑞气重重。 诸佛齐聚完毕,参见了如来。如来问阿傩、伽叶二尊者道:“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给他们?你们一一报上来。” 二尊者应声是,即报禀道:“现付去唐朝《捏磐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给东土圣僧传留大唐。现在他们都已将其收拾整顿在人马驮担之上,专等谢恩回朝。” 三藏四众拴了马,歇了担,一个个合掌躬身朝上礼拜。 如来微微点了点头,对唐僧道:“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佛门龟鉴,但实乃三教之源流。因此你回到那南赡部洲,示与一切众生,不可轻慢亵渎,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此中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希望尔等视若珍宝,珍重,珍重!” 三藏叩头谢恩,信受奉行,道:“佛祖教导,弟子定当谨记,刻骨铭心!”跟着对佛祖遍礼三匝,承谨归诚,领着三徒携经出殿而去。 如来目送唐僧师徒出殿,叹了一口气,道:“可算打发了他们!”跟着问诸佛道:“尔等可否有事禀奏?有事快奏,无事即散了传经之会。” 话音刚落,旁边闪出观世音菩萨,合掌奏禀道:“启禀世尊,弟子当年领旨去东土寻找取经之人,到得今日业已成功,合一十四年,共计五千零四十日,离一藏之数仅少八日。因此,弟子恳请世尊赐圣僧返回东土大唐只在八日之内,以便他完成藏数,弟子尽快尽早缴还金旨。” 如来一脸怒色,大发雷霆,道:“急甚急!想急着投胎去不成!你还有脸敢在我面前说,你原说唐三藏二三年即到灵山的,要我等着他到来,但我日日等,年年等,等了一十三年他还是渺无影儿,直到这第一十四个年头才等到他来,害得我屁股都起茧子了,又红,又肿,又皱!你不先思思己过,坦白招认诳我欺我之罪,如今却来要我赐唐三藏回朝仅在八日之内,说甚么便于他西来取经时日合乎藏数!好个合乎藏数,只要他灾满难足,何时不可归真成佛!你偏偏编出个合乎藏数的理由,想趁我赐唐三藏返回东土只在八日之内无暇责问你过错之机蒙混过去!” 观世音不寒而栗,双腿一软,跪倒在佛祖面前,战战兢兢道:“弟子不敢!弟子估算失误,计划失控,办事不力,还望世尊降罪惩处!” 如来道:“玩忽职守,不够尽职尽责,理当受罚,我就罚你每日早、中、晚服侍我,为我涂抹痔疮膏,捶捶背,揉揉胸,按摩按摩吧。” 观世音叩谢佛祖,道:“弟子遵命,多谢世尊轻罚薄惩!” 如来微微点了点头,道:“起身吧!我之所以轻罚你,是因为你适才所言也不无道理,我即准了你缴还金旨,赐唐三藏师徒返回东土大唐只在八日之内。”说到此处,即命道:“八大金刚听令,尔等快使神威追上唐三藏,驾云护送他们师徒去东土将真经留传,然后速引他们回西,这一去一回,一往一来,须在八日之内,不得迟违!” 八大金刚应声遵命,领了佛旨,即奔出大雄宝殿,直追唐僧师徒而来。须臾赶上,叫道:“取经的,请跟我们走,我们速送你们回朝。”说着七手八脚地携着唐僧师徒四众及白龙马,乘云驾雾而起。 唐僧等连声称谢不已,身体均轻浮而起,飘飘荡荡地随着众金刚望东飞升,耳畔风声呼呼而响。 第7章 第03回 览难簿观音降旨生难 通天河唐僧遭劫遇故(1) 如来散了传经之会后,观世音走出大雄宝殿,心情郁闷,兀自小声嘀咕道:“真是‘伴君如伴虎’,有功老大看不到,更不会奖赏,有过老大死盯着不放,而且为了芝麻大小的一点过错就吓得人家担惊受怕,屁滚尿流的,还要受重罚!我这几日真是不顺,厄运连连的,看来势必要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祖金身了!” 俄尔来到三层门下,五方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走了上来,叫道:“观音大士请留步!” 观世音止步问道:“何事找我?” 诸神启道:“弟子等曾领大士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灾行难满,大士缴了佛祖金旨,弟子等望大士准许我等缴了法旨。” 菩萨道:“准缴,准缴。但不知那唐僧师徒四众一路上心行如何?你们一路暗地跟着他们,应该很清楚吧?” 诸神道:“据弟子等暗中所见,他师徒四众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出大士洞察。但只是唐僧受过之苦,真是一言难尽,不可言表。他一路上所亲身经历过的灾愆患难,弟子等俱谨记于此,这便是他灾难的簿子。请大士过目!”说着将簿子呈上。 菩萨接过,从头翻看了一遍,只见上面写着: 蒙差揭谛皈依法旨,谨记唐僧难数清: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两界山头第八难,陡涧换马第九难,夜被火烧第十难,失却袈裟十一难,收降八戒十二难,黄风怪阻十三难,请求灵吉十四难,流沙难渡十五难,收得沙僧十六难,四圣显化十七难,五庄观中十八难,难活人参十九难,贬退心猿二十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被魔化身二十七难,号山逢怪二十八难,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黑河沉没三十二难,搬运车迟三十三难,大赌输赢三十四难,祛道兴僧三十五难,路逢大水三十六难,身落天河三十七难,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问佛根源四十一难,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再贬心猿四十五难,难辨猕猴四十六难,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赛城扫塔五十难,取宝救僧五十一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稀柿疼秽阻五十五难,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拯救疲癃五十七难,降妖取后五十八难,七情迷没五十九难,多目遭伤六十难,路阻狮驼六十一难,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比丘救子六十五难,辨认真邪六十六难,松林救怪六十七难,僧房卧病六十八难,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灭法国难行七十难,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失落兵器七十三难,会庆钉钯七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凌云渡脱胎八十难,路经十万八千里,圣僧历难簿分明。 菩萨将难簿过目浏览完,一面跌足叫苦,一面失声道:“糟了,惨了,又出差错了!” 诸神不解其意,问道:“不知大士何出此言?” 观世音道:“佛门规矩,九九难满可归真,圣僧已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没有完成此数。但佛祖已命八大金刚驾云护送他往东土去了。这次疏忽,老大若是知道,我更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诸神道:“大士不必惊慌失措,凭你与我等的关系,我们不会让你难堪受罚的。我等即刻火速赶去,追上八大金刚,要他们再生一难。” 观世音眼前一亮,踌躇道:“如此能行吗?” 诸神道:“能行,保证能行。私底下的事暗地补救解决,何必要老大知道。” 菩萨点了点头,道:“这样最好。但此事不宜张扬,以免老大发觉。因此,你们几个不能都去,而只能去一个。”说到此处,急传声揭谛道:“揭谛,就你去吧!老大若是问起来,我只说你生病了,然后再搪塞几句,替你敷衍敷衍就过去了。” 这揭谛道:“如此甚好,希望大士以后在老大面前多为弟子美言几句!” 菩萨道:“这还用说,一定,一定。这次拜托你,多谢你啦!” 这揭谛满心欢喜,道:“不谢,不谢,是弟子应该的。弟子去也!”说完,飞身驾起彩云,望东飞行。 他一驾东来,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对各众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谨遵观世音菩萨法旨,不得违误!违误者自食其果!” 八大金刚闻言,“唰”的把风按下,将唐僧师徒四众连马带经坠落下地。 四众着地,三藏自觉心惊,诧然不解,道:“行得好好的,为何要停下?” 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这正是要快得迟,欲速则不达!” 沙僧道:“好,好,好!因是我们走得快了些儿,风尘仆仆的,教我们在此歇歇,清洗清洗哩。” 大圣道:“这就叫‘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 三藏道:“你们三个且休要再斗嘴,仔细认认方向,看看这是甚么地方。” 沙僧转身四下张望,道:“是这里,是这里!师父,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听听水响。” 行者道:“有水响?想来这里是到了你的祖家了。” 八戒道:“他的祖家是流沙河。” 沙僧道:“不是,不是,这里是通天河。” 第8章 第03回 览难簿观音降旨生难 通天河唐僧遭劫遇故(2) 三藏遥望着前方,道:“徒弟们哪,你们仔细看看那岸。” 行者应道:“好,师父。”说着纵身跳起,用手搭凉棚仔细望了望,落下身来,道:“师父,沙师弟说得没错,这里真是通天河西岸。” 三藏道:“我记起来了,东岸边原有个陈家庄。我们那年到此,亏你救了他的儿女,他深感我们,想要造船相送,后来是白鼋伏渡送我们过河的。我记得这西岸上四无人烟,我们这番到此,进住两难,却不知如何是好?!” 八戒抱怨道:“只说凡人会偷懒作弊,原来这佛祖面前的金刚也会偷懒作弊。他们遵奉佛旨护送我们东回,怎么到此半路上就丢下了我们,而这鸟不生蛋的鬼地方后不挨店,虽然前面有村庄,但有河隔阻!如今我们首鼠两端,进退两难,怎生是好呀!” 沙僧道:“二师兄休要怨天尤神。我们师父已得了道,先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如今定不会落水。只要大师兄同你我作起摄法,一定能将师父云驾过去。” 大圣道:“别徒劳了,驾不过去,驾不过去。” 八戒嚷道:“弼马温不想驾!只要你驾,为何过不去!” 行者道:“真驾不过去。遭瘟的若不信,可以问问师父,师父自取到真经之后,肩上的担子是不是比以前重了,身子也比先前沉了?” 唐僧点了点头,道:“悟空真是师父身上的虱子跳蚤,肚子里的蛔虫,说的一点不错。师父虽然先前在凌云渡脱了凡胎,刚开始自觉身轻如云,如燕,但自得到真经之后,反而感觉身子比任何时候都沉重了。这也许是师父送经回东土拜见唐王心切,归真成佛心重所致吧!” 大圣道:“师父心负重任,肩负重担,身子当然变重了。就连弟子等自取得真经之后,一来要保护师父,二来要看护经书,携运经书,心负重任,肩负重担,身子也有些沉重了。不过,不管担子再沉再重,俺老孙绝对挺得住,一定能保师父和真经万无一失,完完本本到达东土大唐。” 三藏点了点头,道:“徒弟们哪,真是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很快就要功德圆满,苦尽甘来,归真成佛了。师父今生能收到你们这三个弟子,真是百年修来的好福缘!” 徒弟三众道:“师父莫要如此说,佛语有云‘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若说师父有福缘,弟子等更是有善缘。因为弟子等原都是山村旷野妖精,是师父慈悲为怀,宅心仁厚,肯收纳为徒,弟子等才‘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师徒四众口里纷纷地讲,足下徐徐地行,直至水边,忽听得一个声音叫道:“唐朝圣僧,唐朝圣僧,这里来,这里来!” 四众皆惊,举头观看,只见四下并无人影,又没船只,只有一只大白赖头鼋伏在岸边探头探脑地叫道:“老师父,我等你好几年了,现在才回来?” 唐僧一听到“老师父”三字,一脸不悦,道:“贫僧老了吗?比起你这千年老鼋来,贫僧的年岁就如大海中的小虾小鱼、宇宙里的浮尘了。” 老鼋笑道:“老师父确实老了,但相对于老王八这把年纪而言,老师父就不老了,因此老鳖就称老师父小师父吧!” 唐僧满心欢喜,道:“这便是了,以后你就叫贫僧小唐吧。” 老鼋忙道:“不敢,不敢,小师父年岁虽小,但毕竟是唐王御弟,唐朝圣僧,得道高人,不久即要归真成佛,老王八尽管占了长寿的便宜,但也不能叫得太出格,太离谱。” 唐僧莞尔一笑,不再言语。行者、八戒、沙僧再见老鼋,皆大欢喜。 行者笑道:“老鼋,向年劳动大驾累坏了你,今日我们又相逢了。但不知你此来是不是又是接待我们,伏渡我们过河的?倘若是的话,你便上岸来。” 那鼋道:“是,是,老鳖正是来渡唐小师父过河的。”说着即纵身爬上了河岸。 行者把马牵到老鼋身上,八戒蹲在马尾之后,唐僧站在马颈左边,沙僧站在右边。行者一脚踏着老鼋的项,一脚踩着他的头,叫道:“老鼋,好生走稳了。” 那老鼋应声好,蹬开四足,踏水如履平地,将唐僧师徒四众连马五口驮在身上,稳稳当当径向东岸而来。 老鼋挥波踏浪,行经大半日,将近天晚,距离东岸不远,忽然问道:“唐师父,我当年曾央求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我佛如来之后,替我问一问归着之事,及老王八还有多少年寿,不知你可曾问了?” 唐僧见问,满脸难色,又不愿欺骗,妄打诳语,良久答不出一句话。原来,他自到西天玉真观沐过浴,凌云渡脱了胎,步上灵山之后,只专心拜佛取经,竟忘了当年对老鼋许下的诺言,不曾问得老鼋的年寿,是以无言以答,许久沉吟不语。 那老鼋见唐僧缄口不言,知他必不曾代问,不禁冷笑道:“真是贵人多忘事!尔等无诚无信,老鳖渡你们何益!”说着将身一晃,唿喇淬下水去,将唐僧师徒四众连马并经扔在水中。 唐僧吓得心惊肉跳,魂飞魄散,落水之后直在水中胡抓乱拽,叫道:“徒弟呀,救命!”但幸喜他脱了凡胎,成了大道,不曾沉底。 行者跃到半空,怒吼道:“老王八耍赖!”跟着只见白马、八戒和沙僧均成了落水狗,狼狈不堪,当下忍不住笑巍巍地道:“好玩,好玩!”发笑之间,忽听得唐僧大喊救命,忙大显神通,落身下来把他扶驾出水,然后直登彼岸。 第9章 第03回 览难簿观音降旨生难 通天河唐僧遭劫遇故(3) 白马化成龙形,负着经包、鞍辔飞上东岸,跟着就变回了原形,颤兢兢的直发抖。八戒、沙僧拽着经担、行囊凫到岸边,窘迫不已。 八戒见经包、经担、衣服、鞍辔均已湿透,当下不禁痛骂老鼋道:“操你NND乌龟王八蛋!你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居然戏耍你猪爷爷!臭王八,死王八!”骂着即向河里打了两钯。 行者笑道:“好,好,好,呆子恼羞成怒,大发猪威了。” 长老摇了摇头,叹道:“八戒,住手!休得淘气!还有,以后再不准说脏话了,你都快功德圆满,归真成佛了,还像小孩子一样口吐脏话,这成何体统!记住,以后再不能说了,不然若被外人听到,他们会觉得你粗俗老土的。” 八戒撒娇道:“老猪不管外人如何说,那乌龟王八蛋戏耍了老猪,害得老猪浑身湿透了,老猪不臭骂他一顿才怪哩。” 唐僧嗔道:“八戒,你又不听师父的话了!” 八戒嘟着嘴,不再言语,但心里极是不服气。 唐僧看了看经包、经担、行囊、马匹和徒弟三众,道:“好啦,莫闹了,快整理整理经包、经担!” 徒弟三众应声是,即去整理。这时,忽然刮起了狂风,风声呼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乾坤波荡,卷得通天河波浪翻腾;鸣起了巨雷,震耳发聩,轰动山川,震得通天河鱼龙丧胆;掣起了跳闪,银蛇游飞,钻云飞火,撕裂苍穹,闪得通天河水天相连;漫起了浓雾,混蒙蒙遮大地,迷漫漫蔽九霄,盖得通天河岸崖昏惨。这一阵,风鼓得尘沙扑面,雷惊得虎豹藏形,闪晃得飞禽叫噪,雾漫得树木无踪。 风雷闪雾突如其来,唬得唐僧按住了经包,沙僧压住了经担,八戒牵住了白马,行者双手抡起铁棒,左右护持。这一夜,那风雷闪雾劳攘不休,直至天明方才止息。 长老一身水衣,遍体湿淋淋的,哆哆嗦嗦地道:“悟空,这是怎么回事?莫非又是妖魔鬼怪作祟?” 行者气呼呼的,道:“师父,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是以为天地所不容,鬼神阴魔所忌,欲来暗暗夺取。幸而,一则这经被水浸湿透了,二则被你的法身压住,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有老孙轮着铁棒,使出纯阳之性护持,及至天明,阳气旺盛,所以没被夺了去。” 三藏、八戒、沙僧方才省悟,各谢天谢地不尽。 少顷,太阳高照,金光耀眼,暖烘烘的。唐僧师徒四众将经包、经担搬移到高崖之上,开包开担晒晾。四众又将衣服鞋袜都晒在崖旁,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 四众检看晒晾经本之间,早见几个打鱼人来过河边,他们抬头看见四众,内有认得四众的,道:“老师父可是前年过此河往西天取经的唐师父?” 八戒道:“正是,正是,你是那里人?怎么认得我们?” 渔人道:“我们是陈家庄上的渔民。” 八戒道:“陈家庄离此有多远?” 渔人道:“从此往南走二十里,就是了。” 八戒一听,冲着唐僧道:“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上晒去。那里有吃的,有住的,有坐的,又可以请他家为我们浆浆衣服,好是不好?” 三藏道:“算了,算了,就在此晒干了,然后收拾妥当,找路回朝吧。” 师徒商谈着,那几个渔人行过南冲,恰巧遇着陈澄,叫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你祭儿子的唐师父和他的徒弟回来了。” 陈澄道:“在哪里?你们在哪里见过?” 渔人回头指着北面,道:“他们都在那边石头上晒经哩。” 于是,陈澄随带了几个佃户,速向北跑来,望见唐僧师徒四众即奔到近前,跪下身道:“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盘弄?快请,快请到寒舍。” 行者道:“等晒干了经再和你去。” 陈澄应声好,问道:“老爷的经典、衣物,为何湿了?” 三藏道:“昔年亏白鼋驮渡我们到河西,今年又蒙他驮渡我们往河东。但已快将近东岸时,他问起昔年委托我替他向佛祖问寿年之事,我一时忙碌,未曾记起,也未问得,他便淬到水内,把我们扔下,故此经典、衣物全湿了。” 陈澄噢了一声,道:“原来如此!”跟着拜请唐僧道:“唐师父,想必你们都饿了,渴了,请你们就老身到敝舍吃顿饭,喝口水吧!”其意甚诚甚恳。 三藏不便推脱,答了声好,即去收拾经卷,不期佛本被石面沾住了几卷,经尾被沾破了,石面犹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好!” 行者笑道:“不打紧,不打紧!天地尚且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了不全之奥妙。天意如此,这不是人力所造成的!” 唐僧点了点头,即领着徒弟三众收拾整理妥当,然后同陈澄径赴陈家庄。 第10章 第04回 心猿造替身送经回东土 如来改佛规分神救圣僧(1) 唐僧师徒四众来到陈家庄,那庄上人家,一传十,十传百,若干老幼妇孺都来接看。陈清闻说,就命人摆了香案在门前迎迓,又命人鼓乐打吹。 少顷迎入,陈清领全家人眷出来拜见,谢昔日救女儿之恩,随即命人看了茶,摆了斋。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不再想吃凡间之食。陈见二老苦劝,唐僧无可奈何,只略吃了些许以表敬意。孙大圣自来不吃人间烟火,随意吃了些许,也道够了。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很快就放下了碗。 行者道:“呆子,怎不吃了?你的食量向来不是很大吗?” 八戒道:“不吃了,吃饱了。也不知怎的,胃口一时就弱了。” 于是,陈清即命人收了斋筵,然后问起了取经之事。三藏便把先至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及到雷音寺参拜如来,珍楼赴宴,宝阁传经,开始被阿傩、伽叶二尊者索人事未遂得了无字真经,后来复拜如来方得一藏有字真经,白鼋淬水,阴魔暗夺真经之事,一一细细陈述了一遍,然后就想拜别辞行。 那陈家二老如何肯放,且道:“圣僧请稍留几日,向年承蒙救拔儿女,深恩未报,故此老朽已创建了座院宇,名曰救生寺,专侍奉香火香油不绝,还望圣僧去寺中观看观看。” 唐僧喜不自胜,即将经包儿收在陈家堂前,念了一卷《宝常经》,然后来到寺院中,只见陈家又设馔在此。唐僧不想坐下用馔,但人群一起接一起的来请,络绎不绝。三藏不敢推辞,即坐了下来,举箸略见心意。 馔罢,陈清自领唐僧师徒观寺,只那寺盖得好不雄伟壮观,气势凌人——山门粉红,走廊净亮,隔扇朱红,七宝玲珑,香气腾腾,青烟袅袅,嫩柏乔松相杂植成行,迎前活水,通天迭迭泛波浪,倚后高崖,山脉重重接地龙。 陈清又领四众登上高楼,只见楼上雕塑有四众圣像,巧夺天工,精妙绝伦,惟妙惟肖。 八戒看见,扯着行者道:“太像了!哥儿的相儿塑得实在太像了,简直跟你的真身一模一样!” 沙僧道:“二哥,你的也像得紧。只是师父的塑得忒俊了些。” 三藏道:“正好,正好,这才是我的本相,只是如今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久,皮肤被烈日晒黑了些,人也变憔悴了。” 八戒道:“是,是,是,师父本来就那么英俊,本来就是金童,就是小白脸。” 三藏眉开眼笑,即领着众位下楼来。这时,下面前殿后廊还有摆斋的候请。三藏推脱再三,一一回绝。 行者却问道:“列位,救生寺香火如此旺盛,却不知昔日的大王庙现今如何了?” 众老道:“那庙当年就拆了,而这寺自建立之后,本地年年庄稼成熟,岁岁五谷丰登,去是老爷的福祉所庇护也。” 行者笑道:“此乃上天所赐,被我们所与。只是,自今以后,我们保你们这一庄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众人叩头拜谢,称谢不已。这时,前前后后又有献果献斋的,无限人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八戒笑道:“我的天哪,遇上麻烦了!那时节吃得下,却没有人家请,更莫说连请十请;今日吃不下,却一家接一家的!” 行者笑道:“呆子,随意吃吃,不可怠慢,应付住了,舍命陪君子,实在吃不下了,就打包兜着走。” 八戒苦着脸,道:“只怕吃得太饱长了肥膘肥肉走不动。”说完,略动双手,又吃了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肚胀,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 众人知他能吃,又来相邀。八戒愁眉苦脸的,打着饱嗝,双手摸着肚皮,只觉肚皮撑得像鼓,硬如石头。 三藏怕他胀破肚皮,忙替他解围道:“众位父老,小徒何德何能,感蒙至爱!望今夕暂停,莫再强求为难,待他夜间消化消化,明早再领。” 众人闻说,皆不在为难八戒,当即受了斋果。随后,唐僧在寺中诵了一回经。诵毕,陈清命人安排住宿给他师徒安寝,但时至深夜,三藏守定真经,不敢暂离,只在楼下打坐看守。 夜至三更,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悟空,睡着了吗?” 行者道:“师父,弟子不曾睡,醒着哩。” 三藏道:“醒着再好也没有了。我跟你说,这里的人家均知道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师父惟恐在这里呆久了,夜长梦多,经书有个闪失,坏了大事。” 行者道:“师父说的有理,不如我们就趁此夤夜,人皆熟睡,静悄悄地走了吧。” 三藏道:“师父也是这个意思。” 说话之间,八戒业已知觉,沙僧尽自分明,白马也能会意。于是,师徒四众起了身,轻轻的将经包抬上驮垛,行者牵了马,八戒、沙僧挑着担,轻手轻脚地从庑廊走出。须臾到得山门,只见门上上了锁,行者使了个解锁法,开了二门、大门,找路望东而行。 将近天明,行出二十来里路,师徒四众停在了一个树林里歇气,唐僧满脸愁容,寸步不离真经,惟恐其失窃。 行者见唐僧自取到真经之后,每日忧心忡忡的,颜面比之先前更憔悴了些,于是对他道:“师父,不必如此小心谨慎,如此发愁,如此苦恼,将心放宽一些。老孙保证,只要俺老孙在,一定能保你将真经完完本本送到东土大唐流传的。” 唐僧道:“话虽如此说,但师父还是有些不放心。就拿前日来说吧,按说我们已到灵山面见如来取得真经,本已功德圆满,归真成佛,不会再有妖魔鬼怪敢来作祟,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将真经送回大唐的了,可偏偏被通天河隔阻,又被那老鼋半途淬水,经包、经担浸湿了,浑身上下也湿透了,后来又遭阴魔鬼神暗中夺经。师父真不知道这一路送经回朝还要受多少磨难,多少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