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1当日年少青衫破(1) 1987年,张里10岁,这一年,小学二年级。父亲是村里的村长,一名基层的□□党员,正直无私,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张里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妹妹。可以说在这一年以前的日子,张里的童年生活非常美好,有一个村官的父亲,家境颇好。但也就在这一年,家境发生了变化,父亲由于和别人的不和,被新上任的村支书排挤,村长没干了,而且家里因宅基地比一般人家稍大一点,新的村支书以此为由对张里家进行不断的找茬,家庭似乎而因此变得yīn云密布,亲属旁支这时也无人上前问津,生活变得很艰难,张里小小的心里变得yīn郁,人也变得沉默少言,昔rì的美好也不现,生活的残酷很现实的摆在他的面前。他甚至能感受到人情的冷暖。惟一能让他努力去做的就是:好好的学习,争取跳出农门,做一个吃公粮的人是他最大的梦想。? 这种情况一直到1990年张里小学毕业,家里仍没有变化,甚至是家境越来越艰难,张里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年的夏天,张里要到镇上的中学去报到,学费是80元,但贫困的家庭一时拿不出,后来还是母亲到一个亲戚家里借了100元,给他带到学校去报名才作罢。? 到了镇上的中学后,看着同学中家境较好的在穿着打扮上大多都比他强,张里的少年心中被深深的刺激中,心中总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境!? 值得让人欣慰的是,初中的三年,张里一直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在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其中数学满分)考取了地区清安市商学院(四年制大专),这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因为家境的贫寒,不容许他再去读重点高中考一流的大学,只能现考上这个学校,好歹是非农业户口,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这样可以尽早的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倔强的他谢绝了一直很欣赏他的老师的劝告,将心中的大学梦深深的掩埋,选择了一个很现实的做法。? 第2节 1当日年少青衫破(2) 接到通知书的那天,张里也有一丝激动,他的父母更是激动,毕竟他是家族中有史以来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人,父母在村里人前人后很是觉得脸上有光,邻居、亲戚恭维之声不断,就连平时与张家对头的人见面也是难得有客气笑脸。但随之而来的是,面对1200元的学费又让父母感到很为难,七拼八凑,终于在报到前的那天晚上,才将不多的学费借齐,第二天,张里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场面永远的被他记在心中:一大早,母亲就将夜里起来包好的饺子煮好端上,(农村的风俗:家中有远行的人,临行前吃饺子,意万事大顺),脸上抑不住的笑容代表了心中的无限欢喜。父亲也是满脸喜气,临出门,面对家人的深切殷望,16岁的张里心中也有些感动,毕竟能让父母高兴也是他乐于见到的。父亲提着他简单的行李,送他去学校,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家,沐浴在夏rì清晨薄雾中的村庄,还有远远的依稀仍在眺望的母亲,张里第一次发现故乡是如此美丽,这一切也深深地印在了他16岁的脑海深处!他知道从这一天开始,他不再属于这个生他养他16年的故乡了,尽管这里有他美好而又苦涩的童年和少年,但那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成为人生最初的、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他即将开始自己另外的一个人生! 在清安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张里一如从前的刻苦用功,简朴的过着求学生活,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内心深处的苦涩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同时,骨子里的自卑感迫使他不得不,也只能在学业上与别人一争长短。经过四年的紧张学习,1996年年底,张里毕业了。那一刻他无比轻松,因为他再也不用再从家中拿钱了,他要拿钱回家,好好的孝敬父母! 离校前的晚上,校门口的那家熟悉的小饭店,张里和几个死党聚在一起吃散伙饭,四年来一直小气吝啬的胖老板,脸上泛着油光,笑容满面的对他们几个说:“哥几个,祝贺你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今天菜我送了,你们只付酒钱就行了!都分配在什么单位?” 第3节 2莘莘学子(1) “他妈的,你个死胖子,明知道兄弟们今天来吃分别饭,要一醉方休,能吃多少菜?我们今天肯定酒喝得多,你还不如送我们酒!”外号叫“老汉”的陈君冲胖老板喊道。 “兄弟们在你这里吃了四年了,你也赚我们不少了,你干脆今天全部请得了,干吗只送菜?”另一个死党吴勇也大叫。 “就是,你也太他妈小气了,胖子你不够意思!”小白脸陈金虎也喊到,陈金虎人不如其名,长得白白净净,带着金丝眼睛,人又瘦弱,一点也不虎,平时爱看黄色录像片, “唉,看哥几个说的,我们开的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哪像你们一出来就是国家干部,拿着工资,旱涝保收,还能搞到外快奖金!”胖老板急心表白。 “行了,今天我们就多点几个菜,把这几年都吃回来!”死党董大海恶狠狠地说道。 “主席,你可要为我做主啊,我今天是好心!”胖老板对另一个同学胡文举,校学生会主席求救。 “好了,你去随便看着弄几个钱就行了,逗你玩呢,去吧,别来烦我们!”张里实在看不惯胖老板的样子,不过要毕业了,心情好,对这个即将成为记忆的胖老板还是有点好感受的。 “就这样,快点!先把酒拿上来!”胡文举说。 吵吵闹闹中,胖老板一溜烟出去拿来酒了。 “兄弟们,今天是最后的晚餐,明天就各奔东西了,今晚一定要一醉方休!”老汉陈群说道。 “好,一醉方休,终于结束了,老子要工作了,早受够了!”董大海附和着说。 “可以多喝点,但不能闹事,影响不好!”学生会主席胡文举说。 “行了,司令,我们知道!”张里说,“现在毕业了,你就不要拿学生会来说事了!”他们这帮人在校没少受学生会的管,多亏有学生会主席照着,才没多大事。但几个人还是对学生会不感冒。 一众死党开始了胡吃海喝,没多久四瓶白酒下去了,这时大家都有了醉意,不由得开始感慨起来,四年的同宿舍,情意不是一般的深厚,临别之际还是有点伤感的。 第4节 2莘莘学子(2) 张里说:“这一别,不知多久才能见面,以后可得长联系啊!” 胡文举说:“没事,又没多远,反正都是一个省的,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他们六个人都在江河省,没有外省人。其中“老汉”陈群和陈金虎是省城金陵人,吴勇是仪征人,董大海是泗水人,胡文举是关南人,张里是钟吾人,其中泗水县、关南县、钟吾县属清安市,都在省内。 “现在知道分配在哪了吗?”学生会主席胡文举问。 张里分配在钟吾县商业局,主席胡文举在关南县党政办,董大海在清安市规划局,其他三人不在本地区,所以暂时不知道,只有回去到人事局报道后才能有定落。 “老汉”陈君说:“你们三个人是一个地区的,以后见面的机会肯定比我们多。” “等我们回去后,有了准确地址再和你们联系吧。” “不管如何,相聚一场也是缘份,兄弟们珍重吧!”其他几人纷纷说道貌岸然。 张里说:“我提议我们干一杯,为了我们的明天!”大家纷纷举杯,全部一口喝干了杯中的白酒。 就这样,一帮死党结束这场散伙饭,第二天各奔东西。 97年初的三月份,经过漫长等待的张里拿到了人事局的派遣证。 这天,张里到商业局报到,商业局在县城运河边上的黄运路上。进了商业局大门,传达室的老大爷拦住他:“小伙子,你找谁?” 张里站住和老大爷打招呼:“大爷你好,我叫张里,是新分配来的,今天来报到。”张里客气的和老头说。 “噢,新来的呀,你好,小伙子,我姓郑,”老头一听是来报到的,稍微打量了一下张里,很客气的说。 “郑大爷你好,请问人事科怎么走?”张里感到郑老头很亲切,对他也有好感。 “往里走,最后一栋楼一楼往左拐。小张,不要客气!”郑老头笑着说。 “谢谢!”张里拿着人事局发的派遣证往院子里走去。这才打量一下四周,商业局是一个老单位,这里的房子很旧,有好几栋楼,计划经济时期的热门单位如今已风光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国有和集体经济越来越占更多的比重,这样的曾经的商业主管机构当然是没落,只有这些拥挤的建筑见证着过去的辉煌,随着更多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商业局的权力和机能将大大削减,这也是必然。对此张里心里有点微微的失望,但他也没有办法,家中没有显赫的背景,又没钱财,只能是分配到哪里就是哪里了,好歹有个饭碗,有工资拿,就行了。想到这里,张里甩一头,赶走脑海中的不良情绪言,昂起头精神抖擞地迈进了商业局的机关大楼。 第5节 3初入社会(1) 进了一楼左转,看到一间门上有人事科的牌子,张里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请进!” 推开门一看,里面靠窗户对放着两张办公桌,其中一张桌前坐着一个胖胖的带着眼镜的女孩,年龄看样子和张里差不多大,女孩抬头看门口站着一个身高1.75米,皮肤微黑但很精神的男孩,于是问:“你找谁?” “你好,我是来报道的,我叫张里。”张里很礼貌的回答并递上自己的派遗证。 女孩看后站起来很客气也很热情的说,“请坐!我叫李青。”马上给张里倒了一杯水放在旁边的茶几上,示意张里先坐下,“你先坐一下,我和李科长说一下!”说着拿着张里的派遣证推开里间套间的门。紧接没多久,套间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白净净、瘦瘦的中年男人,李青跟着出来,男的一手拿着张里的派遣证,一边看向张里并伸手:“张里是吧?”张里赶紧站起来伸握住,“李科长你好,麻烦你了!” “呵,不要客气,欢迎你回来!”李科长笑着说,很热情的样子。 “坐坐,坐下说。”李科长一边说一边也坐下来,“小张,老家哪里的?” “新安镇的。”张里回答。 “噢,93年考上的,好,不简单啊,学得什么专业?”李科长慢慢的和张里拉起来。 “李科长您过奖了,我学的是经济管理。”张里毕恭毕敬的回答。 “噢,你对工作有什么要求?” “没什么要求,我学的是经济管理,只希望能发挥所学就行了!”张里再一次认真而恭敬的回答。 “噢,这样好啊,我们局里有好几家下属企业,但现在都不太景气,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到企管科吧,你是学这个专业的高材生,多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给我们多想想办法,你看行不行?”李科长和言诺色说。 张里一看,反正企管科也是在局机关,工资一分也不会少,而且企管科和自己的专业也对口,于是很感激的对李科长说:“好的,谢谢李科长,我一定好好工作,努力学习有关企业管理的经验。” 第6节 3初入社会(2) “好吧,就这样,你把手续办一下,等会让小李带你去企管科。”说着李科长站起来,把派遣证递给李青,“把小张的关系办下。”然后李科长进到里面的套间办公室了。 “麻烦你了,李青。”张里客气的对李青说。 “不客气,以后都是同事,应该的。”李青笑着说。 李青动作很快,给张里办好了手续,“张里,跟我走吧!”李青站起来,朝张里笑,张里这时才看清,这个小丫头实际年龄可能比自己还小,脸形胖胖稍圆一般,不过眉清目秀,皮肤白皙,这样嘴角带笑的样子,很清纯,至少是无公害的,张里看得一呆,上学时可从没和女生有过感情方面的纠葛,骨子里的自卑和家村出身的自尊让他从不敢对感情有过多的流露,现在看到李青的样子很感冒,第一次发现女生也很好看。就这一瞬间的功夫,张里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假装“咳”了一声,低下头掩饰,脸上发烧,嘴里却说:“麻烦你了!”李青可能也发现了张里的走神,脸上红了红,有点恼怒,不过心里又有点激动,小脸红了红,说:“走吧”,当先走出门去。 李青是人事科李科长的侄女,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后来李科长找人花点钱,把她招工进了商业局做办事员,现在自己人正在自学大专。和张里同年,平时商业局都是一些老家伙或年龄偏大的人在单位,很少有像张里这样年青刚毕业的,因此平时很难接触到,现在乍一见,觉得张里这样,心中有些甜丝丝的,少女的情窦初开,不由得有一点心动了。 两个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一言不发,各怀心事,企管科在二楼,科长姓侍文忠,副科长申继权,还有一个年龄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朱亚琴,平时负责后勤,还有夏怀远、王军、张xīn?jiāng三人,一共6人。企管科平时主要是负责审核监督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情况,每年底拿出系统内企业的经济数据,和经营情况分析。 第7节 3初入社会(3) 企管科门开着,李青走到门口,看到只有朱亚琴一个人在忙着写什么,上前敲敲门,喊了一声“朱姐!”朱亚琴一抬头,看是李青,于是笑着说:“小李,怎么有空来大姐办公室了?”李青笑嘻嘻地走进去,“朱姐,给你带来个人”,说着给朱亚琴介绍:“这是今年刚分来的张里,清安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李科长吩咐安排在你们企管科!” 张里赶紧伸手说:“你好朱姐,我叫张里,请您多多关照!” 朱亚琴笑着伸出手和张里沾了一下,“欢迎!请坐!小伙子挺帅得嘛!”又转脸对李青说:“你不介绍,我以为是你这丫头对象呢!”李青脸噌一下又红了:“朱姐,你再开玩笑我不理你了!”张里也觉得有点窘,只好装没听见低着头。 “好了,小美女请坐吧!”说着也示意张里坐。 “你们先坐,我和侍科长说一声!”接着推门到另一间,张里这才发现这里和人事科一样,也是套间,科长在里面办公。张里想:是不是领导一般都有单独办公室,这样才和一般人有区别?看来领导就是不一样! 接着朱亚琴出来了,对他们二人说:“小张,侍科长让你进去一下!” “好的,谢谢朱姐!”说着站起来走过去推门进去,进门发现靠窗摆着一张大办公桌,后面的老板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皮肤古铜色,头顶微秃,但看出来身材高大,也很魁梧,看到张里进来,侍科长笑着指一下对面的两张椅子,“小张是吧,坐吧”,张里心里很诚惶地说:“侍科长好!” “刚才人事科李科长和我说了,刚分来一个大学生,好啊,我们这边都是中年人,缺少年青人,欢迎你来!”侍科长笑眯眯地说着。 “谢谢侍科长,以后还请您多指教!”张里再次站起来很恭敬地回话。 “坐下说,坐下说,不要这么客气,以后在一起工作。”侍科长很满意张里的表现。“我们企管科平时与下属各企业打交道多,现在各个企业效益不太好,有的工资都有困难,所以我们企管科平时除了对企业进行审核监督,但现在更多的是帮企业找出路,尽快的帮企业摆脱困境,所以现在我们企管科是任务繁重,任重道远啊!你是学经济管理,这方面很专业,希望你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侍科长语重心长的对张里说,说这话时,脸上一脸严肃,颇有点忧国忧民的神情。 第8节 3初入社会(4) 张里心中很是激动,心想:领导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太和蔼了,真是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们上级!嘴上赶紧表态:“谢谢侍科长的信任和鼓励,我一定认真工作,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好的,年青人谦虚好学是好事,你先在科里熟悉一下情况,过段时间到下面的企业跑一跑吧。”说着,就端起茶杯。 张里知道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于是赶紧站来说:“侍科长您先忙!”接着就拉门出来,长吁一口气,这才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有一层细细的汗,心想:这科长是领导,真和一般人不一样,这难道就是“官威”?多年以后,想起这次见面,张里都觉得好笑,一个小小的股级干部,有个屁官威?无非是拿腔作势吧,也就只有自己那种刚出校门的人有点心理不足,对别人,唬谁呢? 刚想罢,朱亚琴笑着对他招招了手,“小张,过来吧!” “这是你的办公桌,这是办公用品,你自己拿好钥匙。其他同事都有出去了,明天你上班就能见到了。”说着,朱亚琴递给张里一包东西,指指靠门边的一张空办桌。张里这才发现李青已经走了。 接下来,朱亚琴带着张里到财务科领了一个月的工资850元,第一次拿着自己的工资,张里心里很兴奋。接着又到总务科,分给他一间单人宿舍,里面有一张床,其他什么也没有,卫生间是公用,水池自然也是公用。下午,张里便将自己的宿舍打扫了下下,又到外面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忙完后,做在□□,心里踌躇满志的幻想着以后的工作和打算。 “咦,小张够勤快的呀!这么早就把卫生打扫好了?看来以后我要轻松了!”朱亚琴进了办公室后四下打量一下后笑着说。 “朱姐,看您说的,我年轻,有的是力气,以后你就休息休息,让年轻人来做这些就行了!”张里赶紧说。 第9节 4熟悉情况(1) “好,行,就依你,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 说着,侍科长就进门了,“朱总管今天效率够快的呀!这么早就把办公室打扫好了?”因为朱亚琴是负责办公室内务的,又是女同志,所以办公室人都这么称呼她。 “领导过奖了,今天不是我干的,是小张。往后我就轻松了,总管这个称呼要换人了!”朱亚琴笑着说。 “噢,小张不错,年轻人勤快是件好事嘛!”侍科长打量一下张里,笑眯眯的。 “没什么,应该的,我每天也要在这上班的,份内之事。”张里有点不好意思。 没多久,另外三个同事也来了,朱亚琴一一给张里介绍了。 副科长申继权,41岁,机关老油条,没事喜欢拍领导的小马屁。 夏怀远,42岁,从下面的粮油厂调上来的。张里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心想:能从下面企业调到机关的,肯定是有点事的,不然不会调到机关的。老夏,个头不高,但很机敏,看出来是很会来事的那种。 王军,回族,40岁,是顶替父母的职位来的,所以有时在单位比较油盐不浸,领导也拿他没办法。身材较高。据说吃喝嫖赌样样来,经常在办公室和朱亚琴开一些荤玩笑,听得张里面红耳赤。为此,王军戏称张里为“童子鸡”。 张新疆,41岁,早年从新疆回来,建设兵团退伍回来的。性格随大流,和王军经常厮混在一起。 随后侍科长宣布晚上在红楼酒家摆宴为张里的到来结风。于是大家一致说领导英明! 晚上,几个分别都到了红楼酒家,包厢里,侍科长意气风发的宣布:“为了欢迎张里的到来提议共同先干4杯。” 张里一看,心中暗暗叫苦:早知道是场恶战,但没想到节奏这么快!钟吾喝酒有个规矩:一上来,领头的人说共同干几杯,等于是为酒宴定了个调子,那下面单独喝时也要喝几杯。那今晚张里没有40杯酒是下不来的。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张里怎么回去的都有不知道,反正早上醒的时候是在自己宿舍里,头疼得厉害。 第10节 4熟悉情况(2) 后来,朱亚琴偷偷的告诉张里:那天是同事们试试他的水深浅,结果大家对他都很满意,因为酒品看人品,小张酒品不错,人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张里每天跟着朱亚琴整理办公室的文件,阅读有关商业局的以往的文件和资料,对商业局的所辖职能和权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钟吾县商业局是一个正科级单位,计划经济时期,商业局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主管全县众多的商业经营活动,下设有商业储运公司、仓库、副食品公司等等众多单位,但随市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国家鼓励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商业局的职能慢慢由过去的大权在握主管机构变为了服务型机构,有传言国家下一步将撤销商业局。现在钟吾县商业局就是这样,相比其他的行局如公安局、税务财政局等等,变成了半死不活的机构,虽然财政有拨款,但只能保证局机关的支出,下属的各单位全部是自负营亏。现在钟吾商业局的下属企业仅剩一家百货公司、一家粮油厂、一家棉纺厂等七八家单位,这些单位情况都不容乐观,不过目前还好,工人工资暂时还能发起,相比县里其它系统的企业还是不错的。没有工人下岗,不给县政府添麻烦就行了,那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就可以在上级官员面前挺直腰杆了。了解了这些,张里不仅暗暗叹气,本以为早点参加工作可以找个好单位,现在看来不是太理想,但他也没办法,谁叫他出身一穷二白呢?看来只有靠自己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张里慢慢的弄清了科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上的和生活上。除了科长侍文忠和内和朱亚琴平时忙点事外,其它四人屁事不干,每天上班就是喝茶、吹牛、看报纸,“一杯茶几支烟半张报纸看半天”,然后准时下班,然后再睬着点上班。侍科长有心为下面的企办点事、尽点责,无耐一个兵也差不动,心有余力不足。下面的企业虽说是自负营亏,和他们机关没大关系,但到底是自己局里的企业,如果能效益好,他们企管科自然日子舒服,没有总归面子不好,油水自然也没有了。 副科长申继权是典型的骑墙派,王军和张新疆是一伙的,不鸟科长,夏怀远只是远远的避着,但无一例外,他们对张里都有很客气,毕竟是少壮派,年龄在这里,谁也不敢说以后会不会求到人家。因此张里过得还好。起码人际关系没有让他为难。 张里心中十分讨厌这种混日子的做法,有时暗想:今年自己才20岁,难道就这样和他们一样混?那要混多久?就这样由最初上班的兴奋和新鲜,慢慢的张里发现自己也变得麻木了,每天一起吃吃喝喝,体得迅速上涨,这主要得益于营养比在校时的大锅饭好多了。 “不行,要找点事做!不能这样混下去!”张里给自己定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