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封建家庭
叶四娘睁开了双眼,丫鬟青枝早就等在一边,把准备好的衣服给叶四娘穿上,另外两个丫头忆琴和思棋从外面把热水打来,服侍叶四娘净面漱口。
叶四娘觉得这个时候的青盐特别好,她的牙齿真的是很白很白,要放在现代,做牙膏广告都不用再修饰了。
“绿芍,服侍姑娘梳头。”叶四娘的奶娘徐妈妈吩咐道。
绿芍是叶四娘的另一个大丫头,和青枝同属于二等丫鬟。她们这些姑娘按照叶府的规矩,是没有一等丫头的。也就是叶四娘的娘付氏身边有两个一等丫鬟的名额。
徐妈妈吩咐寄书和梦画把床给整理好,而梳头手艺不错的绿芍已经给叶四娘梳了小姑娘常梳的双螺髻,戴上了粉红色的桃花珠花。叶四娘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的粉嫩。
洗漱穿戴完毕,徐妈妈就要带着叶四娘去前面的正院给付氏请安,这是规矩,今天跟着一起去的是青枝。请安的时候带上奶娘,另外带一个大丫鬟。
现在是夏天,早上汝州这边的天气还不算热,叶四娘今天穿了一件绢纱的粉色襦裙,感觉还是挺清凉的。她觉得吧,穿这种齐胸襦裙真的是不错的,特别是她现在的身份是四品知府的女儿,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人伺候的感觉,真的是很棒!
这里是汝阳知府的后宅,属于官府后宅,所以不算特别大。勉勉强强三进,又不像私宅一样,还可以扩建,人口太多了,就住不下了。
像叶四娘家,因为父亲是知府,是知府衙门最大的官,所以分在正中的院子里,而左右的院子分别给了同知和通判,比他们这相对就要小了些。叶四娘看过,也挤得很。
叶四娘现在和姐姐叶二娘一起住在西厢房,所以先过去约着叶二娘一起。
“四娘,今天比以往都要早啊,不睡懒觉了啊。”叶二娘打趣叶四娘。
叶二娘是叶四娘的胞姐,是父亲叶士英和付氏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个女儿,可是两夫妻都很疼爱,今年十四岁了,和叶四娘大伯家的叶元娘是同一年的,不过叶元娘是二月生日,而叶二娘是十月生日。
“二姐,咱们快些去吧,不然娘那边都等急了。”叶四娘说道。
“呵呵,肯定是你肚子饿了吧。”叶二娘笑道:“知道了,这就快点!”
在甬道的时候,又碰到了叶七娘,她是包姨娘所生,今年七岁。包姨娘是叶四娘的祖母邱氏赏给她父亲叶二老爷的。这个时候的婆婆,都喜欢给当儿媳妇的添堵,大概是已经成了习惯了。
叶七娘给叶二娘和叶四娘行礼,“二姐,四姐!”
她梳着包包头,因为正在换牙,所以话很少,怕别人笑话她的门牙没有了。
跟在叶七娘身后的全妈妈和丫鬟彩绣都跟着给叶二娘和叶四娘福身。“都行了,一起去娘那边吧。”叶二娘说道。
三姊妹很快就走到了正房,付氏房里的大丫鬟海棠笑着说道:“二姑娘,四姑娘,七姑娘都来了!夫人已经起来了。”然后亲自打开了门帘,把三位姑娘请了进去,跟着的妈妈和丫鬟自然是留在了外面,在耳房等着。
来到了正房,自然有正房的丫鬟们伺候着,她们插不上手。
而叶四娘进去的时候,就看见包姨娘还有杜姨娘,正在安排早饭,这几个姨娘要早早的起来给付氏请安,还要伺候付氏洗漱,这就是当妾室的规矩。一会儿吃早饭的时候,也要接着伺候正房太太还姑娘少爷们。
叶四娘的爹还有一位妾室向姨娘,因为怀着身孕,所以付氏就免了她的请安。
三个姑娘规规矩矩的给付氏行了礼,付氏笑道:“好了,都坐下吧。”一会儿叶四娘的哥哥叶承修也过来了,他在整个房里排行第三,下人们都叫他三爷。叶家大爷和二爷都是叶四娘的大伯他们那一房出的。
叶承修今年十二岁,有着少年人的朝气蓬勃,但是也不失清新俊逸,微笑着给付氏请了安,在叶承修进来的时候,叶四娘,叶七娘都站了起来,独独叶二娘是姐姐,稳坐不动。
一会儿从内室传来一阵清咳,汝州知府叶士英出来了。作为一家之主,当然是每个人都要给他行礼的,叶士英点点头,然后大家才开始坐在饭桌上,开始了一天的早餐。
包姨娘和杜姨娘都老实的伺候这些主子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叶四娘看在自己旁边的都是自己爱吃的,想着可要多吃一些了,这些可都是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吃一些就是赚一些。也不枉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里一遭,一直过来这好几年。
叶士英吃完早饭就要去前面的府衙当差去了,而付氏让两个姨娘也下去吃饭,叶承修有课业要学,就是三个姑娘,付氏也请了人来教她们东西。
不过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几个人就留在付氏这里,付氏跟三个姑娘的奶娘都交代了几句话,因为天气越来越热,免得他们照顾不周,到时候生病了。
“娘,先生要考我的功课,我得先去看看。”叶承修对付氏说道。
“好了,你去吧,知道你在这里呆不住,记得别中暑了,让你那几个小厮把冰盆看好了,化了就去取。”付氏吩咐道。
叶承修笑着应了,屋里就剩下这姊妹三个和付氏了。
付氏道:“天儿越来越热,学好了就直接回屋子去,别到处跑,这太阳可不是说着玩的,就是想出去,也得等太阳落山了再说。”
叶二娘笑道:“娘,我们都知道了,再说不是还有妈妈们吗?她们哪里能让我们到处玩啊。”
“你这丫头,说了几句,就嫌我啰嗦了。”付氏笑道。
“怎么会?娘,先生说我该学的他们都已经教了,让我不用再去学了。”叶二娘说道。
她已经快十四岁了,也是大姑娘了,付氏点点头,说道:“那行,以后你跟在我身边。”姑娘大了,是时候学学管家了,免得以后去了婆家,慌手慌脚的。
说起来,京城的元娘还没有定亲,所以二娘倒是到现在都没有议亲,也不知道京城那边是怎么打算的。
付氏想到京里的事儿就觉得头疼,恨不得一辈子不会去。可是那是不可能的,上面那老太太都不会乐意的。
叶四娘道:“那以后就是我和七妹要上学了。”
叶二娘道:“对啊,你可不能哭鼻子。”
“二姐,我什么时候哭过鼻子?”叶四娘反驳,她从来没有哭过鼻子好不好?
付氏也笑道:“是啊,四娘这几年倒是越来越乖了。好了,时辰也差不多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准备吧。”
叶二娘都回去了。付氏忙着把家里的事给吩咐下去,这一天又开始了,好不容易有空休息了,那边向姨娘的丫鬟来禀报说向姨娘有些不舒服,付氏又让人去请大夫。
管事妈妈付妈妈心疼付氏,在旁边给付氏捏肩,付氏道:“还是妈妈心疼我。”
付妈妈道:“老奴看着夫人长大的,不心疼您心疼谁?”
一会儿去看向姨娘的丫鬟回禀说大夫看了,向姨娘只是有些焦虑,没有什么大问题。
付氏冷笑道:“那就让向姨娘好好的安胎,别胡思乱想。”
付妈妈说道:“这个向姨娘,也太轻狂了些。”就说这怀孩子,谁没有怀过啊,她那肚子里再不过也只是庶出,弄得跟金疙瘩一样。
“所以说,她身边的人,我一个也不安排,让他们自己折腾去。”
这向姨娘是去年老太太邱氏专门送过来的,说是算命的算了,这向姨娘是个旺子的面相,到时候肯定能给二老爷生个儿子的。
要付妈妈说,这老太太邱氏手也伸的太长了,重孙女都有了,还管着自己儿子的房里事,以前送了一个包姨娘,现在又送一个向姨娘,真是嫌这边不够麻烦了。
夫人又不是没有生儿子,还挑三拣四的,说什么这边二老爷只有一个儿子,太单薄了一些,她倒要看看,这个向姨娘这次能不能生出个儿子来。
正文 人物表
为了大家更好的看文,弄了这个人物表,以现在出场时间为准。
叶老太爷(已过世)
叶老太太邱氏
-------------------------------------------------------------------------------
大房
大老爷叶士廉(嫡)
大太太佟氏
大爷叶承庆(嫡,18岁)
大奶奶卫氏
芳姐儿(嫡,1岁)
二爷叶承志(庶,16岁),乔姨娘所生
叶元娘(庶,14岁),万姨娘所生
叶六娘(嫡,8岁)
岳姨娘无出
-------------------------------------------------------------------------------
二房
二老爷叶士英(嫡)
二太太付氏
管事妈妈:付妈妈
一等大丫鬟:海棠,杜鹃
二等丫鬟:腊梅,巧荷,秋菱,白兰
三爷叶承修(嫡,12岁)
叶二娘(嫡,14岁)
二等丫鬟:翠云,碧桃
三等丫鬟:采春,傲夏,访秋,乐冬
奶娘:卢妈妈
叶四娘(嫡,9岁)
二等丫鬟:青枝,绿芍
三等丫鬟:忆琴,思棋,寄书,梦画
奶娘:徐妈妈
叶七娘(庶,7岁),包姨娘所出
二等丫鬟:彩绣,白露
三等丫鬟:小兰,小梅,小竹,小莲
奶娘:全妈妈
杜姨娘(无出,付氏陪嫁)
丫鬟:香云,香巧
向姨娘(怀孕)
丫鬟:小蝶,小娟
-------------------------------------------------------------------------------
三房
三老爷叶士明(嫡)
三太太贾氏(邱氏妹妹之女)
四爷叶承荣(嫡,11岁)
五爷叶承华(嫡,8岁)
六爷叶承云(庶,5岁),易姨娘所出
叶三娘(嫡,13岁)
叶五娘(庶,8岁)古姨娘所出
梅姨娘,夏姨娘无出
叶氏字辈:宏仲祖始伯孙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国明天启
叶二老爷这一辈属于‘士’字辈
正文 技术活儿
到时候生的是个闺女,看看那老太太打不打脸。
要说这向姨娘过来,自从有了身孕,京城那边得了消息,叶老太太直接是派了两个人过来专门照顾这向姨娘,好像生怕二太太这边搞鬼一样,放着正儿八经的儿媳妇不疼,偏偏要抬举一个丫鬟出身的姨娘,说出去就是笑话。
付氏却笑道:“这样也挺好的,老爷也知道我的委屈。”
本来这叶老太太都有些偏心眼,叶二老爷是上面有大哥,下面有弟弟,对这二房的人就有些不冷不淡的,叶家祖上是有爵位的,封了长安伯,只是不是世袭罔替的,到了叶大老爷这一代,就是最后一代了。
也就是说,叶大老爷要是过世了,这叶府也就是和寻常人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御赐的伯府也要被收回。
好在叶二老爷叶士英从小读书就聪明,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进士,然后外放到现在,做了汝州知府,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可是叶老太太却觉得这要是中进士的是三老爷叶士明就好了。不然这三老爷以后就没有了依靠。
又加上二房这么多年,只得了叶承修一个男丁,其他的都是姑娘家,让叶老太太很不满意,觉得都是付氏在搞的鬼,认为她自己生不出来儿子,就不许别人生。
所以才让她二儿子子嗣单薄。前面送了一个包姨娘,结果生了叶七娘这个姑娘,叶老太太那时候被气的。
这几年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段时间,结果又送过来一个向姨娘,还说什么是旺子的相,保证一举得男。
付氏自从这向姨娘怀孕了,就一点儿也不安排人手,让这叶老太太带的人伺候着,免得又说是自己起了坏心眼。
要说这婆婆这样对待儿媳妇,是个人都要恼火了,付氏自然也不例外。
她也知道这叶老太太的心结,觉得自己丈夫在外面当官,肯定是暗地里捞了不少钱,每次来信都哭穷,好让叶二老爷多带些钱送回去。
叶二老爷也不是个傻的,知道自己不被重视,加上他如今也是有儿有女的人了,从几年前就不像最开始那样,要多少送多少了。
当然,作为男人,对母亲送过来的人,他就当是个礼物,封建士大夫的心思,长者赐不敢辞,但是也不会过分疼爱。
又加上付氏有意无意的,叶二老爷觉得母亲送过来的人,未免有监视自己的意思。所以睡是照样睡,可是大事儿是绝对不会告诉一件的。
叶四娘带着丫鬟寄书和梦画去了上学的地方,对于女孩子来说,读书能把字都认全了就可以了,谁也不需要你有才女的名声。
平时学学琴,下下棋,还能作作画,以后和自己的夫君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是最好。
所以叶四娘主要的精力是还是放在了女红上,针线师傅请的是汝州飞仙阁的一个绣娘,因为年纪有些大了,眼睛不太好使,于是退了下来。
不过她们这样的人,却是大户人家喜欢喜欢聘请的人,毕竟虽然眼睛不适合在绣庄了,可是手艺还在,教千金小姐们还是不在话下的。
终于收完了最后一针,叶四娘抬起头来,揉了揉脖子,女红师傅看了一遍,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我们学新的花样。”
叶七娘还跟着先生学认字,所以从另一间屋子出来,碰到叶四娘,两个人搭伴一起回去,因为屋子不多,所以叶七娘现在还跟着包姨娘住在一起。
“四姐姐,刚我听说向姨娘那边又请大夫了,你知道吗?”叶七娘问道。
叶四娘摇头,“没有事儿吧。”
叶七娘也摇头:“从她来了,这三天两头的都请大夫,母亲那边也不生气。到时候真的生了个弟弟,还不更是要让母亲麻烦了?”
叶四娘说道:“管她呢,咱们小孩子管不了大人的事儿,我们把书读好就成了。”
叶七娘觉得话不投机了,在拐角处就和叶四娘分手了。
叶七娘觉得这个四姐就是个傻瓜,到时候这向姨娘真的生了给儿子,那还不尾巴翘上天去?以后还有老太太给她撑腰,那不是要把太太给压一头去?真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和她说话,那就是降低了自己的智商。
而叶四娘却觉得,这七娘小小年纪,心思倒是不小,说的话里面都有机锋,好挑拨着自己抱不平去呢。
实际上,这向姨娘就算生了个儿子又如何?
那还是妾室,生的儿子也是庶出,和自己的哥哥根本没有办法比的,年龄相差也大,难道老太太还真的想把这向姨娘扶正?除非自己的爹不要这官职了。
要知道宠妾灭妻那可是大不是了!而且自己的爹也不是那样的人,他会宠别的女人,可是对正妻也足够尊重,就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
更知道这嫡出比庶出的要珍贵,所以呢,这向姨娘生出儿子,应该是七娘和她姨娘包姨娘着急才对,毕竟他们的身份才是对等的。以后一个生了女儿,一个生了儿子,这生儿子的肯定想要压生女儿的一头,再加上两个人同样都是老太太送过来的,这下子有热闹可看了。
这包姨娘和向姨娘,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两个人斗起来,自己的娘才会悠闲的看戏呢,何必要□□去呢,白白的给他们当了帮手。
这道理叶四娘都懂 ,作为主母的付氏自然更懂了。
所以叶七娘那似是而非的话,根本对叶四娘起不了作用。
真是宅斗有风险,处处是陷阱那。小萝莉都如此,叶四娘觉得自己还得更加努力了。
“青枝,米泡好了没有?”叶四娘问道。
叶四娘喜欢吃,要不然叶二娘早上的时候,也不会那样打趣她了。这次叶四娘准备尝试一下做米粉糕,当然也是看书看到的,上面说的这米要泡上一夜,这样吃起来才爽口。
徐妈妈知道了,还说,何必这么麻烦,直接让厨房里给做出来不挺好的?
不过叶四娘却觉得自己动手做一做,也是一种乐趣,不然天天宅在这屋子里,也很是无趣的。
付氏知道后,却没有反对,让人在这边准备了一个小炉子,随便叶四娘折腾。要再砌个小厨房是不可能的了,官衙就是这么大小,没有地方再盖。
叶四娘对这小炉子挺满足的,毕竟是小打小闹,用这些已经足矣,何况身边还有这么多的帮手呢。她就是不动手,只动动嘴皮子就成了。
正文 邻居
所以等付氏吃到叶四娘做的米粉糕的时候,还是有些欣慰的笑了。
对于这个二女儿,虽然当初盼望着是个儿子,也好堵堵那老太太的嘴巴,可是等生下来是女儿后,自己也是喜欢的,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
自开始的时候,这四娘有些木讷,不过几年前,大概是长大了,这话也多了起来。
她在叶二娘身上花的心血要多一些,因为叶二娘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且是这一房的嫡长女,以后如果嫁得好,对后面的妹妹们都是有帮助的。
何况,一般的家里,都是最重视嫡长子和嫡长女,他们家也不例外。
因为叶二老爷都是要靠科举才会有出路的,所以对于长子叶承修那是重中之重,先生请的都是汝州最好的先生,以后在科举之路上也会比别人更顺畅一些。
叶二老爷处理了府衙的差事,就回到了自己在府衙的书房,让人把儿子叶承修找过来,考了学问,觉得还可以,不过话语上也还是严厉的。
等训诫了一番儿子,就和儿子一起回到了正屋,付氏也刚刚拿到叶四娘做的米粉糕。
“老爷回来了!老爷,今天向姨娘有些不舒服,请了大夫了,大夫说向姨娘是焦虑,老爷,您看看要不要去向姨娘那边走一趟?”付氏说道。
叶士英摆了摆手说道:“多大点的事儿,天天请大夫。我看是实在太闲了!”要不是太闲,怎么能想的焦虑?
不过到底怀着自己的孩子,就让人过去慰问了一番。
而向姨娘的本意是想着能让老爷下衙了就过来看望自己的,结果老爷没有来,只等了一个下人过来,把她给气的。
恨不得摔东西,不过想着自己上次摔了东西,然后还被责罚了一番,就不敢动了,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登记在册的,每个月少了什么,都会记录下来,要是发现谁东西少的最厉害,那也是没脸的。
那叶老太太派来的两个妈妈洪妈妈和冯妈妈忙劝道:“姨娘可别动气,等生了小少爷就好了,老爷可不得喜欢的要命?”
都已经大着肚子了,还要男人过来看你,这大肚子的样子,看了有什么好的?
两位妈妈都不以为然,她们只看重这肚子里的孩子,别的都不管。
是啊,等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了,自己可不就是一飞冲天了。老太太本来就不喜欢二太太,这要是自己生了儿子,说不定就要和二太太平起平坐呢。
别人看她的肚子尖尖的,肯定是个男孩。到时候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老爷肯定是被太太使手段给绊住了,等自己生了孩子后,咱们走着瞧,自己可比太太小了十来岁,男人还不就是喜欢年轻的?
她比这什么包姨娘还有杜姨娘都要年轻的多了!这就是她的优势。
“明儿个高老太太五十大寿,你们都一起过去吧。”付氏在晚膳的时候说道。
高老太太是汝州通判高大人的母亲,高大人可是一位从乡下走出来的进士爷,当初在京城的时候,他的座师觉得他年少有为,就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高大人,这高大人这些年也爬到了通判的位置上,不得不说,他的座师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老太太乡下出身,对一个高门出来的儿媳妇很是看不惯,当初也经历过婆媳斗法,总之是各种招数都用了。
高太太和高老太太各有胜负,不过高大人却一直没有纳妾,目前只有高太太生的一儿一女,儿子是老大,叫高信芳,今年有十六了,女儿叫高子衿,今年和叶四娘同岁,都是九岁。
从这名字可以看出,他们的父母肯定都喜欢楚辞和诗经,两兄妹的名字分别取自楚辞和诗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高老太太还是跟着高大人在任上呢,所以也是各种矛盾不断。
这高老太太吧,最看不顺眼的就是,他儿子没有纳妾,高老太太觉得自己的儿子都做了这么大的官了,人家都是有妾室的,凭什么自己的儿子就只有一个,心理上极度不平衡,在外面就跟人说自己的儿媳妇是个容不下人的。
而高太太自然也不会白白的受了委屈,反正这高老太太平时的所作所为也挺让人笑话的。
就说穿戴上,别人都是搭配着戴,可是她就不,她喜欢黄金,每天都带着金黄黄的东西,尤其是手上,叶四娘大概的瞄了一眼,至少带了五个黄金戒指,而且都是很大的,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卖戒指的。
头上的首饰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最后还是高大人委婉的说了一说,才没有那么夸张的。要是高太太去说,肯定是越说越多的。
听说明天去参加高老太太的五十大寿宴,姊妹几个都在心里嘀咕,不会这高老太太和高太太又弄什么了吧,她们住的近,很多事儿都比别人清楚。
“四妹妹,针线做的怎么样了?”回去的路上叶承修专门等着问道。
叶二娘笑道:“你这小子,难道我没有给你做东西?巴巴的要四娘的东西干什么?”
而叶七娘也在一遍说道:“三哥,你需要什么东西,跟我说一声,我也能做的。”
叶承修笑着说道:“这不是看着四妹妹的手艺进步了,想着能帮我做个荷包呢。”
“我看你是要和别人显摆吧。”叶二娘说这话是有依据的,高太太的儿子高信芳每次都喜欢拿着他妹妹高子衿的东西显摆,像什么荷包,香囊之类的,都会跟好友说,这是他妹妹给他做的。
而以前的四娘呢,就没有拿得出手的,现在好了,好不容易能有进步了,叶承修这才把以前都给找补回来。
所以说,别看叶承修表现的很老成,其实呢,骨子里还是个小少年呢。
叶四娘点头,“那我给三哥做一个荷包吧,不好三哥不能怪我。”
“那我给三哥做个香囊。”叶七娘也跟着说道。
“好啊,我就等着了。”叶承修笑道。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穿戴整齐,跟着付氏去了他们西边通判高大人住的地方。
高太太带着高子衿在二门那边等着。大家都是熟人,也不用行礼,高子衿忙跑到叶二娘和叶四娘叶七娘这边,笑着说道:“我从早上就开始等,你们可算是来了。”
叶二娘道:“娉婷和婀娜都到了没有?”
“还没有。”高子衿不在意的说道。这次她父亲的老家来了很多人,都是为了给祖母贺寿的,只不过母亲有些不喜欢,因为这些人来了,到时候回去的时候,肯定要拿很多东西。
大家跟着高子衿到了她的房里,因为地方比较小,所以等前面办差完毕了,男人们去酒楼吃酒席去,这些内宅的女人才在这边开席。
当初付氏也是说过,他们这边也可以腾出来办酒席,不过最后高太太想了想还是算了。
大家本来都挤,且高家那边来了亲戚,要是有谁眼皮子浅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叶家的东西给顺走了,那可就不好了。
正文 寿宴
他们过来顺走自己家的东西,那也是肉烂在自己的锅里,可是要是丢人丢到别人家里了,还是自己丈夫的上峰家,那可就太丢人了,她还真是丢不起这个人。
一会儿有丫鬟引着王娉婷和王婀娜也过来了,这二位是王同知的女儿,都是庶出,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三岁,王家的儿子都是嫡出,大的叫王辉,今年十五岁,小的叫王耀,今年十岁,都跟着在外面,一会儿去酒楼了。
“你们来的早啊。”王娉婷长得很漂亮,鹅蛋脸,柳叶眉,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是发育的很好,胸脯鼓鼓的。看起来都像是十六七岁的身材了。
而王婀娜只比王娉婷小一岁,可是身板却是平的,且和王娉婷是一点儿也不像,走在一起,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根本不知道她们两个人是姐妹。
这就是不是同母所生的原因吧。这个时代一个男人是可以有好多个女人的,只要你养得起。
叶二娘说道:“咱们去见一见高老太太吧。”既然是高老太太过寿,不去见礼说不过去。
王娉婷也点头,“是啊,咱们都去吧。”
虽然高子衿不想过去,因为那边围着一群从乡下过来的人。不是说她瞧不起乡下人,人家有的乡下人好的不得了,为人也淳朴,可是为什么这上他们这里来的人,都是这么这么的让人看不下去呢。
只是到底是祖母的寿辰,不过去也不像话。
等她们几个姑娘一起过去的时候,叶四娘给高老太太行礼的时候,果然看见她手上又戴满了戒指,以前好像是五个吧,今天估计得有八个,这戴在手上重不重啊,要是在现代,估计会被人剁手的。
而且让人吃惊的是,这高老太太脖子上也带了一根粗粗的金链子,看起来怎么那么的违和呢。
但是周围的好几个人,都是眼睛发红的看着那金链子,恨不得那金链子是他们的。
叶四娘也没有在四处看了,规规矩矩的跟着听这些长辈们说些夸奖的话,而付氏这个时候自然被让到上首,和这位高老太太坐在一起。
毕竟叶二老爷是知府大人,就是高老太太也知道人家的官比她儿子大。
王太太跟着付氏,坐在她的下首。心里早就笑开了花,她就知道今天过来肯定有乐子可看,结果果然不出她所料,看这高老太太,脖子上戴的,怎么那么像狗链子啊,哈哈,她真是忍得好难受。
要说这高太太也真是为难了,当这样的人的儿媳妇,高太太的父亲只看到高大人年少有为,可是却不想想高达人家里的情况,这高老太太简直就是个暴发户嘛。
还有那几个人,说话土里土气的,眼珠子一直在转,肯定是又看上了这屋里的东西,说不得等寿宴过后,高太太屋里又要少几样东西了。
也得亏这住的地方是公家的,他们搬不走,不然还真是连这房子也要要几间了。
叶四娘这边也围了两个姑娘,一直盯着叶四娘胸前的金项圈,这金项圈是保平安的,而且是叶四娘的舅母那边送过来的。
叶二娘以前也是戴的,现在长大了,就换成了在脖子上戴玉牌,那玉牌都是开过光了的。
“你这是金的吗?好大啊,得有一斤重吧,比大奶奶的那个要好看。”其中一个个子稍微高一点儿的先开口了。
好嘛,现在叶四娘被拿着和那个高老太太比了,真是有些郁闷,可是大家像她这样年纪的,差不
多都是这样戴的。为什么这姑娘就盯着自己的看呢?
另一个矮一点的忙说道:“是好好看啊,能不能给我们戴一会儿?”
“去去去,你们娘找你们呢。”高子衿过来给叶四娘解围,那两姑娘大概有些怵高子衿,所以虽然不甘心,也跑了。
“别搭理她们,她们就那样,看见什么好东西都想戴一会儿,戴着戴着就没有影儿了。”高子衿一点儿也不隐瞒,反正这几个人就这德行,她的一些东西就是这样没有的。
眼皮子浅的很,她娘都要派人时时的看着,不然丢脸就丢到外面去了。
叶四娘真是有些小吃惊了,这也太极品了吧,占便宜也不是这样占的,何况这都是过来做客的,连客人的东西都敢昧下来,还真是不要脸面了。真是没有最极品,只有更极品。
到时候让这高太太怎么做人那。
“我看她们有些怕你。”叶四娘最后说道,因为实在不知道接什么话了。
“呵呵,那是因为有一次她们拿了我的东西不还,我直接带了我的丫鬟,把人给揍了一顿,这样的人,就不得跟她慢条斯理的讲道理,就得用拳头让他们知道厉害!”高子衿很是得意洋洋。
叶四娘只能说佩服,可不是,对付这样的人,就得拿起拳头来,不然她以为你好欺负呢,跟她们弄这些弯弯绕,她们就是受了教训,也不知道是谁在算计她们,还不如打的他们害怕为止。
她们家没有这样的极品亲戚吧。老太太对自己这一房不满,可是要钱要的是委婉,还要面子好看,得让自己的爹主动去送,还得说好话让她勉为其难的收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而剩下的人,叶四娘基本不怎么熟悉,一直跟着爹娘在外面过,真心没有见到什么堂兄堂姐堂弟堂妹的。
天气热,大家吃完饭,都陆陆续续的告辞了。付氏也不和高太太客气,家里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就是这王太太在他们的东边,所以回去的时候,顺道就拐到了付氏这边,说些私房话。
要说这王太太吧,跟王大人算是青梅竹马了,两家人也是世交。从小就定了亲,到了成婚的年纪,顺其自然的就成了两口子。
不过也挡不住这王大人有别的妾室,这个时代啊,就是有钱男人的天堂那。
王太太过来,是想问问叶二娘的婚事的情况的,她家的大儿子王辉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如果能够娶到上峰的嫡女,那也是个大好事。
且在一起好几年了,品行和性情都很了解,家里的情况也不是两眼一抹黑,知根知底才好呢。
何况,这叶家的根基也在京城,以后对她儿子科举也多条门路。
是的,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可不就是靠着子弟们读书读出去,然后能中了,接着当官?儿子不行,孙子接着来,只要有一个有出息了,剩下的都跟着沾光。
像他丈夫,能当官当个几十年吧,这几十年够积攒家产和培养下一代了。
付氏自然明白王太太的意思,就叹了一口气说道:“京城里大嫂那边还有个元娘,到现在也没有定亲,我们这边都不能开始,不然就,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了。”
因为知道对方的情况,王太太也知道这叶老太太是个不好相与的,这不,还给叶大人送侍妾来了吗?眼看着这又要有庶出子女出生了,叶太太真是不容易。
摊上这么个婆婆,真是遭罪,也得亏她的婆婆还算好的,反正比叶太太和高太太要好的多,那高太太的婆婆还一直跟着一起生活呢,简直是惨不忍睹。
正文 这阵势
“您还是多想一想吧,不然您家的老太太万一自己做主了呢?那时候该怎么办?”王太太这句话是真心话。
付氏点点头,说道:“我明白,这事儿我和我们家老爷会商量的。”
话说到这里也足够了,再多说就是插手人家的家务事了,王太太起身告辞。
看见叶二娘,叶四娘几个陪着自己家的两个庶女,叶二娘倒也罢了,以前注意的多,这次王太太发现这叶家的四娘好像也张开了啊,水汪汪的杏眼,小小的樱桃嘴唇,多了那几分娇美。
以前可是一团孩子气的,真是不服老都不行了,孩子们个个都开始长大了。
又想着,如果叶二娘的事儿不成,也可以让次子和四娘定下来啊,毕竟不是长子长女的婚事,只要看着合适就行了。
王太太的二儿子王耀比叶四娘大一岁,这年纪正合适呢。
但是,还是让她回去好好想想吧,如果能娶到叶二娘那是更好了。毕竟叶二娘是嫡长女,以后可以帮着管家。
且不说王太太心里的盘算,那边高通判家这次倒是不怎么闹腾了,后来叶四娘听高子衿说,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她娘在以往的对敌斗争中已经有了很高的斗敌经验。
既然他们喜欢占小便宜,那在走的时候,高太太就美人准备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有那么大那么大,快有半人高了,然后里面送的是那些人喜欢的布,而且上面一块儿绸缎布,下面都是开了卷的棉布,因为开了卷,这体积就大了,看起来就是好大一包。然后中间还放了一些压重的大米,这些东西看起来大,其实呢,算下来用不了多少钱,而且还实惠,所以亲戚们都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高太太也是要面子的人,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她也不会弄得大家都知道了,只是这位高老太太很奇葩,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被人说,也在所难免。
转眼间就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暑天,叶四娘家的向姨娘这段时间就要发作生产了,付氏除了早上让他们姊妹过来请安外,剩下的都吩咐他们深居简出,不可到处晃悠。
而叶老太太送的洪妈妈和冯妈妈自己也是懂得生产之事的人,付氏问过之后,也只预备了一个产婆,没有送过去,免得被人说她做手段。
付氏心道,看这回能生出个什么出来!她可不是不插手,是有人觉得自己插手是没有安好心。她这也是为了孝道。
等向姨娘发作的时候,那边的人过来通禀,付氏点头,说道:“知道了。”然后让人去给前面的老爷禀告一声,结果付氏这边的丫头巧荷说过去的时候,正好碰到向姨娘的丫鬟小蝶,也在那里跟老爷说事呢。
付氏笑道:“看来向姨娘是想老爷了。”
付妈妈说道:“我们太太生产的时候,都忍着没有打扰老爷,这向姨娘还真把自己当成金贵的人了。”又问巧荷,“老爷跟着去了没有?”
巧荷道:“奴婢只看着小蝶急匆匆的回去了,老爷并没有跟着过去。”
付妈妈听了这才笑了,老爷这才是有规矩呢,你一个姨娘生孩子,还想让老爷过去陪着,真是不知道自己的脸有多大。
难道老爷不过去,你就不生了吗?你可是就等着生下这个金疙瘩,好过以后的好日子呢,真是太矫情了!不知道天高地厚。
一直到下午叶士英办完差,才从前面的府衙回来。看见付氏在这边,微微吃惊了一下,不过想到母亲送来的两个妈妈,又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从向姨娘怀孕一直到现在,那边需要什么,妻子都是满足的,从来都没有插手那边的事儿,也是母亲有些左性,总觉得妻子心里藏奸,他要是分辨几句,反而说自己不孝,只向着自己的妻子,不把她这个当娘的放在眼里了。
“老爷,你过去看看吧,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上打转,大家都不容易。”付氏劝道。
叶士英道:“太太你生四娘的时候,我在外面督学,她一个姨娘有什么大功劳,让我过去看?生孩子的事儿,我过去了,也没有用。就在这里等着吧。”
叶二老爷已经有嫡子了,所以对向姨娘的这一胎不怎么在乎,生男生女都好,他如今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眼看着大女儿都要出嫁了,所以对子嗣并不那么渴望。
而痛苦生产的向姨娘,本以为二老爷能够过来安慰安慰自己,好歹能在外面呆着,可是结果却让人失望,想着那些日子的恩爱,真是痛的不得了,可是她现在有重要的事儿,她必须得生儿子,生儿子!这样就能什么都有了!
叶四娘他们被拘在自己的屋子里,不能随意走动,免得被冲撞了。
叶二娘把自己的妹妹叫过来,两个人一起做做针线,叶二娘问道:“四娘,你想要小弟弟,还是小妹妹?”
都说小儿的话最灵验,自己的妹子虽然不是小儿了,可是也比自己小不是?
叶四娘道:“想要哥哥和姐姐,他们可以照顾我。”
叶二娘忍不住笑了,掐了一把叶四娘的脸蛋,说道:“算了,不问你了。反正生什么有什么关系呢?”最后一句很浅。
叶四娘心道,自己的二姐也长大了啊,什么都懂了。
而比较着急上火的是叶七娘的姨娘包姨娘,要说她和向姨娘都是叶老太太给二老爷的,这出身都是一样的,她现在还有个女儿傍身呢。虽然当初因为不是儿子,包姨娘也失望过,不过这些年下来,自己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她也就死了心了,相比较起来,那杜氏还什么都没有呢,她比杜姨娘不强多了?
可是这老太太也太打脸了,这不声不响的就给二老爷送来了这个向姨娘,把自己都彻底遗忘了。
如今这向姨娘还真的怀了孕,本来她也试图让太太那边对这向姨娘忌惮的,然后自己坐山观虎斗,可是太太这次竟然什么都不插手,任由这向姨娘和老太太送来的人折腾。什么风水不对,什么摆设不对,都统统满足,把个向姨娘捧得不知道尾巴翘的有多高。
如今就要生了,她一点儿消息也打听不出来,这向姨娘到底怀的是男是女。如果是个女的,那也罢了,超不过自己去,如果是个男的,那么自己还不得被这向氏给踩到泥里去?
杜姨娘是太太的陪房,又没有孩子,太太自然还是倚重她,而向氏要是生了儿子,那就是在老太太那边立了大功了,有老太太撑腰,太太这边不敢动她,那就是自己成了一个受气包了。
所以包姨娘想到这些,一直在心里祷告,让这向姨娘生个女儿,最好是难产生不下来才好呢。
只要能满足她的愿望,她以后肯定是多给佛主烧香磕头。
又经历了不知道几个时辰,叶四娘第二天的时候,才知道那向姨娘在半夜的时候生了个女儿,按照排行,应该叫叶八娘。她不知道为什么,就松了一口气。
而府里人都在说,那向姨娘在八姑娘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想要起来,问是不是儿子,结果听说是个姑娘,直接就当场晕过去了。
包姨娘自然是称愿,而跟着伺候的洪妈妈和冯妈妈也是掩饰不住失望。这以后回去了可怎么交代啊。
老太太还等着这边生了儿子,然后直接带回去给老太太养呢。
其实老太太的心思,她们两个也明白,不外乎是觉得二老爷这边送的年礼少了,这要是生了个儿子,抱到老太太身边养着,不愁二老爷这边不给多的年礼。
正文 一场空
现在好了,向姨娘生了个姑娘,这说的什么旺子相,那不是瞎扯吗?完全打了老太太一个响亮的耳光啊。
他们还跟防贼一样防着二太太,结果呢,还不是只生了一个丫头。
可是不回去,也不行,她们只是来伺候向姨娘生产的,如今胎儿已经生下来了,她们还在这里不走,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毕竟这里的主母是二太太,向姨娘这边做不得主呢,且没有当家主母用一个妈妈,这姨娘还用两个妈妈的道理。
她们两个还是老太太那边的人,如今抱不回去小少爷了,那只能是回去请罪了。
至于向姨娘,既然已经给二老爷生了姑娘了,那就跟着二老爷好好过吧。剩下的,他们也无能为力了。谁让她肚子不争气?
再说他们本来也就是下人,一切不过是听命行事。
所以过了几天,这洪妈妈和冯妈妈一起去付氏那边禀告要回去的意思。
“老太太也是让奴婢们伺候向姨娘生产,现在向姨娘生完了,我们也得回去跟老太交差了。”
付氏说道:“本来还想把你们两位留下来的,不过既然老太太都发话了,我这个当儿媳妇的自然不敢有异议,你们回去替我跟家里人问个好。”
洪妈妈和冯妈妈都赶紧点头,然后他们又收到了付氏让人给他们单独送的东西,两个人心道,这二太太果然是个大方的,也就是老太太他们,觉得二老爷被二太太给把持住了,所以就看不顺眼,其实二太太人真的很好的,她们到了这边,一点儿也没有问难过,反而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唉,为什么老太太就是看不惯二太太呢?这真是说不清楚了。
既然生了孩子了,付氏也不小气,洗三礼都办的很好,不过那天来的都是各府的姨娘之类的,付氏只好让杜姨娘和包姨娘去招呼她们去。
向姨娘还在坐月子呢,根本出不来,且因为生的是女儿,太受打击了。叶八娘都是奶娘看着的,这奶娘也是叶老太太送过来的,姓田,本来是想着向姨娘生了儿子,然后过了满月,就带着奶娘一起会京城去的。
结果生的是个姑娘,但是田妈妈却不能走,她本来以为自己能伺候个小少爷,以后小少爷长大了,自己也有体面了,且还是在京城,离自己的家人也不远,可是如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洪妈妈和冯妈妈也告诫自己了,既然奶了八姑娘,那就要负责到底,虽然不是小少爷,可是也是主子,是主子就不能允许当下人的挑。不然你撂挑子回去试试看,到时候也没有好果子吃。
田妈妈也知道现在已经成这样了,真是不能撂挑子了,虽然不情不愿的,可是月钱不少,赏赐也有,二太太人很大方,除了不能见到亲人外,比在京城里都好多了。反正二老爷最后肯定是要回京的,所以也就安安心心的奶起了八姑娘。
等到有一次早上,叶四娘见到服侍的姨娘里多了一个向姨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位姨娘都已经做完月子了啊。
向姨娘是很年轻,不过没有了以前那种得意洋洋的笑。大概是知道自己生了姑娘,得瑟不起来了。而且没有了老太太的人当靠山,只能守着姨娘的本分。
秋天凉的时候,汝州下面的各个县衙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到府衙来报道,付氏就接见了很多县令太太,叶四娘跟着去了好几次,收到了不少小东西。
又是三年一度的乡试年,学政对官员的考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叶士英忙着让州府的秀才准备去省里参加乡试。衙门里比往常忙了些。
付氏让叶二娘跟着自己一起管家,叶四娘如今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什么别的事儿。
要出去逛,可以,得等到大人们有空的时候,你一个人绝对不能出二门。
所以叶四娘只能自己捣鼓点吃的东西,好大也能打发寂寞,真是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啊,可惜看不到。
连高子衿人家都还去寺庙里走了一圈,给叶四娘带回来几个据说是开了光的佛珠手串,这都让叶四娘羡慕不已。
只是付氏要忙家里和外面的交际,这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快要到了,还得给京城和娘家准备节礼,忙乱的不行,哪里还有机会出去?
所以叶四娘也告诉自己,可不能不知足,人家有的家里连饭都吃不饱呢,自己是锦衣玉食的活着,可不要玩什么精神忧伤。那样是不道德的。
以往都是京城那边会派人送节礼,然后把这边的节礼给带回去,今年也不例外,来的人是邱国柱两口子。邱国柱一家子都是老太太邱氏的陪房,付氏不看僧面看佛面,也是客客气气的把邱国柱家的请到了自己的长房,问了老太太的安。又说了些家长里短。
“承志这孩子的婚事定下来了吧,”付氏问道,叶承志是大房的二爷,庶出。今年也都十六了,不过因为大太太佟氏想要嫡长孙,所以一直压着叶承志的婚事,大爷叶承庆成婚也有两年多了,只是如今只生了个女儿芳姐儿。
这下子又把二爷的婚事给担搁了。其实付氏也不想问这些,毕竟是大房的事儿。
可是她得把话题引到元娘那边,毕竟自己这边二娘的年纪也不小了,这老是拖着,也不是个事儿,上次老爷还说,他的顶头上司想给二娘保媒呢,可是老爷也不敢答应。
要是老太太知道他们越过元娘给二娘定亲了,那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说不定要把婚事给退了呢,那时候就撕破脸了。
邱国柱家的笑道:“还没有,大太太想给二爷找个好的,所以选了好几家,都没有合适的,大家都说大太太好呢。”
呵,这话说的真是很好听,付氏却知道这不过是借口,“承志是爷们,婚事晚点没有关系,那元娘呢,这孩子也不小了啊。”付氏问道。
“咱们家大姑娘这就要定亲了,奴才们这次过来,也是给二太太和二老爷报个喜信的。”邱国柱家的说道。
“哦?真是太好了,元娘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定了哪一家?”付氏问道。
“回二太太的话,大姑娘定的是保龄侯徐家三房的长子。”
保龄侯徐家?付氏心里真是不以为然,京城那些人,总觉得这爵位快没有了,所以找姻亲都找这些世袭罔替爵位的人家,保龄侯就是其中的一位。
可是这徐家确实乱的很,好几个房头都有庶长子,这个三房的长子也是庶出,大嫂竟然把元娘配给了这户人家。
好歹元娘也是长安伯的长女呢,竟然配了徐家三房的人。估计大嫂觉得人家就是没有爵位,可是人家徐家是有个长久的爵位,不比他们以后要强的多?
等他们爵位收回了,也有个大靠山,不怕人欺负。
其实付氏倒是觉得,明年就是三年一度的春闱了,到时候给元娘找个新科进士不是挺好,元娘的
二叔也是咱官场上的人,不怕没有靠山。何必眼睛只盯着这些功勋世家呢,这些人家里面人口那么多,光是妯娌就不知道多少,以后分出来,还不定能得到什么呢。
不过心里这么想,她也不是元娘的亲娘,犯不着为了这事儿还去据理力争,她也不是闲着没有事儿干的。
正文 一封信
只是很高兴的说道:“等定亲的时候,我这个当婶娘的一定选些好东西给元娘带回去。”
等整理京城送来的节礼的时候,付氏真是觉得头疼,东西是越送越少了,这次也就是带了几大盒京城里特有的点心,然后还有十二坛子酒。其他的就没有了。
现在过来的是邱国柱两口子,她还真不能把火发在人身上。
“娘,京城里就送了这么一点儿东西啊,”叶二娘看着册子上登记的东西,“那咱们送的东西岂不是太亏了?”
付氏道:“你祖母还在,咱们也没有分家,所以咱们的东西,除了自己要花销外,剩下的都要交公的。”
叶二娘却说道:“既然咱们没有分家,那咱们的吃住开销也都应该花公中的钱才对,就是我们的月钱,也该大伯母给我们发,而不是我们自己用自己的。”
“明面上是这样,所以你父亲的俸禄要花在我们头上,交给公中的就少了,你啊,别担心,我和你父亲也不是傻的,肯定不会让自己家吃亏的。”在外面外放,要是指望这一家之主一年的俸禄,那可真是活不下去了。当知府,肯定有些黑色收入,就是这送礼的,每年也只多不少。
加上付氏也会用钱买些田产铺子之类的,这些和叶二老爷都商量好了,转到她的嫁妆里面去,因为只有算成她的嫁妆,才不会归到公中,不然真是白白便宜了别人了。
但是即使这样,京城那边也要求这边每年至少要送回去一千两的银子。
这些对他们现在来说,不是问题,可是要是给的太痛快,那肯定觉得他们这边还有更多的钱,所以叫叫哭是应该的,让他们也知道,这钱也不是那么好来的。
“这么说,我们不仅没有沾上京城那边一点儿光,还要倒贴出银子来了?难道京城那边没有祖产吗?怎么就养活不了人了?偏偏的要把眼皮子定到爹这边,他们也不体谅体谅爹,爹当个官容易吗?上头也要打点,还得安抚下属,只要出事儿了,他都得担责任,一点儿也不心疼我爹。”叶二娘真是受够了,京城只要一来人,就是要钱要东西的,把她爹娘的辛苦都不放在眼里,好像他们的银子是大风刮过来的一样。
付氏欣慰了,女儿长大了,知道心疼爹娘了。
不过小姑娘说话太伶俐了,也不是个好事儿,被人知道了,人家就会考虑这姑娘太厉害了。
“行了,这事儿你别担心了,我和你爹自有分寸,咱们既然没有分家,上头还有你祖母,你爹就当是给你祖母养老的钱,吃亏就吃亏点,你爹既然要做官,这孝道方面就不能让人有的说的。”
晚上安歇的时候,付氏就把叶二娘的话捡着说了,主要是女儿心疼爹娘了,这个事儿让人欣慰。
当然付氏也不会不长眼的把女儿抱怨京城的话说给丈夫听的,以为不管怎么样,那边毕竟是丈夫的亲娘。
叶士英听了,果然是感动的很,叶二娘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当初付氏嫁过来,好几年都没有动静,后来坏了二娘,那是他第一次当爹,心情真是难以描述,虽然生的是女儿,可是叶士英却很喜欢,也是如宝似玉的疼着长大的。
现在疼爱的女儿知道爹娘的不容易了,对于父母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辛苦夫人了!”叶士英也知道自己的娘和大嫂那边是什么情形,这又快到了八月十五了,怎么着也得送些东西过去。
“这次东西,就送二十四坛汝州的菊花酒,然后再送一车干货。我再写一封信,这边的任期明年就要满了,也需要银子去打点打点。”
付氏觉得丈夫真是高明,有了这封信,他们就不会抱怨东西给的少了,毕竟他们手里的银子,可是每年都上交了的,这次为了二老爷的前途,他们怎么着也得拿出公中的银子出来,只是付氏可以肯定的是,京城宅子里是只进不出的主儿,要让他们拿银子打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这边的正常要求,他们都办不到,那么哪里还有脸开口嫌弃这边送的节礼少了呢?
而且要是一直不给回音,那么等年礼的时候,自己这边也可以再送少一些,原因嘛,自然是你们拿不出钱来,那么他们自己要留点,好歹也得自己打点打点,不然这前途不保。谅他们也没有话说出口的。
而如果他们真的良心发现,给自己老爷送银子打点了,那么他们也不亏。
反正不管怎么说,老爷的这封信真的是太及时太好了,付氏觉得自己以前受的气都烟消云散了。老爷的心站在自己这边,那是比什么都好。
“妾身新得了些杭绸,也给母亲那边送些去吧。”付氏说道。
“不用送了,京城什么样的料子没有?还是留下来,你做几套衣服,然后给孩子们也多做几套。
”叶二老爷说道。
节礼就这么定下来了,那边邱国柱两口子还不知道呢,邱国柱家的被向姨娘的丫鬟小娟给请到了向姨娘这边。
向姨娘殷勤的给邱国柱家的倒茶,“邱嫂子看着比以前更年轻了。唉,也不知道老太太如何了,我是好久没有伺候老太太了,她老人家还好吗?”
邱国柱家的悠闲的喝着茶,说道:“老太太好着呢,看姨娘这面色红润,也肯定过的好吧。”
向姨娘眼圈红了,说道:“我没有能生下个少爷来,太对不起老太太了。”
邱国柱家暗地里撇了嘴,这向姨娘的心可真是大,不过还是笑着说道:“这话说的,姨娘你还年
轻着呢,机会有的是。”
向姨娘心急了,这邱国柱家的,怎么还是不说点老太太的事儿,这一急就问道:“老太太那边有没有说起我来?”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你也知道,我不是在老太太跟前伺候的,老太太平时说了什么,也是她身边的丫头最清楚呢,我要是打听了,那我这差事也保不住了。”
邱国柱家的拿着手里的一两银子,心里还是嘲笑了,这个向姨娘,真是不老实啊,老太太把她送过来,就是想让她生个儿子的,结果又生了个姑娘,老太太没有气她都是轻的了。还想着老太太记着她,她以为她是谁啊,不过也跟她们一样,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
看来,这位向姨娘现在的处境不好,不过管她的,反正自己过不了几天都要离开了,操心一个姨娘的事儿干什么?
而向姨娘却在邱国柱家的离开后,很是发了一顿脾气,丫鬟小蝶和小娟都不敢上前。
正文 姊妹
什么玩意儿,一个下人,奴才,找你问话,是你的荣幸,竟然推三阻四的,半天都不给句实话,而且走的时候,给她银子,她还真的要了!
多早晚有一天,她要让这个邱国柱家的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
“姨娘,姨娘,向姨娘请了邱嫂子过去了!”丫鬟秋儿跑回来跟包姨娘禀报,“咱们要不要也请邱嫂子过来?”
包姨娘说道:“不用了!”也就是那个傻瓜才把老太太当成自己的靠山,她早就已经想明白了,这老太太肯定是比老爷太太早死,现在靠着老太太可以,但是以后呢,老太太偏心眼,说不得老爷心里都有些恼了,到时候看自己不顺眼,那就遭了。
且现在老太太是远在天边,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边的主母是二太太,她现在的一针一线都是得二太太给她呢,所以现在二太太才是她的衣食父母,干什么要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而去想着老太太那个靠山?
何况,从老太太把这姓向的送过来后,包姨娘对老太太那点子感激,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这分明是给自己找了个对手嘛。
幸亏她没有生儿子,不然自己和七娘还不被她给欺负死了?
包姨娘也想生儿子,可是却再也没有动静,老爷如今一个月也很少进自己的门,有时候就是来了,也就是直接歇息。眼看着女儿一天天的大了,以后婚事也掌握在太太手里,所以包姨娘是识时务的,早就不和太太做对了,每天都恭恭敬敬的去服侍。
也就是向姨娘这种傻瓜,才看不清事实呢,妄想通过老太太来压住太太,真是不知所谓。
“三哥,你来啦!”叶四娘很是喜欢自己的这个三哥,见叶承修来了,也顾不上手里写的字了,站起来跑到叶承修身边。
叶承修说道:“前儿说的荷包做好了没有?我是过来拿的,七娘都已经把香囊给我做好了,昨天都自己送过去了。”
叶四娘说道:“三哥,我还以为你过来是看我的,原来是拿东西的。”
叶承修笑道:“这就生气了?喏,给你!”
叶承修给叶四娘的是一套竹子做的茶杯,从大到小,大的有碗口那么大,小的简直是有一个铜钱那么小。
“三哥,你在外面淘到的?”叶四娘很喜欢,这东西太别致了。
叶承修道:“上次和高信芳他们去城外的白马寺,那边小摊上有卖这些小东西的,我知道你喜欢,所以就给你买回来了。”
“多谢三哥!我很喜欢!”叶四娘觉得喜欢就是喜欢,用不着还要扭扭捏捏的,别人送给你的东西,那是一片心意。
叶承修也很高兴,“那我的荷包呢,你做好了吗?”
叶四娘忙去针线匣子里拿去,递给叶承修一个秋香色的荷包,上面绣的是青松,“三哥,你先戴着,以后我做的好了再给你做。”
叶承修小心的放到了自己的兜里,说道:“成,以后三哥的荷包可就是靠你了!”这下子高信芳和王辉他们再也不会在自己面前显摆了。
虽然七娘也给自己做了香囊,可是叶承修到底和她隔了一层。而二姐也好,只是她喜欢教导自己,相比较当弟弟,他还是喜欢当哥哥的。
叶四娘又问了叶承修一些关于外面的事儿,叶承修越说越起劲儿,最后两个人还是一起去正房和父母用饭。
叶二娘这些天一直帮着付氏在管家,所以就没有和叶四娘在一起,叶七娘住在正房后面的院子里,也不可能跟这叶四娘一起。
而今天付氏也早早的让三个姨娘回去了。等叶二老爷也坐下了,就说,来京城的人就要回去了,有什么要带过去的,都可以开始准备了。
这意思是要他们姊妹几个表达表达孝心,好歹给他们的祖母准备点小礼物,像女孩子,可以送针线之类的小东西,而叶承修这个男孙,是可以把外面买的东西送回去的。
叶四娘想着,那就把自己刚绣好的一条手绢带走吧,反正祖母那边也只会说一声知道了,不会用的,所以就是表达个心意。
叶七娘说道:“女儿给祖母做了一双鞋,也不知道祖母会不会喜欢。”
叶士英点点头,说道:“能做出一双鞋,你这个年纪已经很不错了。不在乎好坏,主要是心意,七娘这是有心了。”
叶二娘和叶四娘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反正叶四娘就只送一条手绢了,心道,这位七妹可不简单,这个年纪,就不声不响的做了鞋子,还特意在这个时候说出来,让父亲对她刮目相看。
“你真以为是她做的?就她那个手劲,能做的出来一双鞋才怪,还不是大部分都是包姨娘做给她的,我看她顶多就是缝了两针,这就算是她的了。咱们这位七妹,乖觉着呢。你以后小心着她一些,被傻乎乎的被她给骗了。”叶二娘对叶四娘说道。
叶四娘问道:“咱们都看得出来,七娘根本做不出一双鞋,难道爹就看不出来?”
叶二娘点了点叶四娘的额头,“爹嘛,自然是看得出来的,可是他不朝这边去想啊,他只知道七娘为了祖母那边用心了。”爹从来没有做过鞋子,哪里明白这些?不过为了维护爹的光辉形象,
叶二娘自然是不能让爹丢脸的。
“我觉得吧,在家人面前都使心眼,这还有什么意思?”自己的亲爹亲娘那边,她就是一个孩子,干什么要那么累?
叶二娘听了,也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只是揉了揉四娘的头发,四娘说的很对,在亲爹亲娘面前都使心眼,真是太没有意思了。
可是有个不同母的姊妹,人家可不跟你说不玩心眼。
叶四娘也知道有的父母都喜欢嘴甜会来事的孩子,偏心眼在所难免,不过叶七娘毕竟是个姑娘,以后也就是一副嫁妆嫁人去了。就算是爹多疼她,也越不过她们去。
何况是真心还是假意的,时间长了,自然会感觉得到。
上头还有她娘在呢,绝对不会让七娘做出什么伤害他们姐妹的事儿的。
当然,她自己也不是傻瓜,七娘要是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儿,她也不会就任由人欺负上头的。
“二姐,我都明白的,何况我还有二姐你啊,二姐你这么厉害的,谁能欺负到我啊。”叶四娘笑着说道。
叶二娘笑道:“得了,别拍马屁了,总之,以后别小瞧了七娘,凡事有个心眼,这样咱们也不至于被算计了去。
正文 包姨娘的心思
邱国柱两口子对于二老爷和二太太给的节礼,也不敢有什么异议,毕竟一个是主子,一个是下人。
就是老太太那边知道了,也只是说他们办事不利给骂一顿好了。
转眼就是八月十五,叶士英白天要和汝州的文人,名士,富户等举杯共庆中秋佳节,而付氏忙着晚上的家宴。
厨房里热闹的很,叶四娘的小打小闹,在这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了,所以今天她也没有瞎捣鼓,一早就换上了新做的衣服,家里逢年过节都有新衣服穿,然后时不时的付氏看到有好料子,也会选了让他们姊妹做衣服穿。
晚上叶士英回来,看见儿女们都穿戴一新,也是很欣慰,日子过的好,谁看了也会舒服的。
这次是全家的聚会,三个姨娘都过来了,在下面单独安置了一桌饭菜,就连叶八娘也被奶娘抱过来,来了个合家团圆。
因为家里就只有叶二老爷也叶承修两个男丁,所以就没有分桌,付氏带着她们几个姊妹和叶士英还有叶承修一桌,桌子上菜色丰富,鸡鸭鱼肉这就不用说了,连海鲜都有。
汝州这边的物产丰富,虽然不靠海,可是因为离运河不远,所以这些海鲜运过来也不是问题。
“父亲,母亲,儿子敬你们一杯!”作为家里唯一的下一辈的男丁,叶承修端起酒杯,敬自己的父母,一举一动,颇有风范。
叶士英和付氏都很高兴,叶士英拿起酒杯,直接就一口喝了,付氏笑道:“老爷,慢点喝,这时间还长,现在醉了可不好。”
杜姨娘在下面的桌子上大声说道:“太太,老爷是高兴呢,咱们三爷这么有出息,以后是更有出息的。”
按说这个时候没有姨娘说话的份儿,不过谁让杜姨娘说的话,让老爷和太太高兴呢?
向姨娘直接嘀咕,马屁精!
包姨娘也笑着附和,一时之间,这气氛很是和谐。
叶四娘他们几个当儿女的都说了祝词,中秋节嘛,要的就是阖家欢乐。当然叶士英高兴,也给孩子们准备了小礼物。
除了叶承修的是不一样的,她们姊妹三个都差不多。
叶二娘说道:“爹,我都大了,您怎么还给我送些小孩子的东西啊。”
叶士英笑道:“那二娘想要什么东西?”
“我要爹娘都健健康康的就好了。”叶二娘说道。
叶四娘心道,二姐,你真行,这嘴甜的!
果然,叶士英更是高兴了,说道:“好,我家二娘真的是长大了,爹很欣慰!”
“爹,那我和四娘一起给爹敬个酒,爹只要意思意思就行了。”叶二娘给叶四娘使眼色。
叶四娘忙站起来,说道:“爹,女儿祝您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二姐给自己搭台子了,她要是不赶紧上去,事后非得被二姐给说死的。
二姐说了,这不算是在爹娘面前栓心眼,她们又不是像七娘一样撒谎,这是哄爹娘高兴。
步步高升,只要是当官的都喜欢听这话,叶士英道:“四娘也懂事了。很好,很好!”
叶七娘准备了一肚子的话,现在被叶二娘和叶四娘抢了先,剩下的说了,那就是捡别人剩下的,而包姨娘也是直接给她使眼色,她只好把满肚子的话给憋着了。
吃完了饭,赏了月色,叶士英还高兴的和儿女们说起了关于月亮的诗词,叶四娘把自己好不容易记住的诗词拿出来冲了数,这古代的文人,真的是有时候诗性来了,挡都挡不住,就说叶四娘的三哥叶承修吧,平时看着也是一个阳光少年,可是说起这好诗词,也是谈性浓,真正的文人气概。
叶四娘也听说这科举的时候,像童生试,会出有关诗词的考题,估计也是因为这样,文人们都能吟诵几句。
好的还能做出让人称赞的好句。但是对于叶四娘他们来说,想要和红楼梦里的姑娘们一样随口就能联句的,那是办不到的。
“姨娘,你干什么要我不去和爹说话啊,我都准备好了,不然爹今天肯定夸我的!”叶七娘嘟起了嘴。
包姨娘说道:“你要和二姑娘,四姑娘抢风头干什么?”上次的事儿,是她没有提前说,让七娘自己做主了,想着就有些担心,太太肯定是看得出来的,七娘也是太小了,只想着能讨得了老爷的欢心,可是却不知道太太和老太太是有心结的,如今他们娘俩都在太太手底下过日子,为了老太太,把太太得罪了,有什么好?
叶七娘不高兴的说道:“我不过是想和爹多说几句话,怎么到了姨娘这里,就成了抢风头了?”
“七娘啊,是我对不起你,谁让你没有生在太太的肚子里,这嫡庶之分,怎么着也改变不了的,老爷就是喜欢你,可是也不会越过二姑娘和四姑娘的,你这样,让太太他们不喜欢,到时候有什么好处?七娘,姨娘是为了你好,你是个姑娘家,你的吃穿用度都是太太给的,别为了别的事儿,而让太太心里不喜欢。”
“姨娘,你错了,太太再大,也大不过父亲,父亲吩咐太太做什么,难道太太还敢不听?”所以她要让爹爹喜欢自己,只要有爹爹的喜欢,她也不怕太太了。姨娘果然是没有什么见识,只知道害怕太太,这府里的一切还不是父亲说了算?
包姨娘道:“姨娘还能害你?你自己说,你这一天见到太太的时间多,还是见到老爷的时间多?
咱们本本分分的,比什么都好。”要是真的老爷比喜欢嫡子嫡女还要喜欢七娘,那么七娘说不定都不能活不大,这孩子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听姨娘的话,老爷不只有你一个孩子,他是不会只喜欢你一个的,姨娘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别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姨娘以前难道没有争过?
可是呢,现在不就是这样?老太太不是还送了向姨娘过来?你后面还有八娘呢,咱们这边只有三爷一个,三爷是二姑娘和四姑娘的同胞兄弟,你抢了二姑娘和四姑娘的风头,三爷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你好吗?你总觉得让老爷给你撑腰可是三爷那边,难道你就不想要三爷以后给你撑腰吗?姨娘说的这些都是为了你好啊,你想一想吧,是不是这个理儿?”
以后七姑娘也是要嫁人的,难道不靠哥嫂撑腰,还要靠老爷?她要是有个同胞兄弟还好说,可问题是她没有啊,所以和二姑娘,四姑娘争,对她自己有什么好?
包姨娘也是这些年看明白了,看着七娘还小,怕她走错路了,作为庶女,哪里能和嫡女争风光?到时候不知道有什么事儿等着她呢。
叶七娘听了,半响说道:“好了,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