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祸不单行(修虫)
何谨——中国著名的女导演,曾在央视制作了一部美食纪录片。收视率创纪录,引得大众一致好评。这部纪录片走访了中国各个偏僻的古老村落。凡有美食的区域都留下了她的脚印。纪录片共播了2季,她就被检查出患了淋巴癌晚期,被迫停止一切工作,去美国接受治疗。
何谨很不甘心,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前途一片坦然,却患了癌症,这是何其不公平啊。从小就无父无母,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上大学是自己半工半读完成的。能做导演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得来的。如今却变成这样,真的很不甘心啊,怨老天的不公平,也怨命运的捉弄,更担心年迈的奶奶到时候要怎么办。万一化疗不成功呢?后果让她无法想象。
对唯一亲人的担忧,对化疗带来的苦痛。使她的身体毫无起色。
“怎么办啊………何姐自己都这样了,她奶奶病危这个消息要是被她知道了还不要了她的命啊”助理小陈忍不住泪眼婆娑。
“其实何谨并没有睡着,在美国治疗的这段时间,自己就没有安稳的睡好过。总是被病痛折磨的无法入睡。乍听这个消息,差点让她崩溃。睁开艰涩的双眼强迫自己要冷静下来。
“小……陈,去安排……飞机。”奶奶已经85岁了,可能这是最后一次能见面的机会了,自己是必须要回去的,她那坚定的眼神让小陈把原本想劝的话也吞回去了。
一路奔波终于回到了老家,却几乎花费了她所有的力气。曾经多次劝过奶奶搬去北京同住,可老人家不舍得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无奈何谨只能请了一个大姐帮着照顾何奶奶。大姐基本上每星期都会向她汇报一次奶奶的情况,就这次因为去了美国治疗才托给小陈。
何奶奶已经住进了市区最好的医院了,何谨到达医院是已经凌晨了,只能动用了些关系给自己在隔壁安排了一间病房,打算明天找主治医生了解情况。
“你奶奶的病很不乐观,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主任医生实事求是的说了情况。
“那我请最好的专家来呢”仿佛是最后的希望了,何谨语速很急切。
“我们不建议再给老人家动手术了,毕竟年纪真的有点大了,手术台上出意外的几率很大。”顿了顿又说道:“你能多陪陪她,比什么都强。”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有些不甘心。
医生沉默了。
仿佛连最后的希望之火也被掐灭了。何谨颓然坐到在沙发上。原本已经苍白的脸色更是退得一丝血色都没有了,脸色很差。
“何小姐,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情况啊!”于医生忍不住多说。
“谢谢你,于医生。”
当她再次去何奶奶的病房时,何奶奶刚刚醒来,神志有些不清。
“阿瑾,你来看我了。”孙女太忙了,好不容易有空来看自己,何奶奶很开心。
“奶奶我以后一直陪着你好么。”很后悔以前太忙,一直没时间陪奶奶。
“奶奶知道你很忙的,不用勉强啦,不过阿瑾你脸色怎么这么差啊,是不是生病了。”
何奶奶着急的要从床上下来。
“没事的,奶奶我很好,只是有点累。”
何奶奶依然有些不放心,摸了摸孙女的脸:“阿瑾啊,以后工作不要这么忙,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顿了顿何奶奶还是说了:“阿瑾啊,奶奶知道你不爱听,可是奶奶还是希望你能快点找个人嫁了,那奶奶也走得比较放心。”
“好,奶奶我一定会找个你满意的孙女婿的,然后嫁给他,您一定要好起来啊。”
“呵呵呵,我等着的,你可不能食言的。”
那一晚何奶奶拉着她说了很多话,直到困意来袭。看着奶奶睡着了,她才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病房拿出止痛药吃。吃完药才回到何奶奶的病房找了张躺椅打算眯一会儿。
很不可思议的竟然睡着了,梦中见到何奶奶很慈祥的向自己招手“阿瑾,你要好好的活下去啊,奶奶要走了,以后不能陪你了。”
何谨被梦惊醒忙跑向病床,何奶奶的生命迹象正在一点一点流失。
“医生,护士……快点来人啊!”何谨手忙脚乱的一边按床头的铃,一边大喊。
凌晨3点何奶奶去世,走的很安详。
何谨不顾身体的疼痛,依然坚持为奶奶办了一个庄重的告别式。好不容易结束一切,被小陈送上飞机回美国治疗。
本来就虚弱的身体,经过这些天的连番打击,仿佛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在一次化疗过程中逝世。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魂穿
带着对前世的不甘心,因着这份执着。当何谨再次有意识时,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还是魂穿。
魂穿在了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原来她夺了别人的舍。由穿来时的震惊到现在接受事实。从本尊残留的记忆里了解到,这个身体的名字和自己同名,也叫何谨。何家有5口人。本尊是10岁,上有两个哥哥分别是14岁和12岁。还有个刚出生不到半年的小弟。大哥叫何凡,二哥叫何然,小弟叫何悠。
还有一个爷爷叫何本年。不过几天前外出打短工去了。何家是青田村的外姓人家,所以田地不多,只有二等水田1亩和沙田5亩。5亩沙田瘦得根本就种不了什么,所以何家口粮很是紧缺。家里要么上山打猎,要么到处打短工。1年前本尊的父亲在打猎时被猎物咬死了,后来何老爷子就不允许何家兄弟进山打猎了。何家建在青田山脚下,四周没有邻居。
原本还能维持温饱的何家,半年前何母苏氏在生小弟时伤了身子。家里大部分积蓄都拿出来给她看病了,结果还是没熬过来。这何家就更加穷了。
因为这样青田村的长舌妇就说何悠是扫把星,才出生就克死了自己的父母。本尊就是听不过去找人理论争执时掉下了河被淹死的,然后自己穿来了。本尊从小就是个闷葫芦,话不多,也很怕生。以前父母在时还好,现在父母不在了,家里的家务活就只能她包下来了。还得带年幼的小弟。看来本尊应该是很喜欢小弟的,不然这么胆小的性格也不会去找人拼命的。不过有一点何谨不明白,何家不是有钱人,可从取名字上能看出来何家人应该是识字的。
既然要生活在这里就只能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了。何谨从大哥、二哥那里旁敲侧击的了解了一些情况,这应该是一个架空历史。这个青田村,类似于南方偏僻的小村落。跟前世从小生活的山村类似,不过又有些不同。这里的冬天好像特别冷,夏天又特别热。一年四季是相当分明的。从青田村栽种的农作物上看,这个时代的农作物很少,主食还是稻子,高粱,小麦。还没有玉米,甘薯,土豆。
蔬菜只有青菜,南瓜,黄瓜,丝瓜和白菜。豆类只有蚕豆,豌豆,四季豆,豇豆和黄豆。不过这里的豆类还不太受欢迎,因为费盐,吃多了还胀气。这边的盐很贵,可能是因为离沿海远,运输极不方便的原因。所以这里做的菜很没味道。基本上500文才能买到一斤盐。这边做菜的调料也很少,野葱,野大蒜到处是,可没人摘去炒菜。基本上扮演了一个猪草的角色,还是不太受欢迎的那种,因为味重。河里鱼虾都有,甚至是老鳖,河鳗都有。不过吃的人很少,腥味重啊。
综上述观察这里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相似,却又有不同这里的钱币换算和字体已经能和明清时候相比了,可这时代的人认知很少,物资及其匮乏。所以架空就是架空无法以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来套用这个时代。反正自己也没有参与政治的能力,做个小老百姓的,谁家主宰天下跟自己也没关系。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穷苦的何家
何家确实穷啊,房子破旧,三间土坯房。一间何老爷子的,一间两个哥哥的,还有一间原先是父母和本尊的,也就中间拦了块草屏。现在父母不在了,这房间就留给了她和小弟了。房子旁边搭了两间简易的木屋。一间吃饭用,一间当厨房。原本是要重新造房子的,现在也没那个钱了。家里就越发的拮据起来,可是小孩子不能饿啊,小弟本来出生时就体弱,也没母奶喂养,现在就吃细面磨出来的迷糊糊。眼看着细面也快吃完了,不由得心焦。平日里,何谨只能用竹篓背着何悠做家务,不然还真没办法干活。不过何悠这个小奶娃还是很听话的,只有饿了,渴了,要尿了才会哭几声。平时都很安静的。这让何谨省了不少心。
做了几个高粱窝窝头,一个凉拌野菜,又从菜园里拔了些青菜,挖了一个萝卜,炒了可以配窝窝头吃。现在盐这么贵,也不太敢多放。
傍晚时分,何凡和何然从田间回来了,家里田少,兄弟俩三、四天就弄完了。就一亩水田种了稻子,其余的沙田都种了高粱,沙田的产量极低。
何谨看到两个哥哥回来了,立刻倒了两杯子水出来,从灶间将做好的晚餐端上桌准备吃饭。小弟的迷糊糊熬得差不多了,就先去了灶间喂完小弟才回到桌上吃饭。
“妹,爷爷让人带口信来,就这几天要回来了。”大哥是属于那种稳重拘谨型的,讲话也比较严肃。
“我知道了。”何谨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毕竟这个爷爷自己一次也没见过。
“哥,爷爷这次回来还出去吗?”一直没出声的何然开口问了句。
“这次出去也是因为小弟的细面快没了,要去镇上买些回来,可咋家又没有钱,所以就只能去打短工挣些细面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何老爷子就回来了,一手提着一袋细面,一手拿了一根旱烟杆。肩上还搭了一块脚布。何老爷子出门已有大半个月了,何谨掉进河里的事也不知道。敲了敲门,何凡先爬起来去开了门。
“爷,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吃饭没,要给您去做点吗?”
“不用了,路上吃过干粮了”何老爷子摆摆手拿着那根旱烟去门口坐下了。吧嗒抽了口烟,眯着眼睛问“阿凡,家里好么?”
“家里很好,昨天我和阿然把田都侍弄好了。”
“哎,家里田少啊!”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够吃啊。老爷子皱着眉头,虽然才50岁不到,可看上去起码有60多了,也是,这一年何家发生了这么多事。儿子儿媳相继去世,留下一屋子小人,老头子愁得头发都白了。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发现卤水
等何谨起床时,何老爷子已经出门去田里了,简单的做了点早饭。何谨就背着小弟去溪边洗衣服了。
这屋子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家,就自家一户,唯一的好处就是离山和水近,小溪就在房子背后,洗衣打水都很方便。
洗完衣服回去的时候,何老爷子已经回来了。“丫头给爷做点吃的来。”
“好!”何谨第一次看到何老爷子有点发愣,怎么这么苍老啊,不是才50岁么,怎么看上去都不止60岁了。后来一想,本尊的父母接连去世对老头子的打击太大了。
“丫头把你小弟给我抱会儿。”从她手上接过孩子,何老爷子就去外面转悠了。
等何谨拿着蒸熟的窝窝头出来时,爷孙两早不在家里,索性就将刚刚洗好的衣服拿出来晒上。看看天也不会下雨,在过些时候就有笋子吃了。到时就可以做酸笋了。晒好衣服了也没见爷孙两回来。
就只好绕道外面去找,饶了一圈在一座荒芜了很久的茅草屋前找到了爷孙两。
“爷,你干么呢,饭做好了。”荒芜的茅草屋,不过是院子里有一口老井,井边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依稀可见是一口荒芜的井。
“没事,就来这里转转。”
“爷,这里以前有人住吗。”
“有,你两、三岁之前有人住的。”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后来都中毒死了,说是喝了井里的水毒死的。”
“井水毒死人?”
“那水我也尝了尝很咸,还咸的发苦了。”
“咸的发苦的井水。”不会是卤水吧。为了证实这一想法“爷爷我能过去看看这井水吗?”
“有啥好看的。”
“爷爷这井水可能有大用处呢?”
“胡说八道,都吃死过人的,能有什么用处啊。”
“爷爷我有次听外面来的人说过好像能熬出盐来的。”
“怎么可能。”何老爷子将信将疑。
“爷爷,你就要我试试呗,反正咋家现在也就这样了,要真能熬出盐来,家里也会好过的。”
“随你,不过小心着点。”家里穷老爷子已经挖空了心思了,也不差怎么样了“叫上你哥哥帮你,别自己一个人捣鼓。”
“嗯!”其实何老爷子还是比较开明的。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
中午大哥和二哥从田里回来,刚吃下中饭,就被何谨拉去做劳力了。
“小妹,你这是要干啥呢?”
“二哥你就别问了,到了我会告诉你的。”何凡从小就宠妹妹并没有说什么。
到了茅草屋前“大哥、二哥我要那井水,你们帮我舀些出来。”
“你到底要干啥呢?”
“到时候就会告诉你的。”
“别问了,阿然,听小妹的。”
于是兄妹三人忙活了半天将家门口的两只水缸全灌上了井水。何谨从厨房里拿了一只大铁锅出来,支在外面开始熬盐。熬了一锅卤水,底下结晶出了一层白霜。何谨激动的心脏砰砰跳啊,这个以前在探访中国古老村落时知道的,有一户人家做火腿的盐就是用卤水熬出来的。
所以何谨才想到这个卤水可能和那个一样。
“爷爷,大哥、二哥赶紧出来啊!”爷孙三个以为出来什么事,赶紧从屋子里冲出来“怎啦?”
“看,盐熬出来了。”
何老爷子将信将疑的捏了一点白霜尝了尝“咸的,好像是盐啊!”
“本来就是盐。”
何凡和何然也不敢置信。忙捏了点舔一舔“是盐哎!”
“别出去嚷嚷,赶紧再帮你妹妹熬。”
人都有私心的,家里这么穷被村里人看不起,现在突然有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当然要保密了。
花了6天时间,爷孙几个轮流熬盐,舀卤水,熬了将近毛400斤盐出来。装了满满的两大缸。
“爷爷,这贩卖私盐是要坐牢的啊!”何凡比较中规中矩。
“爷,要拿去镇上卖吗?”
何老爷子沉默了,盐是熬出来了,可要怎么卖出去啊,贩私盐是要被抓的。
过了一会何老爷子抬起头来“我去卖,要抓也抓我这个老头子好了。”家里都快穷的揭不开锅了,还顾这顾那的,难道得等家里饿死人了才行吗,豁出去算了,大不了抓进牢房去,反正自己也活了大半辈子了。
“爷爷,不如你和哥哥三人分开去卖,多找几家铺子卖,这样不会引起注意的,再说了那井水舀了大半了,刚回水的卤水也不能熬盐,咋家也不会经常去卖盐的。”
“是啊,小妹说的对。”何然最先反应过来。后来大家一想也是。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贩盐
第二天天不亮爷孙三人就各自背着毛百斤盐去镇上卖了。
何谨一个人在家带着小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晚上草草的吃了点,喂完小弟何谨就先睡了,就是怎么也睡不着,他们怎么还没回来啊。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口有了响动,何谨马上跳下床去,估计是爷爷他们回来了。
“丫头,我们回来了。”三人脸上尽是止不住的笑,从这表情看应该是收获颇丰的。
何老爷子从衣袋子里拿了一袋银子出来。
“小妹,我们就像你说的那样去卖盐的,还真没人注意我们.”何然迫不及待的说着在镇上卖盐的经过。
“这次卖盐赚了90两银子回来,老头子我活了大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爷爷,我觉得咋家以后还是小妹来管账吧,小妹识字,想法也多。”
何老爷子沉吟了半响,起身去自己屋里,不多时拿了一只旧竹罐子出来“丫头,以后咋家就要交给你了,这是这次卖盐得的90两银子,在加上家里的积蓄1两200文钱,咋家的全部家当在这了。”
“爷爷,您放心!”何谨也没多少废话就接了过来。
隔天爷孙四人商量了下,决定先买田造房子。
“爷爷,隔壁那间茅草屋我们去向村长买下来吧!”
“是啊,这得赶紧买下来,趁着大家不知道这口井的事.”
于是爷孙分开行动了。何老爷子去村长家买田地,何凡跟何然去镇上补粮食去了,何谨拖大哥帮着找找农书,买回来。这样子以后有什么想法了也可以推说书本里有的。
何老爷子去买田,村里最近没有水田卖,只有些沙田,沙田1两银子一亩,三等水田5两一亩,二等水田10两银子,一等水田要20两一亩呢.
“最近也没人家卖水田的。”一般人家不到过不下去了是不会卖田地的。
村长那双绿豆眼滴溜溜的转了一圈“老何啊,你家哪里发财来了,这又是买地又是买田的。”
“能有什么财发的,就是豁出了老命多跑了几趟青田山深处呗!”
青田山深处大型野兽都不少,一般猎人都不会轻易进入深处的。要人命的啊。
“呵呵!”村长尴尬的笑了笑。是啊,何家这么穷,连孙子到年纪了都没人肯嫁去何家。
于是何老爷子花了5两银子买了家里周围的荒地,又买了10亩沙田。何家附近的地村里人没人买,主要还是觉得那边的风水不好,离村子又远。以前也有人住过去的,不是死的死,病的病,或者家里穷的要死。所以大家很不喜欢住去那里。
村长是巴不得何老爷子全买去得了。这样他又是一笔收入。
所以这么大一块荒地就花了5两银子买了来。何谨是激动的,5两银子买了自家屋子附近一大圈,少说也有1倾了吧,与现代比起来那简直是无法让人想象的。
估计也只有她是这么想的,何老爷子还为没买到水田而耿耿于怀呢。
“爷爷,别难过了,咋家就花了5两银子买了这么大一块地,等以后有钱了,咋想盖多大的房子就盖多大的房子,多好啊,沙田也没关系啊,沙田也能种粮食的啊!”
听听小丫头的话,何老爷子想想也对。就不那么纠结了。
其实这沙田何老爷子是不打算买的,后来还是被村长忽悠了就买了10亩来,沙田税收低。
晚上大哥和二哥从镇上回来了,买了10斤白面,这是给小弟的粮食,又买了50斤粗面,三斤猪肉。共花去了一两300文钱。又去书铺找了两本农书花了2两银子。这时代的书籍确实贵啊。
这以后何谨再也不让哥哥给自己带书了。反正有了由头就好。
今天家里就花了毛20两银子,何谨留了40两出来,打算今年秋天就盖房子,现在家里就有30两的活动资金。还得多想想赚钱的门道啊。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进青田山(捉虫)
镇上买来的食物何谨都仔细藏好。三斤猪肉,1斤腌了起来。家里好久没见荤菜了,何谨留了两斤猪肉,烧了一道红烧肉。现在家里有盐了,何谨做菜就不会缩手缩脚了。 从外面野地里拔了些野葱,野大蒜,野生姜回来。又从自家后院摘了颗大白菜,拔了几个大萝卜。
二哥何然刚从溪边回来抓了一条鱼回来。 这时代吃鱼的人不多,因为调料有限做出来的鱼腥味重,不好吃。可自从上次何谨做了一道鱼汤后,何家人时不时会去屋后溪里抓鱼来吃。这时代还没有酱油。白糖到有,不过是那种灰蒙蒙的不是很纯净的白糖,口感也不怎么样。这道红烧肉是自己以前的拿手菜,不用酱油就能做出红彤彤的颜色来。只要有白糖就好。
何谨又用野葱,野大蒜,野生姜煎了那条鱼。虽然没有酱油,不过煎的焦焦的收收汁水,看上去也很有食欲。看来这酱油自己要好好的琢磨琢磨,没准就能做出来。不过现阶段只能先做大酱了。
用红烧肉熬下来的油渣炒了一个大白菜和萝卜。
何家今天的晚餐特别丰盛。红烧肉,红烧鱼,清炒白菜,油渣炒萝卜。四个菜味足,量足。爷孙四人都吃的撑了。何谨在迷糊糊里放了些碎肉末,撒了些野葱末。小弟也有7个月了,也能分辨食物的味道了。小家伙今天也多吃了半碗饭。
“小妹,没发现你做菜这么厉害的,以前都淡的没什么味。”
“还不是以前家里没钱也没盐吗,做菜也不敢多放盐。”
“也是啊,现在咋家的盐不用省了,多着呢,小妹以后你做菜多放些盐。”
“二哥,盐吃多了也不好的,这样的咸淡刚好。”
何然呵呵呵的傻笑着。谁让以前家里烧菜都是淡而无味的。那时候吃饭他都不用嚼碎就直接咽下了。反正也尝不出什么味道。
“小妹你怎么想到用这些野菜来做菜的。”其实大哥何凡也好奇。
“我无意间试试的,后来觉得这么做的话,能去腥味。”何谨幸亏早想了应对的法子,不然还真被问到了。
“小妹真聪明。”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做菜很简单,什么菜都是放点盐水里一煮。要么就饭里一蒸。也不太舍得放油炒和糖。别的调味料根本就没有。
像何谨这么做菜估计是独一份,说不定以后还能开个酒店什么的。
隔几天晚上下了场大雨,半夜何谨还听到了雷声,第一声春雷过后就有笋子挖了。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她就拖着大哥二哥要去青田山里。
“小妹,爷爷不让进山的。”
“大哥,我们只是去青田山外围,又没什么危险的,爷爷不会阻止的。”
何老爷子刚一听要去青田山就不同意,后来何谨保证又保证,只在外围坚决不进里面,何老爷子拗不过小孙女就只好答应了。“你们三去吧,小娃子我来带。”
兄妹三人背了三只大竹篓,何谨还拿了一只大布袋子。一起进了青田山。
“小妹你带这么多篓子要去挖什么啊。”何然比较好动爱问,何凡就沉稳多了。
“挖笋子啊,昨晚刚打了春雷,现在去挖笋子来吃最新鲜了。”
“那笋子不好吃的,以前我们也挖来吃过,很是涩口。”
“二哥你还不相信我么,我一定能做出好吃的笋子来。”
“没有,小妹做的菜大渊国都没人能比得上。”
何凡微笑的看着前面的弟弟妹妹。
兄妹三人一路说说笑笑的走着,在半路的时候遇到了苏家两兄妹,苏田野和苏小野。苏田野跟何凡、何然从小一起玩大的,苏家就住在村子口。苏小野比何谨大一岁,性格很开朗,前段时间兄妹两个去了趟外祖家,所以并不知道何家贩卖私盐的事,不过这种事也不能让别人知道。
一路上苏小野就在何谨旁边叽叽呱呱的说着外祖家的趣事,何谨只是礼貌性的点头应个几声,并不参与其中。苏小野好像习惯何谨的沉默是的一点都不受影响。
进入山中才各自分开。何凡牵着她的手,何然跟在后面。苏家兄妹去了另一边,走了会儿前面有一大片竹林。
“大哥,二哥我们挖些笋子去呗!”
兄妹三人开始动手挖春笋,刚冒出来的春笋并不多,这是第一批,估计在过几天就越来越多了。就一会儿时间挖了两竹篓子外加一布袋。挖完笋子又往里走了些,何谨发现前面有大批腐木,隐约能看到几株香菇。
“大哥,二哥那有香菇哎!”
“小妹那菇子不能吃地,有毒。”
“是啊,以前吃死过人。”二哥立刻附和。
“不是的,我前天在书上看到了说这叫香菇,味道鲜美很好吃的。”
“真的!”自从吃了小妹做的菜后,何然只要听到何谨这么说立马动手摘了一竹篓的香菇回去。
带来的篓子和布袋都装满了东西,兄妹三人就慢慢的出山去了。何谨很是开心,今天收获不错啊。
不经意间何谨看到了一株类似于辣椒的植物,走近一看发现真的是野山椒,有十几株。
“大哥,二哥快看这是野山椒。”
“小妹这东西不稀奇啊,山里多了去了。不过手碰着了很是刺痛。”
“大哥,这叫野山椒,可以做菜的,很是美味呢。”
“真的,那赶紧摘些去。”
“二哥,先别摘,我们要不将这些野山椒移回家里去。”
“好的,这没问题。”
于是兄妹三人又挖了几十株野山椒回家。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做酸笋
这次进山是满载而归的,挖了两竹箩外加一布袋的春笋,一竹箩香菇,还发现了野山椒。这野山椒可是好东西啊。
何谨摘了些红色的野山椒下来备用,其余何凡拿去院子里种上。一竹箩的香菇却让她犯头痛了,这时代也没人吃香菇的,拿去卖还卖不出什么价钱来。这会儿要是自己能开一间餐馆估计能赚翻。哈哈,这个以后说,现在家里也没资金。不多想,先处理这堆春笋吧,时间越长笋子的鲜味流失的越快。
何谨和何然两人先动手剥笋。何凡种完野山椒,洗了两只大坛子出来,也一起剥笋子。
等何老爷子抱着小奶娃从外面放风回来时,笋子已经剥得差不多了。
“挖这么多笋子干啥,这东西又不好吃。”
“爷,小妹说了这笋子味道很鲜美的,今晚要做给我们吃。”
听了何然的话,老爷子也不多说了。抱着已经熟睡的小奶娃去屋子里间。
“二哥,今晚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等着呢,小妹做的东西我都爱吃。”何二哥简直就是个吃货。
将剥好的笋在溪水里洗干净,每棵笋都一分为二。放进坛子里,一层层码好,冲上清冽的溪水,放几颗野山椒,洒了一把盐,又从溪边摘了些,野生的姜和大蒜子一同放进坛子里,密封好。
留了几颗笋子今晚炒着吃。
香菇炒笋子割了点肉末,前几天晒好的腌肉也割了点出来和春笋一起炖上。
在锅边贴了几个高粱饼。就出去后院摘了一颗白菜回来。清炒个白菜就能开饭了。又给小弟何悠炖了迷糊糊。
将三盆菜刚摆上桌,爷孙三人从外面回来了。何然又抓了一条鱼回来,自从吃了何谨做的鱼以后,何然就时不时的去小溪抓鱼。这年头吃鱼的人也不多。溪里的鱼还是不少的。
看着桌上的三个菜就让人食指大动。一家人都很有默契的坐下来低头吃饭。
“小妹,这笋子这么煮,味道真好。明天我再进山多挖些回来。”
“我也去”从来就没有人这么做菜过。爷孙三人吃的那叫一个欢啊。
“明天进山的话,大哥,二哥要是看到香菇和野山椒也帮我带回来。”其实这个时代的物资是丰富的,只是当地人的认知少,不敢去尝试而已。说不定到时候自己真的能开间餐馆都不一定。
收拾完灶间,拿着迷糊糊去房间,小娃子刚刚睁开眼睛,也没哭就东看看西看看的。看到何谨进来了,好似认出来了就咧着小嘴笑了。何谨喂完小奶娃,将他抱出外间。
找了一只竹箩里面垫了一块布,将小娃子放进竹箩背着。开始干活了。小弟也有8个月了,家里得备先鸡蛋才是。小孩子吃鸡蛋最有营养了。等会儿去苏家问问,哪里能抱小鸡仔。最好也抱只小猪仔回来,养到年底就能宰了吃。
从房间里拿了点银子,背着小奶娃就往村里去了。
来到苏家门口,苏家的房子在村里还是不错的,青砖瓦房,前面一个院子。占地面积也不小。家里也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这苏家以前的何谨是来过的。苏婶子人还是不错的,苏大叔经常去镇上干木工活。这次本尊残留的一点线索。
“苏婶子在吗?”苏家的大门半掩着,何谨也不敢贸贸然的进去。
“在家呢,是谁啊?”这苏刘氏是一个三十左右的农村妇人,微胖看上去很有福相,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和蔼可亲。可据何谨观察这妇人有双精明的眼睛猜测这个苏婶子也没外表看上去那么好说话。因何家住的远,又是外姓人,在青田村实在没什么交好的人。
这两年何家又接连出事,家里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就越发没人愿意跟何家接触了。苏家还是因为苏田野和大哥、二哥从小玩的才有些接触。不过看苏婶子的表情估计也不是很要好的。要不然何家出事时,村里人都没个人出面的。
“是我啊,苏婶子我来拜托你点事。”
“呀,是何家丫头啊,你前先个掉河里了,现在好了啊!”纯粹就是八卦。
“好多了,苏婶子我是来问问村里哪里能抱小鸡仔和小猪仔的。”
“这你还真问对人了,村头秦家前些天刚抱了几窝小鸡,过个半个月我去帮你问问,这小猪仔吗,村里是没有的,你家要抓得去镇上。”话说得是很好听,可何谨看她那表情也有数了只是敷衍敷衍自己的。
“那麻烦苏婶子了。”
“呵呵呵,没啥事。”一直在门口说话,也没请何谨进去坐会儿的意思。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也不多说什么了。背着小弟回家了。
晚上大哥、二哥又挖了好多竹笋回来。
“大哥,先别急着剥笋子,家里也没坛子了,明天我们去趟镇上买些坛子来。小弟也大点了,我想去镇上抱些小鸡仔来,可以下蛋给小弟吃,如果有小猪仔的话也抱只回来。”
“好,明天二弟去挖笋子,我和小妹去镇上。”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去镇上
来到这里是第一次出青田村,想想还是有些激动的。去镇上看看,这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生活水平。不然也好想想要怎么做点小生意。
隔天天不亮兄妹三人就出发去镇上了。何凡背后背着还在熟睡的小弟。何老爷子与何然一起进山挖笋子。现在去山里挖野菜的人也多起来了。 青原镇离青田村有十几公里路,平常走路的话要花2个时辰左右。天没亮就出发了,到达青原镇是正好集市开始。青原镇还是比较富足的,赶集的人很多。镇上店铺也不少,没来镇上之前何谨一直以为这个时代是认知很少,相当贫穷的。看着青原镇的热闹景象让何谨改观了。所谓井底之蛙估计说的就是她了。都没出过那个小村落就武断的觉得这个时代不行。
青原镇上酒楼就有好几家,最出名的当属东风醉和富贵楼。就摆摆小吃摊都有好几家,何谨仔细观察了下,这些小吃摊确实也没有什么特色。买的东西清一色是粗粮窝窝头,杂粮饼或者细面馒头。瞧着这些菜,何谨更加坚信自己应该出来开个小吃摊的。
兄妹俩也不着急直接找卖小鸡仔和卖小猪仔的摊位去。问了价钱觉得跟村里的也差不多,何谨就要了7只母鸡,3只公鸡。又买了30只鸡蛋。老板见她买的多就送了一只竹笼子。走过几个摊位就有卖猪仔的。问了价钱,这小猪仔出生没多久就便宜点200文一只。兄妹俩拿着买好的小鸡仔和小猪仔往杂货铺去。坛子也不贵,就要了10只。算了算买鸡仔和猪仔,在加上坛子共花了530前,回去得雇辆牛车了。杂货铺老板提议送他们回去,在给个10钱当车费。何谨爽快的付了钱。
回去时花了20文钱买了4个细面馒头,分了2个给大哥,自己留一个,用手扳了半个喂小弟。其实这个小奶娃真的很乖巧,这么半天了也没人理他,他也不哭,就睁着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东看看西看看。
吃完馒头从竹箩里拿出水壶给小弟喂了些水。坐上牛车准备回村里去了。
一路上细细算了算这趟赶集共花了560文前。现在手里头还有29两银子。得想想办法了,不然只有支出没收入的。保不齐又要过饥一餐饱一顿的日子了。上次爷爷买来的10亩沙地也得想想办法要种什么好。
回到家里已经过了饭点了,爷爷和二哥也没回来吃饭。何凡放下东西就去田里了。那10亩沙地这几天一有空爷孙三人就去整理,也整理的差不多了。
何谨将熟睡的小奶娃放回里间。思量着是不是得给他打张婴儿椅子。自己也方便干活,只要在旁边看着点就好。
花了好些力气将买回来的10只坛子都清洗干净,晾在屋檐下。她就回堂屋把昨天挖来的笋子全搬出来放在门口剥起来。剥了会儿,听见里间传来细细的抽泣声,估计小奶娃醒了。何谨赶紧进屋将孩子抱出来,给他把了尿,喂了点水。让小奶娃坐在自己的漆上,拿了一株剥好的笋给他玩,又开始剥笋了。
小奶娃也乖巧小手玩着笋子,不时发出几声咿咿呀呀的单音节,很是自得其乐啊。
“悠,叫姐姐……姐……姐……姐……姐……姐!”
“啊啊……哒哒哒……阿达!”何悠很不给面子的吐了她满脸口水。还睁着一双无辜的圆眼对着她咧嘴笑。
“小坏蛋,吐了我满脸的口水。”轻轻刮了下他的小鼻梁。小奶娃笑的更欢实了。
一边剥笋子,一边逗婴儿。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太阳下山了。得做晚餐了,昨天晚上抓的鱼还没吃,那就做道红烧鱼好了,没酱油看上去差很多。家里笋子多再蒸个腌肉笋子。后院摘棵白菜回来炒着吃。给小奶娃蒸了一碗鸡蛋羹。
做晚饭,看看天爷爷和哥哥还没来。何谨就拿了鸡蛋羹先喂小弟吃了。
直到天大黑了,爷孙三人才陆续回来。手脚洗洗就坐上桌子吃饭了。现在家里伙食改善了不少,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哥哥脸色红润健康。爷爷也没前段时间的垂头丧气了。
“爷爷,那10亩沙田我们种什么好。”何谨心理已经有主意了就试探着问问。
何老爷子沉吟了会儿“现在也没别的好种,要么就种种豆子了。”
“爷爷,我想了下有个主意。”
“丫头你说说。”
“是啊,小妹你快说。”
“家里就小妹主意最多,爷爷、我、二弟都听你的。”
“好吧,爷爷我打算在镇上开个小食摊。家里现在还有29两银子可以活用,我想过了小食摊也费不了几个钱。家里腌得笋子我们拿些去镇上的酒楼卖卖看。等农忙后我们都空了,与其你们出去打短工,还不如我们赌一把去镇上做点小生意。”何谨偷偷瞄了瞄三人的表情,发现除了震惊也没别的表情就继续说下去:“我在书上看了好几个食物的做法,所以我觉得那10亩沙地,我们就这么种吧,1亩沙地可以种萝卜,3亩种大豆,4亩种豌豆,再1亩种豇豆,剩下的1亩我想种野葱,野蒜,野生姜。以后真开小食摊了这些都要用上。”
“小妹,那野葱、野蒜、野姜不是外面到处都有吗,干啥还浪费地去种。”对于这个问题在场的三人都有同一个疑问。
“现在她们还不知道怎么用这些野物,以后肯定会知道的,我们以后开食摊了这些野物的用量不会少的,还是自己做点保险。”
“反正沙地也没什么好种的,就全依了丫头吧!”
“谢谢,爷爷和大哥、二哥这么相信我。”这个时代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说啥呢,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是大哥没用要小妹这么操心。”
“大哥,你别这么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别人瞧我们家穷,看不起我们家,我们更加要过得好,我们要赚大钱,要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后悔去。”
“是的,要他们后悔去。”
“大哥,你明天能去苏家让苏大叔给小弟打张椅子么。”何谨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婴儿椅的构造。
“小妹,这椅子好啊,这么一来小弟自己就能坐着了。”
“小妹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你这么聪明啊。”
兄弟两说完哈哈大笑,这无心的一句话让何谨听得心跳加速。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种田卖酸笋
过了几天,小弟的婴儿椅打好送来了,苏大叔还算和气只收了20文钱。爷孙三人这几天一直都在侍弄那10亩沙地,早上三人就去田里种豆子,吃完中饭就去山里挖笋子。何谨就在家里带孩子,剥笋。
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剥笋子。家里已经腌了15坛子酸笋了,上次以后又去镇上买了10只坛子。幸亏何家周围没什么邻居,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传呢。第一次腌得酸笋明天就能起出来了。不知道味道怎么样。说实话何家人对她是无条件相信啊,这酸笋以前也就看着奶奶做过,自己还真没做过,其实也没多少把握一定能好吃。
这些天进山,爷孙三人除了笋子,也摘了很多香菇,和挖来好些野山椒回来种。
何谨将香菇都晒好存好,这东西到冬天了就是一份好蔬菜了。野山椒可以做很多菜的。明天试试放野山椒做菜,不知道他们受不受得了这辣味。
起笋子那天是晚上一家人都在的时候。第一次就腌了两坛子的酸笋。扒开第一坛子封土。一阵酸笋的脆香味扑鼻而来。何谨折了一截吃,生吃都是酸酸脆脆的,引人胃口大开。又有股野山椒的微辣,味道好极了。
隔天一早就用这酸笋炒了一大盘当早餐小菜。味道确实好,爷孙三人吃了个底朝天。
早上何谨跟大哥、二哥去镇上。何老爷子在家带小娃子。山上的笋子也挖的差不多了。10亩沙田已经全照何谨说的种上了。
拿了一小木桶的酸笋去镇上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推销出去。
第二次来镇上了,没有第一次来那么好奇了。兄妹三人商量了下直接决定去酒楼推销看看。
先去了富贵楼,还没进去就被赶了出来。这群狗眼看人低的,以后别后悔了。
去东风醉的时候,门口的店小二还是很和气的问了他们要什么。
“小二哥,我们自家做了好吃食,能叫你们掌柜的出来看看嘛。”10岁小女孩清清脆脆的嗓音很让人有好感。
“小姑娘你等等我去找掌柜的问问。”
“谢谢,小二哥。”
不一会东风醉的掌柜出来了。掌柜姓佟长得圆圆胖胖的很和气。
“小姑娘,你们有什么吃食拿出来我瞧瞧。”这么上门来推销自家吃食的这个时代还真没有过。佟掌柜就冲着这点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人。
兄妹三人也不多说什么,何凡直接从小木桶里捞了半颗酸笋出来。“掌柜的,你尝尝这酸笋味道怎么样。”
佟掌柜半信半疑的接过酸笋咬了口“唔……不错,味道爽口,还有股子味很特别。”前面还半信半疑的吃到后面简直是两眼放光了。从来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这笋子也从来没人摘来吃过,除非是饥荒年代,不然根本就没人吃这东西的。
“好吃吧,掌柜的。”何然对自家小妹做的吃食时相当有自信的。
“好吃,真的很好吃。这笋子你们打算怎么卖。”
“我们今天带的不多,就带来了一小木桶。这样吧30文/斤。”这个价钱基本上比这个时代猪肉的价格还高了。何凡跟何然咋听这个价格都吓了一跳。
“小姑娘,这价格比猪肉都要高得多了,太高了。”
“掌柜的,你想现在这盐多贵啊,500文/斤,这笋子要放盐腌出来的,能不贵吗?再说了来你们这酒楼吃饭的都是有钱人家,他们要的就是这新鲜口味,这点子小钱根本就不在话下。”
何谨发现这个时代的物价其实不算低,想想上次买了四个包子都要20文钱。那还是没味的。
佟掌柜思量了下,还真像这小姑娘说的。自己这酒楼来的都是有钱人确实不在乎这点小钱,这酸笋味道这么好,自己要不买了,被那富贵楼买了那不是生生气死自己吗,现在的盐不便宜说起来30文/斤也不贵。弯弯转转思量了个遍,想想也不吃亏,到时候这笋子就卖500文一份,自己还不赚死了。
“好,就30文/斤,你有多少啊都给我。”
何凡与何然兼大吃一惊。还真的答应了。还以为小妹胡说的呢,想不到人家价都没还就答应了。
“掌柜的我家这一批不多,就起了2个坛子,家里还有一坛子半的酸笋。”
“好,那就先买了这一坛子半的,你们今天也没带来,我派人随你们去取好了。”
“谢谢掌柜的,这酸笋你可以和猪肉炖着吃,也能清炒,放冷盘都行。”
“这样吧,我今天亲自随你们去取笋子来。”
带来的小木桶有40斤重,直接留给了酒楼里,佟掌柜和何家兄妹四人乘着东风醉的马车去了青田村。
到家时差不多刚要到饭点,何凡、何然带着佟掌柜去后院搬酸笋。何谨做中饭。特意捞了些酸笋出来,野蒜腌肉炒酸笋、酸笋鲫鱼汤、酸辣白菜、腌肉蒸鲜笋、再弄了个凉拌笋。做完午饭,何老爷子抱着何悠从外面回来了,看到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
“爷,您回来了,这是镇上东风醉的佟掌柜来我家卖酸笋的。”
佟掌柜和何家兄弟已经秤完酸笋装上车了。一共是190斤,每斤30文共计5两700文。佟掌柜的拿了10两银子出来,另外的当是下一批酸笋的定金。何谨告诉他5天后第二批就能起出来了。请佟掌柜的吃中饭。
“何姑娘你年纪小小的,做菜很有一套啊,这白菜这么做酸辣可口,还有这鱼一点都不腥,你是怎么做的啊。比我们酒楼的大厨做得都好吃,不知道何姑娘能教教我们吗?”这几个菜要东风醉也能做得出来,那酒楼的生意绝对能远远超过富贵楼了。
“可以是可以的,不过我家里实在是事多抽不出时间来啊。”废话能白教你们的啊。
“那要不这样,我要我们酒楼的大厨来你这学,学会一道菜给5两银子。怎么样。”
何谨心里默默算着,这辣味这里的人还不吃,要不先让东风醉带出来,以后自己开食摊了就更容易被人接受。还有这野葱、野蒜、野姜也让东风醉先起头,家里的酸笋估摸着有2000斤左右,自家以后要开食摊的话至少要留个一半。反正没开封的酸笋也不容易坏。这么一转两转。何谨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第一卷 农家生活之相识相知 挣钱了
第二天佟掌柜和大厨一同来了。昨天买进的酸笋仅仅一天就卖了300道酸笋菜出去。生意比平时好了几倍。今天佟掌柜亲自带着契约来了。这酸笋得跟何家签了,不然让别家得了去怎么办。
何谨也没反对与东风醉签了契约,契约规定何家腌制的酸笋一半买与东风醉酒楼。估摸着今年东风醉能得1000斤左右的酸笋。佟掌柜原本是想全要了的,可何谨不肯签,没法子只能要求何谨不能将酸笋卖给别家酒楼。何谨也强调了说何家自己要用,绝不会卖给别家的。
东风醉大厨连续学了3天,何谨教了5道菜出去,一个酸辣白菜,红烧鱼,野蒜腌肉炒酸笋、酸笋鲫鱼汤,红烧肉。,这次家里共进账35两银子,再过两天,第二批酸笋能卖了估计有500斤左右,前面定金付了4两300文,那也能收到10两700文。第三批酸笋再10天后起出来卖。
半个月以后何家卖了1200斤酸笋,净赚了36两,在加上那5道菜共计25两,光东风醉那里就赚了61两银子。家里剩下了29两银子。现在有90两了,何谨将这90两银子拿出了50两存起来以防急用。今年秋天还要造房子。不过那造房子的钱何谨早就备好了。毕竟大哥已经14岁了。村里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都要定亲娶亲了。
小弟何悠已经10个月了,已经会短时间站立了。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家里抓的小鸡已经褪去了黄毛。小猪也大了不少。
9亩沙田已经出了绿苗了。还有1亩种野物的,大哥、二哥时不时从山里会带些植物出来种上。不知不觉也种满了一整亩。
这段时间村里都在传何家是不是要饿死了,上次进山的人都看到何家人拼命的在挖笋子。那笋子只有饥荒时候才会有人吃。不过也有人说了,上次何家不是还向村长买了田地的。不过基本上人还是觉得何家已经穷的要挖野笋子来吃了。问了与何家关系好的苏家,可苏家这回也不是特别清楚。
这个谣言是越传越逼真了。
“这何家啊,穷是穷了点不过何家的两个儿子还是长得一表人才的。”一群村妇围在一起嚼舌根。
“哟,既然这样你咋不把你家闺女嫁去何家呢。”
“呸,我闺女那是要嫁到镇上去的,再说了男人长得好看有什么用。”
那妇人大放阙词,另几个心里暗自诽谤,就你女儿那熊样还想嫁镇上去,痴人说梦。
那妇人的女儿长得又黑又胖的,整个粗俗不堪,也就那家人自己在当块宝。
“何家这么穷,哪家闺女敢嫁去何家啊。上有老,下有小,闺女嫁过去还不是当娘又当媳妇的。就连平时跟何家交好的苏家这些日子不是也没见着去何家串门了。”
“是啊,何家那个小扫把星一出生就克死了父母,现在村里人都不敢去何家串门子。”
“是啊,以前苏家还常常去何家串门子,自从何家出事后,苏家人就没去过何家了。我看着这苏家也不是有良心的。”
“就上次苏老三去过,我看那苏刘氏以前常常往何家跑的,自从何家出事了就没见她再去过何家。以前我还以为苏刘氏想将苏家小闺女嫁去何家呢。”
“那是你不知道,以前何家没出事之前是小有积蓄的,本来是打算起了房子讨媳妇的,哪知道接连出了这样的事,钱花完了不说,人还没留住,剩下一窝子老的老,小的小。”
这么一看那苏家也不是很有良心。何谨背着小弟出来时那群八婆就已经开始侃了。也听了十全十。
苏家原来也是这样的人啊,怪不得以前父母没死之前苏家人还经常来何家串门子的,自家里出事后就没见他们上门过。连苏田野和苏小野都没上门过。家里的几个大男人虽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都是不爱嚼舌根的人。也从不提苏家怎么样。
何谨很想出去骂她们几句,不过何必呢,自己犯不着降低档次去和这帮八婆计较。咋家以后一定要过得比这青田村任何一家人好。等着吧,你们这群八婆以后别有事求到我,等着。虽然气愤可也没办法去与她们对峙。
这群八婆竟然说大哥、二哥娶不到媳妇,哼等着我还要给大哥、二哥娶城里的媳妇回来。
没过几天,何老爷子就忧心忡忡的从田里回来了。
“爷爷怎么啦。 ”
“今年的收成不会好了,我瞧着田里的稻子都害了虫子了。”
“现在多不多啊。”
“现在还不多,不过吧估摸着这几天会越来越多。”
“那要怎么办?”
“明天一早我和你哥哥们去田里捉虫去。”
这整个晚上何老爷子都忧心忡忡的,毕竟这害虫曾经可是让大家颗粒无收过的。想想都有些心有余悸的。打算明天一早就去田里捉虫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