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 第一章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有时候,他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想起他的母亲,还有母亲常吟的《山有扶苏》,或许母亲就是一个喜欢抱着回忆生活的女人,不管外界有什么闲言碎语,抑或是父王越来越冷漠的表情都阻挡不了她单纯地享受生活。她是个幸福的人,起码和那些后宫佳丽比起来,显然那么淡定而自然。他曾问过母亲,是否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或是幸福的理由。她笑笑,那神态,那种强烈的幸福感让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母亲说,山有扶苏!   十八年前。   “哇~”一声尖锐的婴儿哭声划破长空穿云而去,帘外的男子忐忑地向里望了一眼,随即一名侍女低头走来,向男子行礼道:“恭喜陛下,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男子嘴角微微上翘,表情轻松了不少,挥了挥手说:“知道了。”便入帘内。   一女子无力地躺在床上,见男子进来努力的想起床。男子快步走到女子床边安抚她躺下。“好好休息!”他说。   “这孩子取什么名字呢?”女子面带笑意轻声地问道。   “你那么喜欢唱《山有扶苏》,那就叫扶苏吧!”   “扶苏……扶苏……”女子轻声重复念着“真是个不错的名字!”   男子温柔地看着孩子说:“你喜欢就好!”然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对身边的侍者说:“拟昭,宣告六国,公子扶苏今日出生!”   是的,他!嬴姓,赵氏,名扶苏!   十几年后。   “公子,晚宴快开始了……我们……”丫鬟半夏吱吱唔唔地打断了坐在窗边发呆了很久的扶苏。   “哎!准备一下,我们过去吧!”扶苏叹了一口气说。   半夏是扶苏的贴身丫鬟,很懂事的一个女孩。她从十几岁便进宫被安排在公子身边服侍,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了。半夏这个名字是扶苏给起的,他喜欢那种淡淡的清爽的感觉。平日里,半夏为公子而喜为公子而悲的贴心也深得扶苏信任。   “公子,这里请。”半夏在扶苏前方半米左右引路。   “今天是什么日子?”扶苏问。这段时间宫里摆了好几次晚宴,要么就是哪位妃子又生了男孩,要么就是哪位公子生日,再或者就是打了胜战的庆功宴。   “听说蒙将军又打了胜战,陛下很开心,特设庆功宴让大家高兴高兴的。”半夏说道。   果然没猜错,还是逃不了那几件事,扶苏心里暗想着不禁苦笑。   晚宴一如既往的奢华,美丽的宫殿被装潢的富丽堂皇,不少大臣都携着家属参加了。大家开心的谈论总是离不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大殿的中间摆满了美味佳肴,品种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侍女和侍卫们端着美酒时不时地穿梭在人群中。而在另一边,乐师们早已奏起了欢快的曲子。蒙恬将军率兵打了胜战有功,始皇很开心地给予各种嘉奖,周围的恭贺声更是不绝于耳。   苏扶远远看着父王的笑脸,感觉即熟悉又陌生……他明白那个被他称之为父王的人重军事,喜欢扩充领土。自从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使当时的秦国强盛起来,可以与东方六个强国相抗衡后,这种强烈的军事欲就一直充斥着整个皇室。在长平之战结束的那一年,他的父王出生了,他就是那个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用生逢其时解释父王的成功再合适不过了。而自己呢?作为长子,未来皇室的继承人,却没有父王这种统领天下的胆识和气魄,他们都说扶苏是一个过于冷漠的人,他们是谁?扶苏也不懂,只是听半夏提起过他们。 山有扶苏 第二章 晚宴外的偶遇(上)   “公子,蒙恬将军来了。”半夏低声打断了扶苏的思绪。   “蒙将军!”扶苏拿起案几上的高脚杯盛满酒,对蒙恬将军一饮而敬。扶苏不是很关心军事,但却是敬重蒙将军的。当始皇初定统一的时候,蒙将军还未来及得享受开国功臣的荣华富贵便又被派去平定匈奴,在始皇的统一大业中,蒙将军的祖父、父亲都是将领。他们为父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疆土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扶苏知道,父王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也打过好几次重赏。扶苏也敬重这样有勇有谋的人。   “公子,这一战后边境应该有挺长一段时间的和睦安宁了。”蒙将军将手中高脚杯的酒一饮而尽后说道。其实蒙将军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所谓一段时间的安宁可以有多长时间。毕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的年代,未来的一切都太过未知了。谁又不想过安宁没有战争的日子呢。想到这,蒙将军微微苦笑了一下,身不由已啊。   半夏看到身边的公子和蒙将军似乎都想着各自的心事,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气氛中。“将军神勇,屡战屡胜,令匈奴望而却步了。”半夏说完这句后又马上后悔自己多嘴说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更尴尬了。好在蒙将军对她笑了笑后便对公子行礼准备告退了。   “蒙将军,可否有心事?”扶苏突然问道。   蒙恬心中一紧,目光转向扶苏,淡定地说:“平定匈奴,让大秦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臣最大的心事了!公子继续享乐,臣先行告退。”   扶苏挥挥手,继续坐下。面对着案几上的美味,扶苏感到没有味口,一种由心底而生的压抑充斥着他。“半夏,我们出去走走。”扶苏说。   或许有心事的不是蒙将军,应该是公子吧。半夏暗想到。   夜晚的荷塘别有一番景致,夏末了,但仍有几技荷花骄傲地盛开着,扶苏欣赏它们的骄傲,因为独特。其实他并非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要不是长子的身份,他可能就隐没在这宫中了,始皇的光辉太耀眼,遮盖了一切。很多时候扶苏只愿意默默地看着父王的笑,默默地看着这个越来越强盛的国家,比如今晚的晚宴。如果始皇一直这样下去,未来应该是很美好的,但往往安乐中容易滋生一些不谐调的东西。始皇开始对一些奇能异士感兴趣,并而都是单独召见,扶苏不知道父王究竟想干什么。总之,他不相信那些,他只敬重用实力说话的人,比如蒙将军。扶苏曾进谏过父王不要沉迷于各种虚幻中,但仍没能阻止他越来越频繁地召见,或许父王只是一时兴起玩玩罢了,扶苏安慰自己。父王是个很理智很有军事谋略的人,一定是自己想多了。   “公子,今晚的月色不错。”半夏说。其实半夏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不比扶苏年长多少,但她得负责公子的衣食起居。公子一直都待她很好,不像别的主子对丫鬟呼来唤去,这是让她感觉幸运的地方,因此在无外人的情况下,她和公子之间便没那么多的礼节束缚,也随意很多。   “是呀,有时候能平淡地欣赏每一天的夜景才是莫大的幸福!”扶苏想起了那些在战乱中丧身的子民。 山有扶苏 第三章 晚宴外的偶遇(下)   “咦?那不是徐福吗?”半夏指着荷塘对面的一个人影说道。她就是这样一个心直口快的丫头,突然见到近段时间宫里大家常议论的神秘人物,她更是不禁脱口而出。   扶苏一惊,皱了皱眉。徐福……一个号称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重要的是,听说因为他会练长生不老的丹药而格外受到父王的信赖……   徐福没有任何停留地从荷塘边路过,由侍卫带着向始皇的大殿方向走去。要不是他的着装奇特,半夏也不可能一眼就认出他来。   夏末的风吹得有些冷,扶苏不禁感觉寒了一下。半夏似乎也觉察到了什么,贴心地说:“公子,外面风大,我们回去吧。”   扶苏叹了口气,点点头,转身离开。   扶苏喜欢明媚的阳光,夏日傍晚的晴空,风追云,云遮阳。庸懒的日子里,心情应该配合着这风和日丽,可不知为什么自从那晚远远看过徐福后,扶苏心里就一直有些隐隐的不安,不是他怪异的衣服,而是一种从内透外的气质。他不是一般的方士,一定!   “公子,欧阳落葵公子来找”半夏一脸兴奋地说。   “带他去老地方吧,备酒,别忘了小菜!”扶苏笑笑地说。   落葵是欧阳丞相之长子,一副翩翩佳公子的形象,五官清秀中带着一抹俊俏,帅气中又带着一抹温柔,在别人看来过于冷漠的苏扶却和他志趣相投,他们经常一起聊天饮酒,有时就算沉默也不会尴尬,扶苏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落葵是一个比他更耐得住寂寞的人。   “落葵公子,今天好雅兴过来呀!”扶苏说道。   “天气这么好,不如我们一道出去走走?”落葵眯着眼,故作神秘地说。他喜欢同扶苏一起出去走走逛逛的感觉,落葵平日里的朋友不多,因为身份特殊,加上父亲的严加教管,落葵出门时身边总是跟着家丁,这让他很不快活。于是他便时不时地偷溜出来拉上苏扶一道外出,这样即便被父亲知道,也不好多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落葵觉得自己本不是话多的人,但和扶苏在一起却多了很多共同语言,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公子,带你认识一个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知。”落葵顿了顿,“而且他还会算命噢!”   扶苏心里一紧,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晚宴那天徐福的模糊的影子,他突然有种莫明的恐惧感。害怕见到徐福,害怕看清他的正面。这样一个能把人看透的方士,扶苏兴趣的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徐福由内心而散发出来的诡异感。希望不是他吧,会算命的方士多着呢。扶苏暗暗想到。或许这时候他更愿意见到的是一种街头骗人的小方士,而不是那个让人膜拜的神秘方士徐福。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小摊上也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儿,但落葵显然没心思留恋这些,眼下令他感兴趣的事是和扶苏去见那个所谓的神通广大的人。其实落葵的好奇心本没有那么强,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相信的感觉,让他更想见见传说中的人。落葵觉得世界上诡异的东西多了,但真正诡异的却寥寥无几。这几天家里内外的家丁都在暗暗议论着那个神秘的方士的事情,落葵略有耳闻,趁着父亲不在,他便偷偷跑出来找扶苏一起去看看。  山有扶苏 第四章 初见徐福   “还有多远呐?”扶苏问道。   “快了,穿过这条巷子就到”扶苏还没来得及多问,落葵便拉着他继续赶路,或许吧,神秘的人都住在神秘的地方。   不知又走了多久,我们在一个小巷子的一间看似普通的屋子前停下来。“公子,应该就是这里了。”此时的落葵也显得那么没有底气。落葵静静站了一会,上前轻轻地推开门,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不安的,这种不安来源于一个叫未知的东西。他不知道自己即将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凶神恶煞?和蔼可亲?再或者根本见不到人。   门吱呀地开了,这是一间阴暗破旧的小木屋。因长年失修,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发霉潮湿的异味,而屋顶上更是破了好几个洞,微弱的光穿过破洞投射而下,映出了一片迷蒙阴暗的光。   “请问,有人在吗?”落葵轻声问道。看着落葵不淡定的样子,扶苏笑了,原来落葵比自己更忐忑,不过这真是一个让人觉得阴霾的地方。扶苏定了定神,大步走进小木屋里。落葵紧跟着扶苏也走了进去。   偌大的房间里面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没有任何多余的摆设。而椅子上坐着一位着装奇特的人。那人缓缓地起身,向我们走来,扶苏这才看清他的脸,还有那看了一眼便忘不掉的深邃的眼神,徐福!   不知道为什么,扶苏突然觉得内心安定下来了,或者被猜中的感觉不过如此。   在回宫的路上扶苏显得神情恍惚,而落葵则兴奋异常,他反复说着今天的感受,或者在落葵看来,能猜透他心思的人不多,看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的人更是没有,能碰到这样一个什么都猜到的人,真是让人惊喜。苏扶没有听清落葵后面的唠叨,只是感觉一种恐惧感由然而生,其实扶苏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但不懂为什么,见到徐福就是会慌张,会不自然,更重要的是,扶苏觉得这些慌张和不自然都源于一种叫恐惧感的东西。   回想一下,其实那天,徐福只和扶苏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你好,我叫徐福。”   “公子,你又发呆了?”半夏担忧地说。她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公子总是在练字时写到一半就突然停在那里,愣愣地发呆很久后才突然晃过神来继续写,有时墨从笔锋上滑落下来都不知道。公子病了么?半夏不止一次地这样想。公子闲来没事时总喜欢在亭中练字,有时还会让半夏在一边弹琴,半夏的琴弹得很好,公子总夸她,但这几天公子却只是闷闷地在不停写着,没叫半夏弹琴,也不和旁人说话,字写好了就撕了扔地上,有时候一个早上扔的纸可以铺满整个小亭子。公子有心事?会是她么?   “公子,缘份这东西很神奇的……”   “别乱猜了,我只是在为国家社稷烦。”扶苏冷冷地打断了半夏还未说完的话。   真不该乱说话呀,半夏狠狠捏了一下自己的手臂,什么状况都没搞清楚就想安慰人,真笨!半夏默默地退下了,留下公子一人在亭子里书写。 山有扶苏 第五章 有缘无份(上)   起风了,桌上没被压好的纸被风吹落到地上,扶苏深深地叹了口气。一天又快过去了,事情还是没有头绪。自从上次和落葵出宫以来,扶苏就不自觉地会想起那个令自己慌张的人,他究竟是谁?为什么见到他会有种很特别的感觉?有时候想从落葵那儿多得到一些关于徐福的消息,他却说了些让扶苏不相信的东西,落葵说徐福已经活了200岁了,说徐福有面可以看到未来的镜子,说徐福会求仙。如果是真的,那么这样一个人对我们大秦来说,究竟是福是祸?扶苏不敢往下想……   “公子……该吃饭了……”或许刚刚被扶苏凶过,半夏的声音显得那么小心翼翼。   “噢,好的,就来。”扶苏抬头看了半夏一眼,依旧是和刚才一样冷冰冰的声音。   半夏知道公子不是一个乱发脾气的人,她一直在懊悔着自己刚才怎么这么冒失地说出了那句话。其实就算是为了紫宛姑娘,也轮不到自己*心呀。想到这,半夏又狠狠捏了一把自己。   “你干嘛呢?”扶苏看着半夏问道。   半夏这才发现刚才自己走神时皱眉的表现以及掐自己的动作都被公子收入眼底了。   “我……我……”半夏一时语塞,说实话吧,又怕提了紫宛姑娘伤了公子的心,不说实话吧,又找不出什么很好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刚才的表现。   “好了,没事了,下去吧,我一会儿就来。”扶苏挥挥手让半夏先退下。半夏行礼后匆匆离开。   其实扶苏心里明白半夏说的缘分的意思,也不想让半夏尴尬。哎……扶苏又叹了一口气,虽然叹气是个不好的习惯,但这段时间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缘份?呵呵,扶苏笑笑。紫宛,恐怕就是一个有缘无份的人。   记得两年前的秋天,一个落叶缤纷的季节。扶苏和欧阳落葵跟往常一样在集市上走着,落葵喜欢看些小玩意,总拉着扶苏光顾摆在路边的小贩。在他看来,发现些新奇的小东西才是他逛集市的目的。但扶苏显然没有这个兴致,他喜欢在市井之中感受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安乐也好,疾苦也罢,总之最真实的一面才是最需要了解的一面,而不是经过大臣口口相传后的千篇一律的所谓繁华盛世。   “公子,你看这个东西怎么样?好像挺有意思的!”落葵边说着边停在一个小摊前顺手拿起了他看中的那个小玩意儿。而扶苏却没听见落葵的话,只顾着往前走。   “公子,不好意思,您踩着了我的钱币。”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女子礼貌地说道。   落葵愣了一下,后退一步,果然有一币在自己脚下,他抱歉笑笑。蓝衣女子弯腰拾起钱后道了声:“谢谢公子!”便转身离开。   “感觉挺气质的一女子呀!”扶苏不知什么时候回头走至落葵身边轻声感慨了句。   “你说紫宛?”落葵看看扶苏又看看蓝衣女子离开的方向问道。   “紫宛?”   “是呀,她是咸阳有名的歌妓,唱得最好听的就是那首《山有扶苏》。”落葵淡淡地说道。   扶苏一惊,然后笑笑。他突然想到了母亲,和自己名字有关的都容易敏感吧。  山有扶苏 第六章 有缘无份(下)   再见到紫宛已是一个月后,这次扶苏和落葵只是混在围观的人群中,远远地看着她在台上唱完了那首《山有扶苏》。   “喏,还记得吗?那就是紫宛。”落葵不确定身边的扶苏是否还记得之前在街上碰到的那个蓝衣女子,便有心提醒到。   “当然记得。你还踩了她的钱币。”扶苏脱口而出。   落葵没想到扶苏还会顺口说出这件尴尬的事情。其实他又没有错,没注意到而已。街上车水马龙的,太杂了。   “怎么?公子看上她了?”落葵故意转移话题。   “挺好的呀!”说罢,扶苏意味深长地看了落葵一眼转身退出了人群。   挺好的?人挺好的,还是歌挺好的,还是别的什么?落葵一愣,没想到扶苏会答出这么不着边的话,真是敷衍。   自从那次回到宫后,扶苏便经常请人来唱这首《山有扶苏》,但总是不满意。在他心里,母亲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越接近母亲的感觉,便是越好的。   “公子,不满意么?”最后一位侍女唱完走后,半夏站在一边问道。   扶苏摇摇头。   半夏不懂公子最近怎么了,看公子一脸凝重的样子又不好多问,只能安排侍女来一个个地试唱。三天过去了,仍没有满意的,半夏不懂公子的喜欢标准是什么,在她看来,都挺不错的,不管怎样,都比自己强。试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去唱,那会是多糟糕多出丑呀。半夏暗暗想着,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半夏也是个时不时会走神且灵魂游离于自己编的故事中的人。待她反应过来时,才发现公子已经看着她了。   “啊,公子……”半夏一阵慌,她纠结于公子有没有在她走神的时候吩咐她做什么。   “哎~”扶苏叹了口气,便离开亭子了。   好吧……或许公子并没有说什么,半夏自我安慰着也离开了亭子跟在公子后面。   扶苏看到半夏一脸窘样,便打发她去准备晚餐了。半夏跟了扶苏这么多年,扶苏早就知道半夏这个毛病,他不是一个严厉的主子,不会对丫鬟摆架子,如果不是很严重的错误,他也不会去责怪什么。刚才本意只想吓吓半夏,其实扶苏在半夏走神时的确什么都没说,只是想到了紫宛。   扶苏也不懂该不该承认,他只是想找个和紫宛一样,在唱这首歌时,能给他亲切感觉的人。但是很遗憾,宫里没有,咸阳只有一个紫宛。   半夏隐约听公子和落葵公子谈起过紫宛,隐约觉得和《山有扶苏》有什么关系,隐约觉得公子在寻找一种感觉。   简单的日子让扶苏没有很开心也没有很难过,似乎都快忘记了时间是怎么流逝的,每天读书、写礼记、天黑天白也只是平常的事,说来奇怪,自从那次一起去找徐福后,落葵再也没来找过扶苏,扶苏也没在宫中再看到过徐福,而在紫宛表演的地方扶苏也没见着她。有时候扶苏怀疑自己是不是无意中穿越到了另一个未知的层面,只有半夏在身边服侍他的时候,他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没有被孤立。其实,这是一种寂寞的感觉,而扶苏喜欢。  山有扶苏 第七章 秦风?无衣(上)   “公子,听说匈奴再次来犯……陛下这几天正召集蒙将军他们几个商讨呢……您……”半夏吱吱唔唔地说。其实半夏本不想提醒公子这件事,毕竟看到公子难得过了几天安稳的日子,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对公子产生什么影响。半夏宁愿公子继续这种生活,但宫里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让公子知道一下比较好吧。   扶苏一怔,简单的日子竟让自己忘记了身份,他自认为不是一个贪图金钱、美色、权力的人,而在长子的位置上,就注定要做一个为国家着想,为黎民百姓着想的人。   大殿上。   “启禀陛下,匈奴再次来犯,而且人数为上次的十倍,来势凶凶,边境告急,该如何是好?”魏将军凝重地说。   “边境告急,这里的百姓人心惶惶,边境的百姓更是背井离乡,他们害怕了那种水生火热的生活”吴将军紧接着说。   “陛下,赶快增兵吧,惟恐撑不了多少时日啦!”   “是呀,陛下”众臣附和道大殿上一片严肃的气氛,自秦国大一统以来,虽然边境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但北方的匈奴却是最大的隐患。始皇派兵常年驻守于边境,就是为了防止匈奴南下,虽然他们兵力、武器等不如大秦,但总是会时不时给其边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匈奴人天生喜欢争胜。   “可是,派谁去呢?”始皇皱了皱眉头。如今皇宫上下,最优秀的将领莫过于蒙恬大将军。可是,他久经战场后已经伤痕累累,新伤旧伤让人触目惊心,怎么能让他再上战场呢?战场是一个说不清会不会生离死别的地方,蒙将军世代为自己打拼天下,怎么忍心……   “都退下吧,我好好想想。”说完始皇挥了挥手,便离开了大殿。   看着父王的背影,扶苏突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他知道父王或许会不同意,但自己决心已下。那一刻,扶苏想到母亲之前说的,人一旦决定自己要去做什么便有了坚定的信念。母亲是对的。   从大殿下来后,扶苏便在亭子里坐了许久。半夏一如既往地安静地陪在扶苏身边,几次目光的交汇,扶苏似乎都能知道半夏想说什么。   “公子……”半夏好不容易憋出两个字,看着半夏欲言又止的样子,扶苏笑笑。   “说吧。”扶苏特意换了一种轻松的语气。   “您……要去?”半夏依旧没有流畅的话。   “是的!我要为国家而战!”扶苏假装轻松地说出这句话。   半夏点点头说,“半夏会一直在您身边服侍您!”   “你先回去吧,我去父王那儿一趟。”扶苏说。   看着扶苏远去的背影,半夏突然意识到公子已经不是从前那个看似冷漠的人了,他开始背负起一些重担了。国家需要这样的公子,他未来一定会是一个好君主。   在去始皇殿上的时候,扶苏心情很轻松,但脚步却很沉重。他尽可能使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记得绕过这个湖再拐三四个弯就到了,他暗想着。 山有扶苏 第八章 秦风?无衣(中)   扶苏正思量着如何向父王开口,希望能同意让他带兵出征时,远远的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高大威猛、气宇轩昂,一定是他,蒙恬将军。如果猜得没错,他应该是来主动请战的吧。父王曾说过,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少年时的蒙恬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他的丰功伟绩和忠肝义胆深得父王赏识。这次匈奴再度来犯,他一定为保家卫国而主动请战于边境的。想到这儿,扶苏的步伐不自觉地加快了。“蒙恬,我欣赏的大将军,我要和他一起去守卫秦国的领土!”扶苏和自己说。   父王的大殿一样的金碧辉煌,扶苏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牵着他走进大殿的情景,两边的大臣们都低头向他们行礼,而父王却威严地坐在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是母亲哀伤的眼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扶苏便很少再见着母亲。   “公子,这边请!”侍者打断了扶苏的回忆。   始皇就站在白色珠子串起的帘子后面,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父王的背影,扶苏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请战。   其实始皇也猜到了扶苏的用意,虽然没有普通人家那么亲密的父子关系,但毕竟还是父子,血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始皇很矛盾,做为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出征,战场就意味着一个未知的未来,如果不幸,这就是一个永久的句号。做为一国之君,他又希望将来的继承人也能像他一样英勇善战,而不是一个成天呆在宫里,缺少实践经验的偏材。   “父王,您同意让蒙将军出征了?”问出这句话时,扶苏心底并没有底,一来他只是看到蒙将军从大殿走出,不确定是不是为了请战的事,也有可能是别的国事;二来这么冒失地直入主题谈起出征的事,貌似不太好。   “难得有蒙恬这样衷心为国的将军啊!”始皇并没有注意到扶苏的忐忑而感慨到“蒙将军为这次能够带兵出征找了充足的理由,他说我们大秦其它将领大多打的是中原的的攻坚战,无论是北方边境的地形守卫还是对匈奴战法的熟悉程度,他都是最合适的。”始皇顿了顿,“可是……”   “父王,儿臣扶苏愿与蒙将军一同前往!”扶苏斩钉截铁地说。   “不行!”始皇皱了皱眉头。   沉默。   三天后的出征仪式很盛大,始皇一向重视战事,而国泰民安这也正是治国的根本。阳光灿烂,宫殿外整齐地站着准备远征匈奴的勇士,他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身躯换来国安的安宁。当勇士们高喊着口号,把手中践行的酒一饮而尽时,扶苏被深深地感动了。   如果说那天去和始皇请战时的心情是忐忑不安不知未来的道路会怎样的话,那么现在扶苏的心情则是一种自豪,很安定,没有后悔。他相信母亲的话,一直。   “父王,谢谢您的最后决定,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等我们胜利而归!”扶苏郑重地向始皇承诺,让他的父王安心,也给自己打气。   “陛下,蒙恬必将誓死保卫领土,保护公子,请陛下放心!”蒙将军说。其实久经战场的他知道,没有哪一战的结果是即定的,战争的变数太大,或许今天在战场上击退的敌人,明天就转而成为敌人的俘虏。只有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给自己信心,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始皇神色凝重,微微点了点头。面对着对自己忠诚的蒙将军和优秀的儿子,殿外还有这么多愿意生死与共的战士,他不禁地想到年轻时自己率兵打战的情景。   “嗯!等着大家回来一起办庆功宴!”始皇说。   还来不及多想什么,队伍便出发了,扶苏回头最后看了眼父王,看了眼这个熟悉的宫殿。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战场不是一个可以选择谁去牺牲的地方,而他也只是其中一员。离开宫殿的那一刹那,他想到母亲说的,有些事非得到最后才看清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会不会太迟,会不会后悔,都不是当时能看出的。扶苏不喜欢“后悔”这个词,所以他一定不会让自己后悔!   历史记载:公元前215年,蒙恬将军率30万大军赴边关征战。 山有扶苏 第九章 秦风?无衣(下)   征战的路途是枯燥而漫长的,尽管蒙将军已经特别照顾扶苏,半夏也比在宫中更贴心了,但从没出征过的他还是没能很快适应这样的长途跋涉。饥饿、疲惫时常困扰着扶苏,心情也渐渐的由高昂变得低落,想想父王,想想母亲,想想大秦,有多少子民等着我们……除了日夜兼程还是日夜兼程。   “公子,我们已经这样走了五天,再赶赴些时日便可到达,可您的身子……”蒙将军趁着休息的时候忍不住到扶苏营里说。他看得出这几天扶苏的努力,也感觉到他的吃力,对于这样一个常年在宫里生活的公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体力的挑战。   “没事,我这次跟随您出征旨在锻炼自己,我一切服从您的军事战略安排!”扶苏坚定地说。能让父王在最后关头改变他的决定已经很难得了,怎么可以因为自身的原因让他失望?大家都是这样一路过来的,自己又有什么不行?   蒙将军点点头,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他看得出公子骨子里还是挺好强不服输的,这点和始皇很像,如果他有足够的阅历来处理国家政事的话,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君主。   “公子,您在宫中军事理论也看得挺多的吧,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军营中看看,毕竟作战武器是我们的优势”蒙将军说。   “好的,先谢过将军,到时还麻烦将军讲解了”   “应该的,公子先稍做休息,一会儿又要赶路了,臣告退”蒙将军说完便退出了帐篷。   “怎么感觉蒙将军欲言又止的样子。”站在一边的半夏小声随口说道。   “刚刚将军在提醒我要在实际中磨练自己,想想很有道理的。”扶苏回头看了看半夏,继续说道:“我成天在宫中,对武器对作战又了解多少,光光看书本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自己放在实际上才能真正地掌握那些经典兵法,这正是我薄弱之处呀,将军是一针见血!”   “原来是这样。半夏还真没听出来。”半夏认真地说。她一直认为公子是一个睿智的人,特别是在与人的交往中。这次的出征始皇原是不同意公子的请战的,但公子在摆出了众多利弊分析后,始皇终于在出征前一天同意了,半夏一直记得那天公子开心的颜。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扶苏除了每天的行军路程,一有空闲时间便会拉上半夏和蒙将军一起亲临军营,听蒙将军仔细介绍每种兵器的优势及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看着蒙将军如数家珍的样子,扶苏才感觉到深深的愧疚,曾自诩关心百姓关心国家,但连最基础的这些兵器我却了解得如此肤浅。   “公子,匈奴擅长的是骑兵阵,当匈奴的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我们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用这个——弩,它是我们击溃匈奴的主要兵器。”蒙将军边说着边把弩拿给扶苏看。说实话,之前见过弩,但这么细细看还是第一次,原以为它只是普通的兵器,没想到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扶苏越想越羞愧。 山有扶苏 第十章 学无止境   “弩是一种从弓发展而来的远程武器。”蒙将军继续说,“它和弓相比,增加了机括,所以可以瞄准并蓄势待发。它得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上弦,射程可以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范围为150米……还有这种箭头,是一种曲线型箭头,三个弧面基本相同,为的是减少其在空气中的阻力。”   扶苏很好学,蒙将军讲解的东西,他都会认真记下。原本枯燥紧张的征程因蒙将军每天的军事讲解而有意义起来,扶苏第一次真正深层次了解了大秦的军事历史和各种兵器的性质。   “蒙将军,这段时间辛苦你这样照顾公子了。”半夏趁休息的时候悄悄对蒙将军说。   “公子年纪轻轻却如此聪颖有见解,实为难得,经过一些历练应该会变得更成熟更有胆识,我只是为了大秦更好的将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罢了。”蒙将军背着手看着营外继续说道,“好好照顾公子的起居,如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我,我会尽量满足。”   “蒙将军言重了,公子一开始虽不习惯行军的生活,但他也在努力适应着,这些天来,他也没特别要求什么,起居都和普通将士一样。”半夏略有心疼地说。毕竟半夏在宫里服侍公子这么多年了,对公子的生活习惯还是挺了解的。   “嗯!快到饭点时间了,为公子准备准备吧。”蒙将军突然叉开话题。   “是!”半夏行礼退下,正准备出帐篷时瞥见了蒙将军消瘦的脸上露出一丝诧异后快步从后帘离开了。或许有紧急情报吧,半夏没多想便回公子的帐篷准备晚餐了。   军营外的小山坡上。一女子坐在大石头上模仿着鸟儿的叫声吹奏着,虽不那么精致,但在外行人看来却是惟妙惟肖的。   “你怎么跟来了?”一男子慢慢走近女子后冷冷的说。   “为什么我就不能来呢?你不觉得我来了可以增加打胜战的胜算么?”女子对突然出现的男子毫不意外,平淡地说。   “你……”男子显然很不乐意。没有多说什么便转身离开了。   女子继续很随心地吹奏着,丝毫不理会男子的离开。   另一边,自从扶苏和蒙将军带着使命出征后,始皇比平时更频繁地摆神求胜了,一方面为了国家的领土稳固,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忠将的平安。   “陛下大福,据推算,此次出征必是大胜而归!”一位着装怪诞的男子信誓旦旦地说。   “徐福,虽然朕很坚定不移地相信你,但还是感觉有些不安呐。”始皇喃喃地说到。   “你不相信我,就是不相信神!”徐福毫无君臣之礼地说道。   “不是,我真心信神。只是……”始皇辩解到。   “那就安心地等着捷报吧,徐福先行告退。”   “哎……”始皇叹了口气,挥挥手让徐福退下。   “对了,陛下,徐福前日观星测得东方之仙闭关结束,过些时日便会出关,徐福准备再次东渡求仙。”   “噢?是么?太好了!准奏!”始皇一下精神起来。   徐福笑笑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