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 楔子 一朝征战起,藩镇坐皇庭。世祖承平治,太宗起义兵。 辽夷皆拱服,枯冒尽称臣。胡虏入中国,宫中开祸门。 禄山方被扫,巢贼又侵凌。天意除奸暴,否泰本相循。 祸乱若无安禄兆,黄巢焉敢乱熹宗。 话说隋炀帝开汴河,广造大运河,天下群雄并起,六十四处烟尘反乱,十八处擅改年号。 辽东李密,江南萧铳,幽州刘隆真,明州窦建德,河州梁师都,饶州林士弘,源州李轨,湖州沈法兴,衮州徐元朗,滁州朱灿,登州李子通,济州辅公佑,山后刘武周,建州刘黑闼,西城韩世充,扬州宇文化,兰州薛举。当时十八路诸侯皆被唐太宗李世民扫灭,混为一统天下,建号大唐,其世系:太宗高宗中宗。。。。。。直熹宗已传至一十六代,共二百五十年。 熹宗名環,时年十三为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所立,建都于长安,改元干符元年。 正文 第一卷黄巢起义 第一章 赤墙村黄巢出身 第一卷黄巢起义 第一章赤墙村黄巢出身 却说曹州冤句县赤墙村,有一黄姓人家,主人名宗旦。本是一盐商,娶妻田氏,回家途中赶驴车经过巢林。 “当家的咱们得快点啊,天快黑了,不然母亲大人又该为我们担心了!”田氏对宗旦说道。 “你这婆娘不说,我也晓得。还不是怪你,白日里贪图那路间风景,误了路程。”宗旦脸有不悦的说道。 “当家的现在怪起奴家来了,怎的白日里见你也说道要赶路的。”说罢一扭头眼看向路边不再理睬那宗旦。 “嗨,说不过你,不说啦还不行吗!驾”说罢甩鞭打在驴子身上。 突地一股歪风刮起,刮得两人看不得前方路途,不一会风又停了! “当家的,这是怎么啦?怎的突地一股风起,又突的停了?”田氏对着宗旦小声说道! “娘子,我也不晓得!”宗旦说罢转身来看田氏,只见田氏在车中战战兢兢抖擞个不停便安慰说道“好了,不就刮阵风吗,看你吓的!真是妇道人家少见多怪!” 又往前走了不多远,隐约间传来阵阵呜咽声。 “当家的,你听到啥子声音没?”田氏小声说道。 “没啊!我赶车还来不及呢,哪里来的心思听那杂七杂八的啊!”宗旦说道! “你真的无有听到吗?你再仔细听听!”田氏说道! 宗旦吁的一声,一拽缰绳,拽住拉车的驴子!两人仔细听来,呜咽声越来越大,听得也越发清晰!待听得方向宗旦小声对田氏说道“好像是从路边草丛中传来的!你在这等着我过去看看。”说罢拿起赶车的鞭子拨开及膝的蒿草循声而去! “婆娘,快过来,这里有个小孩子!”宗旦突地喊到。 “哎,我这就过去!”田氏不消一会就来到了宗旦身旁时就看到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儿,身着黄衣,席地而坐,看到宗旦夫妇也没有害怕,两只大眼睛滴溜溜的转个不停,瞧瞧宗旦转眼又瞧瞧田氏。田氏抱起小儿,用嘴巴亲了亲小儿额头。小儿咯咯笑个不停。田氏说道“小娃娃,你怎么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啊!你父母呢?”“娘亲,娘亲我可等到你啦,孩儿等的你好辛苦啊!”小儿对着田氏说道!田氏突地一愣对着小儿佯装生气的说道“你这小儿,好的无礼。我怎会是你娘亲呢?你快想想你是怎么到这里的?你爹爹和你娘亲呢?”小儿还是对着田氏娘亲娘亲的叫个不停!田氏脸有不悦,佯怒作势要打。突地小儿化作一道黄气顶身撞向田氏腹部。二人乍见此景吓得不轻,急忙跑回驴车,待的二人坐上车子,宗旦扬鞭狠狠的抽在驴子身子飞也似的往家中赶。回的家中二人方自放下心来,想想觉得此事过于蹊跷,想道说出也不会有人相信,二人商议后决定压在心里不与他人说。二人商定随便洗洗就倒头便睡。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氏也慢慢的怀上了身孕。宗旦和宗旦娘二人每天仔细呵护田氏。转眼已怀又了十月身孕,可是还是不见的有甚动静,田氏也感到诧异,便对宗旦说“当家的这是怎么回事?人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你看我这十月多快过去啦,怎还没动静啊!”宗旦也想不出个一二来,便宽慰田氏道“兴许咱家孩儿于众不同吧,再等等看!”谁知这一等就等了二年又一个月。一天田氏在农田耕作,突感腹部剧痛,宗旦见到,大惊,来到田氏身前,问田氏怎回事?田氏对宗旦说道“今日腹内甚是疼痛,想必准是要生啦!”宗旦听罢,急忙抱起田氏来到家中,差娘亲老人家去喊接生婆。 “哎呀,你得使劲啊!对使劲!” “啊,疼。疼死我啦!” “再使使劲,快啊!头出来啦!” 。。。。。。。。 宗旦听到这声音急的在院中转来转去,时不时急的趴着窗缝向屋里瞧去,一会儿跪在院中磕头作揖“老天爷啊!你行行好把!我黄家在我这一辈就我这一根独苗啊,好不容易我这婆姨给我怀了身孕,你可不能让他有什么事啊!”又过去一会儿,这期间接生婆接二连三的将血水用盆在院内泼了好几盆的水,宗旦每看一次就问接生婆“大娘,我那婆姨没事吧!怎么这么久!”。接生婆也不理睬他,泼完水转身又进去! “哇哇。。。”突地一声孩儿的啼哭声从屋内传来!紧接着又是一声“啊,我的个妈呀!”接着就是接生婆急急忙忙的从屋里走出来,边走边口中念念有词“真是罪过,罪过!”。宗旦看到这里也搞不懂是怎么个情况!问接生婆,接生婆也不理睬他,宗旦无奈,只得撇下她,走到屋内,看望自己的孩儿和妻子! 宗旦走到屋内,在炕中看到了自己的孩儿在炕中啼哭,妻子已疼晕过去!宗旦走到妻子跟前,轻声喊了喊妻子田氏,田氏好一会儿才悠悠缓过神来,这期间宗旦抱起自己的孩儿,一看愣是吓了一跳,只见怀中孩儿“身长两尺,眉毛长成一字眉(也就是两条眉毛练成了一条眉毛,口内牙生两排!有三只鼻孔后背有一八卦图案,胸前隐约间有七星图案。宗旦见了大惊,这时田氏说道“当家的,咱家孩子呢?报过来让我看看!” 宗旦心有余悸着说道“孩他娘,依我看你还是不要看啦!咱家孩子生长的怪异啊,我怕吓到你!” 田氏听罢,脸有不悦着说道“你这话语说的毫无道理!我怎么会让自己的孩子吓到!长的再丑那也是我身上丢下去的肉啊!你不要说啦,抱过来,让我看看!” 宗旦无奈只得把孩子抱到田氏跟前,田氏一见也吓得说不出话啦!问宗旦说“当家的你说这孩子怎么长成这样啊!你说可怎么办啊?” 宗旦眼看着孩子,道“这孩子长的怪异,我看不能生养,我这就把他丢弃吧,等来年咱们再生一个!要不然这孩子长大了,他也无法跟正常人一起生活啊!”田氏执拗不过宗旦,只得随了宗旦! 宗旦说到做到,抱起孩儿离了家门,急匆匆的走出村外,一时不知丢弃到何处,转来转去,转到了田间沟渠前,一狠心便将次子丢弃在了沟渠中任其自生自灭! 也是次子命不该绝,时有曹州土地爷路过此间,听得沟渠中传来的啼哭声,急忙来的渠前一看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儿,一看次子相貌与人有异,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这孩子就是那日后推翻大唐李氏天下的黄巢,土地识得此子有帝王之分,日后起兵反唐,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便将此子抱在怀中,飞跳起来到了巢树上乌鸦巢穴中。 一晃儿妻田氏分娩已有半月,这日里宗旦去县里交了货盐,便买了些补品后,向家中走来。不觉间走到了那日弃儿的巢林,宗旦不觉眼睛一酸滴下泪来,自言自语道“也不知我那苦命的孩儿,还在不在。”又转念一想道“嗨,他才是刚出生的孩子我便把他抛弃在了这里,他无吃无喝的,又怎么存活下去呢!”宗旦边走边想,不觉间听得一声孩儿的啼哭声,宗旦心中一惊,想道难不成我家孩儿还活着?宗旦转头左右瞧瞧不见孩儿,便又走了几步,“呜咽!呜咽!”宗旦大惊,用手大力的拧了自己的大腿一下,疼的宗旦“哎呦”一声。这回宗旦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便循声找去,不一会儿宗旦就确定了这哭声是从树上乌鸦巢穴中传来的,便攀树而上,到的树梢向里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巢穴中的孩儿就是自己半月前丢弃在这里的孩子!自己的亲生骨肉!心中念叨“这个孩子不简单啊!看来上天怜悯他,不让他死!上天又安排他与我相见,好吧,看来是我的终将是我的!”说罢,便将孩子抱在怀中慢慢的爬下树来。带回家中交予妻田氏继续抚养! 孩子渐渐长大,夫妻二人商议后决定给孩子起个名字!因他是在巢林中失而复得的便给他起名字叫做黄巢,表字巨天!待的孩子又长的大些后,宗旦又遍访名师教习黄巢博览经史,精修武艺。 正文 第二章 长安城黄巢落第 第二章长安城黄巢落第 是时干符三年,天下大旱。 晨,微风。咸阳城,早朝。 这一日唐僖宗圣殿,众臣朝毕,熹宗问“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黎民反叛,何以治之?” 唐僖宗话语刚落,殿中群臣中走出一人,大臣田令孜。这个人是总督三省六部,是文官的班头,是武将的领袖。 田令孜出班奏道“臣有本奏,老臣新闻天下荒乱,贼寇迭起,男子腰插刀枪后方可安心种田,妇人身着甲衣后操持家务筹备钱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这时群臣听罢,纷纷议论“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这么回事?” “田大人的话还不能信吗?” 。。。。。。。 这时值殿星官道“肃静!” 唐僖宗大惊道“田大人,还有这么回事吗?寡人怎不知?” 田令孜立刻恭敬的说道“老臣怎敢欺君!老臣所说的话句句当真!” 唐僖宗直了直身子,道“好了,田大人,莫要卖关子,有甚话说出来吧!” 田令孜听罢,想了想说道“是,老臣这就一一道来!我朝出现这样的事情,只是因为文官没有清官,武将没有勇猛的将军,致使一些小人钻了空子!” 唐僖宗眼望着田令孜,道“那么依田大人的意思,寡人应该怎么做呢?”田令孜道“乞求我主圣上新开文武二选场,选取天下文人勇士,登榜着,教他为官为将,讨贼安民,如此则天下太平!” 唐僖宗听罢,细细一想也对,便准其奏,颁布诏书即命次日出榜招贤,天下举子!尽到咸阳城! 这一日黄巢在曹州城里办完事,往家中走,路过县衙。看到许多百姓在衙门口旁的告示栏中观望,巢一时心起,也挤进去看!一看是朝廷文武科举开试的消息! 黄巢看到是长安打开武试,招募英才的时候,回到家中,一夜难眠,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要试试。 第二日便将自己的想法跟双亲诉说,宗旦和妻田氏,想想自己孩儿虽说相貌丑陋,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悉心教养,也可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便同意的黄巢的请求。 次日一早,田氏早早就起来给黄巢收拾背囊,放好干粮清水及其金钱细软换洗衣物等等!待的收拾妥当,一家三口吃过饭后,黄巢便告辞双亲踏上了前往长安城的路途! 长安,武举科考场。 经过层层选拔筛选,黄巢果然高中武举状元。 “铛铛铛”三声响。主考官起身离坐,对着台下众人做了个双手下压的动作示意众人安静。众人看到主考官示意要训话后,便停止了议论。 待的众人安静后,主考官双手对着皇廷的方向做了一个揖后道“我主圣上隆恩,怜悯众莘莘学子,报效国家的心愿,今特令本官主持本次文武科举考试,经过层层比试。今日的武状元是曹州冤句县的武举黄巢!” 台下众人,欢声雷动。 台上黄巢,来到主考官面前,双膝跪地叩头。礼毕后道“小人谢我主圣上隆恩,谢大人提拔!” 主考官笑呵呵的说道“黄巢,你今日也累啦!今日早早歇息,待明日同我一并上朝面圣!” 次日朝政。众臣礼毕后,田令孜出班行礼道“臣,有本奏!” 唐僖宗喜道“田爱卿,所奏何事?” 田令孜立刻回禀,道“昨日武举考试已经结束,本次夺魁的是曹州举子黄巢!” 唐僖宗听罢大喜,急忙说道“黄巢在哪里?快快让他进殿,寡人要瞧瞧!” 当驾官来到大殿门外大声道“喧,曹州举子黄巢,进殿面圣!” 黄巢听到后急忙来到当驾官身前,对着他作揖道“小人曹州举子黄巢!” 当驾官看罢,大吃一惊的道“你就是黄巢?” 黄巢弯着身子说道“小的就是黄巢!” 当驾官叮嘱着黄巢说道“小子,一会儿进殿,精神着点!” 黄巢感激着说道“谢,公公提醒!” 说罢,正了正衣装,跟随当驾官来到了大殿上! 唐僖宗问道“你就是新科武举状元黄巢!” 黄巢急忙跪倒,低头说道“小人便是黄巢!” 唐僖宗喜滋滋的说道“你走进些,抬起头来!” 黄巢走到殿前文武群臣的前首,抬起头来看向熹宗! 熹宗一见黄巢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吓得后背一凉腾的靠后龙椅上,双腿抬起,双脚离地踩在了龙椅坐凳上。。。。。“吓死寡人啦,吓死寡人啦!”黄巢看到熹宗被自己的相貌吓到后急忙跪伏在地连连叩头,口中说道“小人惊扰圣驾,罪该万死,小人罪该万死。望吾皇赎罪!“ 唐僖宗看到你黄巢的长相后吓得魂不护体,半响方定。熹宗大怒,将黄巢革退不用! 当驾官道黄巢道“圣上嫌弃你相貌过于丑陋,故而不肯录用你!” 正文 第三章 黄巢醉酒题反诗 第三章黄巢醉酒题反诗 前文说到当朝圣上熹宗嫌弃黄巢相貌丑陋而革职永不录用,黄巢黯然退出朝门,茫茫然在路间行走,不禁黯然叹曰“明昭上明明说道只选文言风采与武艺高低的啊,又不曾说要以貌取材的啊!要是早知道这样的话,请我我也不来的啊!” 黄巢本想就这么回家的,可是想到双亲对自己所寄予的厚望,感觉愧对父母相亲。越想越是伤心,不觉间摸到袖中笔。 黄巢想道这里就把袖中的毛笔取出来,欲与折断。 “咯咯咯”这是街旁一只锦毛雄鸡向着黄巢叫了一声。 黄巢大惊道“我要折断这只笔,你在这冲着我鸣叫,是不是不想我折断啊!” 雄鸡“咯咯”的又鸣叫了一声! 黄巢面有喜色的说道“当朝昏君不识我的才华,难道你识得?” 雄鸡这时扑棱了一下翅膀!向着黄巢点了点头! 黄巢大喜,心道“难道,这只鸡真识货?”想到这里便对雄鸡说道“鸡啊鸡啊!我若能分得李唐天下,你便大叫一声。可否?” 那雄鸡听得黄巢这么说,便又对着黄巢大叫一声。 黄巢听罢大喜,对着雄鸡作的一揖。看着手中的笔,抬手在街旁写诗一首: 雄鸡有五德,今朝见我鸣。 顶上红冠正,身披紫锦文。 心中常怀义,大叫两三声。 唤出扶桑日,重教天下明。 黄巢作罢诗,顿觉神清气爽。又走不多远,看到一家酒馆,觉得腹中饥饿,便走进酒馆。 小二道“哎,这位爷,您里边请。”说罢,引着黄巢来到屋墙边上的一张桌子上,用抹布,又重新擦拭了一遍桌子。“这位爷,您吃点什么?” 黄巢坐在凳子上,望着店小二问道“这位小哥,干活利索!” 小二见到有人夸赞,不觉飘飘然,爽声道“不瞒这位爷,你要是进了本店肯定是吃的放心,喝的顺心,睡得舒心!” 黄巢笑着说道“呵呵,这位小哥的话,我爱听!那就拿俩拿手小菜尝尝,再来二斤白干!” 小二听罢道“那就来二斤熟牛肉,一尾红烧鲤鱼!怎么样?” 黄巢听罢点头应允! 酒菜上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人生得意需尽欢!有酒就得痛快喝! 菜吃的美味,酒喝得尽兴! 黄巢又提笔在粉墙上题词一首: 昏君失政,宠用奸邪,荒荒离乱,文武无能。 唐僖宗有眼无珠,见贤才不能录用,可惜我十年辛苦,到今日不得成名。 写罢,又看了看自己写的这首词,是越看越好,是越看越喜。 “哈哈。好词好词!”笑罢,拿起桌中酒杯。 杯中有酒,好酒,淳厚浓香的白干! 扔掉手中笔,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到量时,便是多。酒喝多时,瞎寻思。“想那昔日,楚汉争锋。刘项争霸。一个力大可拔那海滨之泰山,一个心怀宽广如茫茫沧海水。他两个鏖战乌江,英雄抵敌。约定谁人先入的咸阳者便为那中原霸主,后入者尊其为王!” 黄巢想道这些,便越发觉得憋屈。又饮了一杯酒,吟声说道“我也是志存高远之人,我也志高汉斗,气吞虹霓,意欲匹马单刀,横行天下,管取那刀兵动处,把唐朝一旦平吞。” 黄巢写下诗词,即收拾琴剑书箱,离得了长安城。 马,高头大马。 黄巢骑在马上,对天明誓:我黄巢若得存进,定夺得他李唐天下!言罢,打马而行! 正文 第四章 三曹阴司定轮回 第四章三曹阴司定轮回 黄巢写下诗词离去后不久,巡城军官巡视到酒楼,众人上楼吃食饮酒不巧正看到黄巢的诗词,便抄录下诗词,进宫见熹宗。熹宗看待诗词后勃然大怒,召集众文武大臣。 熹宗大声质问道“黄巢写下这反词意欲何为?” 田令孜小心谨慎的说道“我想那黄巢只不过是因未能夺取功名,一时气愤罢了!” 熹宗反驳田令孜,道“一时气愤?一时气愤就要妄言夺取朕的天下?” 田令孜急忙宽慰熹宗说道“我主且宽心!” 熹宗脸有怒容,大声骂道“他黄巢小儿就要夺取朕的江山啦,田爱卿还要让我宽心?你倒是说说你怎么让我宽心啊!” 田令孜听罢,急忙跪倒,叩头说道“罪臣该死!” 熹宗看罢,望着殿上叩头不停的田令孜说道“田爱卿你说怎么办吧!” 田令孜听罢,又叩了一头,直身说道“为今之计,唯有将黄巢的图形影像画下来,下发到各州府县,督促他等捉拿巢贼,抄没其家!” 熹宗准其所奏,撰写榜文,各处张挂,不在话下! 长安城外,藏梅寺。 这一日法明长老,带领众僧侣上殿讲经,忽见琉璃灯盏不明,近前视之,见里面只有灯芯无有油,唤徒弟近前问之。 法明见罢,大怒道“尔等,就是这样做的吗?” 徒弟急忙跪下说道“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到哪里去啦?” 法明听罢,一甩衣袖,回身说道“这次我暂且饶你一次,你做事用心些!” 徒弟赶紧回答道“谨遵师父法旨!” 至夜,其僧作罢功课,待众人歇息后,来到大殿。隐藏在殿内黑暗处等那盗油的贼。 “咚咚”刚过二鼓时分,忽见歪风突至。风停,内中走出啦两只青面獠牙的恶鬼,手提瓦罐,到殿前的琉璃灯前盗取佛油! 徒弟看到后,急忙悄声离开大殿,走到法明长老的禅房前,向长老报告此事。 徒弟急切的,大声说道“师父,师父睡没?徒儿有事相禀!” 法明脸有不悦的,说道“徒儿,这么晚啦?怎还不歇息?有啥事明日禀告也无不可!” 徒弟扬声冲着屋内,大声叫嚷道“师父,我找到偷油的贼拉!” 法明走下禅床,打开屋门,让进徒弟。 法明没好气的问道“奥,那偷油的是何人?你可曾看的清楚!” 徒弟凑近法明说道“徒儿看的清,偷油的是两个幽冥恶鬼,在的二鼓时分乘风而来,提罐取油后再乘风而去!” 法明听后脸有不悦道“你是越来越不像话啦,出家人不打诳语,你怎么胡说呢?”说罢!打发徒弟走了! 徒弟心想“师父怎么这样啊!告诉他谁是偷油的贼拉,还是不信我说的,这可怎么办啊!他们要是没晚都来盗取灯油,那我还不天天挨师父的训啊!不行,明晚我还得去,看他们还来不来,要是来的话我还是去叫师父。”徒弟下定决心后便来到禅房歇息啦! 次日夜,二鬼又来盗油。徒弟又去叫法明长老。法明长老见徒弟不想说谎,便引领这众行者来到大殿,果见二鬼还在偷油。 长老走到近前,双手合十道“二位施主,何故每夜前来偷油?” 二鬼答道“今有三曹阴司,攒造生死轮回册,无油点灯,因而差我等前来各处寺观取油应用!” 长老听后觉得诧异,便问道“册内所载何事?” 二鬼望着法明答道“册内所写的事,一个姓黄名巢字巨天的人。他生的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面如金纸,有帝王之分。现在起兵反唐,将要在藏梅寺起手,所杀第一人是个叫法明的僧人。他以后还要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 长老听罢大惊,心想“你黄巢起兵反唐就反唐吧,干嘛要拿我开刀啊,好无道理!”但是想归想,谁人想死不想活呢!故而法明长老急忙对二鬼道“不瞒二位上仙,老衲就是法明,这所寺院就是藏梅寺。乞求上仙救我一命!” 二鬼解释道“天曹,已经攒造好了一侧,除非黄巢不动杀人之心的话你还尚可活命。否则。。。。。”鬼使说罢乘风而去,只留下法明长老一人空添烦恼! 法明长老颁下法旨,每日差一名行者在山门外打探消息! 一晃过去了三五日,也不见得那黄巢到来。 正文 第五章 藏梅寺黄巢起手 第五章藏梅寺黄巢起手 黄巢听到朝廷已经发出榜文让各州县缉拿自己,便挑一山路而走! 这一日来到了一处山头,抬头仰头眺望“但见山头云雾缭绕,山泉河水清澈。乌啼古木,鹤等老松。” 巢看罢心道“此乃,真是人间仙境啊!” 黄巢稍作歇息后登上了山顶!看到顶上有一蔚为壮观的古寺,山借寺势,寺借山势,更加显得景致非凡! 巢正在寺外游玩间,法明长老差外打听黄巢的行者看到他后,看到黄巢的长相,与长老所述一般无二,便速速报与长老。 行者见到法明长老后,道“回禀师父,徒儿今日在外打听察看,见到一人与师父所描述的人长相一般无二特此前来禀告!” 法明长老听到后,心中大惊“想不到他还真找到这里啦,看来此时天数,不可怠慢。待的将他请进寺内后再见机行事吧!”便吩咐本寺僧众,铺毡焚香,一步一拜,前来迎接黄巢. 寺里,殿内,佛祖金身宝像前。 法明长老双手合十,恭敬着说道“接驾主公来迟,还望主公饶恕小僧无礼!” 巢大惊道“休得胡语!谁是主公?” 法明长老便把二鬼所述三曹阴司定黄巢轮回之事对黄巢细说一遍。 黄巢听后惊诧不已!心中暗道“我若果真如你适才所言,你寺中僧众我不杀一人!” 言罢,长老安排酒席款待黄巢。随后黄巢便隐匿在藏梅寺中。 这一日黄巢饭后,无聊。来的后花园中散步,行至一棵树下,见到一张石桌上放着一张琴。 黄巢心道“哎,不知谁人的一张琴,怎的放在这里。”走前前去细看。 越看越喜,便决定抚曲一首。抚罢曲,突地东南方,飘出一股香风,风中走出一位仙女立于巢前道“吾奉上仙法旨,差吾下界,赠汝宝剑一口。” 巢接剑后顿觉精气神突地进入另一个境界,精神倍爽。 仙女,见黄巢接剑在手后,嘱咐道“此剑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 巢听罢说道“巢得剑如虎添翼,定不负上仙所托!”说罢低头便拜。 仙女道“东南方来了一位仙长!”黄巢回头看时这仙女突地化作一道清风而去! 巢,转头看时,不见得啥仙长来此,发觉上当,待回头看时,发现仙女亦以不见,心道“难道仙人都这么的神神秘秘的吗?” 巢拿此剑与法明长老看时,详说此事,问长老此事为何? 长老不解,摇头道“此其中奥秘,老衲也是不知。” 巢黯然点头。 长老问道“不知主公选择何时起手?” 黄巢想了想,对着法明说道“今日是五月十四日,我决定在五月十五日试剑起手,你寺里僧众尽皆回避,以免误伤他人性命!” 言未尽,见一行者来到长老近前报曰“山后王十万施主,开斋宴,请我寺中僧众明日全都去赴宴。” 巢道“如此这便最好!” 长老对行者道“你去通知全寺僧众,明日俱都前往后山王施主家赴宴。我在寺中服侍主公!” 次日清明,寺中僧众吃罢早饭后,俱都下山去了! 长老也收拾吃食来到黄巢住处,服侍黄巢进食。 食罢,长老问巢道“不知主公今日何时试剑?” 黄巢仰头看天道“今日午时三刻,开刀起手。到时你权且回避,以免误伤你!” 午时三刻,艳阳高照。 法明长老,离了黄巢,出门见路边有一株年久心空的参天古树,心想无处可藏,不如就先躲进此树中吧! 午时三刻,巢来到了院中,望天叹曰“想我黄巢本是一介书生,只因当今圣上昏庸无道,宠任奸邪,不辨忠良。权臣贪财,不思进取.主上以貌取材,不分豪杰。我黄巢今日立下誓言,誓削权奸,扫清天下,夺取李唐江山,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说罢,对天三叩首。 礼拜,手持宝剑道“我曾有言在先不伤寺中一人。”说罢离寺阔步外出。 到的寺外空旷处,见的路旁一颗参天古树,便照着树身奋力一劈。突地剑着树,树中飞出一颗硕大人头,血花飞溅。 巢看到此景,大惊。 巢道“莫非此树中有人?” 说罢,走到前去视之乃是法明的人头。 巢见罢,惭愧着说道“我本不想杀你!怎奈你这么多去处可以藏身,为何扁扁躲在此树间。嗨,看来此是天数也。” 说罢,巢将法明肉身从树洞中抱出,在寺门外风景秀丽处,用剑刨一坑,将法明头颅与肉身何为一体,草草埋葬后离开了藏梅寺。 正文 第六章 黄巢聚众太行山 第六章黄巢聚众太行山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 黄巢离开藏梅寺,这一日正行走在阳关大道上。发觉口渴便在路旁一处茶肆歇息,向茶肆老倌讨了碗茶喝,不一会儿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伙人。 伙人甲大骂道“这日子没法子过了,想我等寒窗苦学这十几载,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学好好武艺,货卖帝王家。’可是现在倒好好不容易千里迢迢的来到那长安城,得的了名次,不成想那熹宗老儿说我等粗陋,不懂得教化,就把我们罢免啦!这是个什么事啊!” 伙人乙听罢,也附和道“是啊!哥哥说的对,他那招贤榜文上也不曾说过以貌取人的啊!真是气煞我也!” 伙人丙急忙伸手捂住二人的嘴道“你两人怎得这么的口无遮拦!”说罢,转头四处看了看,见人不对,别人也没往他们这里观望,似是没有听到他们的言语后道“以后此类话语休要瞎说,免得隔墙有耳!” 那二人被他训斥后,也不敢反驳,草草的喝了茶水后,便急匆匆的走啦! 黄巢听到他们的言论后,便暗下寻思“听他们的言论,似于我的经历一样,不知能不能为我所用,自己要是想要成事,光靠自己一人是不成的。嗯,一会儿我跟他们走,待的人烟稀少处我以言语试试!”想罢打定主意待他们几人走远后,背地里偷偷跟上去! 不一会,他们几人离去后,黄巢又把碗中水喝完后,也跟了上去。待无人处便出声询问道“前面几位仁兄请稍等片刻!” 众人听得唤声后,便驻步回身。见黄巢道“这位兄台,不知唤我等有何贵干?” 巢上前一步说道“方才听得几位兄台的言语,似是为本次长安应试之事心有不甘!” 众人听后看向黄巢预言又止。 巢见众人心怀戒备,便开门见山的说道“谁不想瞒,鄙人曹州黄巢。。。。。。。。。” 伙人丙听罢,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就是本次武举状元郎黄巢!” 巢点了点头,道“正是!” 伙人丙不知黄巢为何到了此处,便急忙问道“不知你怎也在此处!你不是进京面圣啦吗?” 黄巢听罢,咬牙切齿的说道“进京是进京啦。不成想那熹宗老儿,嫌弃我相貌丑陋,把我革职永不录用啦!” 伙人甲听罢,恍然大悟道“我们还纳闷呢?你不是高中状元啦吗?怎么又突然被朝廷通缉?不知此是为何?” 黄巢便把被熹宗赶出皇宫,心有不忿,饮酒题反词的事情给他们大伙说了说!众人无不愤慨! 巢见机提道“你们肯跟我前去,杀夺大唐天下吗?” 众人齐道“我等愿意,我等愿尊您为大哥,我等众兄弟甘愿鞍前马后!” 巢大喜着对着众人说道“巢得众位兄弟相助,感不涕零。伙人甲道“大哥,我们如要反他李唐不难,但是我们现前得有处安身之地!” 巢转身,用手遥指太行山道“依我看,不如我们反上金顶太行山区吧!” 众人齐道“好,愿听大哥吩咐!” 黄巢得了这伙人扶助,就反上啦金顶太行山,杀到宋州。 巢夺取宋州后就打起了反唐大旗,不断有吃不饱饭的穷苦人家及其不堪唐朝官吏压榨的百姓前来投奔他。 这一日,来了几个人。他们是朱温`尚让`柳彦章`柳彦随`葛从周`邓天王`孟绝海等人。巢亲自接见,当晚大摆筵席。 巢见罢众人,拍手道“今日等众位英雄相助,何惧他大事不成。来日打进他长安城里,咱们弟兄做天下,何其壮哉。来干!”说罢,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朱温站起道“好啊,我这一世的指望,今日还了愿心,正是搔到了我的痒处,啊哈哈!” 葛从周也立起道“我这一腔热血,早就想卖给识货的啦!” 邓天王道“好,残酒为誓”说罢端起酒杯站起道“我众兄弟若舍不得性命相帮,就我们身遭横祸,恶病临身,死于非命!” 孟绝海也道“对,干,干。” 说罢,众人端起杯中酒,无不痛饮。未及半载巢便聚饿夫兵百万,声势日渐壮大! 正文 第七章 熹宗避祸西祁州 第七章熹宗避祸西祁州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黄巢这一日里聚集众将兵,庭前训话。 巢见众人到齐后,站在高台上,大声教训道“兄弟们,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 众兵将齐声高呼道“我们没有饭吃,我们没有税交。” 巢听罢,对着众人大声道“对,我们聚集到一起,就是为了反抗唐朝官吏的压迫,我们也是人,我们不是奴役,我们也有自己想法,我们要过自己想过自己的日子!” 众兵将齐口同声的回道“对,我们要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巢见众人如此说,继续扇忽道“可是有人不想让我们过自己的日子,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众兵将大声骂道“反了他!反了他!” 巢右手在耳边一放,问道“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到!” 众兵将又齐声高喝道“反了他!反了他!。。。。。。。” 巢随即,一拍胸脯高声说道“对,就是该这样。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只要是有人阻挡我们不让我们过我们自己想过的日子,我们就杀了他!” 众兵将道“杀了他,杀了他!” 巢见众人的情绪躁动起来后,大喝一声,道“好,祭旗!” 黄巢命令军校杀马宰牛,大会众人,商议进兵之策。次日筑台三层,编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巢整衣佩剑愤然登坛,焚香而拜。 盟誓曰“唐室不幸,皇岗失统。昏君熹宗,乘衅纵容,祸加百姓。巢等不堪凌苦,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协力,以致我愤,必无二至。有渝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读毕鍤血。众兵将因其辞气愤慨,皆涕泗横流。 众扶巢升帐而坐,两边依功劳分列坐定。 葛从周带头说道“今日即以盟誓,大家都谨听黄巢大王调遣。” 巢听罢,严肃着道“巢虽不才,大家既然尊我为长。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不可违纪。” 众将齐道“谨遵大王法令!” 巢封赏葛从周为总兵,尚让为军师,带领大军杀奔东南州郡,领兵直至潼关。 潼关城,守关将军府。 这一日守关将军李茂和宋真,正在李茂府中喝酒作乐!忽守城将校进门报曰“今有黄巢,聚饿夫兵,攻至城门下啦!还望二位将军早下定夺!” 李茂大骂道“那黄巢无名鼠辈也敢聚兵作乱,看我出城擒他而来!”说罢便欲走。 宋真见罢,拦住李茂,道“将军且慢,那黄巢未及半载便夺取了东南众多州郡,想罢不简单,将军切莫轻敌,我与你同去!” 李茂听罢大喜,一把攥住宋真道“如此这样最好!” 二将披挂整齐点兵出城迎敌。 李茂宋真二将看到黄巢后喝道“大胆反贼,还不快快下马投降,如若不然定叫你来时有路去时无门。” 巢出众,大声喝道“你二人休要猖狂,你们是开城迎接我等进城呢还是让我俘虏后成为我的阶下之囚呢?” 二将齐道“废话少说,放马过来吧!” 说罢,二将持刃打马走到前方道“你们谁人来陪爷爷们过几招!” 巢道“谁人出战!” 话未必,只见邓天王道“末将不才,愿讨这头阵!” 说罢与二将交起手来!守关二将李茂宋真与邓天王交马,不及三合,二将大败,弃了潼关,奔上长安见驾。 二将奏道“今有反贼黄巢,聚饿夫兵百万,抢了潼关,臣等二人抵挡不住,还望陛下早发大军前去征缴,剿除贼众,以安万民.” 熹宗大惊“啊,这才多长时间这黄巢就夺下了这潼关!” 这时田令孜接过一名执事太监的告急文书看过后,急忙禀告熹宗道“巢兵以进至八里桥安营。” 熹宗大惊道“田爱卿,这可如何是好!” 田令孜上前奏道“事情紧急,依微臣之见。我看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 熹宗听罢,面露难色道“此去西祁州,那里可有宫殿牺身!” 田令孜又劝解道“昔日七帝明皇殿下,避安禄山渔阳兵变,西去西祁州避祸,所修建的宫殿尚在,可以权且歇息!” 熹宗道“事已至此,唯有如此啦!”便下旨,教收拾三宫六院宾妃采女,一并避祸西祁州! 田令孜急忙说道“军情紧急,依微臣,只要带皇后一人足矣!” 熹宗便对执事太监道“那你就赶快通知皇后娘娘,让他速做准备!” 执事太监道“嗻!”便欲走,被田令孜拦下。 田令孜告诫执事太监,道“你此去需告诉皇后娘娘勿要声张,以免误了国事!” 执事太监道“嗻!”说罢便去啦! 当日熹宗即皇后二人在田令孜同文武保驾下,离长安径上西祁州。 正文 第八章 黄巢杀入长安城 第八章黄巢杀入长安城 黑月,乌云压顶。电闪,大雨磅礴。长安城外,城门楼下。 葛从洲在长安城外指挥着军士们抓紧攻打城池,只见巢军军士们推着撞城锤冲撞着城门,两军军士不时在城上下互相对射,一时死伤无数。 葛从洲见罢对城楼上喊“城门上的听着,今有我家主公黄巢大王聚义军前来,何不速速投降。” 守城将校道“你等反贼何故如此猖狂,有本将军在此,你等绝难进的此城一步。弓箭手准备!”说罢,守军弓箭手纷纷起身拉紧弦弓,将箭头对准巢军兵士。 巢军兵士见到后,军士们纷纷举起盾牌,在葛从洲身边筑起高墙防御。葛从洲见罢心中胆气顿起,对着守将道“你等何故如此顽固,今我天兵压境,你等识趣的主动下城投降,我主心怀宽广,概不追究。” 守将不为所动的道“弓箭手瞄准!”弓箭手各自瞄准自己的目标,只待主将下令!这时巢军弓箭手也拉弓张箭,对准守军! 葛从洲见到这里心中暗道“如诺强攻,此城绝难轻易攻破,不如先安抚他等,待的回去禀告大王,再做定夺!”说罢对着城楼上喊道“我再给你等一个时辰考虑,一个时辰后如若你等还不投降,我便下令强攻,城破之时便是你等命丧之日!撤军”说罢,下令全军后撤五里,稍作歇息,准备攻城。 从周骑马往巢得中军大帐而来,路上遇到哨马报喜。急问“有何事,如此这般急匆?” 哨马急忙下马,奏道“回禀,总兵大人,熹宗带着皇后与田令孜离开了长安,望西祁州去了!” 从周瞪着眼睛问道“消息准确?” 哨马肯定着说道“千真万确!” 从周听罢,大喜道“好,我正好要去大王那里,你与我一同去吧!” 哨马听后便于从周通行! 黄巢正坐在帐中,忽听探马回报“报,主公,总兵葛大人求见!” 巢听罢急喊“快快有请!” 从周听罢,进入大帐,对着黄巢行礼道“末将,有要事禀告!” 巢急忙起身,问道“是不是攻破长安城啦!” 从周拱身道“不是,据可靠消息得知,熹宗带着田令孜跟皇后,离开长安望西祁州去了!” 巢听罢大喜,便下令让将士们领兵追赶! 从周大呼一声道“主公不可。” 巢疑惑的问“为何?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从周面目狰狞的道“现在重要的是先命人进入长安,洗劫宫院,登的大位,那是再去追赶未迟。“ 巢听罢,依言,命朱温领兵去洗劫皇宫。 喊声滚滚,战鼓咚咚。 守城将士听说熹宗早逃离长安奔西祁州而去,再无心思守城,待的朱温领大军前来,早早的就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巢军进城。朱温大领大军一直杀至后宫,一路上巢兵逢人便砍,遇女则淫。直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朱温看到前面一处恢弘的建筑道“前面到什么地方啦?” 降卒甲道“启禀大人,前面就是皇宫大内!” 朱温抬手一指道“孩儿们都听好了,看到那所房子了吗?那里就是皇宫,都有,给我跑,看上什么那什么!” 众军士听罢,无不奋勇争前!朱温一马当先首先砍杀十数人,突见一人欲要投井自杀,急忙上前抬起刀正要往下砍,见是姿色动人,便按剑问道“你是什么人?” 女子吓得惶恐不安的说道“妾乃帝之妹也!” 朱温听罢,大喜,问道“你叫什么?可有婚配?” 女子施礼道“我名叫玉銮英,未曾适人!” 温叫她上前,但见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便对玉鸾英道“我是朱五经之子,朱温便是我!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女人啦!哈哈!”玉鸾英无奈只好勉强从之!于是朱温便将她假装军人,混杂在兵士中带出皇宫与自己一同回到巢营,请黄巢进入到皇宫。 正文 第九章 太极殿黄巢称帝 第九章太极殿黄巢称帝 黄巢带领着文武官员,跟随朱温来到皇宫。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心中心疼不已,心说“朱温啊朱温,我是让你打进皇宫后好好保护,你倒好先行进入到皇宫洗劫一番!”但是黄巢虽说心有不悦,可是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还的好生夸赞一番! 正在黄巢发愣的时候,从人群中闪出一位武将对着他倒头便拜的说道“今日我主已打进长安,熹宗也跑了,当今天下唯有主公登殿称王!”说话的是降将唐金吾大将军张方直。 巢听到后,脸有喜色的说道“不可不可,我怎做的了国主!” 葛从周到“当今天下唯有主公当的!” 朱温也附和道“是啊!我们都是在主公的领导下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请主公莫要推辞!” 众将听罢也纷纷拜倒恳请黄巢登殿!巢遂登上太极宝殿,接受文武官僚的称贺,是日,巢即登皇帝位,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元年,立儿子黄球为太子,封尚让为太尉,葛从周为行兵总管。 其余唐之旧臣,三品以上者,系数罢免,四品以下者,仍居旧职。 其余诸将,各按功封赏自不在话下。 这一日黄巢圣殿问众臣道“熹宗西去西祁州,谁辛苦一趟前去追赶,给朕把他抓回来,永绝后患! 葛从周出班奏道“启禀我主,微臣愿往!” 巢听罢,摇了摇头说道“我国初立,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爱卿处理呢!” 葛从周听罢,不情愿的回道“微臣遵命!” 这时从群臣中闪出了朱温奏道“末将愿往!” 巢看罢,大喜,道“那么就有劳朱将军啦!”巢即命朱温,领精兵一万往西祁州追赶熹宗去了! 话说,熹宗驾车奔波了多日,这一日熹宗正行走间,忽哨马前来见驾。 哨马来到熹宗车驾前奏道“启禀圣上,前面不远,有一阵军马驶来!” 熹宗哆哆嗦嗦的道“来着多少人?” 哨马回道“但见阩旗招展,尘土遮天蔽日,小人不敢贸然前往,故不知多少人马!” 这正说话间那彪人马便来到了近前,田令孜打马前出道熹宗车驾前道“圣上休要担惊少要受怕,待我前去看个究竟!”说罢打马来到两军阵前。 田令孜道“对面是什么人?胆敢拦截当今圣上!” 对面军马中闪出了一名金甲玉带,手持宣花板斧的大将道“圣上在哪里?” 熹宗听到点名找自己吓得说不出话来,群臣见到也是不知所措! 那人接着又道“我乃是西祁州节度使郑略,特来迎接圣驾!” 熹宗听罢,心中大定,厉声喝道“即来接驾,我就在这里,为何还不下马!” 郑略急忙下马,对着熹宗行礼,这时忽见后面尘埃顿起,金鼓齐鸣。熹宗大惊,正待出声询问,哨马近前报曰“黄巢派大队人马,追赶到这里啦,望圣上速速定夺!” 熹宗忙对着郑略道“追兵已至,爱卿能迎敌否?” 郑略心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你问我能不能迎敌,我敢说不能吗?不迎敌是个死,迎敌的侥幸存活的话说不定还能捡份前程。”想到这里便对熹宗道“陛下莫要担惊受怕,待末将前去破贼!” 说罢,郑略即带人来到熹宗车驾后面,对着来敌,摆开人马。郑略一人手持宣花板斧,跃马在前。 真是贼陷两京,天子奔走,此正是做人臣子的奋不顾身的时候。 西祁州节度使郑略真乃豪杰也,首昌大义,举仁义之师讨伐逆贼,虽不知成功与否,但凭这份胆气就可名留青史,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