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是何怡菁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回西塘和母亲短暂的相聚,就是和这几个好友到处跑着跟外来的游客争相抢看江南的风景。
这样聚聚首首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三年。何怡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杭州大学。
填报志愿的时候,何怡菁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母亲对这个专业颇有微词,她说女孩子不应该大江南北到处跑,这样的职业不适合何怡菁。
其实,促使何怡菁选择旅游专业的另一个原因,源于她从小在西塘长大。在那个方寸之地,她目光所及、伸手可触的除了石皮弄、青石板、西塘的夜雨、连绵的廊棚之外,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着西塘廊街里南来北往的人,何怡菁常常陷入沉思,她在猜想这些肤色各异、长相迥然的人,他们都是来自于西塘之外的什么地方?他们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西塘之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那些西塘以外的地方有没有与西塘相同的石皮弄、青石板以及水一样温柔和安静的日子?何怡菁的整个童年时光,差不多都是伴着这些遐想度过的。
后来,在嘉善县城三年的高中生活,何怡菁在离开母亲朝夕关爱的同时,也收获了独立成长的一些乐趣。从小在母亲庇护的翅膀下长大,当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嘉善高中的时候,她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西塘以外的世界,看到了与西塘的和风细雨不尽相同的一些生活状态。更让何怡菁惊讶的是,她发现自己能做很多原先不曾做过的事情,她自己能完成很多之前的岁月里母亲从不放手让她去担当的事情,在这些事情里,何怡菁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并且体验到成功对于一个生命的动力,是无与伦比的。在一次又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之后,何怡菁对未来生活的好奇更甚一步,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尽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选择旅游管理专业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那就是段潇潇也选择了这个专业。高中三年何怡菁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有三件,一个是优异的学习成绩,一个是独立担当的生活观念,还有一个就是段潇潇。段潇潇的父亲是嘉善县政府的公务员,母亲是嘉善县一个银行的副行长,段潇潇是独生女。这样的家庭条件,段潇潇可谓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其实不然,段潇潇有很多烦恼,据她说她的烦恼全部来自于这样的家庭组合,父亲是一个在政绩上拼命爬却爬不上的典型的失败官员,母亲是一个想爬就能爬上去的女强人,无论动用何种手段,母亲都要达到自己预期的人生目标。父亲爬不上去,就将怒气和羞辱化作生活里的调味料,三天两头抖撒抖撒;母亲爬上去之后就练就了相应的气指颐使和强势风头。一个家庭里,一个弱一个强,一个输一个赢,一个无地自容一个尽情显摆,一个自甘堕落一个挖苦讽刺,可苦了个段潇潇,常常在宿舍里跟何怡菁挤单人床。她的父母日日沉浸在你争我斗之中,也很少过问她回家与否,段潇潇也难得落一身清静。
在那样的家庭状况下,段潇潇唯一的继续出逃方式,就是考大学。她将家庭带给她的所有不快,都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她和何怡菁的学习成绩,一度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段潇潇跟何怡菁商量,定下了杭州大学。个中原因除了她们有把握将这所学校拿下之外,更重要的是,她们约定了这辈子都不再分开。
在面对母亲微词的时候,由于有与段潇潇这个约定,何怡菁的底气看起来足了很多。她义正词严地安慰母亲:
“妈妈,您就放我去吧,我保证每个假期都西塘来,和您一起过。”
“你一个人,在杭州怎么生活?”
“妈妈,别忘了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离开您了,我一个人在嘉善生活了三年,不是也一样过的很好?”
“不是,是——总之,妈妈不想让你去,不想让你念那个什么旅游专业。”
“咳,那您也不可能一辈子把我留在身边呀。就算我放弃了去杭州念书,就算我不选择旅游专业,我一样要选择其他的大学和其他的专业,还是一样会离开妈妈呀。”
“菁菁,我们就守着这个小店,安安静静过一辈子,这样——难道不好吗?”
“妈妈,您看着我的眼睛,您为什么不敢看我的眼睛呢?您认为这样很好吗?从小,您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见更大的世面,我现在考上大学了,您却要我放弃,要我跟您一辈子守在西塘的廊棚下面,靠卖这些乱七八糟的绣品过日子。妈妈,为什么?为什么您要将您的人生,毫不错位地复制到我的身上?”
“不是,菁菁,你误会妈妈了,妈妈——只是,不舍得你离开那么远!”
何怡菁不说话了,母亲不让她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她一时拿不准,但是,她并没有在乎母亲的反对。何怡菁知道,自己去意已决,母亲是拉不回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