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国策并写入宪法,规定只有两种情况符合和可以生二胎:双独二胎和一孩儿半。除此之外违反计划生育的处罚也相当严肃:开除公职、开除党籍,不能参加公务员,不能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同时,在那个人人渴望农转非、铁饭碗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多数人又都还是农村户口,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对于想要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考学而后国家分配事业编制的正式工作,同时带转户口从此抱上国家铁饭碗就如同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捷径。夏晓荷的父母却是既非双独也非一孩儿半,那些年又赶上计划生育严打,因此她便成了时代的及少数产物------独生子女。
与一家两个孩子、父母农村户口的大多数家庭比起来,晓荷从小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文明的成长环境,父母皆是每个月领着国家工资的干部,也可所谓书香门第。不知为何上天特别偏爱这个家庭,晓荷的大伯家头胎就是男孩且年长三岁,作为家族的长子长孙已有了香火得以继承和延续,晓荷作为女孩的出生倒成了一件喜事。
独生子女的好处颇多,从小父母以及双方家族所有关爱、期望都落到一个人身上;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培养特长;玩具、食物、物品无人抢夺;晓荷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开心快乐。母亲偶尔管的严、考试成绩偶尔差一两分不满100,这都不足以影响她形成温婉文静、聪明乖巧的好性格。
肖云静走后晓荷继续读着安徒生童话,也不知多久她正在为《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善良的品格与命运的嘘吁,就听到客厅的电话铃声响起来。
“晓荷,云静打电话找你,来接一下吧”,妈妈看到她走过来就放下听筒去厨房了。
“喂喂,晓荷,你吃饭了吗?”
“还没,不过马上快了。怎么了?”
“你跟你妈妈说,下午来我家,来时把我的作业本带回来。晚饭也在家吃,我小姨带了好多好吃的,你今天晚上会回去晚一点。”
夏荷想起云静走之前说要去城里待几天,必定是要带着作业本。
“好,我知道了。”
“你吃饭快点,一定要早点来我家,再穿厚点,外面还挺冷的”云静再次强调。
“好,好。我尽量早点过去。”
她听云静催早点送作业本过去,学习了一上午就放下电话去厨房对着妈妈说:“妈,我来帮你”,
“好啊,真是妈妈的好女儿。”她很高兴,平时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务都不让她沾手,如今放假了母女两个一边准备午饭一边聊天。
晓荷便把云静刚刚电话里说的事和妈妈说,妈妈听后同意了。
“你没有亲兄弟姐妹,总一个人,妈怕你觉得孤单,云静这孩子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我也挺喜欢。不要像你妈妈我的父母妹妹都在市里,平日难得聚一聚,这就是远嫁的坏处----”
“委屈老婆跟我来这穷乡僻壤、蛮荒之地了。来。我来炒菜”,云静走的时候门并没有带严,晓荷爸不用钥匙开门刚进了家,就听到了母女的对话。
“一晃十几年了,时间真是----”
“跟老婆大人汇报一下,我已经向单位递交了在市里的购房申请。”
“你的意思是?”晓荷妈顿时阴转晴;
“市局开始筹建职工宿舍,规划要盖11层的楼房了,位置就在市里最好的高中地端,在晓荷中考前我们肯定能举家回城了。”
“我总算等到出头之日了”她说着情绪却又转阴还带雨,红了眼睛声音都变了语调。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我的妻儿一样!”晓荷爸转过头庄严地说道,
“巴尔扎克说: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不是妻儿。”
妈妈低落的情绪立刻恢复理智第一时间更正晓荷爸爸篡改的名人名言。
吃过饭,晓荷走出门。
在这个冬日的午间,无忧无虑的蓝天白云里,太阳的光静静的洒向世界,宛如少女干净单纯的眼睛黑白分明、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