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辛弃疾勇擒叛徒?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20-05-15 04:10 字数:1352 字

辛弃疾(公元1140年—公元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将领。词风豪爽。一生坚决抗金。官至安抚使。??

大家可能都知道辛弃疾是南宋的著名词人,他不但词写得十分出色,还是一位抗金的英雄。?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了十二年。金兵每到一处,都纵兵劫掠,放火焚烧,这给他们家乡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辛弃疾从小就亲眼看到了金兵的残暴凶残,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很早就播下了爱国抗金的种子。他的祖父还经常给辛弃疾讲古代英雄和带兵打仗的故事,这使得辛弃疾立下大志,一定要把金兵赶出去,统一自己的祖国。?

二十一岁那年,他就怀着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家乡组织了一支队伍,举起了反金起义的大旗。当时起义的队伍很多,其中有一支耿京领导的队伍,力量最为强大,有二十五万多人。辛弃疾十分佩服耿京,就带着士兵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不久,有个僧人由于同辛弃疾有些交往,通过辛弃疾的介绍也率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到耿京的义军中来。这个人心存不良,一天夜里,他偷走了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知道后大怒,要杀掉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的期限,如果我抓到那个和尚,你再杀我吧!”辛弃疾估计和尚是去投降金兵,就日夜兼程抄近路追上他,把他斩首,回来向耿京汇报。从此,耿京对他更加器重。?

为了同当时逃亡在江南的南宋朝廷一起抗金,耿京派辛弃疾等人带着公文去见宋高宗赵构。辛弃疾等人顺利地完成了联络任务,却在返回的途中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起义队伍中的张安国被金朝收买,暗杀了起义军领袖耿京,还强迫一部分起义军投降了金朝,剩下的士兵群龙无首,都溃散而各奔东西了。?

辛弃疾气得眼里直冒火星,他愤怒地和大家商议说:“咱们千辛万苦地去联系南宋力量抗金,张安国却搞叛变,真是可恨、可耻!咱们一定要抓住张安国,为耿京报仇,为国家除害!”?

有的将领说:“现在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儿有五万人马,咱们怎么能捉住他呢?”辛弃疾竖起眉毛,毫不犹豫地说:“别说是五万,就是五十万,我也要闯进敌群,杀了这个叛贼!”于是他就挑选了五十名精壮的骑兵,骑上马直奔金兵的营寨。?

他们一路上不分昼夜,很快到了金营附近。这天晚上,辛弃疾他们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哨兵,直捣敌军主帅的帐篷。这时,张安国正在与两个金军将领饮酒作乐,面对一群从天而降的神兵,他们吓得面如土色,抱头就逃。?

说时迟,那时快,辛弃疾看准叛徒张安国,一个箭步冲上去,手到擒来,架在马上。那两个金军将领想拔剑来相救,剑还没抽出,就被勇士们砍翻在地。帐篷外的金兵一时不知是怎么回事,辛弃疾他们已冲出大营,疾驰南下。把张安国押到都城临安以后,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这一壮举,使敌人闻风丧胆,也大大地振奋了抗敌将士的土气。??

《宋史》(卷401)

本篇成语解释:

1.【从天而降】:cóng tiān ér jiàng 形容突如其来地降临、到来。

2.【面如土色】:miàn rú tǔ sè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惊恐到了极点。

3.【闻风丧胆】:wén fēng sàng dǎn 一听到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非常害怕。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