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菩萨显灵”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20-05-15 05:03 字数:1374 字

刘勰(xié 公元465年-公元520年),南朝时梁国文学批评家,字彦和,东莞莒(jǔ今山东莒县)人。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所撰(zhuàn)《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学批评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刘勰是南北朝时期山东的一名穷青年,虽然家里没有多少钱供他买书,但他总能想到办法,比如去别人家借书,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二十岁时,刘勰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也在这一年去世了,父亲去世前对他说:“孩子啊,我没有什么本事,没有钱供你去读书,今后只能靠你自己去闯了!”

父亲的话,刘勰始终记在心里。

父亲死后,刘勰觉得想要干一番大事,非得博学多闻不可。可是周围人有的书他大都借来看了,再去哪儿找书看呢?

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刘勰听说南京的定林寺藏书很多,而且那里的住持是个很有学问的和尚。于是刘勰便决定去定林寺。他告别家人,从京口(今江苏镇江)步行到了定林寺,并在附近的一家农舍里住了下来。但自己与住持素不相识,又怎能借到书呢?刘勰想了半天,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晚上,定林寺的住持僧佑刚看完经书,正一边一颗一颗地数着念珠,一边颂着佛经。突然,一个和尚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喘着粗气对他说:“师父,菩萨显灵了!”

“什么?菩萨显灵了?”僧佑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和小和尚一溜小跑进了大殿。

大殿上空无一人,只有几根香烛袅(niǎo)绕起几团烟雾。

“没有声音嘛!”僧佑说。

小和尚躲在僧佑身后,哆哆嗦嗦地指着佛像说:“师……师父,过……过一会儿就有声音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声音从佛像那边传来,高高低低,很有韵(yùn)味儿。僧佑仔细一听,原来是佛经的一段,而且还读错了几个字。僧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是菩萨显灵,而是有人在捣鬼。他忙厉声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佛门清静之地喧哗(xuān huá)?”

声音马上停了下来,接着从佛像后跳下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见到僧佑,低头便拜,说道:“师父可是江南有名的僧佑大师?我叫刘勰,在家听说了您的大名,而且知道定林寺藏书众多,便想来拜见师父,读书学习,但因无人引见,只好出此下策,望大师恕(shù)罪。”

僧佑是个对读书人特别偏爱的人,又加上刘勰衣衫整洁,谈吐大方,言语恳切,便一下子喜欢上了他,不仅不怪罪,还说:“你这样爱学习,那留下来读书便是。”  就这样,刘勰便留了下来,帮助僧佑管理定林寺的藏书。

刘勰高兴极了,因为寺内不仅有佛经,还有各种著作。他夜以继日地在藏书楼读书,就像一条小鱼游进了大海,拼命地吸吮(shǔn)着知识的营养,他还和僧佑成了忘年之交。

刘勰爱读书、苦读书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老,终于成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梁书·刘勰传》

本篇成语解释:

1.【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学问广博、见闻丰富。

2.【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  形容容貌清秀。

3.【忘年之交】:wàng nián zhī jiāo  忘记年龄的朋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感情深厚的朋友。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