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言情 > 乱世烈女
正文 穷家小户
作者:云厌俗 时间:2020-05-16 00:34 字数:3196 字

清末民初的一个凉秋九月,南方的原野上遍漂黄叶。在这秋风萧索的季节里,爬上天空的太阳散发出温馨的光芒,它赶走了夜间秋风留下的凉意。广茂的山林田野里,因为有了阳光的普照,便也生出一些生机,冬菜开始发芽;秋菊正当怒放;苍老的黄叶走完了它轮回的一生,在这略显感伤的季节里悠悠漂落,它要把生活的原泉留给未来,连同它自己的身子,化作一尘泥土,守护着它永远的希望。

就在这诗一般的季节里,在山的怀抱中,有一个小小的村落,村落里有一户独家小院,院里正在举办一场喜事。

今天,王德财的大女儿王玉英要出嫁十里外的方家。一大早,院门口人进人出,好不热闹。

家主王德财从小身体单薄,成家以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常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待到大女儿玉英稍微懂事,他已经犯上了严重的哮喘病,还没有长成的玉英便过早地分担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玉英的母亲善良而优柔,撑不开大事。这个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不知不觉中,玉英便成了一家之主。其实她也才满十六岁,按这个家庭的条件来说,她本来想再留两年,待弟弟妹妹们稍微长大一点再出嫁。怎奈男方的年纪已经过了二十一岁了,在这个事情上,玉英爹硬是做主早早地把女儿的婚事办了,他不忍心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误了女儿女婿。

大上午,玉英身着红色的嫁衣,默默地坐在梳装台前,任由其他人帮她装扮。旁边的喜娘姓吴,别看她精瘦,却是那种精灵人,走村串户,保媒劝嫁,周围几个村没有几人不认识她,要不,玉英怎么会嫁到十里之外的方家去。此时她拿起梳装台上的一双红色绣花鞋怀疑地问道:“王嫂,这样的鞋玉英她能穿吗?”

吴妈刚才称呼的王嫂就是玉英的妈,她身材不高,腹部稍微有点大,上身穿着蓝底白花秋棉小袄,下身穿纯蓝色的土布长裤。她今天虽然作了精心的打扮,但并不显得精神,充满笑意的眼睛没有光泽。眼神似乎总只能看到三尺之间,鼻子小巧,鼻尖有点向上翻,露出了半个鼻孔,嘴巴却很乖巧。此刻她正拿着盖头向女儿的头上盖去,听到问话,她一边整理着头巾一边回答道:“能穿呢,玉英的脚不用包,是天生的小脚。别看她脚小,走路做事都很利落,她爹都赶不上她。”

吴妈拿着绣花鞋绕到玉英脚边,她蹲下身抚摸着玉英的脚不住的称赞说:“玉英的脚好秀气,拿在手里柔柔地,像一团棉,将来一定好福气。”她说完后没人接她的话音。大家七手八脚地刚把新娘装扮完毕,外面便传来了鞭炮锣鼓声。吴妈掺着玉英站起来喊道:“接亲的来了,玉贞哪,快来扶你姐姐上轿。

“呃,就来了。”是一个姑娘的声音在回答。

寻着声音看去,只见玉贞身穿红色上衣,深绿色长裤。因为全是王妈的手工家作,颜色虽然不那么鲜亮,却很合体,而她的面容与衣服的颜色却显出明显的反差,红润而富有光泽的圆脸上,一双大眼闪着热烈的目光,鼻子小巧玲珑,嘴巴稍宽,嘴唇也有点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她面部的整体美感,她听到喊声后关上柜门,笑吟吟地走向玉英。

当玉贞扶着玉英要向外面走时,玉英稍微把盖头掀起一角,环视着自己住过十六年的房间;窗前一张老掉牙的书桌上放着女孩子用的木梳;靠房间里边,一张陈旧的床里挂着蓝底白花蚊帐;一把椅子放在床头边,晚上用来承放脱下的衣服;一个掉花了漆的立柜,里面原来放着两姐妹的衣服以及家里的其它比较重要的物品。在玉英心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她生命的一部份。现在要离开,要永远地离开,心里莫明地发酸,有一种难言的苦涩。

玉贞不懂得姐姐的心情,她挎着玉英的胳膊一边走一边说:“姐,你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可要经常回来看看家里人,我也会来看你,你在那里如果受了委屈,你回来告诉我,我给你出气去。”

玉英放下掀起的盖头默不做声,任凭玉贞掺扶着走出房门。

外面的地坪中停放着两承简单的小轿,几个锣鼓手和几个抬轿的人站在地坪中吆喝着说:“方升接新娘子来了,新娘快出来吧。”

随着吆喝声,一个身材高挑而单瘦的小伙子走出人群,他一身新郎官打扮,浓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大眼,微笑中显示出了他一脸的忠厚;稍长的面部皮肤略显暗黑,鼻子笔挺嘴唇稍厚,迈步显得很是稳健,有一股男子汉的内在气质与老成,他一路向看客们打着招呼。进到堂屋里,见玉英爹妈正坐在堂屋中间,他便隆重的跪下并敬畏地嗑拜道:“拜见岳父岳母大人。”

见新女婿行嗑拜大礼,王妈有些不知所措,王爹却连忙欠起身说;“好,好,好,快起来吧。”说着就把方升扶起来,并对旁边人喊道:“快给姑爷沏茶来。”

当他站在方升身边时,只见他的个子比方升矮了许多,说话有点直喘气,清瘦的脸没有血色,平而黑的眉毛下双目深遂,目光中却深藏着一般坚韧与精干;也是因为清瘦,鼻子的骨格很是明显,嘴唇单薄并带紫黑色。说话间,他拉着方升坐到一边。

玉贞掺着玉英来到堂屋,让她先拜别祖先灵位,再拜别父亲,然后和吴妈掺着的母亲一道出了堂屋,玉英上了装扮漂亮的披红花轿,王妈则上了另一承轿子。

王妈轿子边此时早已经站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那便是王家唯一的儿子,他叫玉昆,由于王妈惯着,也因为正是顽皮的时候,全家人没少为他操心。此时,他主动地站在了母亲的轿子边,笑容满面地要跟着母亲去方家做客呢。

方升也告别了岳父以及王家所有的客人,随新娘来到了迎亲的队伍中。一阵鞭炮响过后,这个不大的队伍在方升的带领下,热热闹闹地出了院门。

为了显示气份的热烈,一路上抬轿的人都变着法儿戏耍新娘,有时甚至把轿子都耍到倒转来个底朝天,新娘还不能生气,这表示受得了这种闲气的新娘心胸开阔,脾气性格一定是上承,将来的家族会和睦发达。

当迎亲的队伍来到山凹的一遍开阔地,抬新娘的轿夫开始起哄了,一个抬轿人嘻笑着说:“新娘子哎,把头露出来给我们看看,看是不是满天的星斗。”

另有一个说:“我看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叫新郎官一声亲哥哥算了。”那些挑嫁妆的,抬大亲的以及众多的路人看客都齐声付和着说:“今天抬花轿的没吃早饭啦,怎么不见动静。”而那些陪玉英来送亲的人都微笑着不做声。

入秋的山林已经是一遍深绿,不少黄叶点缀其中;如歌的鸟鸣此起彼落;微风吹出林间,它带来了丝丝清凉,几遍红叶随风悠悠地漂向人群;路边金色的菊花散发出醉人香气,蜜蜂忙着收取花中的精华;蝴蝶却贪恋花的容貌。这和谐的山谷里突然热闹起来,只听轿夫高声唱道:

“新娘巧,新娘沉,不露脸,不出声,轿哥抬你多辛苦,叫声亲哥,绕你不过倒栽葱。”余下的人立时附和:

“勤劳女,百家求,任你选,任你挑,九十九家空迎客,一家迎得,福禄人兴万年长。”

轿夫们一边唱,一边把轿子剧烈的摆动着,只见那轿身时而倾斜时而横摆,整个山谷都沉浸在欢笑声中。

闹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轿夫已经气喘嘘嘘的喘不过气来了,轿子里也传出呕吐的声音,这时的玉贞有些沉不住气了,她气鼓鼓地走到方升面前质问道:“姐夫,你听,姐她吐成什么样了,你还不要他们停下来。

方升其实早就在暗暗地担心,只是不好怎么开口,现在玉贞说开了,他便陪着笑脸走到轿夫旁边打恭相求道:“请几位大哥歇一歇,不要再玩了,她已经受不了了,给她留点精神,晚上沏茶给你们喝。”

一个轿夫喘着气回答道:“还没过门呢,就这样心痛她,芝麻豆子茶肯定少不了,这事情应该一码归一码。”

方升的要求没能使大家罢手,他只得无可奈何地请求玉贞的原谅。

玉贞见轿夫不理会姐夫的请求,她一着急便走到玉英的轿子边蛮横地大声喊道:“好,你们是有劲没处使是吧?吴妈,你和我都挤到轿子里去,抬着走总比自己走要轻松得多。”说话间,他扶着轿沿就要进入轿内。

这时候,吴妈终于发话了,她笑着劝解大家:“抬轿的大哥,算了吧,已经折腾这么久了,要玩也玩够了,就依新郎说的,晚上要新娘多沏几杯茶给你们喝。再说大喜的日子,要是把新娘摔坏了也不是好事。”然后她又转向玉贞:“你也算了,向轿夫们说几句软话吧。”

“听见了吗,看在吴妈的份上,今天不为难你们了。”玉贞心里虽然认了输,但是她嘴上还是不依不挠。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