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忙接口回答道:“嗯,她就是香儿,我们家的小公主。还有平儿没起来,他每天都要起得晚一点。”
方妈等方升把话说完,她有些生气地指责道:“香儿,你去叫一下你四哥,今天他不起来吃饭,过后就没饭给他吃了。”
香儿应声跑了出去。
方妈坐到桌边继续念叨道:“真没规矩,眼看就要成家了,还这样不晓事,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这样懒惰的人。”方妈说完这话,旁边的人都没言语,玉英对这个小叔人都还没见过,不知其中就里,更加不好言声。
不大一会儿,香儿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高个子男孩,只见他睡眼蓬松。进门就随意地叫了一串“爹!妈!二哥!”然后就径自坐到了桌边。
玉英一看,她不由心中一阵燥动,你道是谁,原来他正是揭开盖头时新郎身后的那个人,怪不得初看他和丈夫有点相像。只不过他稚嫩帅气,没有方升的那份沉着稳重。
方妈见方平就这样坐到了桌子边,不禁又念叨起来。她带着责问的口气说:“都十六七岁的人了,这样没有规矩,进来也不叫声二嫂。”
“二嫂!”方平这才想起家里添了一位嫂子,他没等话说完便尴尬地急忙起身去洗脸。
等他再回到桌子边,大家都已经围着桌子坐下了。一边吃饭,方妈便一边向玉英讲述着家里的情况。她慢慢地介绍道:“升儿一共有四个兄弟,一个妹妹,升儿排行第二,他大哥八岁那年,叔叔从南县那边回来,说他们东家要请一个放牛的娃,吃东家的,另外一年还有两斗米做工钱,问我们家老大去不去,当时他们还有爷爷奶奶,只没有香儿,一家八口人,靠你公公一个人做活,很难养活这一家人。四兄弟长大了还要成家,房子也只有这么多,地也是种的别人的地,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跟叔叔去了,也多亏了他叔把老大的工钱一点点赚起来,前几年还当家帮老大娶了媳妇,现在都已经生了儿子了,只是一直没有回来过,我们也没有机会去看他,也不知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她说完老大停了下来,大家默默地都无心打扰她,过了一会儿她接着说道:“升儿从小勤奋听话,帮他爹忙完农活之余,还每天一大早要挑满一天的用一水,再把一天要吃的菜采摘回来,只要有空,他总是想着法儿帮着家里,这个家里如果说是一百斤的担子,他就挑了五十斤。如今都二十一岁了才娶下这门亲事,这也怪我们做父母的对不起他。”
玉英见她说得有些伤心,便一边劝解一边转开话题,说道:“妈,您也别内疚,二十一岁也不迟啊,那老三呢?”
问起老三,只见方妈更加伤心了,她缓缓介绍道:“老三方凯,十六岁那年抓壮丁抓去当兵了,至今生死不明。”
随着这些往事一幕一幕地展现,全家人都陷入了悲伤之中,嘴里的饭菜也尝不出味道。方爹放下碗筷,拿着烟管点上一壶烟叭嗒叭嗒地出去了。
只有方平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道:“妈,这两年你眼泪都流干了,他也没个信来,你还这样记挂他干什么啊。”
方妈听了小儿子这样宽心的话题,她反而更加生气地诉责道:“就是你不省心,一天到晚老是不着家,看着你爹和你二哥为这个家这样的操劳,你也不知道帮着他们一点,等爹妈过世了,看你怎么过日子。”
见母亲当着新嫂子数落自己,方平有些羞涩地想挣回一点面子,于是他恳求道:“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就不能不说我的坏话,我都十六岁了,也给我留点面子吧。”
方妈不但没给他留面子,却更生气地指责道:“你好好跟你二哥学着点,自然就没人舍你面子了。”
方平转而用负气的口气回答说:“好,好,好,从今以后我跟他学。”然后他又转向方升补充道:“二哥,今天你干什么我就跟着干么去。”
在这种不和谐的对话间大家陆陆续续放下了筷子。方妈看着桌上的碗筷又吩咐道:“香儿啊,你帮着你二嫂收拾厨房里的活吧。”
“嗯。”香儿顺从地应了声,二话没说就动手收拾起来。
“香儿,不要弄脏手了,还是我一个人来吧。”一旁的玉英连忙阻拦她。
方升见此情景,他觉得玉英才十六岁就这么能干,香儿也有十三岁了,她还一点都不会做家务。于是也嘱咐道:“香儿,帮帮你嫂子,自己学着做点家务。”他说完就向门外走。方平很不情愿地跟在他后面。
男人们走后,方妈也站起身来,她扯了一下衣服的下摆仍然接着吩咐道:“今后厨房里的活就由玉英你操持,香儿你来帮点忙,跟着学做点家务;都过了十三岁,再过两三年也要出嫁了,到了别人家,什么都不会做,那样会让人笑话的,不知道的还会说娘家没家教呢。”
“妈,要我学就学呗,说那么多干嘛。”香儿听了母亲的吩咐,她有点难为情
方妈没理香儿,她仍在继续她的话题:“家里的猪由我来喂,升儿的换洗衣服以后就劳玉英你费心了,从今天起,香儿的衣服也自己洗,其他人的衣服由我洗,香儿你帮嫂子忙完厨房里的活,接着把你自己的嫁妆绣好,玉英你有时间帮升儿干点园里的活。升儿这孩子从小跟着他爹里里外外,除睡觉时间外,没见他坐下来休息过,也没听他叫过一声累。”方妈说着话,没等玉英回答,她就慢慢地转身出了厨房。
这个时候,厨房里只剩下玉英和香儿俩个人了;玉英站在桌子边看着香儿收碗,她有点忍不住想笑。只见香儿把碗不分大小的依次往上码,大的上面是小的,小的上面又放大的,码了几只就歪歪邪邪,摇摇欲坠。玉英马上跑上去扶住,把碗一个个又拿回到桌上,她一边做一边告诉香儿说:“要按大小来放,先把大的码底下,然后依次把小的码上面,这样才稳当。
就这样一句话,香儿的脸有些红了,她用敬佩的口气说:“哎呀,还是嫂子能干。”
玉英看香儿好像没有做过家务,也不知她平时做些什么。想起自己在娘家的姐妹中自己是老大,跟着父亲里里外外的事全是力气活,自己这一出嫁,那份沉重的担子又落到了玉贞的头上。玉贞比香儿只大一岁,可是她做起家务来是那样的能干,泼辣。而眼下的香儿文文弱弱,还一脸的稚气,相比之下,家里有个大哥哥有多好。她不禁有些羡慕地问道:“香儿,平时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啊?”
香儿听嫂子问,她不好意思地微笑着告诉说:“我平时只在房里绣花,有时也帮我妈缝补衣服,还做鞋呢,妈说我的鞋做得可好啦。”
玉英听她说会绣花,于是,她很感兴趣地问道:“哪天拿给我看看,你现在脚上穿的鞋是不是你自己做的啊。”玉英想,自己在家时都是穿母亲做的鞋。根本没时间学针线活,偶尔钉一双花鞋垫也要用上两三个月的空余时间,那都是忙里偷闲找点乐趣。
没等玉英有更多的想象,香儿一边拣筷子一边羞羞答答地回答说:“脚上穿的鞋是妈做的,妈说我自己做的鞋要留到那天才能穿。”说话间,她红着脸底下了头。
姑嫂两个说说笑笑地做完了厨房里的活,香儿照母亲的吩咐回到了绣房。
玉英慢步进到菜园里面,只见满园青菜翠绿欲滴,偶有的空间地也看不到一根杂草,绿茸茸的菜叶中夹有几片与之不和蔼的老黄叶。玉英弯腰把它们全摘下来,估计喂猪的青饲料大概够了,她把所有的菜叶都抱到了台阶上,然后又去厨房拿了一只篮子再次来到园中,她要准备好中午的青菜。
这里边的一切都是这样整齐,实在没有需要自己动手的地方,转了一圈之后,一篮青菜已经备好了,拿到池塘清洗过后,把它送到厨房备做中午菜。做完上述事情,玉英觉得实在无事可做了,这使她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闲。她便信步朝香儿的房中走去。
其实,香儿和方妈住在一个房间里,房子的中间用一只大衣柜隔着,房间的两头各分放一个床铺,香儿就住在靠窗的那一头。
还未进房间,透过倘开着的房门,玉英已经看到香儿正在绣架前挥针引线,远远看去,大红的底布上跃然一朵鲜活的粉红牡丹。她怕打扰香儿,便悄悄来到近前,这才看清布面上还画有其它动物之类的轮廓。默默地看了一阵,她忍不住问道:“香儿啊,你教我绣花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