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雪!漫天飞舞。
去山村的路早就被遮死了,一脚踏下去,雪没半膝。
远远地,村落失了色泽,惟独白得朦胧,白得迷离。
高野子和介子推轻轻抖落斗笠和蓑衣上的积雪,一前一后地走进村去。
村子里静悄悄的,还是大白天,竟是看不见一个人影,也没有一只狗吠。他们只能听见自己的鞋子踩在雪里,咯吱咯吱地闷响。
转了两转,从巷道子里通过去,早瞧见介子推家的茅屋蹲在雪中,窄窄小小的。
绕屋的篱笆大半颓倾,给埋进大雪里,柴扉紧闭着,檐下挂着一溜儿冰柱子。
介子推只觉心血翻腾起来,他大声叫道:“娘!”
大步抢到门前,拂去积雪,顿时愣住了,柴门已给麻索捆死,他三把两把扯开索头。
门开了,里边黑乎乎的,劈面一股霉潮味儿,他又试着叫了声娘,没有人应。竟是没勇气进去。
还是高野子迈进去,见家徒四壁,像是已经很长时间没人住了,闻不到半点烟燎味儿。
介子推傻傻地看着,脑子里一片空白。
“师父?”他转头看向高野子。
高野子四下打量着,说:“镇定些子推,屋子里一点也不凌乱,不像是遭劫的样子。”
介子推双手抱住脑袋:“可阿娘能去哪儿呢?”
高野子说:“寻户庄邻问一下就清楚了。”
一句话提醒了介子推,他一个箭步窜了出去。没大一会儿就回了,脸色好看了许多:“庄邻说有人把她给接走了,就在两个月前。看那样子,说的像是解张表兄。”
高野子点点头:“那就别挂心了。”看看天色,又说,“我约了朋友在附近见面,你也跟着去吧!”
介子推说:“是!”
四
环湖,重叠的山岚云蒸霞蔚。
岸畔,神态各异的石头在殷红色的蜡柳、蒿子杆和箭叶形的苇草之中,或狗蹲或羊立。一丛丛的水菖蒲开出了嫩白的花粒。
恶来拎着串鱼去到那岸边,就水剖洗干净,又淘了些白米,盛在钵子里。
待回到屋子时,老翁已生起了火,鼎内的汤水漂着辣子。他们煮起白饭,香味一会儿就溢满了。老翁把鱼串在竹条上,在鱼身上抹了白酒,然后凑到火上烧烤着,不时地还往鱼身上洒着盐水、辣粉。
直到鱼身烤得焦黄,发出滋滋声响,他才递给恶来:“拿一个尝尝,味道鲜着呢!”
恶来笑着接过:“这种吃法我可是第一次见到。”放到嘴里,轻轻咬下一块,嚼着。
老翁眼不眨地瞧着,问:“怎样?”
恶来咂咂嘴:“真的不错!”
老翁就乐了:“我每天都这样过,吃鲜鱼,就白饭,身子骨反倒愈见壮实了。”一抚长须,说,“这也算是神仙过的日子了!我现在常想,若是当初早点儿退出来,跟寺人披之间是否就能避免一些恩怨的发生呢?”
寒风呼啸着,扑打在脸上如遭刀割。官道上,因积着几天来的霜雪,愈加溜滑难行,所以很少见到行人。
事实上,走了大半天,也就只有高野子师徒俩。过新田时,两人买得两件羊皮大氅,穿上后果然暖和了许多。
天色黯淡着,大白天的也不见太阳出来。高野子嘴里冒着白气,对介子推说:“瞧着吧小子,往前走还要冷!”
介子推抖抖有些僵硬的腮帮子,道:“这点苦头我还能吃得消。师父,这么说咱们快到秦国地界了?”
高野子摇摇头:“远着呢,还没过皮氏、岸门,更别说是汾阴了。”
说着话,就看见前面路边隐隐立着几间小屋,像是还挑着个酒布招子。介子推先叫了起来:“师父,前头有歇脚的地方了。”
高野子也加快了步子:“这鬼天道,就苦了咱们这些赶道的。”
那酒肆铺面不大,只是三间木板搭就的屋子。门板半掩着,还挂着条厚毡来遮风寒。
俩人撩帘,推门,进人。香风热气扑面而来。
一瞧里边的情形,不由得都暗自愣了一下,里边仅有的四张桌子均有人占着。听见门板响,有外客来投,十四道目光齐唰唰地落在高野子和介子推身上。
那七人皆是黑裘黑靴,红缨毡帽,年纪相近,都值壮年。每张桌上各有两个茶碗,碗旁放着武器——乌鞘白锷的三尺剑。看样子,他们来此不是为吃,而像在等什么人。
这空儿,店中的伙计已颠颠地跑过来,陪着小心:“两位客官千万担待,这几位大爷早先就将小店给包了。”
高野子见这势头,也觉着此地不宜久留,便说:“那好,烦请给我拿一包干粮,我们即可就走!”
忽听墙北角有人道:“且慢!”
高野子的眼光转向他,微微一笑:“这位英雄有何见教?”
那人面色紫红,黑须飘飘:“开店的岂有拒客之理。店家,请引这两位去隔壁招承!”
高野子笑着一抱拳:“那老朽就先行谢过了!”
隔壁本是店主家人住的地方,烧得旺旺的火炕,伙计伺候二人坐后,便端来两大碗羊肉泡馍、二斤烧酒。两人一路上折腾,也真的饿了,唏哩呼噜地吃起来。
介子推终是耐不住了,问:“师父,那班人到底是什么来路的?”
高野子看着他,摇摇头,只说了四个字:“静观其变!”
两人边吃边留心听外边的动静。外面的人却再也没发出半点声息。
师徒俩吃毕,正换上茶水喝着,便听外间人说道:“来了!”
哗啦几声响,黑衣人都离了位子,又听那紫脸人喝道:“别慌,都坐回去!”
有人便道:“大哥,提防那厮不停脚地溜了。”
听紫脸人嘿道:“放心,他少不得要进来站一站,天寒地冻的,哪还有别的地儿去?”
说着时,远远地传来了车马的辚辚声,介子推好奇心大盛,便要站起身去外间查看,却给高野子一把按住了。
就听外间那紫脸人朝这边喊:“屋里头的两位,识相的就别露脸,以防刀剑无眼!”
车马越来越近,终于在店门前停下,便有个细微的脚步声响起。
吱地一声,门板被推开,有个女子喊道:“店家,这里有干草没有?”嗓音细嫩,声色冷冷。介子推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她?
便听店伙计迎上去:“有的有的,姑娘你要喂马吗?”
魔仙儿!介子推再也顾不得了,一下子撩开门帘。可不是她是谁,穿了件白毛裘,脸上尽是风霜之色。她一见介子推出来,当下呆住了。
还未等两人开口,局势突变,离魔仙儿最近的四个黑衣人同时暴起,四柄长剑闪电般刺向她的前胸背后。
魔仙儿猝然遭袭,临变不惊,孟劳刀嗖地出鞘,当当当当,荡开剑锋。
店伙计哪见过这等场面,当下傻住。魔仙儿再接一招,束发的银簪已被挑飞,她怕误伤了店伙计,伸左手扯了他一把,欲将他推向一边。手腕相交,那人蓦然加劲,反手又扣住了她持刀的右手,一张狞笑的脸紧跟着凑过来:“你上当了!”
介子推先惊叫起来,跨步就向外闯。不防眼前晶光闪烁,两柄长剑一起削向他的胸前。
他的剑及时递出,欲挡,敌剑已中途换招,削向下盘。他双脚左右挪移,提剑再攻,敌剑一上一下,又分袭到胸腹。剑到中途马上变招,丝毫不乱。
一来两往,介子推又被逼回了里屋。他还从未见过配合得如此精妙的剑阵。再看外间,魔仙儿已经被制,四柄剑已交叉架在她的脖颈上。伙计将她的孟劳刀兜手夺去,嘻嘻一笑:“魔仙儿,先委屈你一阵。”
四剑嗖地撤去,他的右拳已击在魔仙儿的额头上,她立时昏晕,向后倒去。旁边随即有两人将其架住,扶到靠墙角的桌前,让她伏在上边。
介子推一把抓住高野子的手:“师父,想法子救那女子!”
高野子双眼紧盯着外面:“这个剑阵好生厉害,不知是用来对付谁的?”
介子推道:“寺人披一定也在外边。”
“是他,但不知这场合他该怎么对付?”
再看外面,七个黑衣人已各自坐回了原位,“店伙计”却反而持刀立在堂中。大家屏息以待。
店外,马打着响鼻,隐隐地,听见车蓬里有人轻声咳嗽。风声呼啸着,破旧的木板来回晃荡,发出难听的吱吱声响。空气里布满了杀机。
只见“店伙计”动了两动,大声道:“请勃离先生现身说话!”
门外只传来两声咳嗽,他又叫道:“勃离先生,请现身说话!”
寺人披沙哑的声音终于响起:“原来是九哥杀手!”
“店伙计”道:“难得剑魔还知道咱们的名号!”
寺人披道:“既然把买卖做到了我头上,为什么不请老哥子出来谈呢?”
“店伙计”转向紫脸人,两人迅速地交换了位置。“剑魔,大哥子在这里,咱们明说了吧!晋王让咱兄弟请你回去!”
寺人披道:“勃离不过是一介武夫,才不堪抬举,惠公何必苦苦相逼。”
紫脸人笑道:“先生太客气了,谁人不知剑魔剑术天下无匹,大王要借重的地方多着呢!”
寺人披道:“我已让师弟屠岸夷留下来辅佐,难道说晋王还不知足吗?”
紫脸人道:“可惜他不是寺人披!”
寺人披沉默了会儿,忽问:“屠岸夷为何不来?”
紫脸人道:“他私放先生出关,已被惠公拘禁。”
寺人披道:“惠公既把你们兄弟派出来,想必是下了狠心了。”
紫脸人道:“大王临行言道,活的带不回去,死的也一样!”
寺人披叹道:“好个死活一样,这是不给我们兄弟活路走啊!”
紫脸人道:“寺人披你现在已没别的选择,卫姑娘如今在我们手中,我劝你别耍花样!”
“那妨碍不了我什么。”寺人披淡淡地道,“我只想告诉你一句话。”
紫脸人道:“请说!”
寺人披冷冷一笑:“你也太小看剑魔了!”
呼地,店门脱枢飞出,轰隆一声,马车已冲了进来。“九哥”们犹在震惊中,头顶上的木梁已一齐塌陷,砸将下来。
尘烟弥漫,众人一齐向外抢奔,乱成一团。
过了一会儿,四周静下来,九哥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前的酒肆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
十几米外,马车旁站着天神般一个青衣人,白发巨剑红披风。他身后是介子推,搀扶着魔仙儿。高野子却已不知去向。
九哥们相互使了个眼色,唰地围将上来。
紫脸人道:“寺人披,既然讲和不成,那就别怪我们兄弟无礼了!”
寺人披微微一笑:“有时候我比你们还无礼!”长剑一扬,一股飓风卷起,几根木梁飞击过去。
九哥见他的剑势如此威猛,不禁变色,或闪或挡,慌成一片。
寺人披再吼一声,长剑抡圆,木板、瓦块一起卷起,砸向众人。
劈啪,九哥等人用剑锋拍打着,有躲闪不及的,被物事击中后便像落叶一样飘向一边。
扮“店伙计”的那人尤为惨重,被半截大梁砸中胸口,跌出丈远。一个滚翻站起来却已气力不济,又单膝跪倒。便听有人在耳边道:“你手中的刀也该物归原主了吧!”
一柄巨剑刺来,挑中他手里的孟劳宝刀,他闪目看时,便瞧见一个白发人如行云流水一般向后急退。
寺人披退回车旁,把刀扔给介子推,回头见九哥们狼狈地站起来,已全无斗志。
“你们这个组织我早些年就知道,多在中原活动,却没想到也会被惠公收买,为他效命。”
没有人应。
“我记得九哥杀手共有九人,如何今日却不见带头的老哥子来呢?”
忽听一人叹道:“寺人披果然眼光敏锐!”
大家寻声看时,便见一人从东边的树林里踱出来,白羊皮袄,须发雪然,却是高野子。
介子推叫道:“师父?”
寺人披眉头一皱:“原来是高野子先生!”
高野子从容地走过九哥,那些黑衣人纷纷下拜:“老哥子!”
介子推张大了嘴巴,脑子里一片空白。他绝没想到师父高野子竟是一名杀手。
高野子笑道:“没什么奇怪的子推,当初我带你出道,原是想让你接替我做老哥子的,可惜,你的心肠太软!”
介子推喃喃地道:“可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寺人披插口说:“我可是分出点头绪来了。适才与九哥们过招,他们的剑势各不相同,却又配合无间,我见过子推的剑术,依稀相识,原来都是老先生一手调教出来的。”
“但勃离先生可别想歪了。”高野子一摆手说,“区区晋惠公还不值得九哥投靠。”对介子推说,“你且去林子里看看,那里有些什么。”
介子推应声是,把魔仙儿放到车上,对寺人披点了下头,便朝林子飞奔而去。
高野子又笑着向寺人披说:“事情说来凑巧,我前日在路上看见一群人,其中有个叫步扬的,却是惠公的心腹侍卫。他们一道上打听你的去向,鬼鬼祟祟地不地道,我就知道准有事儿。”
寺人披眼光闪了两闪:“所以你就让九哥对他们下手了?”
高野子点点头:“可把他们收拾掉后,孩儿们反倒是兴犹未酣,都想见识见识寺人披是何等的英雄。这么着,他们兄弟便来这儿候着了。”
寺人披面色平静:“这么说,是我误会九哥了?”
便在这时,介子推已从林里回来,对两人道:“林子里死了很多人,其中有步扬!”
寺人披忙对高野子躬身一礼:“多谢前辈拔刀相助!”
高野子哈笑道:“什么相助!凭你的实力,走哪儿去也没人能拦得住!”一顿,又问,“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寺人披说:“在下身患顽疾,时常发作,所以想找个僻静处隐退。”
高野子叹道:“你这般急流勇退的勇气我佩服,只是可惜了一番好身手!”
寺人披微微一笑:“不知先生要去往哪里?”
高野子道:“我与众弟子正欲往秦地一游,怕是不能与你同路了。”转头对介子推说,“子推,你和勃离若是有话要说,便不忙走,我和九哥他们在前面的小镇等你。”
一行人去远了。
两人收回眼光,相互看了一会儿,忽然一起笑了,笑容很是凄凉。
介子推叹息着:“想起来,这段日子真有点儿两世为人的味道。”
寺人披拍拍他的肩膀:“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这不奇怪!”
“大哥,没想到你也这么快就从追杀者变成被追杀的人了。”
寺人披道:“我曾对你说起过,我追杀重耳,只为了报二五的恩情。我从来就没把晋惠公封我的爵位放在眼里。”
介子推道:“可凡事总得讲个公正吧?”
“公正?”
寺人披正视着他:“从来就没有公正介子推,你应该知道,公正从来就是弱者的呐喊,强者再也没人提什么公正的!”
他抬起头,看着远方:“我不是什么君子,可也不愿被任何人左右,我行事只求心安。我不怕仇恶只怕有恩报不了。因为……我是寺人披!”
介子推喃喃道:“也许你是对的……”
天色灰黄,寒风呼啸,大地萧瑟寂寥。
寺人披猛然一阵剧烈咳嗽,全身瑟抖着,像寒风中飘摆的叶子,介子推一惊,却见他从怀里掏出一方丝巾,捂住了嘴。
好不容易平息下去,寺人披张开手绢,上面已留着一口血痰。介子推慌道:“勃大哥,你的病势不轻啊!”
寺人披将绢巾轻轻丢落风中:“是,伤势已加重了许多。其实,每一次消耗体力,对我来说都是饮鸩止渴。”
介子推握着他的手:“大哥千万要保重身体,只恨小弟力薄,帮不得你。”
寺人披看着他:“错了,我还真的有事求你呢!”一顿,又道,“就是卫衣……”
介子推慌忙垂下头去。寺人披叹道:“我的伤逝一天天恶化,随时可以死掉,卫衣跟我只能受苦,不定那天就……所以我才想让你照顾她!”
“这怎么行!”介子推满脸涨红。
寺人披一把抓住他的肩膀:“你别推辞,是好是坏我比谁都清楚,总不成大哥第一次求你办事,你就拒绝了?”
介子推只觉手中已多了一物,低头看时,却是一只玉镯。
寺人披道:“这是卫衣给我的,你好生收着。我要去玉清湖,你还记得吧,那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我盼你和令师办完事后,能去那里找我,越快越好。”
“大哥,我……”
“叱,男子汉大丈夫的,行就行,不成就不成,怎地如此不爽快?”
寺人披说完,已跳上车去,又看了介子推一眼,“事了后别忘了找我!”吆喝一声,马车向北驶去。
介子推脚下不由得跟了几步,又自停住。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玉镯,它光滑玉润,就像是少女的手腕。可此时,他只觉出它沉甸甸的分量,那万万不是他心里所能承受的。
寺人披竟会把它让给自己。感情哪是可以转让的?
他再次抬头,却见北边天际,马车已不见了影子。
只有风声还在耳边嘶喊着。
五
吃罢了米饭和烧鱼,恶来跟老翁一起拿着器皿去湖边冲洗。
恶来问:“寺人披想把魔仙儿托付给你,是不是他的伤已经没法子治愈了?”
老翁摇摇头:“没那么严重,他只是不想连累魔仙儿,其实,他心里一直深爱着她,他们相依为命了那么长时间,这情分不是轻易就能割舍掉的。”
“这么说,你日后并没去玉清湖找他?”
“我当然不能去,他们一旦隐退了,就并不想让人打破那份平静。只要寺人披甘心淡泊,不再去天涯海角找他的仇人,他们之间就有结合的可能。”
老翁看着湖水在脚下颤悠悠地涤荡着,“而我呢,在人世中尚有很多孽债要去偿还。”
十二月二十三日,一行人进入秦川。
一道上,山路极不好走,一会儿爬上崖头,一会儿又跌进沟底。两侧山石磊立,大如屋小如斗,少有树却多长了草。西风拼命地嘶吼着,没半刻停歇,冻得人耳根麻生生地疼,鼻涕眼泪一齐流下。
数月前,介子推随重耳逃亡时走的是蒲城通函谷关的道。这回走的却是汾阳去少梁的路。但这番跋涉却要比上回苦得多。
十日后,进到凤翔地面,直寻梁山而去。
待进入梁山的向阳山谷,才发现气候竟与外界大异,青松翠竹,黑石小路,如入仙家境地。谷中为山壁所遮,风也不寒,太阳艳艳地照着,倒像是阳春三月。
他们还未转过山岩,就听到轰然水响。山屏一移,远远地,飞瀑如一匹白缎悬挂在山壁上。
走近,见脚下是一口活潭,水色幽绿,竟未冻冰,游鱼听到风吹草动之声,上下逃潜。潭的右边是半截山岭,上边竹林茂盛,有红亭隐隐露出一角。
岭脚下,有两个人迎面走来,一个华服高冠,气质儒雅的;一个面色血红,粗壮英武的。
迎到近前,儒生扮相的人躬身施礼:“高野先生,别来无恙。”
高野子赶忙还礼:“山野匹夫岂敢劳动公子玉趾,不知任好先生可在山上?”
儒生指了指山上的红亭:“敝上已在那儿相候多时了。”
高野子便回头对九哥们说:“你等且在这里歇息,让介子推跟我上去一趟就行。”
那个自称叫公孙枝的红脸大汉便上前引九哥们到一旁招承。儒生则在头前带路,高野子和介子推跟在身后,走向半岭的红亭。
红亭里只有一人,身躯细长,黄袍高冠,长须飘洒胸前,正在扶栏远眺。
他的身后,斑竹随风拂动,在浅蓝的天空下,绿色蔓延,萌发着生机。
儒生刚欲招呼,那人已转过头来,见是高野子,立时喜上眉梢:“先生真是信人,竟然不忘三年之约。”
高野子才要施礼,那人早已上前扶住:“且先放下这些繁绮礼节,来品听仙乐如何?”
高野子笑道:“任好公难道已安排好了丝竹迎宾?”
任好一笑点头:“你且听来。”
便有一缕箫声采入耳际,即而是笙乐相合,声音清越响入云端。
才品一曲,便觉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时,忽见白鹤成对,翔舞在空中,孔雀数双。在林间栖集。又有麋鹿数十只、羚羊一群围在四周。乐曲里扬着祥和、宁静,竟使兽类也觉着迷醉。
曲终,余音犹袅袅不断,百鸟和鸣,经久方散。
许久,众人也一言未发,还是任好公抚须笑问:“如何?”
高野子叹道:“小民以为,此曲只有仙家方可排演,凡夫俗子怕是没这道行!”
任好甚为得意:“那你就错了,这正是我儿弄玉和贤婿萧吏所为。”
高野子讶道:“是么,弄玉公主何时觅得佳配?”
介子推听到这里,心里一动,听说秦穆公有一幼女,名叫弄玉,姿容绝世,聪慧无比,善于吹笙,不经师艺而自成音调,难道说,这任好先生便是秦穆公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