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人生何处觅相知?风雨同舟常追忆。
一寸柔肠万千转,生离死别泪湿衣。
中午时分,一辆工程指挥部的的解放牌大卡车来到了村头的河边,指挥部给我们送来日常用品、粮食和衣服、棉被等等。司机还带来了一张盖着“O七八五工程指挥部”鲜红大印的通知,内容如下:
那旭五工区机械大队的全体同志: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你们的具体情况昨晚从那赖回来的工作人员已经向工程指挥部作了汇报,知道你们目前缺衣、缺食,现送去物资一批。至于以后的去留问题,经我们指挥部研究,决定你们暂时留守在七工区,下一步的行动,将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再做下一步决定,我们将随时派人与你们联系。
此致
敬礼
0785工程指挥部
1979年2月27日
在原地待命的那段时间是我们进入工地工作以来最空闲最无聊的日子,我们与外界唯一有联系的是韦副队长留下来的一部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新闻,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是必不可少的,其它象美国之音、澳州广播电台也是经常收听的电台,我们只有通过收音机才了解一些关于战事的发展情况。
1979年3月16日,东西两线部队全部撤回我方境内,1979年惩越战争宣布告一段落。历时一个月的战斗当中,双方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场战争敌我双方的伤亡数字一直没有得到公开的确认。一场战争最终效果如何,除了要看军队占领的区域大小之外,还要看看各种物资人员的损失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对比才能得出结果。既然如此,那么就少不了各种数据的记录。数字是枯燥乏味的,但也不能不看,下面是从一些内部资料查阅到当时双方人员伤亡的数字与各种物资损失的情报,因为没有正式的官方数据统计,民间流传的版本各式各样,就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在这里让大家看看吧,正确与否不敢打包票。
第一种版本:
越方:军队人员死亡39,000人,(地方民众、武装民兵死亡人数不详,估计最少要超过70,000人)。军队人员负伤32,000人,被俘1,600人,坦克、装甲车等被毁185辆,其他车辆120辆,各种火炮200门,各类枪支4100支。
中方:死亡军队人员37,000~39,000人(不过根据一些官方消息统计只有约26,000人),负伤37,000人,被俘260人,战车被毁282辆,其他车辆490辆,各类火炮670门,枪支损坏3100支。
以上的数据是否真实不得而知,至今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正式确认,有关方面的消息只是三言两语就带过去(抗美援朝的时候敌、我方的伤亡人数也时有公布,但偏偏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伤亡人数不提,不知为什么?),无论怎样都好,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军这一次打了一次胜仗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本来以为伸出手掌就能很轻松地打死的一个毒蜂,谁知道不小心却被毒蜂狠狠地反蜇了一下。当然,值得安慰的是我军已经达到了严惩狂妄自大的越南当局这一最终目的,而且从中获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丛林作战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我军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打下了基础,只是可惜我军阵亡的将士人数太多了些,这是唯一遗憾的地方。
第二种版本:
再来看看一本由某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的书,其中比较详细叙述了1979~1987年我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勤工作的情况,这是一本军方内部刊物,里头有些数字颇有参考价值,对此感兴趣的人也看看吧。
一,我国军队的伤亡情况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由于战场地形复杂特殊,交通工具通行困难,各种措施处理不当一下子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很多伤员因交通运输等问题而无力全部救治,伤员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死亡,这个教训非常深刻。这个数字表明我军在这一次18天的战争当中共伤亡2万2千人左右。
还有,自卫反击战开始时,广西凭祥友谊关至龙州水口一线进展并不顺利,初期突破时我国步兵伤亡较大,原因归结有二点。
一是参战部队新兵数量大,战士们初次作战毫无实战经验。该地区多由石灰岩组成,山中溶洞幽深是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越军在那些地方修建了大量的明碉暗堡,我军对敌人的暗堡等据点不够了解,战士们冲锋时队型过于密集,因此在越军的强大火力打击下伤亡极大。战争开始数天后,战士们吸取教训,改进了进攻方式,伤亡率随即大幅下降。
二是战斗打响之后越军为了阻止我军的前进步伐,他们按照预先布置的作战方案将上游的一个大型水库堤坝炸毁,滚滚而来的大水将下游地带变成了一片泽国,我军部队被洪水包围分割成无数个小队,一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战术。为了能及时按计划前进,为了让战士们能迅速通过这一段水淹地区,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坦克身上捆绑上几圈绳子,战士们手拉绳子站在毫无遮挡的坦克上冲锋陷阵,很多战士就是这样白白地牺牲在前进的道路上,据估计在那一地区大约有三四千名战士伤亡。
二、关于越南方面人员的伤亡情况
由于我军是越境作战,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但越南方面对越军的伤亡情况也一直是含糊其词,这一点恰恰表明了其伤亡极其惨重。
根据198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记载一共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消灭越军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赫赫有名的“英雄团”在内的十三个团队。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公安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没算在内。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万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19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
我们可以看看越军几支主力部队遭受打击的程度就可知越军的伤亡之惨重;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军方公布的遭受我军沉重打击的越军主力部队有第3师、第345师、第346师、第316a师等部队。
关于越军第3师:越军第3师又称“金星师”,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该师及141团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英雄团”称号。“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的狂妄口号就是该“英雄团”喊叫出的。
第3师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开战之初,越军“英雄团”即在同登被我军歼灭。
1979年3月4日,我军强渡奇穷河,以8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谅山,全歼越军第3师主力。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攻破谅山,越南王必将自缚请降,这是一条规律,也说明了谅山在越南地理上zhan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同日夜里,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河内城内陷入一片混乱。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对世界发表公开讲话,说准备在谅山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结果却是做做嘴上文章,谅山的越军并没有让他的说话变成现实,也没有象他所认为的那样英勇善战,在我国军队暴风骤雨式的打击面前只坚守了一天就将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拱手相让。眼看我国军队前进的道路上已无险可守,如果这时挥师南下河内犹如囊中取物,吓的越南当局打算将政府从河内迁走。
关于越军第346师: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1979年2月25日,我军以7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越北重镇高平。越军主力346师被迫化整为零,采用分散作战的方法。同日,我军攻克柑塘,守敌除越军345师师长梅荣兰带领少数人逃跑外,全部被歼灭。
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了中国撤军声明,而越南政府却发布全国总动员令。
同日,我军基本全歼越军主力346师,师长黄扁山大校失踪,估计已是凶多吉少。
在西线,我军集中6个师的优势兵力攻击柑塘。我军以7个师属炮群及82毫米以上火炮564门在6公里正面上对敌火力急袭25分钟,然后发起攻击,逐次夺取敌人阵地。
关于越军第316a师:
在我国军队对柑糖发起攻击的时候,越南军方命令345师“死守柑塘矿区”,并迅速调遣其第316a师东援柑塘,准备在该地区与我军展开决战。316a师号称越军“英雄师”,越军总部曾授予该师“决战决胜”的奖旗。自卫反击战开始后,越南当局将其视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宣称其随时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轻轻松松就可打败中国军队的一个主力师。
也难怪越南当局如此看重这个师,看看它的实力也的确与众大不相同,第316a师在越军中的地位可说是首屈一指的。该师武器装备齐全精良,战士英勇善战,在以往的战斗中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可以说是越军的旗舰部队。但是该师决没想到甫一出动即遭我军39师阻击部队迎头痛击,越军第316a师战斗精神极其顽强,为突破我军的阻击,按计划与柑塘345师会合,他们甚至发动了数次由敢死队组织的集体冲锋。在岱乃制高点上,我军两个连队一天之内连续打退该师的18次集团冲锋,使得该师增援柑塘的计划落空,有力地确保了柑糖攻击的胜利。
越军316a师损失情况不详,只知道两个被证实的消息:
1、在岱乃阻击战中,我军曾经数过越军拉走的其官兵尸体车辆,一共17卡车,后来拉走多少没有统计。
2、柑塘被攻克后,我军一鼓作气又攻克了越南北方重镇沙巴,再次重创越军316a师,歼灭其逃跑的残部。在《中越战俘生活秘录》一书中,介绍到该师师长阮少雄的勤务兵,据说他是准备和阮少雄一起坐车逃跑时被一发在车前爆炸的炮弹震昏后落车而被俘的。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越军第3师、第345师被我军全歼,越军第346师、第316a师被我军彻底击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越军主力尚且难逃厄运,越军其他部队可想而知,更遑论越军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能有什么大作为了。
中越双方各兵种的实力对比:
1、关于炮兵火力的对比:实际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据越军战俘反映,当年与美军作战时也从未遭遇到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炮兵在战争中就显得没有那么的重要。而中国军队在这一场战争中主要是步炮兵配合作战,因此炮兵的配备和炮火的强度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倾刻间密集如雨的炮火打得越军晕头转向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这也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印象。
说中国空军的打击力量不足有道理,因为中国的空军与几个超级军事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说中国炮兵火力不足就是外行了,实际上,中国过去一直沿袭苏联的军事理论,高度重视炮兵在战争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炮兵火力与苏军应该是相差不大。我曾在宁明一带看到过一种大炮,其炮管如水泥高压线杆般粗大,比普通的大炮长得多,拉这种大炮的拖车轮胎比一个普通人还要高,据说有效射程超过六十公里。越军炮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全程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很难对中国军队造成大的威胁。
2、后勤保障工作的对比:很多的资料都表明,对越自卫反击一战中、越双方军队人员伤亡总数近乎相等。但中方伤亡中,伤者占大多数,死亡仅6000余人,且多在战争最初几天,越方则死亡率很高。造成如此差别的原因是中方保持着占压倒优势的进攻主动权,作战区域一直向前推进。几乎所有局部战斗结束后,战场均为中方占领,中方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护和直升机迅速后送,因此伤员死亡率大为降低。这是中越战争中中方后勤的主要经验之一。而越方一直被迫撤退,大量伤员被遗弃在战场上,许多伤员为避免被俘,爬到阴暗潮湿且蚊蝇虫蚁孳生的丛林或洞穴中躲避,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所以说后勤工作方面越军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条件。
3、空军力量的对比:这一次战争双方的空军没有正式交手,因此没有第一手资料可供分析。但中国军队进入到越南境内而越方却不敢出动空军进行空中打击,说明他们对自己的空军不抱希望,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将空军藏匿起来。中国方面是进行一次有限的打击,不希望战争无限地扩大,既然越南方面不敢出动空军,也就见好就收,这是胸有成竹,一强一弱不用交手就已分胜负。
4、海军的力量对比也是如此,中国方面压倒性占优势是没有异议的。
5、导弹部队实力对比:战争局限于边境地区,是出于对北方苏联的顾虑,而非中方后勤和防空部队无力支持。双方空军没有交战,防空部队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为了避免战争升级刺激苏联,中国在中越数年战争期间一直有所保留,确实未使用过导弹。
中国对越作战的战略目标,是以“围魏救赵”之策略,迫使越军减轻对柬埔寨梅莱山红色高棉基地的压力。以中国军事实力,若大举攻越,短期内拿下河内、海防等中心城市,并非难事。实际上,作战开始一周,越军边境地区防御即已全线崩溃,越314a师据守的谅山三面被围,而谅山以南为平原地带,适于中国装甲部队作战,攻下谅山越军再也无险可守,河内即可唾手可得。但中国不能不顾虑背后的苏联。由于苏联绝不会容忍中国夺占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若中国攻占河内,更换越南政权,苏军在中国北方策应越南的可能性极大。中国对越作战从一开始就反复申明是边界反击战,就是向苏联表明绝无占领越南之意,防止苏联动手。在战役战术上,则采用一贯运用自如的“围点打援”战术策略,故意围住谅山而不攻陷,摆出一副攻不下的样子给越南当局看,吸引越军主力从柬埔寨赶回增援,达到歼灭越军主力部队的目的。只要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救援柬埔寨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
事实表明,越军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已经中计,他们将其中的6个主力师,包括突破金边的时候功不可没的203师从柬埔寨调回,企图增援谅山。当越军主力向谅山移动时,中国在谅山东南和西南方向的10多万部队随即向两侧运动,张开了包围的袋口。由于中国政府对苏联在北方虎视眈眈一直有所顾虑,因此在自卫反击开始前就一再表明自己只想教训一下越南的意图,再加上苏军卫星侦察到中国军队这一次大规模的移动,并将情况迅速通报给了越南当局。越南当局得到苏联专家的提醒,终于明白中国从一开始就说出的战略企图是真的,从而明白了中国军队对谅山围而不打的真实意图。于是,越军主力不再企图增援谅山,从而回撤到河内以北布防。中国的战略意图既然已经暴露,越军主力不会再上钩,再围下去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得对谅山发起攻击。攻击谅山只用一天半的时间就彻底干净地解决了战斗,歼灭了谅山守敌314a师。
古语常说“投鼠忌器”,正是由于苏联的挚肘,中国被迫过早暴露战略企图,未能达到最大收获的战略目的,实在是令人遗憾。同时,中国军队在指挥、通信、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暴露出大量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军前进的步伐减缓。据美国军方人士分析,由于后勤方面的问题,中国军队越过边界300公里后,作战能力将大幅下降。美国军方人士的分析对与不对不敢说,毕竟我军进入越南境内没有达到300公里,所以说还没有真正受到强有力的挑战。虽然前进的步伐有所减缓,但在对越作战的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火力和作战能力等各方面占绝对的压倒优势,越军可以说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甚至在让侵越美军甚为头痛的丛林游击战方面,中国军队对越军也占压倒优势,这也是事实。
这一次战争大大地打击了越南当局者的嚣张气势和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同时也有效地扼制了越南当局对外扩张的计划,为争取世界和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迫使越南当局重新考虑与我国进行和谈兼解决两国的边界冲突问题。
对于这一次中国军队为何没有进一步深入越南做出更大战略行动,外界一直议论纷纷,有怀疑中国军队的实际战斗力的,也有说是因为军队的后勤供应脱节无法为部队提供必要的战备物资而导致不得不提前撤军的,还有的说是因为越南的军事盟友苏联在中国北方虎视耽耽蠢蠢欲动而只好撤军的,还有的说是因为国际上一些有影响的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只好撤军。反正这一次战争没有沉重打击越南军队的有生力量,没有让越南的军队从此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彻底丧失战斗力,不能不说有一种很大的遗憾。至于为何要这么快就撤军,为何没有乘胜前进获取更大的胜利,这样也可在以后的谈判桌上增加利益的筹码,等等这一切也只有中国政府首脑们才真正是心中有数。
关于这次自卫反击战我军的实际伤亡人数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公布数字,因此对外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所以人们对中国军队伤亡人数只能是通过分析与臆想而得出了一些数字,当然这样的数字是不能算为真实的,姑且信之吧,希望大家看到这里也不要对我所叙述的数字提出什么异议,因为我也象大家一样道听途说粗略做个统计罢了,这个谜还是以后由历史学家来解吧。
3月6日,随着部队的回撤,去支援部队的韦副队长他们也跟着凯旋归来。
韦副队长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他们跟随部队进入越南境内工作的情况。
二月十七日凌晨左右,他们与部队工兵人员接到紧急命令马上整装待发,统一集中到板栏那马关口待命出发。凌晨二点十五分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在进攻开始的时候,他们随着部队人员隐藏在一个火箭炮阵地附近,我军的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等万炮齐轰,“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他们所在地区附近的炮兵阵地数十门火箭炮连续不停地发射了三十分钟,阵地周围的草地都被火箭炮发射时喷出的火焰烧焦了,一发发炮弹呼啸而去,好象一条条漫天飞舞的火龙,炮弹带着中国人民的满腔仇恨,飞向越南的防守阵地,飞向经常屠杀、迫害我国手无寸铁的人民的敌人头上。
当炮弹向越南境内阵地纵深发射的时候,地面部队的进攻也开始了。我军趁着敌人被猛烈的炮火打得晕头转向,还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他们前沿阵地。
韦副队长他们几个人驾驶着五台推土机随着解放军部队从那马至越南谅山的公路进入了越南境内。由于我军炮火的轰炸,公路已经变得坑坑洼洼,汽车、装甲运兵车、车载火箭炮等大型机械化装备只能缓慢地通过。而后续部队和军用物资又必须迅速地开往前线,战场上的情况变化莫测,稍有怠慢就会给参战人员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凡是遇到有车辆不能通过的道路,象一些被炸毁的公路,被设置有路障的地段,他们必须马上进行修复维护,确保机械化部队能够快速通过。
为了防避越军小股残余部队的袭击,解放军指挥部专门派出一个连的部队保护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让他们放心地工作。他们冒着时不时在附近爆炸的炮弹袭击,有好几次还遭到躲在山上越军的冷枪扫射,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舍生忘死争分夺秒地抢修着公路。
随着我军迈出胜利的步伐,他们也一步步地向越南纵深前进,战争是残酷的也逐渐地为他们所认识。在经过村庄或越南军方构筑的工事的附近时,工作的时候必须提高万分警惕,由于经常遭到越南的冷枪冷炮袭击,连队领导让战士站在车门两侧用血肉之驱掩护他们工作,有几个战士为此而光荣地牺牲。有时,他们会在工作中遇到敌人埋下的地雷阵,看见负责扫雷任务的工兵部队小心翼翼地排除地雷,在场的人都为他们的安危捏了一把汗。在前进路途中,他们还经常看到一些越南军人由于负隅顽抗被我军击毙而来不及掩护的尸体。看到这些血淋淋的场面,他们也曾恐惧过,也觉得死神的可怕,精神上也负担着极大的压力。最终,还是坚持到了战争的最后时刻,随着部队前进的步伐一直往前,当解放军部队攻克了越南军事重镇谅山之后,他们终于完满胜利地完成了这次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随着我军主动回撒,他们也载誉而归,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能够跨国打仗,亲身在战场上经历战争的硝烟洗礼,不简单呀!
赴越南参战的同志们回来之后,我们所住的木楼就显得窄小和拥挤了,再加上战争结束之后,外出的村民陆续回家,木楼的主人说不定突然间就会回来,到那时仓促搬出去就会有点措手不及。于是,韦副队长带领全体人员在那旭村被烧毁的旧工棚处苦干了三天,终于又搭起了一间新的茅草房。在搬过去住下之前,我们将暂住的木楼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被虫蛀坏的地方我们还设法更换成好的材料。虽然我们不是正式的军队,但随时遵守毛主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地遵守纪律也是工人阶级的一种优良作风。
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我军主动回撒而宣告胜利结束了,但是中越两国边境之间发生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并没有完全消失,“0七八五工程”是战争发生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随着自卫反击战结束工程就显得并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战争期间双方互相争夺的高山要塞和交通闭塞之地的开路工程。
从机械大队领导传来的通知中知道,单位最近又接到区党委的指示,又有新的国防施工任务交给我们。其中以龙州下冻至彬桥,彬桥至平而关这两条公路犹为重要,这两条公路是战后各工程的重中之重,这个千均重担自然又落到机械大队身上。
在等候进入新施工场地的日子里,机械五队的几十个人就暂时住在那旭村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利用这一段时间,韦副队长带领我们将损坏的机械设备拆卸下来,可以使用的配件统一集中使用,经过十几天的辛勤劳动,终于重新组装维修好三台可以投入工作的推土机。我的铲运机由于没有零件可以更换,只能搁在一边等候拉回南宁进行修理维护。
由于维修机械需要一些紧缺的零配件,覃秀文与陆叔回南宁去领取,有些配件需要从生产厂家采购,因此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
“0七八五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了,卸下了身上的重担,整个人的身心全放松下来,突然间没有了工作,我们反而一下子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日子显得十分枯燥和无味,生性喜动是年轻人的特性,整天睡呀吃呀困在工棚里就是健康的人也会闷出病来。我们有时上山打猎,挖野淮山、採野菜,也下河钓鱼、抓蟹,大家的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艰辛,却也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算是一种消磨时光的好方式,这段日子也是在“0七八五工程”最快乐的时刻。
女孩子们总是闲不住的,基本上每人都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手艺,编织毛衣是她们的拿手好活,趁这清闲的日子她们平时打打毛衣,缝补破旧的衣服,有时也跟随我们去河边钓钓鱼,日红姐将我的破旧毛衣拆掉清洗之后重新打了一件。
集体的生活是快乐的,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就是我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有感于此情此景,我写了一首结合当时的情景的诗:
“世外桃源”
在十万大山荒凉的峡谷里,
山间静寂令人感觉到窒息。
山脚下河水在自由地奔流,
火红的太阳从密林里升起。
为了祖国我们来到了这里,
艰辛困苦是对生活的激励。
河水汗水伴着时光在流淌,
群山陪我欣赏晚霞的美丽。
四月初,工程指挥部又来了一道通知,由于公路的开发占用了那旭村的一部分山地,为了补偿农民们的损失,让我们在一处荒芜的山坡上推出一块平整的土地。韦副队长带着大家日夜工作在那里,而我与张立忠由于铲运机坏了而无所事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同志们烧好洗澡水了。
那旭村一带的狗不知得了什么病,凡是生病的狗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分泌出来的眼屎将两个眼睛粘得睁也睁不开,鼻子里还流出黄黄浓浓的鼻涕,干结后的鼻涕在鼻孔周围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痂。它们不吃任何食物。只要短短的几天时间,原先一条活蹦乱跳的狗就会饿得软踏踏的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躺在地上连路都走不了,等待它们的只有一条路——死亡。这种病的死亡率差不多是百分之百,村子里的狗在那段时间里差不多都死光了。虽然我们将狗绑了起来不让它们到处乱跑免得被传染上,但“大耳朵”与“狐狸”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病魔的魔爪,染病先后都死了。“大耳朵”将死的时候在我身边不停地低声哀叫,两只眼睛流出了混浊的泪水。就这样,与我们相依为命了几个月之后,我们心爱的“大耳朵”走了。我将它埋在了住地向阳的山腰上,它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到了生它养它的故土。我在它的坟墓前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患难与共的朋友“大耳朵”之墓”。
覃秀文和陆叔回来了,还带来了机械大队党委与五队领导让我与张立忠退场回南宁休整待命的通知。陆叔和覃秀文就是随拉铲运机的拖车来的,由于那赖公路不能通行大型车辆,所以拖车在桐棉公社指挥部等着我们。
听说要离开这里,要离开同在一起战斗了八个多月同甘共苦的同事们,要离开心里永远留恋着的心上人,要离开这个使人永远难以忘怀的“0七八五工程”,心里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
当时我和覃秀文谁也没有想到,自那旭村一别就是长长的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由于双方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相互之间很少知道对方的消息。两年之后当我们在南宁市再次相见的时候,双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说她已准备结婚成家。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心里的确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失落感,但更多的是对她有一种由心而生的祝福,祝愿她一生一世都开心快乐,祝愿她的生活永远永远幸幸福福。
工程按期完工了,自卫反击战胜利了,这是值得高兴与喜悦的事情。
“大耳朵”走了,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朋友们要分手了,这是痛苦。
人生之路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回忆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曾经同在一起患难与共并肩作战是留给我最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永远牢记那一段美好的时光,永远永远不会忘却。
为了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五月下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召开了交通系统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人员庆功大会。由于那时我已离开南宁到了新的工地,那场面如何热烈隆重不得而知因此没法细述,结果倒是知道的,最高的荣誉就是中共中央颁发给个人三等功,一共三人,机械大队就占了两名,机械大队还荣获集体二等功,这也是最高的荣誉了。
机械大队荣获个人三等功的是我队的韦敬副队长与一名汽车队的司机。获得的奖品有三等功奖章一枚,证书一本,工资连升两级。
其余参战人员均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一枚,印有两朵木棉花图案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文字的枕巾两条。
当这两样东西送到我手里的时候已是六月份,那时我早已在新的工地为祖国再献热血与青春了。那个年代说的是奉献精神,物质奖励人们并不太看重,能得到这两样奖品心里就很满足了。我对这些有着极其重要纪念意义的纪念品不懂得珍惜,枕巾拿来用了,真可惜。纪念章还保存着,这是为祖国奉献热血与青春换来的,这是我一生的荣誉,是战争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礼物,我会永远保存下去,永远永远。
对越自卫反击战到此可说是已经结束,以后中越双方主要是围绕着边境沿线展开的领土争夺。随后记载的是下一阶段的边境保卫战,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