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离开了我们,他是我最敬爱的人。
得到消息的那天,我干涩了很久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做为医生,我早已见惯了生生死死,但是,三叔的离去,还是让我心疼不己。那天,我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湿润了又干涩,干涩了又湿润,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那高大威严的形象,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也像电影胶片,慢慢展开,,,,,,
三叔,农民生地地道道的,集体那会,三叔是我们村的书记。他开朗,豁达而且大度,特别是开朗的笑声,特别是那开朗的笑声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
那时候,三叔头上总罩一块白毛巾,抗着长锹头,裤腿卷在膝盖上,带着大伙修渠,打坝,挖水库,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吹日嗮,他都和乡亲们碾转在故乡的田间地头。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有三叔耕耘的足迹,。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遭遇了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那个村也未能幸免,大伙常常是有一顿没一顿地,很多人都饿的拿不起锄头,三叔看着田里的秧苗久要奄奄一息了,很是着急。肚子再饿也地搞生产啊。不然明年吃什么啊?
三叔其实也饿。只是他知道,这样的状况;“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了。”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就的我们共产党员带头吃苦,带头与命运抗争。
六月的鄂尔多斯大地,地皮都已被火辣辣地太阳烧开了缝,眼看地里的玉米苗一天天泛了黄,萎靡不振,东倒西歪地爬在了地皮上。
三叔号召乡亲们;“与天斗,与地斗,。”共同抗旱保收成。那时候的场景真是感天动地。
大伙儿担着一桶桶清淋淋地泉水,浇灌着一株株即将枯萎的禾苗,,,,,
天无绝人之路,几天后,那爬下的禾苗又水灵灵地挺起了腰杆,渐渐由黄泛绿,,,,,,村民们终于成功地度过了大旱难关。那年秋天,终于赢得了大丰收。
三叔一切斗是为了故乡的老百姓,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有一次,村里有个小伙子胃出血,突然休克,需要输血抢救,三叔得知消息后,带领大伙率先到医院献血,抢救这个在死亡线上争扎的小伙子。
由于抢救及时,小伙子得救了,三叔的血也融入了他的生命中。
三叔总是一身正气,俩袖清风,。不为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故乡老百姓服务。
他长用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培养青年人。
三叔有七个儿女,管教很严。他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权利为儿女开绿灯。却把村里得贫下中农子弟一批批送选进大学和部队。凡事三叔选送的年轻人,都是经得起考验得优秀青年,他们都有着过硬得思想基础,能吃苦、能独立、能永不变色、更能永葆革命光荣传统。很多人学成之后,都回到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地方,成为了建设家乡得佼佼者!
三叔虽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得农民,但是他得思想和人文素质却很高。我中学毕业那会儿,正赶上“山上下乡”运动,回乡得两年,受到了三叔各方面得启发。在我得印象里,三叔就是故乡人民的领袖。威严、英明、德高望重。我至今也不能忘记三叔教导我们做人的理念:“年轻人要诚实坦荡,有理想有目标,团结大众共同奋斗,才能成就大事业”正是三叔得正确引导,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也使我没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迷失自己。
三叔过世了,他得儿女们继承了他得遗志,不光自己富裕,同时也带动故乡人民共同致富。虽然发展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但家乡得人民坚信三叔得为人,更坚信三叔儿女得诚信。三叔,您就放心吧!大家一定会共度难关、开创未来。相信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得那一天。
这就是我敬爱的三叔,也是很多人熟悉得普通干部——高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