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小说也就是玩玩,也没当真。我本来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但是近日读了《明崇祯实录》和《南明史》。觉得为崇祯这样的皇帝叫屈,就像《万历十五年》里分析的那样,明亡于万历。还有看到明行赋,我很感动。
“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
“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
“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于是我打算重写《大明龙蛇传》这部小说。从崇祯元年写到南明灭亡。我要把龙潜云塑造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因为历史无法假设。无法假设李自成如果再雄才一点,也许满清就不会占领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如果吴三桂不当汉奸,也许大顺政权会统一全国。再造一个汉民族的辉煌朝代。我本人没有大汉民族的情节,我觉得各名族都是平等的。如匈奴的冒顿单于未必会比秦始皇的功绩小。比如蒙元的疆域也许是最大的。这些是匈奴的人骄傲,蒙古族人的骄傲,当然你要说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也无可厚非,但是中华民族近代才有的一个伪概念吧。本人写的是小说,大概五分实,五分虚。像一些檄文,布告,赦令,圣旨,劝降,书信,等可能只录古文。如果没有的我可能会尽力去仿写。但愿我古文的底子还凑合。我只能保证没有大的史实性错位。但是我要写的是小说,有时为了戏剧性,可能会让群臣的意见,集中在一个时间出错。我关于南明的观点,会借鉴南明史的观点。但不会完全相同。比如我觉得甲申之变,死节的臣子少,是因为明成祖灭了方孝孺是十族造成的。还有阉党也和朱棣有些关系,当然那个教太监识字的皇帝有关。明太祖朱元璋后来废除了锦衣卫。也是朱棣恢复的,并且变本加厉,增设东西二厂。党争给朱元璋废除相权有关。阁臣的权力过大也给朱元璋有关。关于李自成,陈圆圆,郑成功是不是钱谦益的学生,郑成功的母亲是什么来历?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愿意牵强附会,因为我想让小说更精彩。
背景之所以选择这个时代,是因为我喜欢乱世。乱世才能出英雄。才能现忠臣。才能体现我们古老文明的价值。比如义,何为义,金庸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大义是解民倒悬,舍身取义。一种信念,如孟子所言,虽千万人,我往矣的。坚决态度。我对古人的死节行为大为赞赏。方孝孺绝对不是为了是叔叔当皇帝还是侄子当皇帝才更合适。在方孝孺的眼中,道之所存。朱棣再厉害,也是不合法的。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会有文天祥?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古老文明各种理念物化的结果。所以这些都可谓贤人。皇帝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什么?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大道不能变。王国维投湖,你觉得是死节于清廷吗?陈寅恪的解释,是死于文化。
我会写一个儒剑门,来行王道。
我们汉人之中,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纯正的汉人。我觉得,我们不需要穿汉服。只要我们继承了孔孟之道。我们就是汉人。历史惊人的相似,我希望读着朋友能看过我的小说,思考我们的现实。我的直觉告诉我。2012,也许会像万历十五年,1949一样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前途吉凶未卜。我想让《南明史》的作者的辛苦告诫世人,汉奸不除,国家不兴。如《三国演义》基于《三国志》,我的《大明龙蛇传》基于《明崇祯实录》,《南明史》。这里对这些学者治学之严谨表示佩服。但是不会具名,我想让感兴趣的朋友去了解这个作者。感受学者的艰辛绝非几个什么坛所谓的专家的鬼吹,就叫做国学。我不想卷入诸如抄袭,代笔的嫌疑中去。因为我不是为了稿费活着的。写的还能看,我希望读者朋友给予鼓励。写的不忍看,那我也不强求。写小说,能赚到钱,我也喜欢。因为我不想自我标榜。所有的偶像塑造出来,就是为了毁灭的。我一般在深夜写作,白天工作。林彪吃着炒豆子,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我就着花生米,喝着小酒。应该能写完这个小说吧。毕竟纸上谈兵容易的多。我是90后,所以读着朋友也不要报以太大的希望。毕竟才力有限。和一帮脑残的人比起来,我还算是不脑残的。我希望我的认真写作,能把它写完。我讨厌太监,更讨厌太监书。期待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