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在赵匡胤死后终于顺利即位了。当然他不会忘记一直为他出力的赵普,但是对赵光义来说这完成统一
大业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即位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赵光义还是奉行先南后北的政策,像吴越的钱俶,闽
地的陈洪进虽然已经入朝,不过这吴越国王尚在,而且钱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他们的兵力也尚在。
赵光义不断在政治上向吴越施压,钱俶也知道这吴越国王是不能再当下去了,而这挂名的兵马大元帅也没有
什么用了。于是钱俶只得屡次请求卸了这些职位,在一番作秀之后,赵光义终于答应了让钱俶不当吴越国王了,
吴越国从此灭亡。闽地割据势力消失的方式和吴越国差不多。
在顺利解决南方的问题之后。赵光义又把目光放到了北方,目标依然是北汉。否则赵光义的大平兴国年号也
算是白取了。但是赵光义对于伐北汉还有顾虑的,毕竟以前柴荣没能灭了北汉,赵匡胤也不能灭了北汉。上面二
位的能力可都是一流。为此赵光义与曹彬有过一段对话。曹彬对于赵光义的顾虑回答说:“世宗时,史彦超败于
石岭关,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史彦超确实算是员猛将,
但是有些冒功,擅自行动,结果误了大事。不过最后还是被追认为烈士了。)赵光义又问:“如果我现在讨伐北
汉如何?”曹彬回答说:“现在国家兵精粮足,剪除太原的孤垒,如摧枯拉朽,一定可以成功。”在得到曹彬的
回答之后,赵光义更加坚定了伐灭北汉的决心。
在宋大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出兵伐北汉。这次伐北汉可以说是精心策划的,首先宋军将柴荣与赵
匡胤为什么攻北汉总是攻不下来的原因认真分析了。他们可能认为是有以下原因:第一,太原城十分坚固,这太
原可是唐朝的龙城,而且北汉为了对抗中原政权,这修城墙肯定是少不了的。第二,每次契丹必定派出援军支援
北汉,北汉对于契丹而言,他是契丹对抗宋的重要棋子。第三,北汉虽小,但却不乏猛将与死士,并州民风彪悍
,战斗起来十分顽强。
赵光义对并州顽强可以用攻心之术分化北汉内部阵营,对于坚城只能强攻。而对于契丹援军,这也是其中非
常最重要的一方面。赵光义主要是在这契丹援军这个问题上下工夫,在赵光义看来,如果能打败契丹援军,这北
汉也就基本拿下了。
赵光义终于下决心了,契丹在得知赵光义要拿下北汉之后,还是派出了援军。赵光义也相应(赵炅)制定了
分割包围、先打辽援、后攻太原的方略,并组建了能发射矢石的飞山军用以攻城。
这场仗是无法避免了,赵光义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主力先发,四面包围太原;命郭进为石岭关都
部署,阻击从北面增援的辽军;命孟玄珌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阻击从东面增援的辽军;令解晖、齐廷琛、王
贵、折御卿等将分兵包围隆州(今山西祁县东)、盂县(今属山西)、汾州(今山西汾阳)、沁州(今山西沁县)
、岚州(今山西岚县北)等地,割裂北汉军的部署。
北汉受攻,“照例”向契丹求救,当时契丹的皇帝耶律璟因为残暴不仁,被他将要杀的人联合起来,一起将
他杀死。众人皆推举耶律贤为契丹皇帝。耶律贤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当然是不愿北汉被宋所灭,于是他先派人来
向北汉到宋求请,但是赵光义对于自身利益却是必须灭北汉。与前几次征北汉一样,前期战斗比较有利。宋军主
力由镇州(今河北正定)经承天军寨(今山西娘子关)分兵西进。
辽令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兵南下援北汉,同时加强南京(今北京)方面的防
守。三月十六,当辽军日夜兼程进至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时,郭进早已布阵待战。辽先锋军敌烈不等后军
至,抢先渡涧,军未过半,郭进突然率军出击,斩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余众仓皇退走。宋军打援获胜,乘势
展开进攻,至四月二十一,先后攻占岢岚军、隆州、盂县、宪州(今山西静乐)、石州(今山西离石)、岚州等
地,北汉只剩下汾州、太原两三城。北汉主惊惧,再次遣使赴辽求援,被宋军截获;又遣师反击,被宋军击败,
控鹤指挥使裴正战死。从此,北汉军困守太原,不敢出战,宋军在城外筑长围四面围攻。
北汉再次面临危机,而欲向契丹再次讨要援兵,不过契丹方面,两路援军都为宋军所败,而且契丹还要考虑
他南京府的安全问题,也不想把大量的兵力耗在对北汉的援救上,至于北汉,契丹只有把他弃了。赵光义听说围
城多日,还未攻取,于是又亲自跑来前线,指挥这场北汉攻坚战。太原城确实很坚固,但是这没有了辽国援军,
太原城内士气先降了一半,加上赵光义屡屡采用攻心之术向城内招降。太原将士多有动摇,而这城下的赵光义,
每天都让弓箭手往城上射箭,一日所射出的箭矢竟达百万,也就是说太原城基本被射成刺猬了。城内终于撑不住
了,虽然太原城中依然有许多人愿意坚守,比如直接把赵光义劝降书毁了的那位。不过到了这个内无战力、外无
救兵的情况,就连平时刘继元的亲信都撑不住了,纷纷有人出城投降。刘继元大怒,将投降者家属杀死,但是这
却不能阻止太原城的投诚者。在得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刘继元被迫出降。
赵光义还算没有亏待刘继元,虽然刘继元的顽强抵抗让自己损失非常大,而且耗费了大量时间。但赵光义却
还是一如既往地善待敌国君主。也许赵光义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灭了北汉吧。在灭北汉之后,他又得到了一员猛
将刘继业,刘继业在北汉亡国之后,请求恢复以前的姓氏,赵光义于是令刘继业更名为杨业。
至此,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五代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灭亡。
但就在赵光义灭北汉之后,赵光义为了建立的更大的功勋,结果马上发动了一场对契丹的战争。而这场战争
的结果使赵光义的能力让人变得怀疑起来。甚至有人认为接下来的这场战争影响到了北宋对外战争的整个走势。
赵光义在取得伐北汉的胜利之后,不由信心大增。在看到辽国两路援军皆为我军所败之后,赵光义一刻也不
想耽误,他要乘胜追击。以得胜之兵攻辽,这次的目标是契丹的南京府幽州。
战前曾有许多人出来反对,反对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宋军刚打完一场硬仗,军士疲惫,不利于再
次出战。第二,军士们还没得到赏钱,就让他们再去打一场硬仗,恐怕军爷们不愿意。第三,这宋军刚在太原城
下打了很久的仗,耗费的军粮非常多。不利再次长期作战。第四,当时的天气非常热,军士本来就疲惫,在天热
的时候就更容易犯困。当然这个原因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宋人应该比辽人更不怕热,如果是冬天,宋军因为天气
原因造成的劣势会更明显。
当然这军中也有表示赞同的人,比如崔翰。而且赵光义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他很快便制定了一套行动方案。大军主力由太原东出井陉,以镇州为行宫,向北夺取岐沟关,然后沿涿州挺进幽州。前期的宋军还算是比较顺
利,宋以“沦陷区”的乡民为向导,顺利拿下金台顿。东易州(即岐沟关)守将刘宇听说宋军大军前来,料战不过
,于是出城投降。宋军继续挺进,涿州判官刘厚德又来投降。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戍守幽州,
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南出堵截。宋太宗遣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率前锋军出击,自率主力继后,败耶律奚
底部于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马河),于二十三日推进至幽州城南。
宋军已经兵临幽州城下,当时的幽州留守韩德让却不是等闲之辈,面对宋人的攻击,他力敌确保城池不失。
而当时的辽也派出援军来援幽州,这幽州可是辽的南京府,丢了这中原基本就没辽国的事了。这次来援的是辽南
院大王耶律斜轸,他知道辽北院大王兵败,于是让部下扮成“北院溃兵”,宋军以为辽北院不堪一击,贸然出击
,结果在德胜口为辽军所败。赵光义只得以一部牵制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而自己带上大军继续攻打幽州城。并
且大大加强了攻击力度,命定国节度使宋渥、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倍节度使刘遇、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分率所部
从四面猛攻,以砲击城,战事激烈。幽州城内,辽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领部下百余人出降,城内陷于混乱。宋
军迎来了攻取幽州的最佳时期,不过城内的韩德让毫不慌乱,加上这时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率兵从山后
驰至幽州,掘地道潜入,与城内守军合兵拒守,致使宋军攻城未克。
自此之后,宋军更加疲惫,将士倦怠厌战,如果在此时撤兵还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赵光义以为幽州就在眼
前,胜利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而且这期间不断有辽将来降,赵光义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但这时日一久,师老而军无战心,宋军只会越来越被动。为解幽州之围,辽皇帝耶律贤再遣南府宰相耶律沙、
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骑兵救援。宋军依然是采用先对付援兵的政策,于高梁河畔击败耶律沙部,耶律沙败
退,宋军乘胜尾追。时近黄昏,耶律休哥率大军,人持两炬从间道驰至,宋军无备,停止追击,速于高梁河畔列
阵。未几,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参战,使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败,
死者万余人。赵光义也因此受伤,只得仓皇而逃。至此,宋军围攻幽州之战彻底失败,在万般无奈之下,赵光义
只得选择退兵。虽然以后赵光义还曾经出兵北伐,不过毎次都是无功而返。于是这幽云之地直到明朝才重新回到
中国的版土。
宋还曾一度用政治手段将夏州的党项人收服,不过后来却又出现了一个李元昊。使宋一直为边事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