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敬远侯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得收起平日里的孤高,说道:“那天的确是本侯思虑不周,今后本侯一定尽力克制,考虑玉昭的感受。如凤,你开下门行吗?”
雨一滴滴落在台阶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寒风呼呼,吹的人直发抖。
敬远侯站住风里,见屋子里半天没有声音,心中焦急万分:“夫人,你总不见得要让本侯跪下吧……”
咔吱一声,润雨院的门开了。
白如凤穿好了衣裳,脚下踏着白色的绸缎素靴,扶着墙走了出来。
玉昭跟随在她的身后,为她撑着雨伞,望向一脸哀求之色的敬远侯。
外面下着雨,地上湿滑,敬远侯一步上去,扶了一把白如凤。白如凤嫌弃的抽回了手。
玉昭心说:他也有今天。
“如凤,本侯错了。”看见白如凤,敬远侯立刻说道。
白如凤没有回答,眉头微皱,叹了口长长的气,冒出一阵白烟。
她心里明白,要不是魏忠国走投无路,无计可施,也不会硬着头皮来求她复合。
她目光没有看向魏忠国,声音清冷警告道:“下次若你敢再伤害昭儿,你我的夫妻缘分便到了尽头,从此一别两宽,你休怪我无情。”
“本侯答应你,从今以后不会再打昭儿。”敬远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白如凤没有说话。
侯爷和大夫人和好如初,并留宿在大夫人的润雨院的消息,次日便在敬远侯府传开了。
知道这件事,柳烟娘牙根都要咬碎了。
自从她进府后,侯爷就日日留宿她那里。何姨娘和周姨娘也往她屋里跑的勤快。这下可好,院子里一下子冷冷清清,一片萧瑟。
今日顾太医休沐,来侯府教玉昭医术。玉昭前世和鬼医学习过医理,学习能力特别快,顾太医连连夸她聪慧伶俐。
送走了顾太医,玉昭正想去看看娘,碰巧遇见了张嬷嬷端着一碗燕窝粥,从她面前经过。
娘院子里有自己都小厨房,平日不用去侯府的厨房煮东西,今天张嬷嬷怎么从那边过来。
心想着,玉昭叫住了她,加快步伐走了上去,“张嬷嬷,等一下。这是给我娘的吗?”
“回小姐,是的。夫人这几日胃口不好,小厨房的燕窝受潮发了霉,奴婢去侯府的厨房煮了点燕窝粥给夫人补补身子。”张嬷嬷回答道。
娘身子不好,有吃燕窝的习惯,所以小厨房里常备着上好的官燕。
玉昭接过燕窝粥,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豆腥味。味道很淡,不仔细闻根本闻不出来。
就算侯府的厨房用的燕窝不是官燕,也不该有这种味道。
玉昭望向张嬷嬷,“张嬷嬷,这燕窝粥是你准备的吗?”
张嬷嬷是母亲从娘家带来的老仆人。上一世,娘离世之后,她也自裁殉了主,绝对不可能是她。
“是老奴准备的。”张嬷嬷并没有否认。
玉昭又继续问道:“端来的路上可有遇见什么人?”
张嬷嬷想了想,“来的路上遇见了个新来的丫鬟,说是柳姨娘那边伺候的人。新来不认得路,老奴便帮忙指了路。”
“张嬷嬷,还记得那丫鬟长什么模样吗?”
“老奴记得那丫鬟眼角有一颗痣。”张嬷嬷如实回答。
连续被玉昭追问,张嬷嬷一脸疑惑的问道:“小姐,这粥有什么问题吗?”
“嬷嬷,你自己闻。”
张嬷嬷一闻,立刻觉得不对劲,大惊失色地跪下道:“大小姐,老奴伺候夫人多年,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夫人的事。”
“我知道。”她一手扶起张嬷嬷一边说道:“张嬷嬷,是娘的陪嫁,自然不会害娘。”
张嬷嬷也联想到了秋岚院的人。
她一巴掌甩在自己的脸上,懊悔道:“老奴该死!早知道那秋岚院里没一个好人,就不该搭理她们。”
“张嬷嬷不用自责,麻烦嬷嬷幸苦一趟,和我去一趟秋岚院”玉昭说。
那些人敢对娘动手,她不会坐视不理。她必然让她们自食恶果,付出代价!
张嬷嬷眼神犀利,“是,小姐!”
玉昭与张嬷嬷转眼便来到了秋岚院。
一进院子,她直截了当的说:“张嬷嬷,去把你刚刚看见的那个丫鬟叫出来。”
“是。”张嬷嬷气呼呼的往下人住的院房走去。
听见魏玉昭的声音,柳烟娘从屋里走了出来。
柳烟娘原本就生得极好,皮肤白皙赛雪,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对勾魂的狐狸眼,鼻子纤细高挺,唇形如菱角,唇下还有一颗小痣。
她穿着紫色的牡丹纤裙,发髻上插着一支点翠步摇,每走一步,顾盼生姿,媚态妖娆。
她缓缓走到玉昭面前,脸上堆砌着笑意,眼底却一片凉意,“不知大小姐兴师动众来秋岚院,有什么事?”
玉昭淡淡的说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来寻个人。”
柳烟娘蹙了下眉,“不知来寻什么人?”
不一会儿,张嬷嬷就气呼呼地拽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带到玉昭面前。
“大小姐,就是她!”张嬷嬷双手叉腰指认道。
女孩看上去年纪和顺心差不多,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满脸麻子,手指粗粝,一看就是平日里经常干粗活的。
她眼角有一颗明显的黑痣,和张嬷嬷说得分毫不差。
她缓缓踱步到她面前,弯下腰,凝视着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春桃本就瘦小的身子,在玉昭的注视下忍不住浑身发抖。她用颤抖的声音说:“奴婢春桃,见过大小姐。”
玉昭慢悠悠的问道:“你今天可有在后院遇见过什么人?”
春桃的目光四处飘移,小手拽着衣角,垂着头,怯怯地说:“奴婢今儿哪儿都没去,一直在院里干活。”
一听春桃在狡辩说谎,张嬷嬷忍不住了,开口道:“大小姐,她胡说!老奴在院子里碰见的明明就是她!”
玉昭抬手,让张嬷嬷不要着急。
她从顺心手里接过燕窝粥,端到春桃面前,道:“既然你一直在院子里,那你把这这碗燕窝粥喝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