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言情 > 游水乐
第十六章 一零一岁的外曾祖母
作者:孔老儒道 时间:2022-08-10 16:23 字数:3718 字

【上接】台风印象。——仅以此篇,悼念米高。

四五岁时,从海外椒寮回来,有事没事就往外婆家跑,有时是老爸差遣,有时是自己闷得慌,寻思着找乐子,因为外婆家上有外曾祖母,下有舅舅姨姨多人,我妈最大,我是第一代新人,众人关注,也蛮好玩的!

估计大人带过两次路,我就认得了,最多也就原路撤退,不过第一次还是找了好久。大人走路接近一小时,我呢多一点,有时还小跑。相隔约六公里,这条小路,那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中一瓦一木,一坑一沟,如数家珍。两地中间隔着一条大溪,叫韩江。从家里出发,先上江边大堤,都是泥沙路,赤脚走在上面,粗砂较多,有时还有鸡蛋大的鹅卵石,愣是没事,一点都不觉得疼,有时还瞄着江里的火轮赛跑。想来小学开始的文明拖鞋、布鞋给宠坏了脚,现在偶尔脱光脚,如履针坫、举步维艰,偶尔在石仔铺成的健康路试脚,疼痛难忍,走几十米都难!

那些火轮都是客渡,从东里去到海山或者南澳岛。每天夜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种突突声,特别早上,那起航的汽笛声划破长空,常常扰人清梦。和现在的京广铁路列车一样,要进入城市了,都是声嘶力竭的长啸,有时唯有密封窗门开空调避扰!想想两地还正像,兜兜转转,还是常有汽笛鸣于耳!

追着最高科技的客轮跑,一会儿就来到大桥头。那时的大桥头是一旺地,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外兼有标志性建筑——七层楼高的忠字塔,塔基宽广,级级向上,塔身高耸云天。四面是平整白亮的花岗岩,画四个伟人画像(好像四人帮),高大伟岸。人立于前,想不肃然起敬都难!听说塔顶吊有巨钟。常有一疯癫大汉活动周围,其衣不蔽体、破烂不堪,外兼久不洗澡,像朱古力、更像个煤炭人!有时在路边小便时,倏地急转过身,一边还尿着一边对着过路的女人傻笑!引得一阵惊叫和鼠窜!虽有老者过去责骂,但是被其惠施愉悦的观众,个个笑容满面,享受无比!想想现在的网上、论坛上、聊天室里,以及其他领域的一众戏子,为了吸引眼球,不也痴癫?!我极其怕他,偶尔他从背后走过,都会吓一大跳。回去要吃鸭蛋压胆。后来,有一次小舅带我爬塔,探询癫汉的老窝!从南面的台阶拾级而上。有一凸缘,高米许,我被小舅的伙伴托起爬上之后,就可见一洞,刚够一人爬进,探头一看,倒也亮堂。上下皆空,塔顶处有一平台,高十几米,可以卧人,有一下垂绳索,方便上下!听说这是那个癫汉的窝,他的地头!我极怕被他撞见,于是不敢上!后来听说癫汉跳塔还是失足死了。76年前后,又把忠字塔拆除了。对于身高十几米的四面画像,我为时还小,不懂得何方神圣,只觉得像公仔画,光鲜!而拆了塔,等于拆除了标志性建筑,心里落得个空落落。那位常常取悦他人,而且露着屁股的癫汉,还有他的地头忠字塔,怪想念的!

塔对正的就是横跨韩江的东里大桥,其拦起的水位极高,那时说得最先进的,就是水力发电,桥头南边的水电站,就是那时代高新尖的楷模。发电匝口奔泻而出的洪流,一路冲出,流入南海。听说那角落经常淹死人,怪怪的!大桥确实大,长一两公里,人行道、两车道,还有上游一边的二楼阳台——控制几十个水闸用。偶尔趁管理人员不注意,我们就攀爬到阳台上,一路走过去,领略险远之奇景以及自得高人一等的境界。阳台窄窄的,宽一米许,中间一排长方形大洞,给提拉拦水关闸的巨大螺丝杆上下活动用。这时也明白了,放水时,两个工作人员,像驴拉磨一样,推着螺杆转圈圈的工作原理:一转,桥闸就拉上来,水就放出去;再一转,闸板放下去,拦水!上游经常水位高,遇有台风洪水,常有等通关的船只,脱锚而被冲到阳台附近!提心吊胆会撞拦大桥,那是每个围观者的共同言行!桥洞下游,经常有很多大网罩,快放完水时,就收鱼,一网半箩筐,各种河鲜都有,贼羡慕人,经常爱偷偷伸出只手,去逮框里的螃蟹!也有很多人,撑着长长大大的四方网,中间放饵、下堕,四脚提拉上来,鱼虾蟹一堆,跑不掉!最厉害的暴雨洪水,桥面都被泡水,而且禁行。听爷爷的妹妹,我叫老姑说,大桥建于50年代,每家每户地派工,动员了整个县。老姑父有参加,还给我看了他们建筑桥下冲刷潭的合影,羡慕死我了,佩服得紧!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看那时,就扁担畚箕和锄头,硬生生给干出这么一条庞然大物,到现在,大桥还在用!长大了,去过南京大桥,中国第一桥,也是那时建的,双层,能通火车,听参加建桥的工程师说过,一个桥墩一亿元,牛啊!不禁又联想起一老前辈侃过:“人是创造生产力的!”大桥那头是船只通关口。上建拱桥,中间蓄水库,左右各两闭合式巨闸,下游的先闭上,从侧门洞放水。水满了就打开上游的两扇巨铁闸,再指挥船只进来。那时通关都要领证,好像还挺严格!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从潮州订造了一条新船,绕过汕头海,来到桥的上游,要通关,老爸还得去找村里在那上班的熟人,才有证拿!也许排队、出海的太多吧?!放船时最险,桥上围观者众。常有碰撞扭曲倾斜沉没于涵洞的。那一次我们过关,记得刚来洪水,水位较高,也真提心吊胆的,第一道闸口,还好顺当,没有碰碰擦擦的,由于柴油机驱动,马力较大,像火车,一动起来很难收住,刚好前头的船只突然乱糟糟笨兮兮地推挤!为免相碰撞,船急忙转头,可是船和车不一样,是靠尾巴左右挪位,来反方向控制船头方向的,前去之势不减!老爸让我把舵,他撑起竹竿去船头顶住。可是来势太凶、力道太猛,老爸被硬生生地横掰下水!好在他觉醒快,立马浮头,慢一点可能被横扫的船体压入腹下!我未能把好舵,害得老爸落水,多年来一直愧疚!单就这事,足以说明过关的风险——后面有船追,前面有船挡,庞然大物,动难收难!分寸的拿捏,丝毫过不得!

过得东里大桥,再往外婆家的道路,后来熟了就抄近道!七弯八拐穿过一两个村,村外是池塘间小路和柑园小路,虽然崎岖,但是田园风光的轻松、养眼和养心,看来自小就有此种爱好!比起另一条大道江边小食街、电影院、县里第一重镇的市场车水马龙、热闹喧哗,多了一份小人物的雅兴,再说了——近!柑园小路直出就是东里人民医院,已属于外婆的村庄。那时远没读书,只是凭小脚丈量地球,得出小路——短!其实宏观来看,大路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边,小路斜穿村庄而过,恰似三角形的斜边,而“两边之和,自是大于第三边”,小学课程!呵呵,读书是对以前实践的理论升华!相反,没了实践,理论也找不到落脚点。

到得外婆家,那就节目多啦!外公外婆大舅小舅二姨细姨,各有各精彩!还有一个至尊宝,外曾祖母,那时已经七八十岁,精瘦精瘦的,贼多古董,也相当疼爱我。外曾祖母姓陈,生于上上世纪末,横跨两个世纪,试问几人有?!婆家好像是小码头,不过极少听其说起,更别说跟她去!小码头也是外婆他们不小心嘴边溜出的,我才得知!外曾祖母,性格硬朗、长寿、嫉恶如仇,颇有女侠风格!外公原来是倒插门!因为外婆家全是女生,人又乡里一枝花,于是外曾祖母掌门,外公入赘。听说外公曾当过警察局长,还做了不少地下党的大恩人!但就经常被外曾祖母修理,可见女侠风范,呵呵!听闻早在外曾祖母三十几岁时,外曾祖公不幸早逝。而强悍的外曾祖母就这样支撑到101岁!打我懂事起,几十年来她就一身灰或黑的旧式裹衣——布纽扣长在肋部那种。春夏秋冬,形象划一规整。也没缠脚,听说她那一双大脚,整天走山内,五六普路远(25~30公里)相当于东里到汕头的车程。但那是凤凰或饶平那一带的山区老林!一个女人家,强悍、伟大!经常贩卖些针针线线胭脂日用,回来维持家计。应该是卖货郎那样子!吃苦耐劳下来,身子骨倒也硬朗。有些长期保有的习惯,我们虽然不敢恭维,却也不佩服不行——喝隔夜茶渣水!为了营生,为了节省,挑担路行间干渴难耐,跟厝人家讨要水喝,厝人家答复水没有,刚剩余没倒的隔夜茶渣水倒有一茶盘,要不?!外曾祖母端起就喝,喝完,还喊“爽!”第二天还要,照样给,照样喝,一样没事!好事者于是轮流排队送茶水,想试出个子丑寅卯!这下倒乐了外曾祖母,一来二去,名声大振,生意火旺!八九十岁时,最后一次跑山内,老人们还围观这事!不得要领,不得要领!老学究们说,凉茶聚痰,隔夜茶有毒,可是,眼下的这现实、这女侠,健康得如一条龙虎!想不明白!想不明白……还有就是用盐刷口,早晚皆是,那时没牙刷,用手指!掉牙是掉牙,可是我自比她到老的牙齿现状,那是差了一大截,记得那时她还常常表演用牙开瓶盖!一切来得那么自然、超脱。莫非那个时代的生人,都配备毛泽东思想:对自己的身体要残酷点,对自己的精神要文明点!她健身的要诀是,晨起卯时如厕,洗刷后就是喝水和健身。也没啥器材,但随地皆是!不用出远,就在自家院子里,双手抓门,撑起一边腿,用力摔弹。再弯腰前拱,手掌触地,扶墙后仰,还有一些类似于广播体操和五禽戏的动作,每日必做,而傍晚八点就作息!一个字,服!外曾祖母的剪纸手艺是一流,其糊出的祭神斗,远近闻名,销量特好。每逢哪乡哪里过节,她的斗和外公的毛笔对联,那是一绝。现在广州陈家祠流行的澄海剪纸,会不会有她老人家的学生?!外曾祖母收藏有不少古董,而送给我的一两个袁大头银元,大人帮我订做了一条银裤带,用了很多年,虽然重点,却很实用,灰旧了还拿去漂洗过几次。有一两个横枕还钩断了,后转送弟弟,不知现在遗落何处?!

平常百姓家,就有学不完的智慧!

外曾祖母千禧年后仙逝,享年101岁。那一年,侨居美国的张学良将军,也是101岁仙逝。不过张将军晚年的精彩演讲不绝于耳“不是我活的长,是他们活的忒短!”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