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萱说着,在捡了一条枯枝把名字写到了地上。
“游芷萱。”蒙先微笑道:“我会记住的。”
“无论如何真的很谢谢你,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回去了。”
“哎,你这个人,我刚把东西给你,你就要走,也太不够意思了吧,好歹陪我聊会儿天啊,我还有好多问题要问你呢。”
“我得回去照顾将军,回头有时间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说到底你还是喜欢他吧,不然这么着急回去干嘛?”蒙先竟有些吃味了。
“你怎么又乱说,我都说过了,他是为我受的伤,这是我欠他的,我真的要走了,再见。”芷萱本就出来的太久,得了解药,她更是迫不及待的要回去,匆匆朝他打了招呼,便急急的转身离开。
“哎。”蒙先有些不是滋味的看着芷萱的背影,突然嫉妒起萧纼来,有这么个红颜知己照顾着,他也真是幸运呢。
蒙先的药果然起了效果,连着吃了两天,已经没有汗液排出,这也就说明萧纼体内的蛇毒已经彻底清除,芷萱也总算放心了。
——
院子里,萧纼舞动着手里的剑,大病初愈的他需要快速的恢复体力,他在宫里呆的太久,军营里的事务急需他回去处理。
“将军累了就歇会儿,你身子刚好,还是慢慢的恢复。”芷萱递给他一块帕巾,现在照顾萧纼,不知不觉的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我没事的,倒是你,这几天你照顾我瘦了许多,应该多休息才是。”萧纼心疼的看着芷萱,本来想好好保护她,没想到自己还得让她照顾。
“我在宫里的时日还长呢,以后啊有的是时候调养,可你回了军营免不了风餐露宿,到时候就更难恢复。”
惜蓉在旁看着两个人说话,不禁偷笑一声,这两个人,要是不知道的人看,还以为是对小夫妻呢,如果真的在一起该多好。
萧纼犹豫了一下,他一直都想问芷萱,上次皇上如此对她,她再继续留下实在没有必要了,现在正是离开的时候。
“芷萱,那天在围场…”
“少爷。”
萧纼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却被来人打断,寻着声音望去,是从小跟着他的随从萧林,自他去南阳后萧纼便让他留在父亲身边替他照顾父亲。
“萧林,你怎么来了?”萧纼惊讶的望着他,此刻他应该在雍州才对。
萧林气喘吁吁的跑到萧纼身边,一脸严肃,“少爷,老爷来了。”
“父亲来了?”萧纼满是惊讶,“他来宫里了吗?”
“没有,他在建康城外三里处驻扎,老爷让我过来叫你,有要事相商。”
“知道了。”萧纼一脸的疑惑,父亲突然从这么老远过来,难道是出了什么事,他看看芷萱,看来他跟芷萱的事要暂时放下,“我父亲来了,我得出去一趟,回头我再跟你说。”
“嗯。”芷萱点点头,“那快去吧。”
萧纼跟着萧林来到城外他父亲萧衍驻扎的营地,本以为父亲只是带了随行的一批人马,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萧衍竟带来了不下一万人的军队,进了营帐,萧衍正坐在桌案前看着什么。
“参见父亲大人。”萧纼恭敬的朝他行礼。
萧衍抬头看了萧纼一眼后目光又回到了桌案上,虽然许久不见,可从他的眼神里看不出一点儿对萧纼的想念,而是满满的愤怒,不是他不想萧纼,他只是生气萧纼身在建康却连那么大的事都不知道,要不是朝中有大臣修书给他,恐怕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知这个坏消息。
“你大伯父可好?”萧衍忍着脾气问萧纼。
萧纼的大伯父萧懿是萧家人里唯一一个留在都城任职的,后来萧纼回到建康后,两人便经常来往,只是他中毒的这些时日都在宫中,还真不知道萧懿的近况。
“回父亲大人,孩儿前些时日中了蛇毒,一直在宫中修养,已经很久没见大伯父了。”萧纼小心翼翼的回着,他有些奇怪,父亲一般不在军中谈家事的。
“混帐。”萧衍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你中毒了,所以你就心安理得的调养,却忘记自己的职责,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甚至连你大伯父含冤致死的事也不知道吗?”
萧纼睁大眼睛,他在宫中的几日都跟芷萱在一起,确实对外面的事疏于过问,大伯父怎么会死呢,他进宫之前还在他家里跟他一起下棋聊天,到底是谁害了他,萧纼紧握住双拳,一时还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他实在是太无用了。
“你怎么不说话了,在宫里你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从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就算受伤也不会怠慢工作,可你倒好,借受伤为名,安逸的在宫中住了这么久,竟然对周围发生的事不闻不问。”萧衍叹口气,萧纼虽非他亲生,可他对萧纼视如己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继承他的事业,可是这次他实在是失望。
“这事确实是孩儿的错,是孩儿懈怠了,还请父亲责罚。”
“算了,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是无用,为父叫你来,就是要跟你商量替你伯父报仇的事。”
“伯父为人老实,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到底是谁害了他?”
“忠心耿耿又有何用,到头来还不是落得如此下场,听大臣们说,前些时日仙华殿着火需要重建,只是朝廷没有多余的银两,那潘妃就打起了军中粮饷的主意,此事让你大伯父知道了,他对那潘妃本就有意见,便借此事联合几位朝廷重臣联名上书让皇上废掉潘妃。”
“所以,皇上没有答应,那他也没有必要杀死伯父啊。”
“恰恰相反,皇上答应了,可是条件是让你大伯父跟他赌一局,他端出五杯酒让他选,说其中有一杯是毒酒,如果他喝下去的那杯不是毒酒,那皇上就杀死潘妃,如果他喝下去的是毒酒,那就说明是上天让潘妃活着,而你伯父则违背上天旨意,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