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上部:群鸿戏海遇璧人</cent 大风起兮
作者:酥苏酥 时间:2018-05-17 23:34 字数:3398 字

  果然蔡尚书的脸色马上有了变化, 安抚道:“谈公子莫急莫急, 这一年一次的书法会大家都不容易, 莫要伤了和气才是。”<br>  <br>  “你分明伤了我师姐, 这时才来说这话管什么用?”小虎直直顶了回去。<br>  <br>  霏霜虽然痛快, 可觉着这实在不妥, 且不论他官衔极高, 便是以主客之礼看来也断无客人顶撞主人的道理,她只好帮着圆圆场:“无妨无妨,下面的人难免心急口快, 也不是蔡大人的过错。”<br>  <br>  蔡尚书听得可明白了,借坡下驴地冲着身边的佐员发牢骚:“不识好歹的东西,还不给我退下去!”<br>  <br>  其余赴会的人都一声不吭, 开口支援小虎则得罪王家, 开口反对小虎则得罪陆家,量是他们哪边都不好得罪, 于是只好保持沉默, 但心底里却是盼着快些开始的。<br>  <br>  蔡尚书拱手向小虎道:“谈公子, 昔日我蔡姑母一书四传各自开花。今日两家后人同台竞技实在难得, 她老人家也必定期盼见此盛事, 还望公子再耐心稍待片刻, 老夫感激不尽。”<br>  <br>  既然人家把作了古的蔡姑母都抬出来了,给些面子总是要的。小虎和霏霜也不是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只得默不作声。<br>  <br>  再等了片刻, 王羲之没来, 董太宰倒是来了。<br>  <br>  董太宰要比蔡尚书高一级,是以后者虽然较之前者年长,见着他仍是像学生见了老师那般恭敬,慌慌忙地迎进门来安顿坐好,惶惶然嘘寒问暖好不费心。<br>  <br>  董太宰只斜眼道:“蔡尚书为何还不开始啊?”<br>  <br>  蔡尚书没说话,董太宰又阴阴地道:“不来的便是不想来了,还等什么?”<br>  <br>  蔡尚书心里很清楚,这董太宰根本就不喜欢书法,定是在场哪个神通广大的请他专程来料理这事儿的,在上头面前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遂道:“太宰大人说的是,这便开始,这便开始。”<br>  <br>  蔡尚书取金锤击钟,好叫众人注意。<br>  <br>  决赛系现场作字,蔡尚书口诵一段文,与会者们便当即成书,以半炷香为限。<br>  <br>  此虽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大有文章可做。譬如在文章长短上,王家的刚劲便天然地适合短文,陆家的灵动则适合长文,又譬如在文字构成上,钟家的偏长于笔划繁复的,卫家则擅于笔划简单的。高手过招往往只差毫厘,若逢着擅长的那自是如鱼得水。<br>  <br>  蔡尚书吟诵的是汉高祖的《大风歌》:<br>  <br>  大风起兮云飞扬,<br>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br>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br>  <br>  从篇幅上看,还是较短的,很明显在陆王两家间偏的王家。<br>  <br>  董太宰毫不客气地起身道:“蔡大人,我觉得太多了。便写‘大风起兮’四字足矣。”<br>  <br>  蔡尚书虽然肚里发些牢骚,也不好拂太宰的意:“大道至简。那么诸位便写这四字吧。”<br>  <br>  霏霜替小虎捏了把汗。陆家笔法如风,风道讲究恣意潇洒,吹到哪写到哪,是以字是越多越好,越写越自由,反倒是短短几个字的帖子,更加考验功力。倒是王家的刚劲不必动脑子,用力专心写完即可。<br>  <br>  尽管王羲之不在,李逸少却也是王家笔法的传人,恐怕会是小虎最大的对手。<br>  <br>  果然他几笔下来顺风顺水,很快进入凝神忘我状态,香还没烧掉几寸,他已经把笔画最繁杂的“风”字给写完了。<br>  <br>  小虎那边的情况则很是不妙,他身前的白纸依旧空空如也,似乎还在构思着如何下笔。<br>  <br>  起初霏霜倒还不那么在意,因为陆家的笔法一旦运起来,比着王家一笔一划方直到位的要快上数倍。<br>  <br>  到了仅余几寸香时,霏霜终于慌了,那时李逸少已经在写第三遍,而小虎依旧闭目冥思,半字未落。<br>  <br>  蔡尚书用金锤“叮-叮-叮”敲响三声,示意时间已到。<br>  <br>  霏霜心里头一沉,小虎的纸上哪里见得半个字迹。<br>  <br>  佐员们分作四组,从前往后走下示意众人搁笔停书。<br>  <br>  说时迟那时快,小虎忽地提起笔来一运而下,提勾带挈,起转回旋,眼花缭乱间竟看不清他的手法。便是那前来督促的佐员也被吓了一跳,眼直直地望着他看了许久,才想起叫道:“谈公子,还请住笔!”<br>  <br>  等他说完,小虎已然收笔于侧,那人不可思议地走过来瞧了瞧他纸上的字,虽然飞舞潦草,好歹四字已经写完。<br>  <br>  “请诸位离席,请评判入席。”蔡尚书指挥道。<br>  <br>  小虎如释重负地走回霏霜身旁坐下,霏霜只无奈地摇了摇头,陆家笔法虽快,也不能快到如此地步,八成是败笔之作了。心想他心力交瘁不适合多说,只倒杯茶嘱咐他好生歇息。<br>  <br>  马虞也走到这边来坐下,逢着霏霜还是有些尴尬,只好报以一笑,也不知说什么才是。马义倒是大方得多,借机冲霏霜道歉:“霜姑娘,昨夜和舍弟多有得罪。”<br>  <br>  “昨夜何事?”霏霜云淡风轻地道,潜台词是她已经忘了,就当没发生过。<br>  <br>  “这么说来我们还算是知己?”马虞眼里放光。<br>  <br>  “萍水相逢,还不至于到知己!”小虎突然插出来一句。<br>  <br>  李逸少不明就里,出来充当和事佬:“小虎又在开玩笑了,我们当然算得知己相交。”<br>  <br>  他精神真好,好像已经得了第一似地。其实他是真心把小虎当对手,时不时地偷偷看他几眼,见着他许久一字未落,心里头暗暗得意,于是现在有了这副充当大哥和事佬的姿态。<br>  <br>  小虎气头未消,轻轻“哼”了一句。<br>  <br>  霏霜不置可否,既说了不放在心上,总不至于登时翻脸。<br>  <br>  她察觉到这马家兄弟来历不凡,与那太宰大人眼神之间多有交集。倘若所料不错,恐怕这座大靠山就是他们请来的。能够在临时把这个级别的人物请过来,他们在王都洛阳的根基实在深不可测。<br>  <br>  更重要的是,马义这个时候来向她示好,岂非有种威胁的味道?<br>  <br>  儒雅的袍袖底下,往往藏着一柄锋利的刀。<br>  <br>  评判们又在场上踱走不息,蹬踏蹬踏的脚步声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br>  <br>  蔡尚书虽然是蔡家嫡系,书法水平却是不高,除了热衷于办会,其余一并交给这几人中为首的青衫老者。<br>  <br>  青衫老者姓白,名松兆,有传闻是他当年曾在蔡家呆过几年,又有传闻他是皇象的同门师弟,总之经验很丰富,地位很崇高。<br>  <br>  他自己不写字,就凭着一双慧眼发掘了不少书界英才,连带着也令自个儿名震四野。他上次来担任评判已是十七年前,那位尚书署那位足以和卫瓘并驾齐驱的索靖索大人,就是那时被发现的。<br>  <br>  不过这一次他露出极其失望的神情:“可惜,可惜。”<br>  <br>  众人皆吓了一跳,因为从他的表情看来,这些书作都很糟糕。<br>  <br>  蔡尚书顶着众人尴尬的目光请教道:“依先生看来,这些书作都没有出众的?”<br>  <br>  “倒不是这般。只是十七年前的书如此,今日的书还是如此。各家都拘着各家的路子,如此下来就算再怎么出神入化,也回不到蔡师祖那时的水准啊!”<br>  <br>  这话算是把场上各家各族全都数落了一通,一时之间气氛更为沉闷。<br>  <br>  白松兆当作没看见,自说自话:“倒是有几幅还算是融入了旁家的路子,我以为这是极有勇气的。头几名当给他们,以勉励各家互相来往。”<br>  <br>  蔡尚书也不违逆他:“请先生示下。”<br>  <br>  场上十二名参会者依着十二宫的方位排列,除去官禄宫的王羲之未到,其余各有一人,白松兆便以宫位对号入座:“兄弟宫者何人?”<br>  <br>  马虞惊喜地起身:“是在下。”<br>  <br>  霏霜注意到董太宰也跟着站起,不过随后捋了捋袍袖掩盖失态,又坐了下去,目光始终离不得他。<br>  <br>  由此可见,马虞的身份竟还在官居从一品的太宰之上。<br>  <br>  白松兆没这么客气,劈头盖脑就是一顿差评:“你这书走的是卫家的路子,又加进许多钟家的笔法,想法虽好,笔力却是大大不够,比起其余专攻一家的反倒远远不如。本该是垫底之作,但老夫刚才说了,应予以勉励,便与其他的并列第十吧,盼你再精进。”<br>  <br>  马虞苦笑,王羲之没来参赛,场上一共十一个人,这并列的第十还不是垫底么?同时更是莫名其妙,自己哪里学过钟家的书法来了?于是只当他倚老卖老,胡说八道。<br>  <br>  只有霏霜明白其中的缘故。昨日马虞拿着临摹的书作来寻自己时,恰巧里头也有个“风”字,她看不顺眼便让他依着自己的改了改。马虞学得不甚精细,霏霜也懒得细教,可即便如此竟也能让那老头看出笔路,这眼力果真是常人不可比得。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