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安城是离魏国都城盛京最近的城市,魏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魏国的陪都。
汴安城面朝汴河,背靠安山,是一处风景极佳的所在,因为有汴河在,所以交通也是十分的便利。又是在国都盛京的北面,夏天的时候天气要比盛京凉爽很多,所以,魏国皇室的避暑行宫理所当然的是建在汴安城的。因着沾了皇室的贵气,魏国许多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也都在汴安置地,建房,使得本就富庶的汴安更加的繁华。
汴安城真不愧是魏国的陪都,繁华锦绣,富丽之姿,与一国都城相比,也毫不逊色。城中道路宽阔整齐,路上平平整整的铺着打磨平整的青石板,道路两旁遍植金桂,如今开花时节已过,所以树上只有青黄相间的树叶,可即便如此都已让人不胜喜爱了,真要等到开花时,还不知要是怎样的风华绝代呢。道路之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路旁店铺鳞次栉比,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精致华美,令人目不暇接。
初入汴安城,叶相语便被它的繁华锦绣所震撼。就算是秦国国都祁阳城,也难以与汴安城的繁华富丽相媲美。词中说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也不过是如此盛景了吧!
汴安城的繁华令叶相语感叹的同时,也令叶相语十分的为难。初入汴安城,对这个城市一点都不熟悉,不要说是人脉了,就算是相识的人,叶相语都没有。更何况,汴安城又是这样的大,这样的繁华,这无疑给叶相语寻找家人增加了很大的阻力。
叶相语皱眉,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
这甚至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在此之前的人生中,叶相语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便只有祁阳城外的“觉华庵”,那还是在母亲的陪同下,由哥哥护送着去的。那一次,也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母亲和哥哥了,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他们。
叶相语心中有些闷闷的,对家人的担心和对新的城市的陌生,让叶相语的眉头越皱越紧。
叶相语想起以前在祁阳时,父亲有时会去“百闻街”。父亲说过,“百闻街”是整个祁阳城消息最灵通,最广泛的地方。只是,不知道在这汴安城中,又有哪里是可以打听消息的地方。
想了一下,叶相语看到路边有书店,迈步走了进去,随意挑了两本书,付账的时候问柜台上的账房先生:“先生,您知道在这汴安城内,有哪里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吗?”
那账房先生边算账边抬头看了叶相语一眼:“姑娘是新来的吧!”语气十分笃定。叶相语点头:“是,先生又是如何得知?”那账房先生闻言笑了起来:“在这汴安城,有谁没听过‘万户楼’的名声啊,其装修之精美,价格之昂贵,服务之周全,最重要的是,消息极快,极灵通,极准确,在这整个汴安城中,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您来过这汴安城,就不会不知道的。一共是七钱银子。”
叶相语付了帐,看那账房先生好像并没有说完,所以并没有急着走,而是听他把话说完。
那账房先生收了银子,继续道:“不过,虽然‘万户楼’确实是极好的,但是其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付的起的,所以,比起这‘万户楼’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还是更愿意去‘百乐坊’,那里虽然不如‘万户楼’,但是只要不是太难打听的事,只要去‘百乐坊’坐上一整天,就准能听到您想要的消息的。关键是,跟‘万户楼’比起来‘百乐坊’也便宜,点上一壶茶,就能在那里坐上一整天。而且,离这里也不远,就在离这里三条街的同平大街上,好找。”
叶相语想了一下,这……是类似于祁阳城的百闻街吧?也是一壶茶,就能坐上一整天,听上一整天的消息。只不过,地方变得小了点而已。果然,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相似的地方吗?叶相语不由得笑了起来,向那账房先生福了一礼,拜谢到“谢谢先生相告。”那账房先生点了点头,捋着自己的小胡子,笑眯眯的“好说好说,姑娘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