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第一科举辅导师!
正文 与谁有关
作者:腿毛略粗 时间:2018-05-19 09:04 字数:5050 字

  “少爷, 一大早您去哪里了?”<br>  小六端了小菜过来, 放在桌上。<br>  <br>  宋问大早天未亮就出了门, 如今刚刚回来, 额头上已经沁了层薄汗。<br>  小五起来后没见着人, 便开始打扫屋子。<br>  他们在距离书院不大远的地方, 买了一间小宅。<br>  虽说位置不好, 地方不大,却也花了不少银子。<br>  <br>  小六较为沉稳,小五则截然相反。<br>  见她回来了, 匆忙跑过来问道:“少爷少爷!您想好今日要教他们什么了吗?”<br>  小六说:“少爷昨日不是说过了吗?她负责主讲经义。”<br>  <br>  “不,我不给他们讲经义。”宋问说,“他们这群人, 不乏士族子弟, 虽然没能挤进国子监,但也心高气傲。见了我, 必然不服。”<br>  “为何啊?”小五道, “您是先生啊。”<br>  “若你是一名颇有天赋, 又略有小成的人, 会随意接受一个, 与你年龄相差无几, 看着像是初出茅庐的人来做你的先生吗?”宋问摇头道,“先不说服不服,我肯定想先试试他。”<br>  <br>  云深书院大部分的学生, 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五岁之间。<br>  大部分的学生和宋问一般大, 甚至有的比宋问还要大。<br>  <br>  小五想了想道:“那没问题,少爷厉害的很,他们上过您的课,定会明白了。”<br>  <br>  “你又错了。他们自幼熟背四书五经,圣人之言。这些经文里讲些什么,又岂会不知?”宋问摇头道,“经义的先生,很难有什么一鸣惊人的解读。所以大多要请那些名儒坐镇,以己身多年的涵养来授人。我嘛,本身就年纪轻轻,加之偏见。路远且长啊。”<br>  <br>  所谓经义,就是讲解文章,诗词的意思。<br>  大致内容翻译一下,就是诸如:<br>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旨是?该处的“某”指的是?作者写此文的意义是?<br>  类似于现代的阅读理解。<br>  总之相当之玄乎。<br>  <br>  “那该如何是好?”小五急道,“不然就不去了?难不成去就为了受欺负?”<br>  “要让他们肯乖乖听话,不是没有办法。只有让他们认清自己的短处。彻底击溃他们的骄傲。让他们明白,我们之间,是有决定性差距的。”宋问恶劣笑道,“我会先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如夏日般的严酷。然后再告诉他们,什么叫如春风般的温柔。”<br>  小五:“……少爷,您还有春风般的温柔啊?”<br>  宋问哼了一声:“去。”<br>  <br>  小六问道:“少爷,那您今日到底要讲什么?您从未执教过,是否先去其他先生那里旁听几次?”<br>  宋问抽出戒条,拍在桌上,听着清脆的声音,挑眉笑道:“不。我要给他们讲经义。”<br>  <br>  两小厮面面相觑:“啊?”<br>  方才不刚说了不讲经义吗?<br>  <br>  “今日天气好哟。”<br>  宋问两口喝完已经放凉的清粥。<br>  一手握着折扇,一手握着戒尺,摇头晃脑的再次出门而去。<br>  小六提了东西,也快步跟去。小五则留在家中收拾碗筷。<br>  <br>  书院安排宋问任教的,是云深书院进士科乙班经义。<br>  朝廷为了选拔专业人才,科考林林总总共有五十多个科目。<br>  以明经科(简)和进士科(难)为主。<br>  先前宋问说的算科,在云深书院里的地位,类似于现代大学里的垃圾专业。<br>  <br>  院长也想先让她旁听两课。<br>  毕竟他们这是名院,进士科的学子大都来头不小。<br>  而宋问年轻,且看着不大靠谱。<br>  纵然得孟先生着力保举,仍旧心中无底。<br>  <br>  宋问执意要先去见见自己的学生。<br>  “若在下实在是难司其职,自会退任。学生若有不满,尽管罚我便可。只请院长先给我这个机会。”<br>  <br>  院长想想也可。<br>  孟先生看中的人,必然有不凡之处,便随她去了。<br>  <br>  宋问循着路走到学堂门口。<br>  没有先生在,还有朗朗读书声。<br>  这群小子确实不错嘛。<br>  <br>  抬脚进去,略微颔首,朝众人道:“诸位好,从今日起,我就是你们的先生。我叫宋问。”<br>  众学子起身行礼,拉长了音问候:“先生好。”<br>  宋问跟着弯腰问好:“好。”<br>  <br>  众学子就要坐下,宋问一敲桌案:“诶,且慢!都先站着。”<br>  众生微愣,便也站着。等宋问下一步的指示。<br>  <br>  宋问已在上首坐下,然后跷起腿看着他们,在手心拍着戒尺道:“招呼我就不多打了,直接上课。第一堂课,我来给你们讲讲,土。”<br>  <br>  为首一学生问道:“土?先生是要给我们讲五行吗?”<br>  宋问笑道:“五行里的确是有个土,但,今日,我给你们讲的,是农耕的土。”<br>  <br>  “土壤有非常多的种类,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粗细,不同的结构。所以,地域不同,土壤也不同。”宋问说,“我大梁国境,就有不下十种土。所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之异也。是这个道理。”<br>  “不同的土壤……”<br>  <br>  为首学生打断她道:“先生,学生可否坐下了?”<br>  宋问摇着戒条拒绝道:“不可。我看有人在犯困,所以先站着听课。当然如果你们有站着睡觉的本事,也请随意。”<br>  众生一片喧哗。<br>  <br>  为首那学生,仪容一丝不苟,身上书卷气浓。彬彬有礼的模样,此刻有些愠怒道:“先生,授课是先生的职责,若是先生……”<br>  “若是课讲得无趣,让你们犯困,那也该是我的罪过对不对?”宋问点头道,“所以我正在尽力补救。如果你们有本事,也可以不接受我的补救。”<br>  学子指责道:“先生,你这是强词夺理!”<br>  宋问换了条腿翘着:“那……只能说你们理站的不稳,谁让我是先生呢?”<br>  <br>  为首那学生深吸一口气,施礼道:“先生,不知我等做错何事,要受此责罚?”<br>  “责罚?这怎么会是责罚呢?”宋问无辜道,“就像犯困,是人的天性一样,无关对错。这站,是人的能力啊,不过让你们站一会儿,怎么能叫罚呢?”<br>  <br>  众生皆拂袖冷笑。<br>  求学十多载,还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先生。<br>  <br>  宋问站起来,接着道:“就像人,会生病,动物会生病,有病因病灶一样。植物会不会生病呢?植物若是生病,年年收获之后,病灶,又会不会留在土里呢?”<br>  <br>  一学生不屑一哼:“闻所未闻!”<br>  宋问指着他问:“那你又如何解释,一块地,如果年年种西瓜,它的产量,会越渐减少呢?”<br>  <br>  另外一名身材魁梧的学子道:“这些与我等何关啊?”<br>  其余人纷纷迎合。<br>  “不错!这些与我们何关?我们只是来上经义的!”<br>  “看先生年纪轻轻,不会就是来教我们种田吧?”<br>  “书院为何会请你这样的先生?讲这些无用的东西。教我等农耕,莫不是要我等回去种田去?”<br>  <br>  宋问指着那身材魁梧的学子道:“他们暂且不说,不过你,我肯定不会让你去种田。你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不适合农耕,更不适合为官,只适合混吃等死。”<br>  那学子一噎,强忍住没有开骂,道:“请先生明示。”<br>  宋问:“为何要明示?天下之理都告诉你们,你们学什么?拾人牙慧吗?”<br>  <br>  众生皆怒,也不客气。<br>  <br>  “先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是为何意?”<br>  “先生,请给学生讲讲,‘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是为何意。”<br>  “先生,再请问‘陈力就列,不能则止’是为何意。”<br>  <br>  宋问被奚落一番,也不见愠色。<br>  其实就是她方才多番无礼,也未见她脸上有所轻视。<br>  她只是拍手鼓掌,还一副很高兴的模样,赞道:“好好好,不愧是名院的学生,问得不错。念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说像人话的鬼话嘛。特别好。”<br>  <br>  为首那学子道:“先生何必嘲讽,彼此彼此罢了。”<br>  宋问嗤笑:“谁与你彼此?莫将我与尔等同流。”<br>  学子跟着嗤笑:“我看先生,是担不得先生一职。”<br>  <br>  宋问走到他身前,用戒条指着他。<br>  青年会意,答道:“李洵。”<br>  宋问又指了另外那个健壮的学生。<br>  学生不屑哼了声:“孟为!”<br>  <br>  宋问点点头,也不见愠色。问道:“李洵,你为何念书,为何为官?”<br>  李洵不卑不亢道:“为民请命。”<br>  宋问:“好。凡学,官先事,士先志,那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br>  李洵弯身恭听:“请说。”<br>  <br>  宋问:“为农者,奉天时而勤耕作。可若缝天灾,颗粒无收,该当如何?”<br>  李洵:“朝廷自会酌情减税,以度灾年。”<br>  宋问:“若风调雨顺,还是颗粒无收呢?”<br>  李洵略一沉吟道:“探其缘由,再做定夺。”<br>  宋问接连问道:“可若是探不得缘由呢?”<br>  李洵气结道:“又怎会探不得缘由呢?”<br>  众生应和,<br>  表示先生这分明是无理取闹!<br>  <br>  “那我换个问题。”宋问道,“若风调雨顺,却颗粒无收。朝廷尚未查出缘由,暴民却聚众闹事,打伤官吏,该当如何?”<br>  李洵呵出口气:“先生原来是想说城门闹事一案。何必绕这么大个圈子?”<br>  宋问虚礼:“求教。”<br>  李洵偏头,朗声道:“暴民闹事,自当遣散。遣散不得,杀鸡儆猴。”<br>  <br>  宋问转身,面向众人:“可有异议啊?”<br>  无人出声。脸上皆是怨忿。<br>  <br>  “啪!”<br>  宋问一戒尺大力拍下。<br>  巨大声响,将众人都是吓得一震。<br>  <br>  “错错错!全错!”宋问厉声道,“零分!”<br>  <br>  宋问轻声问道:“暴民?轻巧两字就将百姓打成暴民,可名正言顺施以暴行。”<br>  而后脸色一变,逼问道:“我且问你们,他们暴在何处?”<br>  <br>  李洵一顿,道:“是先生您先说的暴民。”<br>  宋问快语连珠:“我说是你便信?我是谁人?你又是谁人?来日你若为官,旁人说什么你便信什么?你没有双目,没有双耳吗?你也要同陛下一样,管九州疆土吗?有朝一日,若你们真能登科及第,那就是朝廷的耳目,而你们这些,却只会听,不会思考吗?”<br>  <br>  李洵气结道:“朝廷未曾说不管,派人前去查看,他们为一己私欲,直接围堵了办事官吏。殴打朝廷官员不说,还聚在城门闹事,硬逼朝廷拨款,这如何还不叫暴民?”<br>  宋问:“你是道听途说,还是亲耳所闻?你所听所见,与他们的所听所见可否相同?不知道可去问,可去看。你去了吗?”<br>  <br>  李洵无言以对。<br>  孟为看不过眼道:“满京之中谁人不知?”<br>  宋问又踱到他的面前,问道:“你知,那你知为何良田会欠收吗?你知吗?你知他们为何要动手吗?你知他们为何拼死也要进城吗?你知这群只为一己私利的暴民,为何不去争抢过路人的银钱吗?你就不曾觉得奇怪吗?”<br>  孟为也跟着闭嘴。<br>  <br>  “谁人会知啊?”宋问失笑,推开一步,摊手道:“他们不是暴民,他们只是愚民。未曾念过书,未曾识过字。他们不能学,你们不想学,那谁去学?那问题,谁去解决。缘由,谁去探查?总归不是你们,因为你们不在乎。可这管民生民计的,来日不就是你们吗?”<br>  宋问:“一亩三分地,那便是他们的天,便是他们的命!你们却说什么,这与你们,无关。无关啊小子们!你们是不食人间烟火吗?”<br>  <br>  孟为拧着手别扭道:“才疏学浅,从未听闻,无从下手。”<br>  <br>  宋问:“我不求你们有多博学,能知万事。但那群农户,盘踞城门已有数日之久。我就想问问,你们这群未来的父母官,未来的青天老爷,可有一人,去看过,问过,质疑过,关心过,安抚过?”<br>  宋问:“于眼前的事,尚且不放在心上。来日登高庙宇,可还会曾记得自己是谁?你们靠什么而活?逢迎,拍马,虚荣?”<br>  <br>  宋问一番批评凌厉带刺,咄咄逼人,是一点给他们反应的时间也没有。<br>  <br>  她举起手,高声道:“便是听你们短短几句话,我就可以历数你们三宗罪。”<br>  “一!孤高自傲,闭塞言听。”<br>  “二!听信谗言,不分是非。”<br>  “三!愚昧不堪,自欺欺人!”<br>  “纵然是你们将来身居高位。与尸位素餐又有何异!”<br>  <br>  一番训斥,再无人敢出声。<br>  <br>  宋问再次走到李洵的面前,歪着头道:“你先前说,你是为何读书,为何为官?为民请命?”<br>  宋问冷笑道:“算了吧。总归是自欺欺人的借口而已。”<br>  <br>  她伸手拨了下他们桌上的书册,“天之骄子们,继续背你们的经文吧。你们要学的不是为官之道,而是愚人之道。”<br>  <br>  宋问转身,走出门口。<br>  又停下补了一句:“我对你们很失望。非常失望。”<br>  <br>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