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第一科举辅导师!
正文 明辨是非
作者:腿毛略粗 时间:2018-05-19 09:04 字数:2595 字

  “又有何错?”孟为不满道, “我等都已经问清楚了, 也承认了先前的过错。先生可别是蓄意为难。”<br>  <br>  宋问挑眉:“问清楚了?你问了几个人?问了哪些人?相关的有几人?知情的有几人?目击的有几人?旁观的又有几人?”<br>  宋问怒道:“先前听信官吏的一家之言。如今重蹈覆辙, 见他们可怜, 又听信他们的一家之言。莫不是你们以为这世间, 耳听即为实?自己觉得可信便为真?比的是谁人更可怜, 而不是谁人更可信。你说可笑不可笑, 荒唐不荒唐!竟还不觉得自己错,你说你是愚钝还是愚蠢!”<br>  <br>  冯文述道:“可这皆是我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俱已问的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绝无纰漏。”<br>  <br>  “你只问了一方的人,他们对完口供,自然毫无纰漏。”宋问转而面向他, “问过门吏了吗?问过过路百姓了吗?为何他们在城门盘旋数日之久, 被称以暴民却无人反驳?打伤官吏的村民是哪几个人?打伤人的理由真的就如他们所说吗?一村之人,全数无辜吗?考虑过了吗?”<br>  <br>  冯文述气道:“先生, 你先前说他们是对的, 如今又说他们是错的, 那你究竟是为何意?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答案?”<br>  宋问跟着喝道:“我不是在教你们何为对错, 我是在教你们如何明辨是非!”<br>  <br>  宋问:“我觉得对错又有何用?这世间原本就有许多是非难辨之事, 除了大善大恶, 也没多少绝对对错之事。如何辨别,是将来交到你们手上决定的!”<br>  “观念不同不是错误,但, 不明真相便妄下结论, 是错!是大错!”<br>  <br>  宋问戒尺指向冯文述:“你可知,对断案官员来说,只是一念之差,便可毁掉他一生仕途。这就成了你的罪过,你担的起吗?”<br>  “你们觉得,今日是在帮助那群无辜百姓,觉得热血满怀,觉得慷慨激昂?”宋问又问所有人,“可若是他们有所欺瞒,不需太多,便只是一点点。而今日,你们就是断案的官员,那涉案的官吏,又将受到怎样的惩罚?蒙受怎样的冤屈?来日他们就是你们的同僚!那你们现在的骄傲,与自豪,不是可笑与荒唐又是什么!”<br>  <br>  宋问喝道:“明确你们自己的身份,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亦或者是,公理的。”<br>  <br>  “没有任何事情是你们可以小觑的。愚蠢的正义,才是罪恶。”宋问冷冷道,“你们自己再想想吧。”<br>  <br>  宋问说完,又一次合理早退。<br>  <br>  冯文述气之不过,拍桌:“他究竟是为何意!”<br>  其余众生跟腔道:<br>  “我看他就是巧言善辩,无论何事都说不过他!”<br>  “他又知道多少?他不是与我们一般大吗?”<br>  “我打听清楚了,他前两日才刚来的京城。彼时百姓早已聚在城门,他又能知道多少?”<br>  “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他想必都不会赞同吧。”<br>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r>  “哈哈,对!”<br>  <br>  尴尬笑过两声,重新陷入沉默。<br>  <br>  李洵忽然开口道:“你们真要自欺欺人吗?”<br>  孟为喊道:“李洵!”<br>  李洵问道:“有多少人冷静后也觉得,事有蹊跷?”<br>  <br>  众人低头。<br>  “先不说对错,为何前后口供,竟无一言是对上的?又为何,今日城门闹事的人都不见了,只余下一干老弱病残?莫非先前全是旁人杜撰的?那你我之前所见的又是什么?”李洵摇头道,“枉信了他们,竟连自己也不信了。”<br>  <br>  冯文述跟着开口道:“昨日与他们闲话,口供出奇一致,竟无一丝出入。现在想想确实奇怪。这分明该是有人指点才对。”<br>  李洵:“即有诸多疑点,为何我们没能发现?她所指所批,又有何错?”<br>  <br>  李洵的话,比如今宋问的话,有重量的多了。<br>  身为内部领袖,他一开口,表示信服,众生不得不去查证己身。<br>  <br>  李洵道:“再以偏见待人,因人废言。我等才真落为小人。”<br>  <br>  门后宋问老怀欣慰。<br>  倒是还有个明白人。<br>  她是那种故意惹事的人吗?<br>  ……她是啊!<br>  <br>  宋问抬脚重新进去。<br>  众生见她,皆是一愣。<br>  宋问哼了一声,从桌上抽走自己的折扇,然后又哼了一声,走出去。<br>  众生:“……”<br>  <br>  重新留下一干学生,面面相觑。<br>  <br>  李洵道:“我去找城门郎要批文,我要亲自去问个明白。”<br>  其余人便道:“我们也要去。”<br>  <br>  宋问掂着手里的扇子,向前走着,感慨道:“真是个偷听的好办法。”<br>  前堂傅知山一抬眼,又看见了宋问。<br>  <br>  “诶?”傅知山懵道,“宋先生,你不是该在授课吗?”<br>  宋问道:“上完啦!先生辛苦啦!”<br>  傅知山叨叨教诲:“……哪有课上完的道理?这才刚开课呀,他们可都是应考生啊。宋先生,这书院有规矩的……”<br>  宋问从他手里抽过纸,扫了一眼,正是自己想要的,躬身道:“多谢先生。”<br>  傅知山:“不必客气。”<br>  宋问收进怀里:“先行告辞,来日必当答谢。”<br>  “诶?”傅知山空着两手,“诶!”<br>  <br>  随后,乙班学生也鱼贯而出。<br>  傅知山摇头跺脚:“不成体统!”<br>  <br>  这群学生的办事效率相当高。<br>  毕竟身为官二代,虽然尚未入仕,平日里也潜心念书。<br>  但刷脸,靠谱。<br>  <br>  宋问放学放的早,学生徒步赶到城门的时候,天色也还不晚。<br>  随后便跟着几名带路的,一起去西王村查看。<br>  <br>  此时宋问还在书院的阶梯旁,对着纸张咬手抖腿,不住惊叹道:“御史大夫,正三品官员啊!李洵这小子可以去国子学了啊。这还有个四品官的,五品官的竟然也有几个!他们为什么不去太学?”<br>  宋问浑身打了个寒颤,沉思道:“这群学生来头好大,为何都要来云深书院?莫非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br>  宋问偏头看了一眼:“圣光普照?灵山宝地?还是开过光了啊?”<br>  <br>  国子监里分六个学院。<br>  国子学面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太学五品,四门学七品。<br>  国子监的学生和先生,是有严格人数规定的。<br>  <br>  小六问道:“少爷,您的学生啊?”<br>  “是啊。”宋问拍拍纸道,“搭上一个,即可平步青云。在长安还不能作威作福,但回了江浙,够横行无忌了。”<br>  小六:“……”<br>  <br>  小六弱弱道:“少爷,那是不是得罪了一个,你也完了?”<br>  宋问:“……”<br>  宋问继续咬手指:“哦……有道理啊。”<br>  小六:“……”<br>  我宋家要完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