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玉心中惴惴不安, 她悄悄移动身子, 挡住了鸟笼, 生怕被兰芝发现里面的鸳鸟。<br> <br> 宛然却看得分明, 兰芝的目光在那鸳鸟受伤的翅膀上划过, 脸上却毫无惊异之色, 显然对这鸟的来历, 兰芝心中已经有数,只不过没有说出来罢了。<br> <br> 很快,宛玉也没有心思惦记什么鸟了。兰芝言明自己会暂时住在杜家, 奉杜贵妃之命,照顾两位小姐。<br> <br> 这“照顾”自然不是打理饮食起居,宛玉和宛然相顾苦笑。<br> <br> 兰芝甚至还带了三名教习宫女, 一人负责讲授诗文, 一人负责教授乐曲,还有一人负责教导礼仪。这三名教习宫女往两姐妹面前一站, 杜府小姐的悠闲日子就结束了。<br> <br> 不过在两位小姐中间, 兰芝明显对宛玉更为关注。她亲眼见过杜贵妃因为自小未得闺秀教育, 在刚入宫时吃尽了苦头, 深知其中利害。<br> <br> 杜贵妃既然已经言明, 必会让宛玉与皇族联姻。那么兰芝能做的, 就是遵照其言,好生教导宛玉,以为日后所需。<br> <br> 对于宛然, 兰芝管束得就松了一些。<br> <br> 尽管如此, 宛然也感到近日来十分疲累。她盘算着日子,方家快进京了。<br> <br> 原本她每隔两日便会去见奶公,但自从兰芝到了杜家,一连数日,她都未得空闲。她心中虽然有些焦急,到底不好在大夫人和兰芝面前表现出来。她只能嘱咐初伏有时去探一探奶公,看看有什么事,立刻通传与她。<br> <br> .<br> <br> 在方家来人的时候,宛然正坐在专为两位小姐开设的闺学中打瞌睡。<br> <br> 一旁的宛玉艳羡地看了她一眼,宛然只要不太过分,教习宫女是不会管她的。但宛玉若是像她一样作为,便立即会引来教习宫女的关注。果然此时宛玉不过是偷眼看了一下宛然,思绪略有飘忽,立刻感到正在滔滔不绝教授的教习宫女将目光投在了自己身上。<br> <br> 她连忙坐直了身子,这才听到教习宫女咳了一声,继续讲述那首前朝妃子的诗歌。<br> <br> 站在闺学之外的兰芝见此情景,不免摇了摇头,二小姐形貌昳丽,性格活泼直爽,与杜贵妃都很相似,但心性远不及杜贵妃坚韧。<br> <br> 这或许是幼年经历不同所致,贵妃幼时饱受继母压迫,不得不自强自立,而宛玉出生时,贵妃娘娘早已入宫,成为皇帝的妃嫔。杜家的中馈,也从老妇人手里转由大夫人掌握。<br> <br> 对这个爱女,大夫人自然是千娇万宠,没吃过苦的宛玉,怎会有贵妃当年的魄力呢?<br> <br> 想到这里,兰芝的目光又移到了宛然身上。按说父母双亡的宛然境遇比当年的杜贵妃还不如,但在这个少女身上,兰芝却看不出有什么惊人之处。<br> <br> 这实在是一个太普通的少女,容貌中等,平时很守规矩。尤其是在大夫人面前,她表现得很听话,一举一动都十分符合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形象。偶尔在课堂上偷个小懒也和平常少女无异,实在无甚出奇。<br> <br> 难怪杜贵妃要将她嫁入普通官宦人家。兰芝将自己所知的一些人家在心中盘算了一遍,似乎并没特别合适的人选,看来下次回宫还要与贵妃仔细商议一下。<br> <br> 她正在思量,忽然看到大夫人带着大暑走了过来。兰芝深得贵妃信重,大夫人对她也十分客气,还没开口,就先换上一副笑容。见兰芝欲要行礼,大夫人加快脚步走到她面前,一把托住了兰芝的双臂道:“兰芝姑姑辛苦了。”<br> <br> 兰芝并不托大,温言道:“只不过不敢有负娘娘所托罢了。”<br> <br> “我瞧这几日她们姐妹都大有进益。”大夫人笑得更加真诚,又夸赞了几句教习宫女。<br> <br> 兰芝知她必是有事方才过来,等到一个空隙问道:“不知道夫人此来,所为何事?”<br> <br> 大夫人连忙笑道:“确实有一件事。之前送宛然回京的那户人家递了帖子,我想着,不如让宛然上门去道声谢。毕竟是麻烦了人家一路。”<br> <br> 兰芝虽然并不晓得前情,但听说这户人家是宛然父亲的故交,靠着他们宛然才平安抵京,于是点了点头,道:“这也是应当的。”<br> <br> 兰芝便请大夫人在原地稍等片刻,自己走进了学堂之中。<br> <br> 一见到兰芝进来,教习宫女便停下了讲课。宛玉和宛然两姐妹也抬起头来看着她,尤其是宛玉,一双眼睛内盛满了期盼,任谁也能看出,她实在盼着下课。<br> <br> 让宛玉感到沮丧的是,兰芝并没有看她,反而朝着宛然道:“三小姐,大夫人找你。”<br> <br> 宛玉嘟着嘴道:“母亲都不找我。”<br> <br> 兰芝内心很喜欢这个二小姐;道:“是三姥爷家的故交来京,大夫人让三小姐去拜会。”<br> <br> 宛玉这才罢了,不过看着宛然向外走,她还是忍不住道:“三妹妹,你记得路过方和斋的时候,一定要给我带一盒清河酥酪回来。”她眼巴巴地看着宛然,宛然笑着点点头,这才跟着兰芝走出了课堂。<br> <br> 大夫人朝宛然道:“之前送你回京的方家递了帖子。我想你还是应上门去拜谢,礼物我已经备好。今日你大哥正巧有空,就让他送你去吧。”<br> <br> 宛然谢了大夫人,换了一身出门见客的衣服,带着初伏上了牛车。<br> <br> 本来二夫人听说让自己的儿子护送宛然外出,心中十分不喜,就要撺掇着儿子告个病。<br> <br> 还是大少奶奶郑氏知礼,闻言规劝自己的婆婆:“那方家听说也是官宦人家,不如让夫君去一趟。说不定还能结交一二一点好友。”<br> <br> 二夫人不屑地道:“老三自小就是个蔫蔫儿的,我才不信他能有什么厉害的故交。”话虽然这样说,她到底同意了儿子出门。<br> <br> .<br> <br> 于是杜行端骑着马,护送着宛然的牛车,朝城东的方家驶去。<br> <br> 路上途经番坊,此处乃是四海番人聚居之所,虽然不如锦鸾阁所在的东市,却因南北往来行商行貌各异,又有许多域外来的胡商经营各种稀奇古怪的店铺,久而久之也成为了帝京的一处繁华所在。<br> <br> 杜行端自成婚以后,便被母亲拘在了家中。他本是个好玩儿的,此时得了机会,经过番坊,看着路上目不暇接的精美商品,眼睛都直了。<br> <br> 到了一处豢养歌妓的酒馆,雪肤碧眼的胡姬在厅堂之中翩翩起舞,杜行端立刻感到步履沉重,几乎不想走了。<br> <br> 就在他出神的时候,集市的另一端传来一阵骡马嘶鸣的声音。紧接着,犹如落雨一般的蹄声响起,由远及近。坐在车中的宛然,不知外面的情形,稍微提高了声音,问道:“大堂哥。外面可是发生了什么?”<br> <br> 杜行端这才恍然惊醒,他朝着蹄声来处一望,大惊失色。<br> <br> 只见一匹披着彩帛的烈马,横冲直撞地朝着此处奔了过来。杜行端是个草包,见此情景,腿都软了,一面大声喊着“三堂妹块躲”,一面自己呼喝着坐下的骏马,想要避到一边。<br> <br> 宛然听见情形不对,伸手拉开了帘子。此时那烈马已经奔到了,离车几丈远的地方。<br> <br> 跟着宛然出行的初伏,吓得面无人色,却见她家小姐,伸手从抖如筛糠的车夫手中抢过了鞭子,继而矫健地跳下车子,迎着烈马站在了大道中间。<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