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以绿黛眉,
暮色嫣容媚。
后宫十几载,
胜于凤凰飞。
沉鱼西施庙,
会稽山水墨,
乐以儿女随。”
二王妃一杯茶品完,一首诗词也随之赋完了。
“好诗好诗。”公主在一旁称赞道。
“哦,原来九妹也懂得赋诗之理?”皇上笑道。
公主不服输的说道:“赋诗当然不是本公主的特长,但是这品诗本公主还是不赖的。”
“那你从这诗中品出什么了?”三王爷说道。
“你们,你们,你们一个个都欺负我,母后!”公主向太后撒娇道。“好了好了,母后也想听听你从这诗中品出什么了?”
“这个,这诗中讲的是母后,母后的美貌倾城,然后,然后。”公主绞尽脑汁的想着。
“好了,让我说吧,除了方才九妹所说的,这还是一首藏头诗。取其句首谐音便是‘祝母后生辰快乐’,九妹你说对不对?”皇上笑着说道。
公主直点头,“对的对的,方才我也想说的,只不过一时没想出来而已。”
所有人都笑成一团,公主不高兴的向太后撒娇着。“哎,光顾着说我们了,皇兄,你的寿礼呢?”公主似乎是抓住了个皇上的把柄沾沾自喜。
“你皇兄已经送给哀家了。”还没等皇上说,太后对公主说道。
“在哪里?拿出来让我们瞧瞧。”公主说道。
“这东西可拿不出来。”
“究竟是什么东西,母后,你就别卖关子了。”
“好了好了,告诉你便是了。你皇兄今日派数十名宫女侍婢出宫去附近的庙宇替哀家祈福了。”太后笑道。
公主瞅了一眼皇上:“真想不到皇兄的心思何时如此缜密了。”
“你皇兄的心思不仅如此,还想到其他了。你不是一直想听你二哥弹琴吗,今日便成全你。”皇上命易楚拿来那把上好檀木古琴给二王爷。这把上好的檀木古琴是古琴巨匠燕青所造,传言燕青生前制造了三把古琴,一把送给了他作为心爱之人,一把在他临死前被他烧了,另一把则藏于宫中,所以异常珍贵。
二王爷抚着檀木古琴上雕花的纹路,“真是把好琴,九妹,你想听什么曲子?”
公主琢磨了下,“不如让皇兄的奉茶丫头舞剑,二哥抚琴如何?”公主笑着看着易楚。
“公主,这可如何使得,奴婢是万万不敢在各位主子面前这般大逆不道。”易楚推脱道。
太后非常宠爱这个女儿,事事顺着她的意思,当然这件事也不例外,“哀家恕你无罪,既然公主想看你便耍一会让公主瞧瞧,说不定公主高兴了还赏你些东西也说不准。”
“既然如此,奴婢便献丑了。”易楚瞧着那把木剑,似乎不太适合舞剑之用。
“用我的佩剑罢。”三王爷将他腰间的佩剑递给易楚。“谢三王爷。”
皇上笑道:“倾虹,你可是赚了大面子了,我三弟这把剑乃是稀世珍宝,从不轻易借人的,就连朕想借也是难得很。”
见三王爷脸色有些尴尬,皇上说道:“开个玩笑,三弟莫怪皇兄才是。”
易楚瞥了一眼二王爷,心里琢磨着不知他此次会弹奏何曲,“二皇兄,不如弹奏春江花月夜,如何?”公主说道。
“好,既然九妹想听,皇兄便弹。”二王爷双手抚琴,缓缓琴音悠然流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春江花月夜本是唐朝诗人张若虚之作,乃是上乘之作,后世之人谱曲,这才有这首旷世之作。
易楚一边吟唱一边舞剑太虚,一套太虚剑法悠然反侧,缓缓流畅,将词中所书的游子在外漂泊思念心爱之人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曲舞毕,她缓缓流出眼泪来,“这是怎么的,怎么哭了?”太后问道。
“回太后,方才那词那曲勾起了奴婢对家中母亲的思念之情,这才流泪。”易楚抹去眼角的泪珠。
公主说道:“皇兄,你这奉茶侍女不尽武功了得,还是个才女,竟把这春江花月夜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如此可是你大材小用了?”
“想来也是朕的疏忽了。呵呵呵。”皇上笑道。
三王爷问道:“方才你所使的可是虚桐派的太虚剑?”
易楚点头道:“回三王爷,正是。奴婢进宫前曾看过些书,所以不才练得一招半式。还请三王爷不要见笑。”
“哪里,依我看你这剑法比纯正的虚桐派弟子使得更炉火纯青,皇兄,你这皇宫可真是人才济济!”
“被你们一说还真是如此,看来皇宫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皇上笑道。
“哎,我听闻三嫂的书法可是一绝。”公主说道。
皇上笑道:“我早就有所准备了,来人,笔墨伺候。”
皇上命人端去的笔墨纸砚乃是上品中的上品,乃是宫中的珍藏。“如此,采邑便献丑了。”
三王妃挥笔毫不吝啬,气势浩浩荡荡,足有大家风范。“一首李白的将进酒献给母后。”
几十大字跃然纸上,浑然天成,看得人只感叹江山壮观之美也不过如此。
“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发还复来’。”太后称赞道。“采邑的手笔果然了得,哀家自愧不如。”
“母后过奖了。”三王妃笑道。
不一会儿几个穿着华衣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跑进来,他们是小皇子小王爷和小郡主。“祝太后娘娘生辰快乐。”小孩子依依呀呀稚嫩的声音格外好听。
太后眯着眼笑道:“孩子们都上来吧,哀家要给你们糖吃。”
小孩子们一听有糖吃都欢欢喜喜的跑到上席,一个个伸出手领糖,看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