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重生之梁上燕
正文 宝铎久和鸣
作者:奶油馅 时间:2018-05-16 19:58 字数:3439 字

  永宁寺,早年不过是东篱城外一座无人问津的小寺。当年晏家高祖成信侯偶至东篱,因天突降暴雨,成信侯入寺避雨,与当时寺中住持结识,得高僧点拨后,嘱咐子孙待他亡故后,举家迁至东篱。<br>  之后,因高祖临终叮嘱,永宁寺得晏家子孙大力捐助,几经改建,香火渐渐旺,时至今日,已成东篱第一大寺。<br>  晏雉好多次从跟前跑过的那座九层宝塔,高达九十丈,加塔刹共有一千多尺,便是在东篱城内,也能远远看见塔身。<br>  便是这样的一座曾经不起眼的寺庙,在得晏家捐助后开建,于九层宝塔原身地下挖出金佛像三十尊。而今,这三十尊金佛像,全都供奉在宝塔背面的佛殿中。<br>  晏雉脸上还挂着泪,一声不吭地随着熊氏走过宝塔,在背面的那座佛殿前停下。而后,她听得熊氏朝在门前洒扫的小和尚,双手合十,行了一礼道:“明疏大师可在?”<br>  小和尚恭谨回礼:“师父已经等候女施主多时,两位施主请。”<br>  <br>  晏雉迈开腿,吃力地越过高高的门槛,抬头看着四周。<br>  殿中有一丈八金像,两侧各有寻常大小的金像五尊,绣珠像三尊,金线像二尊,玉像二尊,每一尊佛像面部表情都十分柔和,仿佛是慈悲地看着入殿的每一人。<br>  丈八金像前的佛龛上,香火袅袅,有一老僧坐在龛前蒲团上,灰黄的袈裟,石绿的袍子,听到身后动静,缓缓转过身来。<br>  <br>  熊氏上前,行了一礼。<br>  高僧微微抬眼,看着站在熊氏身侧,学着行了一礼的晏雉:“小娘子可知,何为三明,何为六通?”<br>  熊氏不明其意,低头看了眼身侧的女儿。<br>  晏雉如实摇头,轻声道:“不知。”<br>  “三明分指宿命明,知宿世;天眼明,知未来;漏尽明,断烦恼。六通则分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br>  晏雉心中微滞。<br>  她不懂佛理,却依稀从高僧的话中,得到了解惑的答案。<br>  “小娘子既得这般奇遇,不如好生重来,既已明宿命,知未来,便更可以断烦恼,塑新生。”<br>  高僧如此道,垂下眼帘,低诵“阿弥陀佛”。<br>  晏雉心头一颤,双手合十,朝着高僧便是一拜。<br>  <br>  熊氏并不知明疏大师话中深意,只以为四娘有几分佛缘,得了高僧青眼,面上露出浅浅的笑意。<br>  “大师,四娘的疟疾如今也好得差不多了,明日我等便会回城。今年的香油钱,已交予明朗大师。”<br>  熊氏如此说道。晏雉抬首,对上明疏大师淡然的目光,心头一紧,紧接着,便听见高僧悠长的声音,缓缓道:“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履,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自成信侯起,永宁寺多次得晏家捐助,才得以有了今日雕梁粉壁,青琐绮疏的盛景。佛祖有灵,自会庇佑晏家昌盛百年。”<br>  熊氏闻言,似乎并不在意这些,面上淡淡的:“大师吉言。”<br>  话罢,这才与明疏大师一道坐下,听其讲起《大般涅槃经》来。<br>  “……儿所引喻,不必尽取。或取少分,或取多分,或复全取。如言如来,面如满月,是名少分……”<br>  <br>  当夜,殷氏服侍晏雉洗漱更衣,正要吹了桌上蜡烛,忽的听她喊道:“乳娘。”<br>  “小娘子有事?”殷氏回首,见她在床上翻了个身,正侧着身子看自己,遂笑着问道。<br>  “乳娘,别吹灯,我睡不着。”<br>  殷氏一愣,然后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走到床边坐下,伸手拍了拍她的身子:“小娘子快些睡,明日起早大郎就来接我们回城了。小娘子可别在大郎面前打瞌睡。”<br>  如果她当真是个孩子,这会儿听了乳娘的话,早该乖乖闭上眼争取赶紧睡着。可她到底不是孩子了,乳娘提起兄长吓唬她的招数,好多年以前就已经失效了。<br>  晏雉缩在被褥里摇了摇头。<br>  殷氏哭笑不得,只得哄着她:“那小娘子是想听故事吗?前几日说的故事,小娘子不爱听,那今日想听什么?”<br>  晏雉仍旧摇头。<br>  殷氏微微蹙眉:“小娘子可是还想着大郎结亲的事?”<br>  “乳娘。”晏雉终于吭声道,“乳娘让灯亮着吧,等它烧没了就歇了。”<br>  <br>  殷氏无法,只得从屋子里出去。<br>  关上门的时候,她回头看了眼隔着窗还能见着的微微摇曳的烛光,长长叹了口气。<br>  一觉起来,小娘子怎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br>  <br>  屋外。<br>  长夜深深,高天风来,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遥传十里。<br>  屋内。<br>  晏雉翻了个身,对于终于灵活起来,能够肆意活动的身体,有了失而复得的感觉。<br>  她知道,她这是重生了,重新回到六岁那年的春天。<br>  灵活能动的四肢,能感觉到温差变化的身体,曾经是做梦都想重新得到的东西,终于都回来了。<br>  晏雉拉高被褥,遮住眼泪。<br>  她真的回来了!<br>  想起乳娘的话,想起明日一早就要来寺中接她们母女俩回晏家的兄长。晏雉咬了咬唇,决心要不顾一切提醒兄长,娶谁都可以,绝对不能娶沈氏。<br>  不能。<br>  <br>  晏家的马车就停在寺外,几个奴仆正忙着从车里搬出东西送进寺中。车旁站着一人,穿着天青色杭绸直裰,看侧影,已能发觉此人身材高挑,气度端凝,正与身前年轻的和尚说着话。<br>  晏雉被殷氏抱着,跟在熊氏身后,从寺中走了出去。见了人,忙行礼,道了一声“大郎”。<br>  听到声音,他回过头来,眉目疏朗,唇边还挂着浅笑:“母亲。”<br>  晏雉心头一震,脱口而出:“大哥!”<br>  <br>  晏家高祖虽曾获封成信侯,可到底惠不及三代,三代之后,晏家终究归于平民。好在祖上立下家训,并未因此致使家业颓败。至晏暹(晏雉父)这一代,晏家已成东篱大户。<br>  晏暹原配苗氏,生长子晏节,后将陪嫁管氏开脸,给夫君做了通房,待生下庶子晏畈后,抬做妾。苗氏生子晏筠后,突得病,药石无医,不日亡故。<br>  晏雉生母熊氏是续弦,生下晏雉的时候,大郎晏节已经十六岁了,二郎晏畈十三岁,三郎晏筠六岁。<br>  三个小郎君都是知书识礼的年岁,对代替过世的嫡母成为晏家主母的熊氏并无抵触,更是将这个刚出生的妹妹,当做掌中宝,细心呵护。<br>  <br>  其实,在晏雉的记忆中,才过弱冠之年不久的兄长,一直是个好看的郎君,好看到任所有人都觉得兄长没有一个孪生妹妹实在可惜。<br>  可在后来很多年的时光里,曾经笑容翩翩的少年郎,渐渐开始习惯蹙眉,即便心头无事,额间依旧有着“川”字,眉宇之中总是笼着一股无法笑容的郁色。<br>  时隔多年,再度看到那个年轻、自信的兄长,晏雉心痛的不行。<br>  <br>  来接熊氏她们的正是晏家嫡长子晏节,字德功,如今二十有二,生得确实十分好看,却又偏偏不会让人觉得女气。大抵是因为身高的关系——再漂亮的脸,也绝不会有哪家的小娘子身长八尺。<br>  <br>  “四娘,”见被乳娘抱在怀中的晏雉,倾着上身,朝自己伸手,晏节弯了弯唇角,笑着伸手从乳娘手中接过她,“来让大哥瞧瞧重了没有!”他一只手臂托着晏雉的身子,一只手捏了捏她的鼻尖,“有些重了,看来寺里的伙食还不错,没饿坏你这个小馋猫!”<br>  晏雉皱了皱鼻子,伸手搂住他的胳膊,不由自主地撒娇道:“大哥!大哥,四娘好想你!”<br>  晏节一愣,然后低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是不是又淘气了?突然撒娇,一定是又闯祸了。说吧,这回是捞了寺里的锦鲤,还是拔了大师们种的花草?”<br>  因着他家四娘,打小是个小魔星,这捞锦鲤,拔花草的事,确也从没少做。又因为这孩子一直缺少生母的照料,鲜少会主动与人撒娇。是以,才听到晏雉的想念,晏节当即就怀疑起,莫不是闯了什么祸,想央着自己帮忙解决。<br>  晏雉到底是个成年人,被人将不懂事时闯的祸重新翻出来,难免有些燥得慌,红着脸,瞪眼道:“我没有!我就是想大哥了!”<br>  晏节大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屁股,转身将她放在了马车上:“行了,大哥知道你想大哥了。四娘先进车,大哥去和住持道声谢,这就回来。”<br>  晏雉点头,转身钻进车厢里。不多会儿,殷氏也进了车厢,问及熊氏,说是后头还有一辆马车,专门坐娘子和侍奉娘子的女婢的。<br>  <br>  晏节向明疏大师告辞回来上车的时候,掀开车帘,只见得车厢里,小小的孩子蜷成一团睡在靠边的小榻上,殷氏正俯身要将薄被盖在她身上。<br>  晏节轻轻“嘘”了一声,弯腰走到榻边坐下,接过殷氏手里的薄被给人盖上,又伸手动作轻柔地将贴在晏雉脸上的,一小撮头发捋到一旁。<br>  他没有注意到,看起来已经睡着了的晏雉,实际上,不过是闭着眼睛想要眯一会儿。等待发觉他的动作的时候,索性闭着眼睛装睡。<br>  阿爹忙于家业,阿娘年纪轻轻,却常年与青灯古佛为伴……明疏大师说得对,她既已明宿命,知未来,便更该凭己力断烦恼,塑新生。<br>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