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景书往事
正文 第十七章 玉在椟中
作者:一寸莲华 时间:2018-05-21 23:40 字数:2992 字

徐洲在他的怀旧风中,步下台阶:“九年前,也就是1996年,我考入了国华,那时候的大学生录取比率大约20%,还是包含了中专大专等职业学校的,能上国华这种百年名校的简直是千里挑一,考得上就意味着毕业后你可以直接回家乡进政府或者国企当官了。所以,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然而,到了学校之后才知道,国家政策也是在这一年变更,包分配变成了自由择业,哪怕是北大清华学生,也有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一时间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在座的应届毕业生们面面相觑,同样面临找工作处境的人总会有相同的感慨。

徐洲笑了:“当然,我们当时的处境,比你们现在会好一些,因为,那时候的大学生,还算是祖国着力培养的栋梁,实行的还是精英教育。在我们开始找工作的那一年,1999年,精英教育就变成了大众教育,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仅此一年招了160万大学生,录取率近一半。”

忽然话锋一转:“这位同学,你觉得国家出台的扩招政策是出于何种情由?”然后把麦克风递到了身边一个学生嘴边。

那学生被问得猝不及防,来不及多想,就信口幽默了一把:“想来是国家要给我们一个机会,增加我们和学长您一个母校的概率啊。”

这讨巧的回答引得不少人笑出了声,徐洲接过麦克风,点头笑着说:“应变能力不错,口才不错,形象也不错,可以考虑往公关外联方向发展。给大家提点小建议,我国芸芸众生13亿,要想脱颖而出,就得学会加深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大家回答完了问题,不妨做个个性自我介绍。”

然后把麦克风递给了另一位学生,含笑问:“你觉得呢?”

那女生中规中矩地问答:“徐洲学长,您好,我是国际经贸系大四的王楠。中国2001年加入WTO,但从上世纪末就开始申请,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往年过低的录取率导致高端人才缺口较大,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供应。”想了半晌,觉得没什么可补充的了,就把麦克风还给了徐洲。

徐洲拿定了这个问题,又转到了张明朗边上,把麦克风递给了他。

张明朗一早就在心中总结好了答案,说出的话层次分明:“徐总,我是大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明朗,我觉得国家出台这个政策,不外乎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国家持续增长的经济需要大量人才,这也是党十五大精神要求的;第二,广大群众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扩招也是符合民意的;第三,全民素质需要提高,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徐洲微笑赞叹:“逻辑分明,条理清晰,绝对是个优秀的技术专业人才!还有没有哪位想要补充的?”

大家在心里酝酿了许久答案,结果被张明朗一个人倒豆子般倒完了,心里便隐隐有些失落,但都是聪明人,说不出新意,不如不说,因此这一问出口,得到的却是满园静寂。

余书霏看着站在自己旁边的徐洲,身材笔挺,面含微笑,扫视着礼堂听众的凤眼却含了几分期待,显然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心里不禁琢磨着,他想听到的回答,到底是什么?

正思索间,徐洲的目光便转到了她身上,于是,就迎着那道眼神,缓缓站了起来。

徐洲上扬的凤眼微微一眯,嘴角浮出了半抹笑意,把麦克风递给了眼前这个明显比在座其他人都要青涩的女孩子。

余书霏飞快地梳理着思维,放慢了语速,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沉稳庄重:“1989年,票证经济的结束让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但民间资本、外资经济的冲击,让国民经济在90年代陷入短暂的动荡,对外输出不大,内部需求也比较小,宏观形势比较胶着。”

说到这里,余书霏顿了顿,觉得背景已经交代清楚了,然后就切入了正题:“经济形势不好,政府就得采取政策来推动。教育产业化只是拉动内需的一种手段而已。”

注意到他说“教育产业化”时候徐洲表情的微微动容,余书霏一笑,紧接着说:“而扩招也只是教育产业化的一种体现方式。因为中国父母的观念比较特殊,觉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从中国父母口袋中掏钱出来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的孩子读书,扩大内需的同时,还可以推迟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可谓一举多得。但最根本的原因,说白了,其实就是,经济涨不动,政府变穷了,于是制定了这么一个政策,变相从老百姓口袋里拿钱!”

最后一句话说出来,顿时群情唏嘘,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在这种场合竟然敢这么说,简直是想被请去喝茶了。但心里也忍不住暗赞,这话说得一针见血,漂亮极了!

余书霏也没料到她一时口快说了最后一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微微笑了笑,就把麦克风还给了徐洲。

徐洲含笑看了看余书霏,按了按手中的翻页器,屏幕上的宣讲PPT切到了一个页面,上面写着:一个商品的出路在哪里?

“不错!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我,都是父母用自己的血汗钱投资教育产业而出的商品,那在这个物欲横流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徐洲看了看余书霏,又把麦克风递给了她。

余书霏想着张明朗所说的徐洲的经历,四年潜龙勿用,一朝飞龙在天,略一沉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徐洲怔了一怔,忽然放声笑了,大步走到舞台中央,指着屏幕说:“我们也和椟中的美玉、奁内的金钗一样,伺机而动,待价而沽,就为了把自己的劳动力卖个好价钱!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劳动获得最高的价值,欢迎你来嘉陵!如果你想把自己打造成身价不菲的国际品牌,欢迎你来嘉陵!如果你的目标是在这个瞬息多变的商场上翻云覆雨,让自己成为业内最值钱的商品,欢迎你来嘉陵!如果你是个心怀无私凡事不求回报的奉献主义者,不好意思,嘉陵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我十分欣赏你的高尚品格,作为学长,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慈善单位。我们需要的是有激情、负责任、能吃苦同时也懂权衡、能看得清楚现实的人才,如果你拥有这些属性中的任意三个,即使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没有出色的外貌长相,即使没有超人的IQ和EQ,我们都同样为你敞开怀抱,期待着你的加入!”

短暂的宣讲会,在徐洲并不高尚却振聋发聩的总结中结束,连见多识广的张明朗,也对徐洲的演讲水平推崇备至。

看着大家排队向HR递简历,张明朗也忙得一塌糊涂,估计暂时不太可能再找他问兼职的事情,余书霏就没有再停留,想着徐洲的话,走出了礼堂。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需要伟大无私的理想,只需要切合实际的行动。

因为前一夜没有睡好,她的脑袋有些昏昏沉沉了,得赶紧回去补个觉,这么想着,脚下也就越走越快,转弯处一个不留意,撞上了一台同样在转弯的黑色奔驰。

好在奔驰开得极慢,又是余书霏自己撞上了车身,因此并没有撞伤。车主摇了下车窗,含笑问:“没事吧?”

双眉修长,凤眼斜飞入鬓,赫然便是徐洲。

余书霏微微一笑:“没事,师兄。”

徐洲对这个见解独到的师妹有很好的第一印象,他微笑着发出邀请:“师妹是否赏脸,一起去喝个早茶?”

余书霏本能地拒绝:“不好意思,我一会儿要上课。”说完这话就后悔了,毕竟她现在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也许徐总可以帮她。但话已经说了出来,就没有办法再收回,只能在心里不胜懊恼。

徐洲也不在意,依旧笑得如和煦春风,他从车中递出来一张名片:“学业为主。师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打电话给我,国华校友,同气连枝。”

余书霏礼貌地接过来,道了一声谢,徐洲这才挥手作别,开车离去。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