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到房间内,好儿张开朦胧的双眼,从窗户的缝隙中看到远方的天空,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浮游而动。
咚咚咚……有节奏的敲门声打断了好儿欣赏天空的思绪。好儿起来,打开门,见到一个大约二十多岁,身穿官服的青年,全身透露着干练之气。没等好儿说话,青年就开口了。
“贵人有礼了,我是庸方的卫正,奉命陪同你参观我们庸方的茶坊、漆坊、盐井这三处生产基地,你有什么问题的话,都可以随时找我。”
“感谢屈候的美意,那这几天就麻烦你了。”好儿答复道。
“早饭我已经命人备好了,就在楼下,要不,我们一起去吃早饭吧?之后,我们去茶坊看看,了解下我们庸方的茶艺。”卫正胸有成竹的说。
好儿随着卫正到大厅,有很多人已经在大厅就餐了,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些食物,两人坐下开始吃了。桌子边角上的一壶水引起了好儿的注意,因为从壶里散发出了幽幽的清香。好儿耐不住好奇的问道:“请问,这壶里是什么?怎么香气扑面而来?”
“那你尝尝看。”卫正在设置悬念的回答。
好儿到了一碗,喝起来,刚到嘴边,就感觉到一种磬人心脾的舒畅。好儿满脸的好奇转向了卫正。
“这是我们庸方有名的茶叶,石城香,经过精致加工而成的。感觉不错吧?吃饭后,我们就是去生产茶叶的这家茶场。”
“那我们就赶紧去吧。”好儿有些迫不及待了。
出了驿馆,沿街向南七八里路,就到了茶坊,一行强劲有力的文字刻在招牌上:石城茶坊。好儿和卫正在茶坊管事的指引下,进入了茶坊。茶坊的面积很大,分为六个区域,是根据茶叶的制作流程来分工进行的。卫正一边引着好儿观看,一边对制茶流程进行说明,如数家珍似的。
“制茶一共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去青,先把鲜嫩的茶叶采集过来,放在晾晒架上进行晾晒,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晾晒有干晒和湿晒,干晒就是在太阳下暴晒,湿晒就是在室内慢慢阴干。管事指引着好儿看去,在这一区域里,有很多的麻布铺在地上,上面全是茶叶,茶叶铺成不等面积的大小,中间留有人行道,几名奴隶在翻晒茶叶。
第二步是发酵,发酵就是让茶叶放置在空气中,经过十天左右的变化,茶叶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慢慢的产生香气。这一区域的茶叶是堆放着,有厚厚的几层,就像鞋架一般,分成不同的层次。
第三步是揉捻,等茶叶的颜色发生变化之后,把茶叶放在鼎里进行炒,去除水分,茶叶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接着,把茶叶进行揉捻,茶叶就会变得柔软而具有不同的形状,在水中就很容易泡开了。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这就是初制茶了,就可以食用了,如果还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进行第四步。此区域有几个大鼎,鼎下是柴火,几名奴隶在看守着烧火,以便掌握火势的大小,还有几名奴隶在用专门的工具在翻炒茶叶。
第四步是精致,精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把茶叶按照大小不同进行归集,也可以把茶叶进行剪切分离,还可以把茶梗去除,如果茶叶还是不够干燥的话,可以再次进行干燥处理。这就是精致茶了。
第五步是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在茶叶中加入不同的物质,如花、香料等,茶叶就成为了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味道。
管事讲述完茶叶的制造过程,整个茶坊也参观完了,好儿依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没想到这个偏远之地竟然有如此好的制茶工艺。敬佩之余,想的更多的是如果在自己的祈方也有一个这样的茶坊,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好儿,这茶坊我们看过了,现在也到了吃饭时间了,我们去吃饭吧?让你尝尝我们这里特色的食品。”管事打断了好儿的遐想。
“好,恭敬不如从命。”好儿转回了思维,也许管事还有更多的惊吓在等着好儿。
两人回到驿馆,休息片刻后,看到桌上的美食,也许是一天的参观过于劳累,就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的解决了端上来的食物。
夕阳在天边留下一抹火红,好儿坐在卧室内,心中总有许多纠结,也许是离家许久的思乡之情悠然而生,也许是水土不服的身体不适,此刻的心情是不畅的。白天喧闹的街市逐渐的安静下来,留下虫子的嘶鸣。信步庭院也是一种享受,好儿收拾了心情,在驿馆的院子内漫步,月光的银辉洒满大地。
突然前方的屋顶上有两个黑影,似乎有人在说话。好儿迅速的提高了警惕,靠在墙边细听。
“子昭在庸方,我们要采取行动了,配合我们大王的大军行动。”一个黑影轻声的说。
“现在采取行动,恐怕不易,子昭很贤德,也很得人心。”令一个黑影应声道。
“他越是得人心,将来继位以后,对我们越不利,这次是个极好的机会,一定要除掉他。不能再出差错了。”一个黑影的语气很坚决。
也许是黑影听到了什么声音,两个黑影迅速的消失在夜色中。
好儿回到卧室,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所说的子昭难道是王子昭,以前唐国老说过,这个王子很贤德,为了更好的锻炼王子,商王小乙把他送到民间来。正常情况下,保密工作应该做的很好,怎么会泄露呢?难道有人不想让王子昭继承王位?一定是这样。
学习要乘早,做别的事情一样要乘早。好儿今天起来的就特别的早,她急切的心情想去看看在这个和海相距千里的地方怎么制盐的。好儿很早就听唐国老说过,在沿海地区,奴隶们在海边挖了很多的盐田,用海水晒盐。可是在这里盐是怎么生产的呢?
好儿刚大厅吃饭,就碰到了卫正,他过来就是陪同好儿一起去盐井的。二人简单了吃饭后,就向盐井赶去。盐井位于城外的山中,距成立大约有二十里,所有二人骑着马向深山中驶去。
浓密的树林,多处是有猛兽的,为了安全,都是选择结伴而行,而且是走大道。总的说来,这一段路还算是顺利的,即没有约到猛兽,也没有遇到土匪恶霸。
在丛林之中,远远的就看到前面有一个很高的木制的高台,高台上有长长的粗绳垂下,走进了才知道,高台的下面有一口很大的井,井口的直径有一米多,在井壁上有用木棍做的阶梯,一直延伸到井底。
管理盐井的执事过来,和卫正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就向好儿走来,“贵人好,我是管理盐井的执事,欢迎你来参观,但是我们这里有一定的危险性,请你注意安全。”
“感谢执事大人的提醒,一切听从您的安排。”好儿很顺从的说。
这时,有两名奴隶拿来了火把,在执事的引导下,卫正和好儿沿着盐井的阶梯下去了。
越往下越冷,感觉有一股冷风在身体周围游动,像是从地府来的幽灵一般。好儿不禁的身体颤抖了一下,紧紧的跟着执事。
到了井底,原来这里别有洞天呀。下面有很大的空间,方圆百米有余。十几名奴隶在采盐石和液体。奴隶们先用铜钁把盐石刨除来,盐石是一种含盐量很高的石头,用木车装着,系上绳子,拉倒盐井外。而剩下的含有盐分的液体,用铜鼎装着,也拉倒盐井外。在盐井外,还有专门的加工场所。
到了外面,执事引导到一个很大的坊区,执事对着好儿,说:“这个盐坊区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溶解区、除杂区、加热区、炕盐区、包装区。”
“这边就是溶解区,溶解区主要是把盐石砸碎,放在这个大水池中,让石头里面的盐分全部都融入水中,这样才能把盐分分离出来。”执事指着一个大水池说。两名奴隶在把运来的大盐石砸碎,导入大水池中,池子的边上还有一名奴隶负责搅拌,加快溶解。
“这是除杂区,当盐石溶解的差不多时,我们会把池子下面的出水口打开,让盐水流入到这个大池子中,在中间流淌的过程中,有麻布在中间挡住,这样就可以过滤掉杂质了。”好儿仔细看盐水流淌的过程,发现流淌的通道有好几道麻布进行过滤,为了增加过滤的效果,通道是弯弯曲曲的,水流非常缓慢,最后流入池子里的盐水,几乎没有了杂质。
“当盐水流入这个大池子中时,在鼎下面放上柴火,进行煮沸,当把水烧干时,剩下的在底部的白色粉末就是盐了。”好儿走上去看,发现这个池子是用铜做的,下面是空的,还有烟道,像是一个极大的地锅。下面放了很多的柴木,熊熊烈火在燃烧,锅里的液体十分粘稠,在不断的冒泡上浮,散发出一种带有咸的味道。
“炕盐就是把烧干了的白色粉末盐从锅里铲出来,用石头砸碎成粉末状,然后装入陶罐中,由商人运出进行出售。”好儿顺着执事的手指方向看下去,几个奴隶在用石头砸盐巴,外面还有几辆牛车,上面装了几罐盐。
“这边来,我们进去休息下,谈谈我们这边的盐史吧?”
好儿和卫正随着执事走了下去,在一个茅草棚里做了下来,这时,一名女奴隶拿来了一点吃食,三人边吃边聊。
“我们这里的制盐也有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夏朝建立之初就有了,当时的规模比较小,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候伯的重视,规模逐渐增大,盐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直到现在的规模。”
好儿不仅佩服庸方的制盐技术,也在思索这厉害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