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来妹喜怎么样了?”好儿想知道这位美女的后来生活是怎么样的。
妹喜后来为我南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南巢国值得永远怀念的伟人。
可能是水土不服,姒桀来到南巢,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在加上年事已高,心中忧虑万分,来到南巢才一年多就去世了,连自己的孩子出生都没见到。姒桀临死时,把王冠带在了妹喜头上,并嘱咐亲信,好好辅佐妹喜,发展壮大南巢国。
但是这些亲信都是武夫,本想这姒桀死后,会把南巢交给他们管理,没想到让一个女人骑在他们头上,他们很不满意,就把妹喜流放在卧牛山下,美其名‘曰为姒桀守墓’。妹喜在卧牛山下吃了很多苦,终于把儿子生下了,妹喜体会到了人性的险恶。为了儿子以后可以有个更好的环境,妹喜决定夺回南巢国。妹喜的善良和平易近人,取得了很多村民的尊重和敬仰,妹喜偷偷的训练村民,同时关注南巢国内的形势发展。
只要自己努力,上天总是会给你机会的。南巢国因军人当政,相互之间因利益冲突,经常发生战乱,领导人是一场接着一茬的换。人民极度厌恶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生存状态,因为最终的苦难都要人民来承受。老百姓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大王来领导他们。
妹喜派出人联系了忠于姒桀的亲信,还有一些拜服于妹喜才能的人,约定日期,妹喜亲自挂帅,里应外合,率军打下南巢,驱逐了这些乌合之众,结束了混乱的时代,让人民有了个安定的生活。妹喜掌权时,极力实施仁政,发展生产,减轻税赋,南巢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妹喜还派出使者,归顺大商,获得了大量的大商的资助,南巢国从一个蛮荒之地发展为大商南部一个强盛的方国。
妹喜终身未再嫁,守了三十年的寡。妹喜死后,按照她的遗嘱,把她和姒桀葬在一起。他的儿子当上君主后,无奈和姒桀一样昏庸,受到了南巢国军民上下的驱逐,不知所踪。现在南巢国的候伯是归顺大商的姒桀的儿子的后裔,因为他们怨恨姒桀昏庸无道,被灭国,所以姒桀之墓无人祭扫。很多南巢的百姓都是怀念妹喜的恩德,时常来祭扫。
听着故事讲完,好儿依然没有困意,但是看着渔翁直打哈欠,好儿起身向渔翁道别,走进内室休息了。好儿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以前在祈方时,听到的妹喜都是红颜祸水、祸国害民之类的词,渔翁讲述的妹喜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这是好儿第一次对历史产生的怀疑,难道历史是可以修改的?历史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来打扮造假吗?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又是什么呢?带着许多疑问,好儿沉沉的睡着了。
向渔翁道谢,和渔翁道别,好儿在朝阳初升的时候,就进城了。城里的行人打扮各异,有的是大商的服饰打扮,还有的是夷族打扮。街头的两边摆满了商品,大部分是海鲜。走着走着,进入了一个广场,圆形的广场可以容纳数百人,中央是一个石刻雕像,有两人高。雕像是一位女人,两眼注目前方,身披战甲,手持刀剑,背负强弓,俨然是一位女将军。雕像下方有一行字:王后妹喜。
好儿出神了,妹喜怎么是如此打扮?不应该是身着华丽衣服,秀丽无比的王后吗?这时,走过来一位老者,看到好儿专注着雕像,就插话道:“不知贵人对这雕像有什么高见吗?”
“我是好奇这打扮怎么是如此模样?”好儿不解道。
“听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妹喜虽为王后,但在我们南巢,她却是一位贤人。先是率军打败独裁的军队,然后发展经济,与周围各地贸易,富国强兵后,率军开疆拓土,短短的三十年里,把我们南巢由一个蛮荒之地发展成富庶的强大方国。这个石雕也是我们为了纪念妹喜而建的。”老者充满赞美道。
“原来如此,可是大商的史官对妹喜的评价不是如此呀?”好儿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大商的史官把妹喜描述成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是吧?”老者反问道。
“是的,大商的人都是如此说,甲骨中也是这么记载的。”好儿表示同意。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根据人的不同需要而粉饰,通过各种文字记录加以固化,后人了解历史只有依据这些记录,代代相传,差之千里呀。”老者感叹道。
“史官们为什么要把脏水泼到妹喜身上?大夏统治五百年,会因一个妹喜就亡国?这都是统治者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妹喜的缺点无限放大,优点缩小甚至隐晦的结果。”
“你想,大商为什么要灭夏?还不是为了利益,灭夏总是需要理由吧,不然就是师出无名。骂姒桀无道,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多人忠于姒桀,为了安抚这些人,就把脏水泼到妹喜身上,还有后来的史官们为了劝谏君王不要沉迷于美色,就把妹喜描绘成红颜祸水。”老者愤愤不平道。
“大夏的灭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夏朝的内部矛盾很早就有了,因为王权的强大,矛盾没有显现,王权一旦弱小,矛盾就很激烈,甚至达到亡国的程度。”老者分析道。
好儿听到这些,对自己固有的思想价值冲击很大,好儿很彻底的认识到,看看清事物的真相,真的很不容易。先理清错综复杂的利益,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到其他地方去看看。明天是南巢最大的盛会,祭祀妹喜,保佑南巢五谷丰登,国富民强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过来看看。”老者看着好儿不言语,以为好儿不相信他说的。
“谢谢老先生,明天一定过来看。”
第二天,好儿早早就起来了,吃食过后,向驿馆执事打听了祭祀会场在哪里。一路上,看到很多人都去参加祭祀活动,几乎是全城参与。祭祀场在南巢的城中心的祭祀广场,今天这里几乎是人山人海。祭祀广场中间的柱子上悬挂着巨大的妹喜画像,从画像来看,妹喜不仅妩媚动人,眉目间有一种摄魂的诱人,而且还透露出一种坚贞刚毅的气度。穿戴戎装的巫师在祭台上振振有词,说着一些祭词,唱着祭歌,然后匍匐跪拜,台下人也跟着跪拜,似乎是在祈求庇护,好儿不知觉的也跟着跪拜。最后是巫师跳大神,围着画像跳舞,时而双手举起,时而双手垂下,时而呼呼而叫,时而摇头晃脑。
当巫师祭词完成后,接着是祭舞开始演奏,衣着盛装的祭祀奴隶有节奏的走到台上,一边舞动一边歌唱: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南巢奏假,绥我思成。(南巢后人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于赫妹喜,穆穆厥声。(妹喜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顾予烝尝,妹喜之将。(敬请先祖纳祭品,妹喜子孙天佑助。)”
优美的音乐和祭词很吸引好儿,这也让她想到了大商的祭祀,音乐和舞动完全与南巢不同。大商的祭祀是一种庄重的情形,音乐素雅而清欢;南巢的祭祀是一种威严的情形,音乐紧凑而欢乐。
台下的百姓也随着音乐而舞动,似乎是人人都是载歌载舞的能人异士。台下和台上构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都沉浸了欢乐之中,意味着将来的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这时,南巢的候伯走上台,向妹喜叩拜,口中默默祈祷。起身向台下观望,注目道:“妹喜是我南巢之福,给我南巢带来了繁荣与昌盛,我们感谢妹喜,也祈求妹喜保佑我南巢国泰民安。每年祭祀妹喜的盛会也成了我们南巢重要的事情,这几年也获得了妹喜的庇护,我南巢是风调雨顺。”
“让我们把欢乐带给妹喜,妹喜感受到我们的欢乐,一定会把福佑带给我们。欢乐就在我们面前,欢乐起来吧。”候伯也跟着舞动起来。
在一片和谐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祭祀。祭祀结束后,参加祭祀的人自动的排好队,等着分发祭祀的牺牲,每个人都领导一部分祭祀用的肉,开心的回家了。对于百姓而言,这不仅是祈求福佑的大会,还是享受美食的盛会。
好儿回到驿馆,回想起在南巢的各种见闻,深刻理解了,万事都需要深入思考,来察觉事件内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