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我还要谢谢你呢,是你让我知道我父候和母后是怎么死的了。”好儿感谢道。
“本来是我引起了你的不开心,怎么又成了你感谢我呢,我都有点头晕了。”王子一脸的茫然。
“你先别晕,还没有和我讲完白狼王的传说呢。那第二代白狼王呢?”好儿好奇道。“那我看你们鬼方的军旗上,是一个狗头人身的图画,那是不是盘王呀?”好儿回忆道,记得第一次见到鬼方的旗帜和标志时,就是这个图案,当时好儿还奇怪呢,这么放个狗不是狗,人不是人的生活画在上面呢。
“是的,那就是盘王,就是我们鬼方的保护神,也是我们的战神。有了盘王的庇护,我们鬼方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王子道,本想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这个场景实在是不合适。
“那为什么白狼王的传说你们就坚信不疑呢?还要发动这么大的战争,死亡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消灭我?”好儿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一个传说就让鬼方发动一场这么大的战争。
“我也不赞成发生战争,可是我劝不住父候。这也许和第二代白狼王的降世有关。那我就给你讲述下这个故事。”王子推测道。
第二代白狼王降世时,是出于夏王朝时期,夏王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的事情,其中的少康就是白狼王传世,因为少康的母亲就是我们犬戎的一个分支。
那我们先说说太康失国的事情吧。
大禹因治水有功,不孚众望,遂继舜而当了中原诸部落之共主,初都阳城,后都于安邑。据说禹大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而来与会的有“万国”之多。又传禹在世时也仿效尧、舜,荐举伯益为继承人,伯益按照传统也谦让了一下,躲到了老家去。但禹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儿子启,还帮助儿子建立很强大的势力和威信,所以禹推荐伯益只是做做样子。伯益这一躲,成了启的借口,禹的儿子启自行继位,而天下的百姓也是朝拜启而不朝拜伯益,于是启成了黄帝。
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能争取的要及时争取,即使只误了一点时间,也许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伯益就是一个例子,没有看清楚当时的情形和大禹的内心世界,如果伯益没有躲开,按时在大禹做样子时登上皇位,那么天下就是他的了。
伯益看启登上了王位,很多手下都不服气,认为要出兵讨伐启。部下积极的安排讨伐启的各项战争准备,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着想,如果伯益讨伐成功了,那么天下就是伯益的,他们这些将军也自然成了开国功勋,富贵无穷了。
人都有需要,跟着领导混都想名利双收,如果领导是个争权夺利之人,而且不顾及下属的利益,这么的领导乘早离开,否则只能出功出力没收益。
伯益在内心里也很不平,我也是按照以前的流程办事,这么就不行了呢。他没有意识到当时的环境和情景都与以前不同了,保守残缺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伯益在部下的拥簇下,出兵讨伐启。但是伯益的指挥能力不行,其军队的战斗力也不行,很快就被镇压了,成了刀下之鬼。从此,夏乃由一个部落之称而成了国名,都于安邑。
夏启大帝是非常厉害的,靠自己的武力建立了国家,打破了推荐领导人的传统,建立了家天下,把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家,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且夏启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把夏国建立的很大。虽然夏启是个雄才大略的黄帝,但是他的儿子太康却是个不成才的家伙。
据说启耽于饮酒作乐,在位十年而卒,传位给其子太康。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荒淫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这也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受到父亲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夏启死后,由其子太康继位,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位,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更可怕的是伯益的后裔,鼓动周边的方国联合起来推翻启的统治,其中有穷氏的后羿因为有勇有谋,又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成为了联盟的盟主,帅兵攻打太康。
而太康却浑然不知,继续自己的游玩和享乐。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三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这时,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乘机召集人马起兵,因为百姓都憎恨太康的无道,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后羿很顺利的就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后羿为了防止太康回国,派人把守住洛水的归路。
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
太康的兄弟本来不和,但是面对共同的外敌时,却团结了起来。这些兄弟都不是后羿的对手,很快被击败了。他们希望太康回到都城夺回国家,无奈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终没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著名的《五子之歌》。
歌词的大意是: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君主应当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色、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亡国。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大世时,他身为万邦之君,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啊!
因为夏朝还有很深的势力,后羿不敢擅自废立,于是就把太康困在阳夏,自己暂时摄政。当然,太康的后宫、财物和奴隶都归后羿享用,后羿也慢慢变的胆子大了,也学会骄奢淫逸了。太康在悔恨和忧郁中离世,二十七年后病死于阳夏。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太康弟仲康为王。仍由后羿专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义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忧闷成病而死。
仲康死后,后羿本想自己继承王位,但是遭到夏朝的很多实力反对而作罢。于是立仲康的儿子相继位,相年龄这时还很幼小,成了后羿的傀儡。但是后羿害怕相长大以后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想除去他。后羿经常带兵进逼,相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只得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相虽然继承了王位,这个王位是名不其实的,没有任何权利,仅仅有个名称而已,还是个逃亡之君。
人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权力大了,身边都是些溜须拍马之徒,个人的自我感觉良好之心就很快膨胀,转化为自满之状,不思进取,积极享乐。有时不堤防身边的人,给自己埋下祸根,身首异处。
相继位后的第八年,由于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猎为乐,于是后羿的助手寒浞想杀死后羿取而代之。寒浞收买了后羿的门生和贴身卫士逄蒙,由于逄蒙一直以来是后羿最信任的人,所以对逄蒙几乎没有任何防备。逄蒙趁着后羿喝醉之际,一刀毙命,寒浞几乎是同时起兵,攻下了都城,几乎杀光了忠于后羿的士卒。作为一个叛徒都没有好结果,寒浞打着为后羿报仇的正义之旗,杀死了逄蒙。寒浞逐步清理了夏朝内部不顺从自己的势力,很快在夏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内忧消除后,就要着手解决外患。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要诛杀夏朝的王族和相。斟灌和相的军事力量很弱小,为了保全实力,只好再次逃亡。相带领王族和军队先后在逃亡途中,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可惜都没有获得根据地。东夷各部落也一直不满于寒浞的暴力政策,想联合相推翻寒浞。于东夷各族来朝见,服从于相。
寒浞感受到,如果不解决掉相,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麻烦。于是派儿子浇又带兵奔袭东夷。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杀进相的住处,而且各种退路都被堵死了。相眼见难以脱身,就拔刀自刎而死。寒浞便篡夺王位,自己称王,夏朝灭亡了。
“太康死不足惜,相的被杀就有些可怜了。”好儿感叹道。“那后来怎么样了,快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