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王爷种了一盆花
正文 送回(修)
作者:一七令 时间:2018-05-31 18:43 字数:3723 字

  早朝之上, 年方十二的幼帝坐在龙椅上, 身着龙袍, 正襟危坐。冕旒之下虽是一张稚嫩的脸, 可深情却异常专注沉稳, 不似寻常孩童。<br>  <br>  底下站着的文武百官也都侧耳聆听, 不发一言, 静等中间那位御史大夫念完长长的弹劾之词。待御史大夫说完,已经是许久之后的事了。<br>  <br>  龙椅之上的皇帝也吐了一口气,朗声道:“众卿有何意见?”<br>  <br>  不多时, 吏部尚书出列道:“皇上容禀,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极是。自古亦有言, ‘天下之盛, 扬为首’的说话。如此繁盛之地,交上来的税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实在不能不叫人多想。料其中必定有些贪污纳垢之徒, 还请皇上彻查, 追回税收的银两, 以缓国库之需。”<br>  <br>  “臣附议。”又有一人说道。<br>  <br>  对于这等对自己自身利益没有多大关联的事, 朝中还是有不少义正言辞, 满腔愤慨之辈。<br>  <br>  此言刚好合了皇上的心意,皇上点点头:“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前赴扬州彻查此案?”<br>  <br>  户部侍郎一抬头,与前头的张太师交换了个眼色, 当即请命道:“臣不才, 愿为皇上分忧。”<br>  <br>  掷地有声,朗朗清清。<br>  <br>  皇上看向秦太傅,见他面容凝重,却并未立马应下。<br>  <br>  他不小了,以前是尽信他人,懵懂无知,如今有了自己的心思,却是处处思量,时时小心。一边是皇叔,一边是舅舅,无论哪方做大都不是他乐于看见的。<br>  <br>  皇上也一直寻求着中庸之法,平衡之道。可惜他人单力薄,又有强敌在前,哪能这么容易成功。朝中这些人,他能信任的也只有太傅太保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了。现下想来,怕是那段无知的时候才最惬意不过,人长大了,与之而来的是私心,是忌讳,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不甘。<br>  <br>  赵煊站在最前面,听到这位户部侍郎冒出来,几不可查地笑了一声。<br>  <br>  张太师一直盯着他,这会儿自然是看得分明,便笑问道:“摄政王这是何意,莫不是对陈大人不满?”<br>  <br>  “哪里那里,陈大人一心为主,实在是令人钦佩,本王怎么敢不满呢?”<br>  <br>  张太师冷笑了一声。一山不容二虎,他和赵煊从来都是不对付的,便是丁点儿大的小事,有时候也要针尖对麦芒,闹地难以收场。<br>  <br>  如今赵煊自退一步,便两厢安好了,张太师心中快意。<br>  <br>  不过,他显然是嘀咕了赵煊那招人恨的毒舌程度。赵煊放过了张太师,却对着那位还未曾站回原位的户部侍郎拉下了脸色:“虽说陈大人办事向来不错,可人品却值得商榷。毕竟,不侍二主的道理该是人人都懂的,陈大人明知故犯,实在是欠佳。”<br>  <br>  “摄政王你这是什么意思?”户部侍郎面含薄怒,可碍于眼前之人的身份,只隐忍不发。<br>  <br>  “侍郎大人,注意尊卑与措辞,对着本王的时候,得说,‘您’。”赵煊提醒道。<br>  <br>  “是下官以下犯上了,还请王爷恕罪。”户部侍郎忍下了一肚子的怨气,咬牙道,“摄政王方您方才说的,未免有挑拨离间之嫌。”<br>  <br>  “哪里那里,本王不过是提醒陈大人要忠于皇上罢了。这扬州之事,谁都能沾,唯独陈大人不能沾。这个中原因,本王爷不好说的太明白,只要张太师和陈大人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br>  <br>  赵煊说的半遮半掩,上头的皇帝闻言,也面色不佳。<br>  <br>  张太师眉头一皱,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果然,还没等他辩驳,便看着满朝文武神情异样,更有秦太傅等人思索的眼神。张太师差点没有呕出一口血来。<br>  <br>  若是平时,他肯定不会放任赵煊这样放肆的。只是……扬州那事,不好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来。看赵煊那模样,似乎知道里头的事情,张太师不敢赌,只能暂时忍下了。<br>  <br>  “张太师怎么不说话了?”旁边的太傅有心提醒了一句。<br>  <br>  张太师哼了哼:“有什么好说的。摄政王既然不愿信任陈大人,不如自个儿推荐一位吧。老夫没有摄政王那样的能耐,自然不好再插手,免得再被人套上莫须有的罪名。老夫清清白白,也不惧这些子虚乌有之言。”<br>  <br>  赵煊嗤笑一声:“本王不过随口说说,张太师何须如此认真呢。莫不是被说中了恼羞成怒了?”<br>  <br>  “一派胡言!”<br>  <br>  赵煊了然地笑了笑。话已至此,再说什么,想必皇上也不会信。毕竟,证据都还没有拿出来呢。<br>  <br>  局面闹成这样,最后还是秦太傅出面打了个圆场,并保举了一人远赴江南查案。这人与赵煊和张太师都没有什么关系,却是去岁的状元郎,如今正在翰林院任职。<br>  <br>  让他去,免得两派再起纷争。<br>  <br>  赵煊看了看秦太傅一眼,也没有说什么。只要不是张太师的人,他一般是没有意见的。张太师亦然。<br>  <br>  皇上本对秦太傅向来敬重,见他提了个人出来,还是清流出身的状元郎,没有多想就同意了。此事议定后,再无其他可议,皇上等不及地宣布了退朝,领着几个小太监回去了。<br>  <br>  那背影,瞧着还有几分狼狈。<br>  <br>  秦太傅等人看在眼里,平添了几分失望。皇上到底年幼,许多事情处理的都不够好,也太过依赖他们这些老臣了。这本就不是以为掌控生杀予夺的帝王能有的弱点。<br>  <br>  为帝者,注定只能是孤家寡人,如何能一心一意地依重他人,便是心腹也不可。皇上要学的,还有不少啊,几位帝师一时间都有些任重道远之感。<br>  <br>  下朝后,赵煊故意走到张太师旁边,端着脸色,小声道:“张太师啊张太师,本王可是听说那位状元郎有些能耐,到时候,可不要露出狐狸尾巴。否则,被那尚方宝剑给斩了——”<br>  <br>  赵煊做了个刀落的手势,眼中俱是讥笑。<br>  <br>  张太师不耐烦道:“还请王爷自重!”<br>  <br>  “这时候不叫摄政王了?”赵煊讽刺道。这张太师在朝中一直坚持称呼他为摄政王,为的,不过是膈应皇上罢了。不过那蠢东西确实如他所愿,被成功地膈应到了。<br>  <br>  赵煊还准备逗几句,不过张太师可没这个空闲跟他胡闹。甩了甩袖子,张太师再也没有理会赵煊,直接带着人出了大殿。<br>  <br>  赵煊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厌恶地撇开了头。若不是这张太师实在将他得罪狠了,他也不会这样揪着不放。对着这老东西,他还嫌眼睛疼呢。<br>  <br>  赵煊这人一向记仇,就算是被狗咬了,也要退回去反咬一口,才不会让那狗好过。<br>  <br>  回府之后,赵煊叫来几个心腹侍卫,吩咐道:“让邹大人继续盯着点儿。”<br>  <br>  邹大人,便是今日朝堂上那位御史大夫。<br>  <br>  “再则,张太师那边也派人盯着,一有行动立即汇报。”<br>  <br>  底下人领命,正要退下去,忽然又听王爷嘱咐道:“那位钦察大臣也派人护着些。此去江南一行,路途遥远,中间少不得要遇上一些不轨之徒。待那时,你们不妨相助一二。也不必让他瞧出来,只要保他不死即可。”<br>  <br>  “是。”<br>  <br>  “行了,下去吧。”<br>  <br>  几个侍卫立即退下。<br>  <br>  等没了人,赵煊眼神下意识地瞥向旁边黑木桌上。他这阵子养成了习惯,每次回府都会给那盆花浇浇水松松土,如今一下子不见了那盆花,他反倒觉得怪怪的,心里总少了什么,空荡荡的。<br>  <br>  那花被丑丫鬟带走了。丑丫鬟配上那盆花,真是意外地合适呢。明明当时说是两日就送过来,这两日已过,怎么还不见人影?<br>  <br>  也不知道好了没有。那丑丫鬟听说是有些本事的,可到底能不能信,赵煊也不知道。<br>  <br>  “王安!”<br>  <br>  未几,外头响起一阵脚步声,声音渐渐加重,有些急促。王全也是半路才听到王爷的声音,原本不急不缓的步伐立刻加快了许多,几步就到了屋子里。<br>  <br>  “属下在,王爷有何吩咐?”<br>  <br>  “前几日来的那个小丫鬟如今何在?”<br>  <br>  “王爷您问得真巧,奴才才得了通报,说是那丫鬟来了正院,正等着王爷召见呢。”王安本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不想王爷倒先一步问起了。<br>  <br>  赵煊一乐:“那就召她过来吧。”<br>  <br>  王安缓缓退下,片刻后又领着阿黎进了屋子。阿黎早已痊愈,脸色比前几日好看许多,人也精神了。甫一踏进屋子,她便换上了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只是太恭敬了,无端叫人着恼。<br>  <br>  反正赵煊是不待见她的,没等阿黎行完礼,就先接过她手上的花盆。<br>  <br>  才两日不见,那花果然好了,丝毫看不出之前蔫掉的模样。上头的花苞也大了不少,顶尖儿处露出了指甲大小的白色花瓣。<br>  <br>  想不到,这小丫鬟还真有些能耐。<br>  <br>  阿黎是下了好大的决心才将这花送过来的,不过,即便她不想送过来也是没法子的事,毕竟这花不是她的。<br>  <br>  她还想着要好好说上几句,没想到那位王爷压根没看她一眼,专心致志地盯着黑乎乎的花,连余光都懒得瞥到她。<br>  <br>  准备了一肚子话的阿黎:“……”<br>  <br>  半晌,赵煊才抬起头,不悦地看向阿黎:“你怎么还不走?”<br>  <br>  “……”<br>  <br>  最后,阿黎还是走了。没有赏赐,连口头的都没有。<br>  <br>  她们这位摄政王殿下,真是和红豆有的一拼,看来她们才是天生一对。阿黎愤愤地离开正院,还未走多远,忽然头顶一凉。<br>  <br>  这感觉,真是久违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