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大江歌(完本)
正文 大江王朝大江歌,江山儿女秦淮河——低语
作者:九月卿 时间:2018-05-16 22:12 字数:3142 字

  首先,在此谢谢低语这样细致的评,九月一定注意修改不足之处,还望接下来低语能多多指教!

  也谢谢低语专门为《大江歌》写的诗!九月真心觉得惊艳!

  《大江歌》

  大江王朝大江歌,江山儿女秦淮河。

  燕舞大江鱼在水,柔情几许谁人得。

  「题目」评大江歌:大江王朝大江歌,江山儿女秦淮河「

  书评内容」

  在评论之前,请允许我引入一段最近刚学懂的道理:凡是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自己确实有许多缺点。而批评正是揭发这种缺点的一个好方法,是我们应该欢迎的。我们应该练习接受批评的良好习惯。不要对一点小小的不快的批评就忧心忡忡,甚至崩溃。我们要利用别人的批评来求得自己的进步。让我们视批评为称赞吧!

  于是,我开始了对《大江歌》的评论。

  「一」

  先来说书名:大江歌。第一眼,我便是喜欢的,感觉有磅礴的气势,神秘的内容,独特的寓意。

  其次是全文的开头,是从楔子开始。扯絮般的大雪,灰蓝色的天空,欢庆的秦淮河畔,清楚而有画面感的交代了故事的环境。文笔好,自是深入于其中,无需赘言。第一个出场的并不是女主角燕含薇,而是女配夏儿,但是通过她作者拿捏得当,很好的向大家透露了燕含薇的处境、身份、个性。最妙之处,则在不疾不徐、不慌不忙的交代。一袭碧色的粗布裙子,外罩藕色的厚布衫子,身形消瘦。作者并没有拼命去描摹女主燕含薇有多么的美丽(沉鱼落雁、美若天仙、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神魂颠倒撞墙碰壁闹笑话),反而着力于她的消瘦上,不仅身子是消瘦的,心也是消瘦的。于是,这个人物就活生生的在我们面前展现了。

  但是,比起上面的长处,作者有关心理活动的描写我觉得还有待提高。例如楔子有一句首次出现的“秦淮河畔烟花之地的女子?”,我认为应该作为燕含薇的心里话最好不过,放在双引号之外,就会显得上下文的逻辑和衔接,变得更顺畅。而通过她的嘴说出来,就显得很突兀。这是我的感觉。然后下面第二次出现时,就换成了嘴里说出来,会更顺畅不是?

  还有燕含薇的侍女夏儿,既然是“听她说完”,就最好不要“急切的回答”,这里,我觉得用词不够贴切。(原文请看楔子http://book.xxs8.com/165118/858771.html)

  「二」

  错别字(不止一处哦)——虽然是网文,但错别字希望不要出现。楔子中提到太后专宠燕氏一族,我本想是不是之前太后宠的是另一族,后来改为宠燕氏了?等看到江浩普出场,夏儿冲过来扶在燕含薇身边,我看到的是“互”而不是扶。于是我明白,是我理解错误了。虽然错别字不算大问题,可是也会影响一篇文章。能够不犯的错误,我们就杜绝它的出现,可好?

  江浩普这一场戏,写得好,很精彩!也从侧面衬托了女主角燕含薇的个性——冷淡、尊贵、镇定、沉稳,智慧。你看她的侍女夏儿慌里慌张,以及江浩普那么大阵仗来带她一个弱女子走,再看她是怎么应对,就知道了。写得好!

  病句要改——夏儿跟你入宫两年了,再怎么是不至于给你闯出祸来的。再怎么也不至于给你闯出祸来。

  该删的词句字就删——你不顺心还不是因为,夏儿是我替你安排过来的缘故?你不顺心还不是因为,夏儿是我给你安排过来的?会否更好呢?

  兄妹的对手戏写的好!我如果是燕洛仪也会被女主燕含薇气到的,哈哈。

  逻辑要改进——我难道就连陆现瑜也得忘了,这就是长进?我难道连陆现瑜也得忘了,才是长进?看看会否更连贯、通顺。

  该加的字要加,别吝啬——燕洛仪没想她说出这番话来(燕洛仪没想她会说出这番话来),气得脸一阵白一阵青,半晌从嘴里挤出几个字来:“燕含薇!”这句台词我是超赞的,写得很好。

  这是气燕洛仪最好不过的方法了。——把“气”换成“对付”看看会否更妥帖?

  顺序也很重要——其一:况且太子素闻爱好音律,除了丝竹管弦,从来不会赏赐人这些平常玩意。况且素闻太子……会否更好;其二:肯定是又太后替他赏下的。肯定又是太后替他赏下的。

  「三」

  沁儿的出场。你就顺带简单说下,另一近身宫女沁儿……忽然跑出一沁儿插话,实在突兀,个人感觉。太子江玄,人如其名,“玄”的现身,却又以一种慢慢来的笔调不动声色的将人物带到众人的面前。

  作者在楔子中提及了,于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个重要人物,迟早都会现身,就等着看作者安排他何时以何种姿态现身。我对这太子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还有一些好奇,想知道作者会用什么样的神笔来刻画他与女主之间的故事,毕竟女主燕含薇是以太子妃候选人的身份困居深宫2年。

  礼官拉长了调子唱到——要么就唱道,要么就唱喏吧。有时候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希望作者注意下。又是我的建议了,呵呵。

  太子与太后的对手戏,写得不错。我尤其欣赏当太后发话让太子选中意的郡主们时有意无意看了下燕含薇,那燕含薇则埋眼只当不知。这“埋”字用得实在是妙极!

  关于薨逝。先引用原文句子,来自夏儿之口——但自从那之后,一直到先皇后薨逝世,宫中便从来没有过孩子出生……

  薨的意思就是死,如果想用薨逝,就用薨逝;又想用薨,又想用逝世,会让人觉得你这作者犹豫不决、一点儿不干脆。你行文上下挥洒似如、有如行云流水,那文笔,啧啧,多好呀,可不能因这给坑了形象不是?就算夏儿再没文化,但我看作者上下文那人物的刻画,可是个通达人情、聪明机灵、口齿伶俐的主儿,虽然是个女配。

  (未完待续)

  看了大家的评论,对《大江歌》有慢热一说。我回头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作者在情节的紧凑、故事的曲折把握上,有很大上升空间。有一些地方,甚至都可以直接删掉不用。或者点到即止。而有一些则需要特写。

  作者在特写方面,以及景物与人物的交汇使用上,颇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更有一番把握的能力,要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于是我只好建议大家去书里面好好享受吧。

  从新人宴开始,《大江歌》的宫斗氛围就渐渐的浮出了水面。姑且不去猜测作者原本意图是怎样,只我看到燕含薇听闻《桃夭》曲而碰上太子江玄罕见的一抹柔情时,脑海里便浮现了类似的画面。《甄嬛传》我是没有看完的,我只追了前面的几集,而结局也没有心情去看,因为大体我已经猜到,甄嬛坐上了太后宝座,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如果让我拿《大江歌》同《甄嬛传》来比较,我是讲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江歌有大江歌自己想要讲的故事。

  最后,我想说说,《大江歌》上架之前最后那一段话。首先引用——她颔首:“陆现瑜与嫔妾年少相识,有过的情谊不比寻常,殿下既然不愿意帮嫔妾救他,嫔妾自然可以找别人来救!”

  我心里有些捣鼓,不说不畅快。既然可以找别人来救少年时的青梅竹马,为何还要“自取其辱”的来求太子殿下呢?理智上,我写的话,会这样来——她颔首:“陆现瑜与嫔妾年少相识,有过的情谊不比寻常,殿下既然不愿意帮嫔妾救他,嫔妾只好去找别人来救!”

  要不,就是燕含薇对太子殿下到底还是心存侥幸,并且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找江玄救陆现瑜,谁料太子就是不肯救,还来泼冷水浇熄她心头一线希望。

  再不,就是纯粹的赌气了。反正,我是觉得这段话太有趣了,令人产生许多许多的猜测。写得真是好啊!

  最后的最后,就是希望作者坚持自己的《大江歌》故事主线,该往哪条路上走就往哪条路上走,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只是帮助你在这条故事主线上走得更丰富精彩、走得更远,还是四不像、就地弃坑。

  呼呼~写了老半天,希望可以和大家做个交流,共同进步。如果有说的不对的,请指出来,帮助改正,帮助进步。谢谢!

  希望卿儿坚持下去,心中的故事,那是人类最美好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但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功,也才能见到风雨之后的那一抹美丽的彩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