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孩子本来整日就想着贪玩,哪里愿意整日待在屋子里面读书写字啊!
她七岁的时候,应该还在玩篱笆吧!
进了屋子,预想的暴风雨没有倒来,孙氏还没有回来。
周珩儿松了一口气,小小的模样甚是可爱。
刘婶打趣,“小孩子有什么事情要跟家里人说,千万不要就这样乱跑出去,万一……”
“刘婶。”陈阿娘及时打住,这些话没有什么错的,但是这个时间不对。现在的周珩儿估计什么都听不进去。
刘婶撇撇嘴,“厨房还有事情我去了。”
陈阿娘从空间里面摸出了个苹果,递给他,“尝尝吧!挺甜的。”
周珩儿接了过去,‘猛’的咬了一口,“嫂嫂,你发财了啊!”
陈阿娘瞪了他一眼,摸了摸他的脑袋,“胡说八道什么了。”
“这苹果可贵了,以前都是吃不着的。”周珩儿如实说。
陈阿娘摸着他脑袋的手一顿,接着说:“放心,日后嫂嫂肯定天天都给你吃。现在可以告诉嫂嫂你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么?”
周珩儿脸色一僵,“没什么?”
陈阿娘漫不经心的看了他一眼,“珩儿,你现在好好跟我说,到时候我还能帮你一把。若是你现在对我隐瞒,到时你哥哥回来了,我可就真的帮不了你了。”
周珩儿双手捧着苹果,浑身打了一个寒颤,因为出去的太早了,这会儿脸都还是白色的。
“嫂嫂,若是我告诉了你,你可以帮我保密么?”
陈阿娘挑眉,这个问题还有点难度,“嫂嫂答应不了你,毕竟这个问题他们都有知情的权利。你离开了这么久,家里的人都跑出去找你了,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嫂嫂,我不想读书,我以后想要像你和哥哥一样,打猎、做生意,赚好多钱,可是唯独不想像这样,整日整日的读书,实在太累了。”周珩儿苦恼。
陈阿娘摸着他的脑袋,这个事情还真是有些难办,她记得她以前是不会讨厌读书的,学业好的不行。哪里会有担心着这些。
“其实吧!娘要你读书,也是为了你好,让你日后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每个年龄段你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不用很大,但是至少可以承载住你自己的梦想。”陈阿娘越说越感慨,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去,分不出喜怒。
周珩儿一脸疑惑,“可是……”
陈阿娘笑了一下,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的时候都要选择释怀,“等会儿娘回来了,你好好和她说,有些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只要说清楚,我相信娘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周珩儿垂着脑袋想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双眼睛里带着坚定,“嫂嫂,我知道了。”
陆陆续续的人回来了,孙氏一看见周珩儿整个人就像是疯了一样,扑上去,眼泪婆沙,“你个死孩子,跑哪里去了。”说完,便抄起扫地的扫把往她身上挥了去。
陈阿娘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场景,整个人都愣住了,等她反应过来以后,急忙上前帮忙,从孙氏手中抢过扫把。周珩儿被吓都吓哭了。
“娘,您这是干什么?”陈阿娘又气又急,心底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孙氏瞪着她,“难不成我教训我的儿子还要经过你的允许?”
陈阿娘深呼吸,她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千万要冷静,“娘,现在的问题不是说教,而是弄清楚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出在了哪里。”
“哼!能出在哪里,以前我的珩儿是那么听话懂事,若不是你要来这什么隆城,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孙氏这会儿整个人都开始不讲理了。
陈阿娘被气笑弄,“娘,我之所以来隆城是为了我们一家子日后好过一些,现在反倒来是我的错了?”
“对,都是你的错,你个扫把星,当初我就不应该让迟哥儿娶你。”孙氏双眼通红,一看便知道是哭过了。
“够了。”周珩儿抱着脑袋蹲在地上,一脸崩溃,哭的不能自我。
孙氏心疼,跟着蹲了下去,“珩儿,不害怕啊!娘带你回去,咱们现在就回去。”
周珩儿忽然发力,挥开孙氏试图靠近的手,眼睛猩红,无力的叫喊,“娘,我不想要读书,我不想要考取功名,也不想因为你的想法而放弃我自己真正愿意去做的事情。娘,我也想要出去玩的,我也想要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不想要被他们排挤。”这都是一个年仅七岁孩子的心声啊!
陈阿娘哽咽,这里面说到底她还是有责任的。
周珩儿刚刚说完,便准备跑出去。陈阿娘只觉得眼前一黑,“拦住他……”昏倒之前,她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次真的没有办法跟周竟迟交代了。
当陈阿娘再次醒来的时候,外面的天都黑尽了。脑海之中恐怕一片,这也是最为轻松的时候了。
陈阿娘叹了口气,意识慢慢回拢,脑袋也清醒了不少,睁开眼睛,一张熟悉的脸便出现在她眼前,愣了半天。
周竟迟轻咳两声,“好些了没有。”
陈阿娘心底有一个声音,是他,真的是他回来了,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周竟迟瞬间慌了,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安慰,“那个……你这怎么哭了?”
“你怎么回来了。”陈阿娘声音弱弱的,带着委屈,“不是说还有一段时间么?”
“山上的猎物少了许多,我便回来了。”周竟迟解释。
陈阿娘点点头,心底哪点委屈散了不少,“你回来了便好。”
周竟迟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你辛苦了。”
陈阿娘舒了一口气,眼底透着疲惫,“也都不算什么,只是珩儿……”
“我都知道了。”周竟迟无奈的说,“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陈阿娘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仿佛这些日子的别扭瞬间都化为乌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