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师父去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告诉他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
不过问题是,客店老板说,我爱那个丑的,而恨那个美的。
师父问: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个人说:那个美的意识到她的美,这使她变得很丑……当你过于意识美的时候,你当然会变丑,…而另一个太意识她的丑了。这使她变得很美。
那个美的一直在想她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美丽呢?骄傲就是丑。她变得十分自我。你碰到过任何美丽的自我吗?自我怎么可能美丽呢?另一个,另一个丑的、意识自己丑的,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谦逊,没有任何骄傲、没有任何自我的谦逊会产生美。
所以那个人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父叫来所有的门徒,他说:你们也来,因为这是一件应该理解的事情。
他正好说了老子说的话。他对他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你是知道的,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就是聪明的。一个绝对简单的人两方面都不知道,既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的。他完全无自我意识地生活。
现在,如果把这个故事拉长一点。本来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想给它一个更深的转变。当然是在很多年以后。那个人,那个客店的老板过发现了: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前有一个师父来过,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女人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她的整个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丽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于美丽的意识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就放下了这个意识。现在我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
请你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自我意识就是疾病。实际上,无自我意识就是开悟。开悟就是:无自我意识,但是在二分之间,在两者之间,在两难之间,你怎么可能无自我意识呢?
你总是在选择:你选择美,丑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虔诚,不虔诚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做圣人,罪恶变成了你的阴影。
选择--你就会有困难,因为正是选择分裂了生命。不要选择,成为无选择的,让生命流动。有时候它看起来像上帝,有时候它看起来像魔鬼。两者都很美。你不要选择。不要试图做一个圣人,否则你的神圣将不是真正的神圣。
它里面的一种骄傲会使每样东西都变得丑陋。所以我说,有很多次,罪人已经达到了神,而圣人错过了。因为罪人总是谦逊的;认为自己是罪人,所以他们不能要求。
然而,却有一次,一个圣人敲天堂的门,与此同时,就在他的旁边,一个罪人也在敲。圣人很了解那个罪人。他是他的邻居,他们在同一个镇上,他们也在同一天过世。
门开了。守门人看也不看圣人一眼。他欢迎那个罪人。圣人的感情被伤害了。一个罪人受到欢迎,这是出乎意料的。
这是怎么回事?你伤害了我。你侮辱了我。为什么罪人受到那样的欢迎,而我却不被接受呢?
这就是为什么。因为你在期望。而他没有期望。他只是觉得感激,因为他来到了天堂。你觉得那是你挣来的。他认为那是上帝的恩典,你认为你之所以达到它,是因为你的努力。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成就,而所有的成就都是自我的。他是谦卑的。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已经来到天堂了。
罪人能够达到,圣人却会错过,那是很可能的。如果圣人过于充满他的神圣,他就会错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开启一扇门,一扇有限之门。就是有限的地球。
门内各有其名物,门外虚无生。
地球上的一切,就如同家庭内的一切。
待小孩长大成人,走出家庭离开家门,到外界去探索新知。好比科学家发射火箭送出宇宙飞船并登上太空,天文学家透过望远镜等去探索未知的宇宙。
以管窥天形容人的知识有限。但今日因科技进步,结合多数良好望远镜及宇宙飞船,对于浩瀚宇宙也能窥得一二。因此,智慧、知识、科技所显现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要告诉我们,人应该更谦虚以待,内修心性并不断探索追求新知,累积智慧、知识、科技将之融合为一。
老子没有途径,没有途径就是他的途径。没有什么地方要去,你已经在那里了,所以「途径」这个字变得没有意义。如果你要去到某一个地方,那么途径是需要的,而如果你已经在那里了,那么就根本不需要途径。事实上,有一个途径将会是危险的,因为你或许会走入歧途。老子说:那些遵循途径的人将会走入歧途,渐渐、渐渐地,他们将会越走越远离他们自己。其正的求道者无需遵循途径,因为所有的途径都会引导到其它的地方,而真理就在此地。
老子是最终的灵性,超出他之外就没有什么了。就老子而言,第一步就是最后一步,事实上,并没有哪一步是最后一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臣服的途径和意志的途径两者都会把你带到老子开始的点,他们的终点就是老子的起点,他的路是无路之路。
他是最终的话语,超出那个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了。佛陀可以被改善,耶稣可以被改善,蜜拉、马哈维亚、克里虚纳、和柴坦亚,他们都可以被改善,但是老子则不然,你无法改善他,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他不玩那个游戏。打从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参与者。老子不属于型式或范畴的世界,他超越那些玩意儿。
他是单纯的,非常单纯,而且可以了解,非常实际——只要存在就好了,自然就好了,灵性就飞跃和升华提升了。
享受、享受……享受。
老子说:这些话非常直,但是它们让人们看起来好象是歪曲的,因为他们是歪曲的、
一举手,前后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静是合,合中寓开。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变换在腿,主宰于腰,发于脊背,接于两肘,行于手指,总须完整一气。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运劲如抽丝。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丝毫不乱。方能得机得势,随手奏效。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胜,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盛于老阴,少阴盛于老阳,凡事不可极,极则变,由重转轻,由轻转重。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动静之机,在于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贵专注。紧要全在胸中腰腿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呼翕九阳,抱一合元,可名九阳神功。从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豫顺以动,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变换虚实,舍己从人。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合不合规矩。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修炼《修真大法》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极,习成此功三年五载才有所小成,十年之后便可大成!
我不知道多少人看过聊斋的画壁,追梦者,控梦者。已经偏离了修行的轨道。因为不管是入梦,还是控梦,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经过,如果把它当你最终目的的话。那么就离死不远,我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下,在一个世界里,你无所不能,你就是神。而回到现实来再面对诸多的不如意,人很容易就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追梦者和控梦者就是吸毒者。他们醉而不自知,他们死到临头而不自知。眼睛一闭,自己就是神,掌控一切。很容易就迷失其中,再也醒不来,成为植物人。
另外,这个世间有执法者,有异人,如果控梦者踏出修行那一步,就是破梦!也就是真正的神游,可以看见现实的任何东西,那么就真的危险了。试想一下,你看不见的一个神游者在试图窥探你的隐私而你不知道,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所以,偏远地区有些诡秘巫家叫鬼行,如鬼夜行路,行人不自知。而鬼行是很危险的,每一个地区都会有阴府执法者。(例如小说里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他们是弥补天道残缺的人,每个修行有成的修行者死后几乎都会成为天道弥补人。追梦者神游,其实就已经算是鬼了。怕光,怕声,怕震荡,怕雷。还要祈祷自己不遇到执法者(抓走),异人(弄死)。他自己是最低等的,站在阴神食物链的最底端。却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一个不注意就死无葬身之地。鬼和你怕的东西不都是想出来自己吓唬自己的吗?
生命之所以称之为生命,乃生命相食定律果报也。学佛学固然能洞悉世间万物,千丝万缕普遍联系。能明晰慈悲一词之发自菩提本意。但亘古不变的世间,生命相骗定律。俗称“骗着吞噬”。宇宙本源的起点,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欺骗电子显微镜的本领。固然延伸出如今的万事万物。人,作为一种智慧存在,反思洞察自己。口里吃着低级生命,鼻子吸食着空气尘埃,眼睛吃着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宇宙射线,俗称“色相”。耳朵吸食接受声闻。唯独心眼开于心窍,乃洞悉内观之明镜台是也。
觉悟者眼中绝不会受骗于现实,所谓红尘色相皆为虚妄,乃万事万物的分子构成,原子构成,其内部高速电子的变换莫测所致,共同变奏一个虚妄的共现象于当前。人,和宇宙乃是一个整体。共同经历时间的变换,空间的受限。不可说,不可说是也!
修行人,固然在现实面前,智商高出许多,但是静态修炼的行,很难支撑克服生命相食定律,就像因果定律一样。宇宙何时出现,同时就出现因果定律。甩都甩不了!
世间的庙宇,神像,菩萨,其实都是多余的,是故有大德云:世间存和尚,乃佛法之大不幸也!
内观与外观的洞悉,真如!
慈悲所言是也!
混沌的生命,自然,追求自然即可!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往前走,方知境界更高。人生,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