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姑娘请自重
惊鸿一面 第一章
作者:赏饭罚饿 时间:2019-01-08 04:00 字数:3594 字

  广陵城外多山, 山不高, 尽是些大小丘陵, 或近或远的连绵起伏。<br>  这个季节刚刚入秋, 风还不算凉, 只是卷起落叶的时候显得有些许萧瑟。<br>  <br>  官道上, 自北向南的几匹轻骑疾驰而来, 踏着地面常年累月形成的车辙,一路烟尘滚滚。<br>  <br>  骑马的皆是一色青布劲装结束的男子,身形如松, 气宇轩昂。<br>  <br>  马是好马,却也禁不住日夜奔波地折腾,眼看快到城郊, 杨晋便略略放慢了速度, 因他领头,身边的几人亦随其收紧缰绳。<br>  宝驹成阵, 无数马蹄落地, 凌乱中的敲击声沉沉地在四周的林间回荡。<br>  <br>  那一点异样的动静便是在此刻出现的。<br>  <br>  叮玲玲, 叮玲玲。<br>  金属相互叩击的声响。<br>  旋律颇有节奏, 像是铃铛摇晃。<br>  <br>  杨晋不自觉循声望去, 前方的树枝上, 一抹湘妃色的衣袂在风里翻飞,海浪般滚动,仔细看时, 竟是有人在其中起舞, 衣袖随着手臂的舞动滑落在臂弯间,白皙的腕子上露出那支挂有银铃的镯子,正叮当作响。<br>  没有任何乐曲相伴,那人的每一个动作却紧随铃声,与之契合得天衣无缝。<br>  <br>  等离得近些了才瞧清是个年轻女子,黑发高高束成马尾,在风中飞卷。<br>  <br>  荒郊野岭,又日薄西山,这样一幕情景陡然出现在视线中,换做是谁都会忍不住背脊发凉,但偏偏她身姿动作有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之美,一时竟让人来不及多想。<br>  <br>  随着人群渐近,铃声也越来越清晰,正与马蹄的节奏相合。<br>  树干很纤细,可她舞步依然轻盈,缀着金色绣纹的裙裾拂在腿边,隐约能看见裙下白生生的足面。<br>  <br>  马匹从树下一晃而过,带起的烟尘与疾风让树枝轻轻摇动,女子的足尖随即一点,跃然旋转。<br>  <br>  杨晋在驶出一段距离后忽地回过头。<br>  <br>  夕阳的余晖刚好打在枝叶间。<br>  <br>  但那人从始至终目不斜视。<br>  <br>  流转的光影遮住了大半张脸。<br>  <br>  除了那双眸子,别的没能看清。<br>  <br>  *<br>  <br>  日头还未下山,杨晋一行在城郊附近的茶摊旁勒马歇脚,裹了油布的绣春刀搁在手边,一面落座一面叫上茶。<br>  小二甩着巾子颠颠儿的就跑来了,倒过水,擦完桌,满面笑容地问:“几位爷要吃点甚么么?这会儿城里人多,难免上菜慢,赶路还有一阵,倒不如先垫垫肚子。”<br>  他话说得很实在,杨晋还未放下茶杯,施百川已张口要了几盘点心,头回出任务,他是最不经饿的。<br>  <br>  店伙忙喜滋滋的应了,回头朗声冲内厨报菜名。<br>  <br>  没穿官服的时候,三教九流的百姓待他们会亲和很多,若放在平时,光是端盘子手都抖得像癫痫抽风。<br>  杨晋抬眼,随口向他打听:“小二,这段时间广陵城里可有甚么逸闻轶事没有?”<br>  店伙还在给他空杯里斟茶,闻言笑道:“能有甚么新鲜事,咱们这儿又不是北京城,天大的事也不过柴米油盐,您几位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人,听了多半也觉得没意思。”<br>  施百川丢了几粒花生米进嘴,仍旧不死心:“难道就没发生点不一样的?比方说……命案?捉奸?谁家女人小孩走丢也行。”<br>  <br>  伙计端着茶壶还当真思索了片刻,“命案捉奸是没有。”他笑了笑,“不过这附近闹鬼倒有些日子了。”<br>  <br>  他神色如常,语气随意,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似的。<br>  <br>  “闹鬼?”<br>  <br>  “对。”小二抬手一指,西北方向正是一片郁郁苍苍的榕树林,“就在那林子里,挺大一个的,白天看不到,晚上才会出来。”<br>  杨晋奇道:“你见过?”<br>  小二啊了声,“我们好几个人都见过,一听到人声,那鬼就走远了。”他耸耸肩,“不然怎么说是‘神出鬼没’呢。”<br>  <br>  店小二提起茶壶转身进屋去了,杨晋手里还端茶杯,目光注视树林,若有所思的晃了两下。<br>  <br>  微风掠过,传来几波遥远的沙沙声。<br>  <br>  *<br>  <br>  八月立秋。<br>  广陵城的历史长到能追溯至春秋以后了,几朝更替,数南宋时最繁华,而今虽早已迁都北平,但因久不经战乱摧残,一晃眼又是锦绣成堆,海晏河清。<br>  <br>  江南水乡盛产杨柳,一条清河从城内横贯而过,倒映出两岸碧青的草木,以及岸上彩绸高挂的雕梁画栋。<br>  此地的勾栏瓦肆都是大江南北数一数二的,青楼妓院,歌馆乐坊,修得比大户人家还奢华雅致。<br>  <br>  在一干秦楼楚馆中最拔高的那栋便是听雨楼,进门两边挑起的牌子,一块写“妙指徵幽契”,另一块书“繁音入杳冥”,进进出出,来往者络绎不绝。<br>  戏台子很大,楼足有三层之高。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姓曹,留着两片小胡须,生得满脸和气,一天到晚负手在乐坊中巡视,不时嘱咐伙计添茶送水,不时让小丫头往后院跑跑腿,没事找事干。<br>  <br>  琵琶声响,花鼓敲得欢快又轻扬,这是时新的小曲儿《明月秋霜》,出自上年的新科状元之手,在坊间很是有名。<br>  <br>  四周一群客人推杯换盏,台上飞袂如虹,举手投足将节奏掐得分毫不差,绫纱的袖摆下间或露出的五指,蝴蝶似的翻飞。坊主眯着眼睛偏头瞧,最后忍不住一声轻叹,感慨自己老了。<br>  <br>  就在这周遭气氛正好之时,门边迎来送往的店伙忽被人大力推开,一队身着玄青色长身罩甲的官差鱼贯而入,刹那间,肃杀之气袭面而来。<br>  人很快将整个乐楼团团包围,不甚客气地开始呵斥赶客。<br>  场面登时一片混乱,曹坊主立在原地惊疑不定,待看清这帮人的装束,心里一个咯噔,当即暗道不妙,忙冲着面前的锦衣卫呵腰:<br>  <br>  “几位大人、几位大人……这是所为何事啊?”<br>  <br>  他辨不出这几尊佛的官阶大小,但见中间那位眉目疏朗,星眸深沉幽暗,气韵不凡,便下意识朝对方作揖。<br>  <br>  戏台的歌声已止,可跳舞之人并没停,素手抬腕,能听到清脆的银铃响。<br>  <br>  杨晋不经意看了一眼,很快又收回视线望向曹坊主。<br>  <br>  “锦衣卫办案,无关人等不得停留!”<br>  <br>  曹坊主听完就是一头雾水,还得斟酌着赔笑:“大人,咱们这地方太太平平的,没出甚么案子呀?况且,即便有点鸡零狗碎之事,那不是还有衙门么,怎么好劳您大驾呢……”<br>  众所周知,寻常百姓犯事锦衣卫是不会插手的,除非,这里头涉及的是朝廷命官。<br>  果不其然,他话音才落,旁边那个稍显年轻的男子已踏前一步,伸手指道:“查的就是你这听雨楼!”<br>  <br>  “数日前,锦衣卫王总旗曾来此处饮酒,结果彻夜未归,昨天却被人发现死在了城郊,死状蹊跷,惨不忍睹。你们这乐坊里的人……”说话间,他目光往旁侧上上下下一扫,冷声道,“都脱不了干系。”<br>  <br>  死谁不好,偏偏死的还是锦衣卫,知道此事是轻易揭不过去了,坊主抬袖擦汗,“大人,我们都是良民,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哪有那个胆子敢对您的人下手。”<br>  “是与不是,查过才知道。”杨晋偏头示意左右,“挨个问。”<br>  众人领命行动。<br>  <br>  说完,又转目看向他,一字一顿,“就劳烦曹老板,多多配合了。”<br>  <br>  此话很有分量。<br>  坊主只好自认倒霉,连连称是,无奈地转过身去对一帮不明真相的乐师舞姬示意:“大家伙儿,可有谁当天见过这位王总旗的?说过甚么话,吃过甚么东西,喝过甚么水酒,事无巨细,赶紧上来告诉大人。”<br>  <br>  乐楼里的少女们莫名其妙地面面相觑。<br>  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脸熟的,常光顾的倒还罢了,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个王总旗,谁知道他几个鼻子几只眼?何况姓王的人满街跑,不见得逛乐坊还要穿官袍,万一人家是便服又不肯暴露身份,岂不是更难找?<br>  <br>  四下里窃窃私语。<br>  <br>  “锦衣卫是见过不少,有姓王的吗?”<br>  “有吧……”<br>  一旁的少女推了跟前的粉衣女孩一下,“上回不是有个王大人送你金簪子吗?人长得白嫩嫩的那个。”<br>  “甚么呀。”粉衣少女嗔怪道,“人家明明姓刘……”<br>  <br>  饶是官差在前,少女们也没见有多少慌乱之色,和满头冷汗的曹坊主相比,心态可见一斑。<br>  <br>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尽管轻声细语,连成片也是海浪滔天。<br>  锦衣卫虽行事专横,但毕竟全是大老爷们,面对这些穿红戴绿的美貌姑娘一时也颇为头疼,勉强扯着嗓子喊了几句“闭嘴”,总算开始例行盘问。<br>  <br>  几问几答,间或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抱怨,场面居然比先前还热闹几分。<br>  <br>  方才在戏台上跳舞的女子已下来了,正靠在雕花栏杆旁专心致志地把玩自己涂了蔻丹的指甲,十指纤纤,被娇艳的胭脂红衬得分外细嫩。<br>  锦衣卫里有个年纪尚小的,瞧着还不到二十,迟疑了一会儿,握住刀压着嗓音走上去。<br>  “你,说你呢……叫甚么名字?”<br>  <br>  女子终于抬起头来,妆容精致的眉眼,顾盼生辉,自成风流,“我么?”<br>  她把指间的秀发丢开,甜甜一笑。<br>  <br>  “我叫闻芊。”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