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tì 公元266年—公元321年),字士稚(zhì),范阳遒(qiú)县人(今河北涞(lái)水北)。是东晋时主张恢复中原,致力北伐的名将。
祖逖小的时候不爱学习,15岁以后才用功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问大有长进。当时西晋皇族之间争权夺利,北方少数民族的贵族乘机起兵,攻占了晋朝许多北方的土地。面对着这国破山河在的局面,他胸怀大志,决心驱除北方的敌人,收复晋朝的土地。
祖逖有个好朋友,名叫刘琨(kūn),也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他们俩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晚上同睡一张床,同盖一条被。夜里,祖逖一听到雄鸡报晓,就在被窝里把刘琨踢醒,说:“鸡叫了,快起来,这可是催人奋发的声音啊!”说完,两人一骨碌爬起来,在庭院当中拔剑起舞,锻炼体魄和意志,练习武艺,以便将来为国出力。这就是后人所传颂的“闻鸡起舞”的故事。?
后来祖逖到了江南,生活比较安定,然而他恢复中原的意志越来越坚定。他向当时的左丞相司马睿(ruì)建议说:“国家的动乱,外敌的入侵,完全是由于皇族争权而引起来的。现在,百姓虽然遭受战争的痛苦,可人人都有奋起杀敌的志向。假使您能够让我带领一支军队北伐,各地的豪杰一定会起来响应,国家的耻辱就可以洗雪,中原就可以恢复了!”司马睿根本没有北伐的决心,在祖逖义正词严的再三要求下,不得已给了祖逖一个刺史(地方长官)的名号和一些粮食和麻布,而兵士和武器却让祖逖自己去想办法。祖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积极准备北伐。?
这一天,祖逖率领自己的随从坐船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望着浩荡的长江,心情十分激动。他拿起桨在船头击了几下,面对苍天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就象这滚滚东流的长江一样,一去不复返!”这充满豪情的壮语和着长江奔流的波涛,使同行的壮士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祖逖奋勇杀敌,誓死报国。
过江以后,祖逖一边组织工匠打造兵器,一边招集兵士,很快地建立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部队。这支部队高举北伐大旗,在江北百姓的支持下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许多失地。祖逖很善于运用智谋打击敌人。有一次,他将一股陈留城(今河南开封县)的敌军围困了四十多天,双方的粮食都快吃完了。怎样迅速将敌军击败,收复陈留城呢?祖逖想了一条妙计。开始他叫一千多士兵用麻袋装上泥土,“吭哧(kēng chì)吭哧”地抬往自家的大营,然后又让几个士兵抬几麻袋真正的大米,装做十分疲劳的样子在路边歇息。陈留城的敌军正为粮食发愁呢,立刻派出一队士兵去抢粮食。祖逖的士兵见敌军来抢,扮成一副很害怕的样子,丢下米袋就跑,敌军把麻袋打开一瞧:白花花的大米!高兴极了,赶紧抬了回去。消息一传开,城里的敌军士兵就议论开了:“瞧人家祖逖的士兵,粮食运来了,兵强马壮的,而我们都快饿死了,还打什么仗啊?!”人心惶惶(huáng),士气大大低落。敌军为稳定军心,调集了一千多头毛驴往陈留城运粮,哪知祖逖早已探知,派兵把敌人的粮食全部缴获。敌军见粮食被劫,无心守城,连夜就逃跑了。?
就这样,祖逖打了许多胜仗,几年间,就收复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但这时他的赫赫(hè)战功引起了朝廷的猜忌,便不再支持祖逖北伐,还派人削弱祖逖的兵权。祖逖感到恢复中原没什么希望了,心中十分愤恨和痛苦,终于积郁成疾,于公元321年不幸病逝,死时56岁。中原的百姓听说祖逖去世,感到十分悲伤,人们给他立了祠堂,来纪念这位北伐英雄。
《晋书·祖逖传》?
本篇成语解释:
1.【争权夺利】:zhēng quán duó lì 争夺权力和利益。
2.【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3.【义正辞严】:yì zhèng cí yán 义:道理。措辞严厉,义理正大。也作义正词严。4.【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形容军队富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