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断舌不屈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19-10-20 04:21 字数:1566 字

颜杲(gǎo)卿(公元692年—公元756年),字昕(xīn),唐朝京兆(zhào)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为人正直,通情达理,处事不惊。官至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

唐朝末年,身为唐朝北方一个地方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率领大军向南进军。由于内地各个州县多年没有战事,以致毫无防备,因此,叛军很快占领了许多州县,沿路的唐朝官员不积极抵抗,有的逃跑了,还有的投降了。就在这时候,常山太守颜杲卿首先挺身而出,抗击叛军。?

常山本来是安禄山管辖的范围。当安禄山率领叛军到达常山附近时,颜杲卿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抗,就和手下的官员袁履(lǚ)谦商量好,先假装投降,然后再见机行事,反抗安禄山。安禄山见颜杲卿他们愿意归顺他,于是决定仍旧让颜杲卿担任原来的官职,并且奖给颜杲卿一件紫色的袍子,将给袁履谦一件红色袍子。但安禄山仍旧不是很放心,就派了一个心腹将领带了七千人马驻扎在离常山不远的一个地方。事后,颜杲卿指着安禄山赏的紫袍对袁履谦说:“我们既然不想跟安禄山一起反叛朝廷,为什么要穿这东西?”说完把袍子烧了。袁履谦明白了颜杲卿的意思,就是要秘密反抗安禄山。于是两人便秘密联合附近地区的一些官员,组织队伍来讨伐叛军。但是他们觉得驻扎在常山附近的安禄山的心腹对他们不利,于是偷偷派人把那个人杀死了,并把那个人的尸体扔在河里。第二天,安禄山的士兵发现了自己将领的尸体,一下子群龙无首,顿时一哄而散。?

接着,颜杲卿又想出了一个计谋。他一面派人通知河北各郡,故意公开虚张声势地称朝廷已派了二十万大军到了常山;同时又派了一百多名骑兵,并在马尾巴上扎了柴草,在常山附近来回奔跑。柴草在地上拖来拖去,使地上的尘土都飞扬起来。从远处望去,天空中烟尘滚滚,一般人都以为朝廷的二十万大军真的开来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河北各郡。当时的各郡太守都害怕了,不少人又归顺了唐朝,于是他们的力量逐渐壮大。

这时,安禄山正在陕西,他听说河北出了乱子,大为吃惊,一时慌了神,立刻派手下人带了四万兵马来攻打常山,想重新巩固自己的后方。而这时颜杲卿起兵还没有几天,准备不足,兵力也不足,防御工事更没有修好,根本抵抗不住。但他不想投降,带领士兵顽强抵抗。六天六夜过去了,城里的箭射完了,粮食吃完了,连井里的水也吸干了,最后寡不敌众,终于失败。叛军把颜杲卿带到了安禄山那里。安禄山过去曾经推荐颜杲卿当常山太守。他见到颜杲卿,大声说:“过去我推荐你当太守,并没有亏待你,也没有得罪你,你为什么要跟我作对?”颜杲卿圆睁双目,针锋相对:“我们的皇帝让你当节使,也没有什么地方亏待你,你为什么要造反?我是唐朝的大臣,应该尽忠守义,我只恨不能把你杀死。想让我投降,做梦去吧!”

安禄山气得半死,命令手下人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用刀把他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可是,颜杲卿还是骂不绝口。安禄山又命令将他的舌头割掉,并恶狠狠地说:“我看你还能不能骂?”颜杲卿满口鲜血,但仍痛骂不止,只是声音含糊不清了。最后,安禄山残忍地把他碎割成几块,把尸体扔在街道上。?

可怜这样一个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男子汉,没有战死在沙场,却惨死在一个叛军头目手中。后来,皇帝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shì)号“忠节”,人们也纷纷用不同的方式纪念他。?

 《新唐书·颜杲卿传》

本篇成语解释:

1.【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责任。

2.【见机行事】:jiàn jī xíng shì 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3.【一哄而散】:yī hònɡ ér sàn 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吵吵闹闹地一下子分离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