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biàn 公元1008年—公元1084年),字阅道,北宋衢(qú)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为政严明,不畏权贵,号称“铁面御史”。官至殿中侍御史,谥号“清献”。??
赵抃为人忠厚,做事稳重;品德高尚,心怀宽广。他对钱看得很轻,生活俭朴节约,家中没有养一个仆人。他还常常用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人。赵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白天所做的事进行反省,如果有什么事做得不对,他心里就很不安,甚至睡不着觉。他还用笔把这些事记下来,以便使自己日后改正过来。?
赵抃年轻时读书很勤奋,家里不宽裕,他就边帮家里干活边读书。有一次去放牛,他拿着一本书去看,一下子就被书迷住了,周围的事完全不知道了。看着看着,天渐渐黑下来了,他突然醒悟过来,一看,牛不见了,他只好到处去找,到半夜才找到牛。正因为他读书很专心,所以学业很好,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官。?
由于他处理政事很有才能,很快他就到了都城,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当时都城的人都称他为“铁面御史”。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丑恶现象,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处理问题铁面无私,而且他不怕有权势的人,越是别人不敢碰的人,他越要去碰。有人劝他说:“你干嘛要这么认真呢?” 赵抃正气凛然地说:“我做事要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绝对不能含糊,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仗势欺人的家伙!”?
当时朝廷里面有一些奸臣,经常在皇帝耳边打小报告,诬蔑一些忠臣和有才能的人,很多人因此被罢了官。赵抃勇敢地上书给皇帝,说明真实情况,终于使一些有才干的人留在朝廷为国家服务。由于四川离都城很远,而那里的官吏腐败无能,因此四川一片混乱,流氓地痞们为非作歹,赵抃挺身而出,自愿去治理四川。他到了四川以后,处处以身作则,事情不论大小他都亲自处理,而且制订了许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令,经过几年的努力,四川的犯罪分子收敛了很多,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赵抃对坏人非常痛恨,但他为人并不苛刻,他很注意给别人留一条后路,让别人改过自新,以便挽救人。有一次四川出现日食,一些人乘机妖言惑众,想闹事扰乱社会治安。赵抃听说后马上派人把那些人抓起来,但他并没有严厉处罚那些人,而是给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劝他们改邪归正,然后把他们放了,并发出告示说这些人只不过是喝酒喝多了,并不是要故意闹事。这些人被放了以后,都很佩服赵抃,都重新做人了。事情真相传开后,人民更是对赵抃称赞不已。?
赵抃非常廉洁自律,他做官从来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去治理四川的时候,只带了几身换洗衣服,一把木琴和一只大鹤。一个人骑着马打扮成老百姓,风尘仆仆地到了四川。几年以后,他返回都城的时候,带在身边的,竟然还是这几样东西。?
他为人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冷酷,难以接近。有一次,他对手下一个小官说:“我和你年纪差不多,都是为国家做事,我孤身一人来四川,为的是治理好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别的什么目的,我一直注意警醒自己要清正廉洁,要问心无愧,否则老百姓会不服气的。你跟我一样,也是为国家做事,我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廉洁奉公,这样的话,虽然自己清苦一些,但也不会后悔的!”?
总之,赵抃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以身作则,赢得了人民普遍的称道。他死后,当时的宰相胡韩琦对他评价很高,说他算得上是“世人的楷模”,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事实确实就是这样。??
《宋史·赵抃传》?
本篇成语解释:
1.【仗势欺人】:zhàng shì qī rén 仗:依靠,凭借。依仗权势,欺压别人。
2.【改过自新】:gǎi guò zì xīn 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3.【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 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4.【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反躬自问而毫无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