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将军无敌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19-10-20 04:21 字数:1784 字

杨业(?—公元986年),字重贵,又名继业。北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作战神勇,力气过人,忠贞爱国,誓死不降。官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杨业是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从小就勇敢机灵,爱耍棍射箭,舞刀弄枪。杨业经常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去打猎,每次回来,他的猎物都比别人多好几倍。小伙伴们很佩服他,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首领。有人问杨业:“你长大了,准备做什么呀?”杨业把胸脯一挺,说:“我嘛,将来要当大将军率兵打仗,像用鹰犬追逐野兔和豺狼一样所向无敌。”杨业长大以后,当了一名军人。因为作战勇敢,屡建大功,果然成了一名大将。皇帝派他驻守边疆城市代州。?  不久,北方的辽国出动十万大军来攻打代州附近的雁门关。雁门关是代州北面的重要门户,一旦雁门关失守,代州也将保不住。于是杨业马上带兵迎战。当时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但他镇定自若,毫不心慌。他料到辽军必定经过雁门峡谷,就先派一个大将军领军队埋伏在峡谷南口,然后自己亲自率领几百名骑兵,沿小路绕到峡谷北口,从背后紧紧盯住了敌人。

辽军一路南下,都没有遇到过阻拦。他们正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地从北面穿过峡谷前进的时候,冷不防背后突然烟尘滚滚,鼓号齐鸣,杀声四起,一支骑兵像猛虎下山般,冲杀过来。辽兵一时吓昏了头,乱成一团。只见杨业冲在队伍的最前头,策马舞刀,杀得辽兵人仰马翻,哭爹喊娘。辽军这样被前后夹击,死伤大半,仓皇逃跑。从此辽军一提起杨业就心惊胆战,一见到打着“杨”字大旗的宋军就赶快逃跑,杨业也因此赢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过了两年,辽国的国君死了,新皇帝只有12岁,宋朝想乘这个机会收复失地,于是进军北伐。当时杨业被安排在西路军中,作为主将潘(pān)美的助手。战争刚开始时还算顺利,旗开得胜,很快收复了山西西北部的大片国土。正当西路军向前节节推进的时候,东路军却因孤军深入而被打败。宋朝皇帝因为主力遭受损失,命令各路军队撤退,杨业所在的西路军仍然撤回代州。?

辽军听说宋军撤退,立即乘机反攻,又占领了不少北方的地方,形势非常危急。杨业根据形势,建议派兵假装继续撤退来吸引辽军的主力,再派兵埋伏在半路上袭击辽军。但主帅潘美一向刚愎自用,他早就妒忌(dù jì)杨业,因此根本不听杨业的建议。却硬要同辽军正面交锋。杨业坚决劝阻说:“如今敌强我弱,如果不避开辽军的锋芒,是要吃亏的。”潘美不但不听,还讥笑杨业说:“将军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怎么见了敌人畏缩不前?原来是徒有虚名!”杨业气愤已极,说:“我不是怕死,而是不愿意让士兵们去白白送死,既然你责怪我避敌,那我打头阵就是了!”?

杨业临出发前,对潘美说:“我杨业应当用死来报国。如果我战败了,希望你能带兵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伏击辽军,说不定还能挽回局面。”到这时杨业仍想着自己的国家,而把个人的生死放在了一边。他们出兵不久,就遭到了大量辽军的伏击,尽管他英勇奋战,终究不是敌人的对手,从中午苦战到傍晚,杨业身受几十处伤,鲜血染红了战袍,但仍然用力挥动手中的大刀,左冲右突,最后被辽军射中战马,坠地被俘。被俘后,任凭敌人怎么劝降,都一言不发;不管辽兵送来什么丰盛的饭食,始终紧咬牙关。三天以后,这位戎马一生的爱国老将,终于绝食而死。?

杨业死后,他的儿孙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国杀敌,保卫宋朝国土,立下许多战功。他们家一门英烈,被人们称作“杨家将”。杨家将的事迹,被后人编写成小说,戏曲,世世代代广为传诵。??

《宋史·杨业传》

本篇成语解释:

1.【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 敌:对手,敌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没有任何力量可与之匹敌。

2.【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走路时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3.【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 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4.【孤军深入】:gū jūn shēn rù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敌区作战。

5.【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愎:固执。指固执,不接受意见,独断专行。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