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卖卜(bǔ)抗元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19-10-20 04:22 字数:1698 字

谢枋(fāng)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信州戈阳人。抗元将领。为人豪爽,忠义兼具。官至江东提刑。??

南宋末年,有一位民族英雄,不怕强硬凶残的敌人,不受利益的诱惑,更不愿做一个受异族暴力压迫的奴隶。虽然他离开人世几百年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存在于天地之间,这个人就是谢枋得。?

谢枋得天资很高,聪明过人。小时候就喜欢读书,而且能过目不忘,他对于古今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朝代兴亡的史实,都很有研究。他性格直率,快人快语,有时候与人争论问题,常常把桌子拍得“砰(pēng)砰”响。谢枋得为人豪爽,并且以忠义两个字作为自己做人处世的标准。?

谢枋得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司户参军。但他没有上任,后来在一个地方当教师。当时的宰相是一个奸臣,他平时胡作非为,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抓在手中,导致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到处出现冤案,而且强盗、窃贼众多,人们怨声载道。这样的人治理国家,怎么行呢?谢枋得大胆地写了一篇文章,对奸臣大加批评,指责他推行的政策不好,祸害了国家和人民,并且说如果让敌人知道了国内没有好的领导,军队没有好的将领,敌人就会乘机侵略宋朝。因此应当把奸臣的职务撤了,否则的话,宋朝的大好江山就会被葬送掉。文章被奸臣发现后,他大为恼火,马上捏造了一个罪名,把谢枋得逮捕了,几年之后才被放出来。?

正像谢枋得说的那样,当时的元朝知道南宋很衰弱,大举进攻南宋,南宋很快就失败了,许多大臣和将领都投降了元朝。后来,一个叛将率领元军又侵犯南宋,谢枋得以江东提刑的身份率领宋军迎敌。双方军队在一个山谷之间拼杀了整整两天,最终由于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宋军失败。谢枋得逃脱以后,决定积蓄力量,以期东山再起。于是他便离家外出,隐姓埋名,躲到一座山中。他总觉得对不起国家,经常独自一个人大哭,渲泄心中的烦恼,人们都以为他是个疯子,都嘲笑他,戏弄他。?

谢枋得是一位有血性、有骨气的男子汉。他非常爱国家,爱民族,忠贞不二。不但南宋的人敬佩他,连元朝的人也早知道他是位英雄。由于深怕他会再次召集力量抗元,元朝下令捉拿他。但由于他躲在山里,又埋名改姓,因此敌人找不到他。然而他一个人在外面总得吃饭,他无以为生,只得靠卖卜(帮别人占卜)为生,并借卖卜来积累钱财准备抗击元朝。?

渐渐地,谢枋得的力量越来越雄厚。虽然他的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但是天长日久,难免会走漏一些风声,他的来历慢慢地让人们知道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谢枋得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因为元兵肯定会发现的,于是他又逃到福建,躲到了武夷(yí)山,继续积蓄力量。由于这时元朝已完全控制了天下,因此,谢枋得的力量相对来说总是小的,后来他发动起义,终因力量悬殊又失败了,他感到心灰意冷。?

后来,元朝统治者笼络(lǒng luò)天下人才,到处求贤,谢枋得被一个朋友推荐了上去。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觉得是极大的耻辱,因为他是宋朝的官员,怎么能又做外族元朝的官员呢?元朝统治者看他不愿意主动去作官,于是下命令强迫他去,他根本不畏惧,写了许多诗表明心志,慷慨激昂,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决心。有一次一个投降元朝的将领来劝他,他大骂道:“作为一个宋朝的将领,应该为国家战死在边疆,你平时自诩(xǔ)为忠臣,你为什么不以死殉国,却可耻地叛变呢?”那人羞愧离去。实在没办法了,元朝把谢枋得抓起来,押往都城。他在途中就绝食,由于年纪大了,到都城以后就病倒了,最后又病又饿,惨死在一个寺庙里面。?

可怜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贞之士,没有战死在沙场,却遭到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惋惜与痛心!??

《宋史·谢枋得列传》??

本篇成语解释:

1.【快人快语】:kuài rén kuài yǔ 直爽人说直爽话

2.【隐姓埋名】:yǐn xìng mái míng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3.【天长日久】:tiān cháng rì jiǔ 时间长,日子久。4.【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指再度任职。也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