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韩非子传奇
正文 引子  先从韩国的历史说起
作者:吴越 时间:2019-10-20 04:27 字数:1305 字

这部书,写的是韩国公子韩非一生的悲剧。

韩国,可不是大家很熟悉的南朝鲜。

公子,可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公子哥儿——官员的儿子。

韩非,可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演员。

韩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一,不过后来变成一个弱小的国家了。

公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对王族中无职位王子王孙的尊称。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思想家。他是韩国的公子。

春秋和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以后,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西周时代,全国共有大小诸侯国及附庸一百六十多个。周成王时代,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儿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韩原,国土在燕国的西面,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县的东北。这就是早期的韩国,也就是韩非子的故国。

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代为晋国大夫,春秋末年,韩非的祖先韩贞子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自从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史书上称为东周。东周王室实力逐渐衰微,尾大不掉,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控制各诸侯国的能力。于是出现了各诸侯小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混战局面。

从公元前770年的东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75年的周元王元年这三百多年间,在今天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国和鲁国,湖北、湖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崛起的位于今浙江、江苏的越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这就是“春秋时期”。

当时的中华大地上,从北往南,分别是燕、晋、齐、鲁、卫、宋、秦、郑、楚、吴、越等十几个国家,如上图所示。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在公元前433年先暗杀了智伯①,然后再将晋国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这一事件,史称“三家分晋”。韩国最初定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了郑国之后,迁都郑城(今河南省的郑城)。

郑城上古称“有熊”,黄帝轩辕氏曾在这里建都。帝喾时代,郑城为祝融氏之国。西周时期,郑城是郑国所在地。公元前770年,郑国把国都从咸林迁到今天郑城的溱、洧两水之间,历时395年,一直称为“郑城”。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了郑国,把韩国的国都从阳翟迁到郑城。韩国在这里立都长达145年。韩国迁都郑城以后,又在这里设一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和陕西的郑县有所区别,把原来韩国的郑县改为“郑城县”,从此沿用两千多年不改。

从周元王元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二百五十多年间,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大国争霸的激烈争斗,史书上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赵、魏、韩三国逐渐强大,迫使“周天子”不得不承认,历史学家就把韩、魏、赵三国和另四个强国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后来由于互相兼并,小国逐渐消亡。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地图集,不得不一年画一张,共有二百多幅。公元前350年和262年各诸侯国的领土,大致如下面二图所示。其中以秦国和楚国的领土为最大。其次是燕国和赵国。就“七雄”而言,最弱小的,就是韩国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