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代皇帝,死后庙号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的皇帝。他亲眼看到了隋朝因皇帝荒淫无度而灭亡,因此他十分爱惜民力。?
那时候,唐朝并不富裕。但一些大臣却千方百计要讨好唐太宗,让他过奢侈的生活。为了在朝廷开廉洁的风气,唐太宗召集文武大臣,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君王靠的是国家,国家靠的是民众。搜括民脂民膏来奉养君王,好比拿身上的肉来充饥,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没命了。大抵君王贪图享受就要浪费财物,多消耗的财物靠加重赋税来补充,这怎能不招致百姓怨恨、国家危亡?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千万不要放纵自己!”?
对皇太子,李世民更是严加管教,从不松懈(xiè)。当听说皇太子不注意节俭,就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要知道耕种的艰辛,才能天天有饭吃;知道马的劳逸,而不用尽它的力气,你就能常常骑它。”?
作为一个开明的皇帝,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劝谏。?
有一天,唐太宗的侍从送了他一只玲珑活泼的小鹞(yào)鹰。他把它放在自己的手臂上逗乐,好玩极了。就在唐太宗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大臣魏徵(zhēng)跑进宫来见皇上。唐太宗只好把小鹞鹰藏到胸口的衣服里,谁知道精明的魏徵却早已看到了。不过,魏徵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汇报了要紧事情之后,他又跟唐太宗谈今说古,讲了许多天下兴亡的历史典故。魏徵滔滔不绝地说开来,这可把唐太宗给急坏了,因为他担心小鹞鹰会被闷死。但又怕失了皇帝的面子,不敢拿出来。一直等魏徵唠唠叨叨地说完之后,唐太宗才急忙取出来一看,这可爱的小宝贝早已闷死了。唐太宗开始很生气,但他冷静下来思索,才发觉了魏徵的良苦用心。皇上当以国事为重,岂能以小宠物为乐?从此,唐太宗更加信任魏徵,也更加注意听取大臣的意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唐太宗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他特别注重选拔人才。?
有一年,唐太宗下令文武百官,要他们上书朝廷,对国家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常郎常何是个书读得不多的武官,压根儿就写不出象样的奏章。回到家中,他吩咐自己的门客马周代笔写几条建议。马周就照令写了一道奏章给朝廷提了二十多条意见。?
第二天,常何上朝,把奏章呈给唐太宗。唐太宗仔细看完后,捋了捋胡须,高兴得连声称赞:“切中时弊,颇有见地啊!”但当他回过头来一看这五大三粗的常何,便皱起了眉头,“常何呀,常何,你怎么一下子变得满腹经纶了?”常何只好老老实实交待说:“启禀皇上,这奏章是我家门客马周代写的。”唐太宗求贤若渴,马上说:“既然是这么有才华的人,还不快快召来见我。”?
说罢,唐太宗就立即派人去常何家中,召马周进宫。使者刚走,唐太宗就急起来了,又派人催促。他一连四次派人去催,一直等到马周进了宫才放心。一见面,唐太宗就跟马周谈起了国家大事。对马周提出的真知灼见,唐太宗自是赞口不绝。他认为,马周的确是一位志气见识都高人一筹的才子。虽然马周出身贫寒,但唐太宗仍委以监察御史的重任。
马周上任后,不断地给唐太宗提出一些重要的建议,帮助唐太宗整顿吏治。唐太宗十分器重马周,他经常说:“马周要是隔几天不给朝廷上书提意见,我心里就不踏实。”?
由于唐太宗治国有方,在他统治时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段太平盛世,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
本篇成语解释:?
1.【语重心长】:yǔ zhòng xīn cháng 言辞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2.【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波浪滚滚流动,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3.【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 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饱学而有处理大事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