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年),字则平,洛阳人,北宋初大臣,历任枢密使、宰相等职。??
北宋初年,赵普担任宰相。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声名并不十分显赫,但他办事认真负责,很有谋略,宋太祖十分信任他,经常向他征求意见。?
有一次,赵普发现了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就写了一份奏疏给宋太祖,推荐这个人担任官职。宋太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奏疏(shū),认为这不过是一般的赞扬别人的好话而已,就没有理会赵普的建议。赵普并不灰心。他想,宋太祖一定是认为这个人的才能一般,才不肯任用。于是他写了一份更长的奏疏,把这个人做过的一些具体事情都详细地向宋太祖说清楚。宋太祖看了一下奏疏,有些动心了,他答应过几天再考虑考虑。?
朝廷里还有一位宰相,他由于没有什么才能,得不到宋太祖的信任,对赵普十分忌恨。当他知道这件事后,就悄悄地来到宫中,对宋太祖说:“现在赵普的权力很大,做什么事情都把我们这些大臣摆在一边。他向皇上推荐人才是假,培植自己的亲信才是真,皇上可千万要小心这个人。”
宋太祖听了非常担忧,他想当初是部下们将黄袍披在我身上,才使我夺了别人的皇位。赵普会不会仿效我,暗地里想篡(cuàn)夺皇位?他于是派人告诉赵普,说赵普推荐的这个人不能用。
赵普不知道内情,以为皇上没真正了解这个人的才干才决定不用的。于是他马上拿起笔,写出一份奏疏,并一连修改了五遍,使奏疏既简短精练,又讲明了道理。赵普满怀信心地带上奏疏,又去宫中见宋太祖。宋太祖拿奏疏一看,发现说的还是原来的那件事。他顿时火冒三丈,说:“赵普啊,赵普,你就没有其他事情向我汇报的吗?”赵普回答说:“臣以为这个人确实是难得的人才,皇上要是不肯用他,以后会后悔的。”宋太祖听了,更是火上浇油。他拿起奏疏,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赵普并不介意,神情自若地弯下腰去,从地上把碎片一张一张地拾起,揣(chuāi)在怀里回去了。回到家中,他拿来浆糊,细心地把一张张碎片贴好。
第二天,赵普又把这份粘贴得整整齐齐的奏疏,呈送到宋太祖面前。宋太祖看见赵普三番五次地碰钉子还这样耐心,十分感动。心想,赵普一定是发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他这样做确是一心为国家着想,而不是为自己培植亲信。于是,宋太祖温和地问:“你这样不避嫌(xián)疑,坚持自己的意见,原因是什么?”赵普说:“这个人品德高尚,志向高远,办事有方,精明干练,我感到自己也不如他,所以,才不厌其烦地向皇上推荐,就是想朝廷有更多的人才。”宋太祖终于接受了赵普的建议,任命那个人担任了重要的官职。赵普这才满意地离去。这个人上任后,果然不孚众望,办事机智果断,为朝廷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宋太祖得知这些后,又提拔了那个人。这件事使宋太祖从内心深深地敬佩赵普举人唯贤、坚持正确意见的可贵品质。
以后,只要是赵普推荐的人才,宋太祖都不再推诿(wěi),立即委以重任。赵普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人才,而自己却多次向朝廷提出告老还乡。几年后,他如愿回到家中养老,一直活到七十一岁才去世。??
《宋朝事实类苑》??
本篇成语解释:?
1.【抛头露面】:pāo tóu lù miàn 旧指妇女在大庭广众中出头露脸。后亦泛指人在公开场合露面。?
2.【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g 形容十分生气。?
3.【火上浇油】:huǒ shàng jiāo yóu 比喻使人更加恼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
4.【三番五次】:sān fān wǔ cì 形容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