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盘,卖大蒜
作者:金曾豪 时间:2020-02-14 04:45 字数:3282 字

自从来了大冯,这幢公寓楼热闹了不少。本来彼此不相往来的,如今开始有了些往来。谁家炒菜时发现缺少什么调料,就会去邻家借一点儿应急。邻居之间实在是应当有这种日常性的联系的。人和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就是这么一针一线地联系起来,一撮盐一勺油地热络起来的。

当然,在这幢楼里,有两个家庭还是不参与这种联络的:402的林家和202的梅家。林先生对人还算和气,只是他太讲究卫生,别人不好意思去麻烦。梅宾馆则是整天冷着一张脸,谁也不理睬的,所以别人也不愿意理他。

大冯现在可以偶尔玩玩“打算盘,卖大蒜”这种游戏了。

这是葫芦湾这类小镇上孩子们常玩的游戏,就是用自制的小秤模仿生意人称东西、算价钱。称的东西不一定是大蒜,有什么称什么好了。

大冯第一次想起来玩,是妈妈让他给邻居们送真的大蒜那一次。大蒜是大冯妈妈从江西九江带回来的土特产。把那种大蒜种在花盆里长出的蒜叶片儿特别香,洒在汤里面真是一级了。大冯从他的“好东西”箱子里找出久已不用的小盘秤来,在楼道里朗声叫开了:“打算盘,卖大蒜喽!打算盘,卖大蒜喽……”正是吃晚饭之前那段时间,楼里的人大多回到家里了。

第一个开门的是501的刘铃。她知道这是一个传统游戏。刘铃接应道:“买大蒜呐!买大蒜呐!”大冯就到了501门口,不问对方买多少,把一个蒜头放在用瓶盖做的秤盘里,跷着指头移动着用一枚核桃做的秤砣,神情专注得不得了。小秤终于平衡了,大冯就报出斤两来:“一戳天喽!五斤一两翘噢!”秤杆是筷子做成的,上面随意地画了一些符号,竟把一个蒜头秤出了五斤一两,笑死人!

刘铃问:“一斤多少钱?”

大冯说:“一斤十元钱。”

刘铃知道得还价:“太贵噢,人家都买五元一斤的。”

大冯见对方挺懂游戏规则的,来劲了,说:“你看看我这是什么货,一分价一分货噢!”

刘铃说:“那也不能这么野,六元一斤可以了。”

两人讨价还价玩了半天嘴皮子,最后定为每斤一元五。

大冯怕算起来麻烦,就主动让一点儿,按每斤一元算拉倒了。买家收下蒜头,却并不真的付钱,随便找个纸片给卖家就可以了。

刘铃撕了一页日历给大冯,大冯还了一角纸算是找零。

一笔生意就算做成了。

一个个家门打开了,大伙儿对楼道里的生意挺感兴趣的。

大冯又吆喝起来:“开门生意做过喽,打算盘,卖大蒜喽……”

辛迪想借一个电子计算机给大冯,大冯不要,说有本事的生意人都是心算的。

曹可以“付款”时给了一张卫生纸,大冯不收,说这不是钱,不买蒜就算了。曹可以没办法,就去杂志里胡乱撕了页纸来充数。大冯顶真呢,还是不收,说哪能有三角形的钱啊。那杂志上恰好印着一个大大的“法”字,曹可以就说这是法郎,法郎就是三角形的,懂不懂?大冯就收下了。这一下把辛迪和刘铃都逗笑了。他们一笑,曹可以和大冯也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有了孩子们的笑声,楼道里可就热闹了。这新村、这水泥大楼才真正有了“村”和“家”的气氛了。

大冯也去梅丽家卖大蒜。

因为梅丽已经看过这种游戏了,也就买了一个蒜头。

等她一拿起蒜头,大冯就嚷道:“当心!蒜头很臭的噢。”

梅丽说:“这是你卖的东西,要臭你先臭。”

大冯说:“拿蒜头的是臭女孩。”

梅丽说:“你才是臭男孩!”大冯不记仇,特别不记女孩子的仇。大冯临走还教梅丽怎么掰开蒜瓣种在花盆里。

大冯没去402林家卖大蒜。林先生太讲卫生了,去那儿肯定招他嫌。

过了些日子,大冯妈妈又从九江回来了,又带回来一些大蒜头,大冯就又卖起了大蒜。走到四楼,大冯意外地看见402林家的门开着,而且林先生就站在门口,手里也没拿小拖畚。大冯加快脚步越过402,径往五楼去。

冷不防,林先生开口了:“大冯,大冯,是不是卖大蒜啊?”大冯站定了,不知怎么回答。

林先生说:“我也买大蒜呢。大冯,进来,进屋来。”大冯条件反射地看看自己的脚板,不知怎么办。

林先生让过一步,说:“进来啊,不要脱鞋的。”林先生今天怎么了?大冯疑惑着,还是不敢进门,说:“就在门口卖好了。”林先生说:“那好,那好。”

大冯秤了一个大蒜,也没朗声计算,就说是十元钱。大冯觉得和林先生之间还是隔着什么东西,玩不起来的。

林先生看出小家伙是在敷衍他,打起精神来,朗声道:“饶一饶喽,饶一饶喽。”“饶一饶”是方言,“添一点儿”的意思。

大冯就饶了一瓣蒜。

林先生又来了:“一饶秤,二饶人,再饶一饶。”

大冯又饶一瓣蒜。

林先生还是不过门,朗声道:“饶头要饶三呐!”

这一下,大冯认定林先生是玩过这种游戏,而且是真想玩的,便来了兴致,朗声道:“上船不上山,饶二不饶三!”

林先生道:“生意要饶三,不饶猪头三!”

大冯笑起来,林先生也笑起来。这么一笑,就把两人之间隔着的那层东西笑破了。这可真是有点儿怪呢!

大冯说:“林伯伯,原来你知道这么玩啊!”

林先生说:“我小时候也玩过这个。我们家在何村,是个小镇,小孩子都有会玩这些耍嘴皮子的游戏。进来吧,不要脱鞋子的。”

大冯进了屋,真就没脱鞋,眼光一扫就看到了那个方方扁扁的人体磅。

林先生看出大冯的意图,说:“想称一下是不是?称称看,二斤半。不信你试试。”

大冯走过去跪在磅秤上。他还是怕弄脏林先生的东西。林先生说:“怎么跪着?踩上去好了,二百斤也不怕。”大冯看看林先生,林先生的眼光坦坦荡荡的,不像在说反话。咦,林先生今天到底怎么啦?怎么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林先生付的大蒜“钱”是一张漂亮的卡片,上头还系着一根黄色的丝带,闻一闻,还有点香。原来是个书签。这可不是游戏规则。

按照游戏规则,林先生说:“钱正巧,不用找。”他发现自己竟把这个游戏全回忆起来了。

大冯走出大门了,林先生又把大冯叫住。林先生忽然想到大冯也许能帮他一个忙。是的,有一件麻烦的事已经折磨他好多天了。

因为林先生太讲究卫生,林家夫妻之间常常发生摩擦。这一回,夫妻俩吵得挺厉害,林阿姨一赌气就回了娘家。这几天,林先生一个人在家里想了好多事,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确实有许多事做得太过分了,感到挺后悔的。既然错的是自己,林先生就几次登门去请妻子回家,却遭到了拒绝。林阿姨连话都不愿意和林先生讲。这一回,林阿姨是真的生气了。

林先生想请大冯去林阿姨那儿“卖大蒜”,竟然指望用这个办法让妻子回心转意。这样的怪念头,恐怕只有林先生这样的书呆子才会想得出来。

大冯听说“卖大蒜”可以让林阿姨回心转意,一口答应了。同样,这种事恐怕只有大冯这样古道热肠的天真孩子才肯答应下来。

林先生带着大冯打的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端。林阿姨娘家住在一幢沿街公寓的四楼。

按照林先生的设计,大冯独自上楼按响了402室的门铃:叮咚!叮咚!

来开门的正是林阿姨。

“林阿姨!”大冯叫得非常响亮。

林阿姨吃了一惊:“你?啊?大冯!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林阿姨看看大冯的身后——楼道里空荡荡的,没有别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冯笑得一派天真:“林阿姨,瞧,这是什么?”

林阿姨注意到了大冯手里的玩具秤,更是弄不懂了:“你这是……”

大冯朗声道:“打算盘,卖大蒜噢!”

林阿姨愣住了。

大冯又喝一声:“打算盘,卖大蒜喽!”从口袋里拿来出一个蒜头来放在秤盘里,翘起小手指来打秤砣儿。

这一下,林阿姨才想起来了。林阿姨也是在小镇上度过的,是知道这种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的,可是,这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会来这里跟自己玩过家家呢?

大冯见林阿姨还是愣着,催促道:“林阿姨,你怎么不说饶一饶啊?是不是忘记了?你该说饶一饶,你说吧。瞧,秤杆翘上天啦!”

在玩得一本正经的孩子面前,不知怎么的,林阿姨不好意思再考究别的,就说:“饶一饶。再饶一饶。”

大冯装出为难的样子,搔搔头皮,说:“哎呀,亏本生意怎么做噢?”

林阿姨说:“买蒜三饶头,不饶要倒霉……”话没说完,林阿姨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时候,在那个叫何市的小镇上,她和林先生(当时还是个怕难为情的小男孩)他们一帮小伙伴是常玩这些游戏的。林阿姨笑着又不笑了,想起这可能是丈夫搞的小把戏,就去楼窗口往下张望——果然看见丈夫孤苦伶仃地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

林阿姨哭笑不得地叹一声:“哎呀,这个书呆子啊!”

大冯说:“是林伯伯叫我来这儿的。”

林阿姨说:“你啊,真是个老实孩子。”

大冯说:“林伯伯叫我问你的,你什么时候回家?”林阿姨没说话,蹲下去,两只手捧住大冯的脑袋,摇一摇,又摇一摇。林阿姨真想在大冯汗涔涔的脸颊上亲一亲。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