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清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大诗人,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不畏权贵,才气纵横。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素有“诗仙”之称。但是,他还是一个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的人,下面给大家讲一个这方面的故事。?
天宝元年,李白一个人赴京赶考。那时的考官是太师杨国忠,监考官是宦官高力士。这两个人贪赃枉法,谁要是不送厚礼,那么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别想考试合格。但李白偏偏不信这一套,他连一文钱也不送。?
考试那天,李白下笔如有神,很快就交了卷,满怀信心地出了考场。杨国忠冷笑着说:“这样的书生,只能给我磨磨墨!”高力士听了,又故意大声补充了一句:“哼!磨墨,他还不够资格呢。我看啊,他顶多只能给我脱靴子!”李白只当没有听到,出了考场。?
一年后的一天,有位番(fān)国使者来大唐王朝送交国书。但那番书竟然没有一个大臣认得,唐玄宗很是生气,斥责道:“真是白养了你们这些人,连一份番书都不认得,气死我了!” 他下了命令,三天之内,如果没有人认得番书,文武官员一律停发俸禄(fèng lù);六日之内还没有人认得,全部罢官;九日之内仍然没人认得的话,统统问罪!
满朝文武官员这个急啊,都坐立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们到处打听,但问遍京城,竟没有人认得。后来不知谁听说李白会读番书,这下好了,他们像抓到了救命草,马上派人到处找李白。?
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一喝酒,就会诗兴大发,好的诗作像泉水般涌上来,有人称他是“斗酒诗百篇”,可见不假。?
这时,李白正在一个酒店里开怀畅饮。忽然,几个人将醉意蒙眬的他扶上马背,匆匆向皇宫奔去。?
到了皇宫以后,唐玄宗命令他马上读番书,他二话不说,马上朗读起来。然后他对唐玄宗说:“这个番国要我们割让给它176个城池,如不答应,他们就要兴兵杀来。”?
唐玄宗一听,不由怒火中烧,他当即命令李白起草一份用番文写成的诏书,给那个番国以严厉的警告。桌子马上被摆好了,皇帝又赐了几杯美酒给李白喝,但三杯酒下肚以后,李白仍然迟迟不动笔。?
唐玄宗十分不解,忙问:“你平时文思敏捷,今天为什么迟迟不动笔呢?”?
李白起身奏明皇上说:“我听说宰相杨国忠很善于磨墨,想请他在此露一手。如果他磨墨的话,我意气才高,才能代皇上起草诏书,又不辱使命!”唐玄宗只急着要对付番国,哪里顾得许多,马上命令杨国忠给李白磨墨。杨国忠气得要死,但皇上的命令又不能违抗,只得忍气吞声,为李白磨起墨来。?
李白提起了笔,恰巧这时,他看见高力士正站在旁边,便把脚向他一伸,说:“麻烦帮个忙,帮我把靴脱了。”高力士吃了一惊,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又怕唐玄宗生气,只得乖乖地帮李白脱下了靴子。?
李白见状,微微一笑,提笔一挥而就,很快就把诏书写好了。唐玄宗听李白读了一遍以后,觉得写得很好,当场赏给他许多金帛(bó)和御酒。?
从此,李白不畏权势,大胆狂放的名气更大了,人们纷纷称赞他,说他不愧是“诗仙”。? 《唐书》(卷220)
《旧唐书·文苑传》(卷190)
本篇成语解释:
1.【贪赃枉法】:tān zāng wǎng fǎ 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2.【坐立不安】:zuò lì bù ān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形容心情不安或烦躁的神态。
3.【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形容因有顾忌,受了气也不敢发作。
4.【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