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浪子好学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20-05-15 05:02 字数:1193 字

皇甫谧(shì 公元214年—公元282年),魏晋时期作家、医学家,字士安,自号玄晏(yàn)先生,安定朝那(甘肃平凉)人,所编《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皇甫谧是西晋人,从小被过继给他的叔父,叔父叔母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不久后叔父死了,叔母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可皇甫谧从小就贪玩,不爱学习,屁股像猴屁股似的,坐不得板凳,看见书就头疼。到了二十多岁,皇甫谧还跟街上一群无赖子弟混在一起,一会儿用弹弓打鸟,一会儿偷隔壁王大伯家的桃子吃,不务正业,周围的人见了他都直摇头,说:“这个皇甫谧算是完了!”

皇甫谧的叔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虽然皇甫谧在外面很野,在家中却是一个孝子,每当在外面弄了点好吃的东西,他总要带回来给叔母吃。

一天,皇甫谧又玩得一身臭汗,兴冲冲地跑回家,刚踏进门槛,他就喊:“妈,看我给您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没人回答。

皇甫谧走进里屋,见叔母躺在床上,直抹眼泪,便急忙跑过去,把从外面带回来的礼物打开,说:“妈,您哭什么呀,您是不是不舒服?您看我带什么来了?荔枝!这可是南方才有的好东西呀!”

叔母擦干眼泪,推开荔枝,语重心长地对皇甫谧说:“你对我孝顺,这我知道,可是只是给我好吃的,还不是真正的孝顺啊!孩子,你二十多了,还不好好学习,怎么能令我心安呢?”

皇甫谧一声不吭,蹲(dūn)在那儿用指甲在地上划着圈。

叔母叹了口气,又接着说:“我知道,你嫌我烦。不过,我还是要说。从前孟子的母亲接连搬家三次,择邻教子;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曾子就特地杀了猪给孩子吃,以身教子,表示不骗孩子。你这样不争气,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或者是我没有以身作则、教育无方吗?你自己应该知道,提高修养、勤奋学习,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都二十多了,也长大了,如果还是这样,你的事我以后就不管了。”

叔母越说越难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叔母的一席话使皇甫谧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触动,他决定痛改前非,立志向学,不辜负老人家的希望。

于是他将行李搬到乡下,跟随一个叫席坦的老师学习。他一面从事农田劳动,自己养活自己,一面勤奋读书。下地干活时他都带着书籍,累了就坐在田埂(gěng)上读书。

浪子回头金不换。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皇甫谧成了远近闻名的学者,后来他又醉心于医学,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医学家。

《晋书·皇甫谧传》

本篇成语解释:

1.【不务正业】:bù wù zhèng yè  务:从事。不从事正当的职业。现也比喻不注重职务范围内的事。

2.【语重心长】:yǔ zhòng xīn cháng  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3.【痛改前非】:tòng gǎi qián fēi  痛:彻底;非:过错。彻底改正以前的过错。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