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西晋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天性聪慧,勤奋好学,清廉正直,交友不苟(gǒu),官至御(yù)史大夫(监察百官的官员)。
前面我们讲到了许多大学者少年时期刻苦求学的故事,他们大都家庭贫寒,无钱买灯油和书笔,但他们都克服了困难。现在,我们再来讲一个贫苦的穷孩子怎样在冬天读书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孙康的小孩。
孙康小时候可聪明了,三岁时就能识字念书,但因家境贫寒,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他是家中长子,和父亲共同承担着家庭的重任,白天要干活挣钱养家,没有时间读书。到了晚上,干了一天活的孙康累得是精疲力尽,但一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如不好好学习,就太可惜了,这样迟早会成为没有知识、没有学问的庸(yōng)人。想到这里,孙康便点上油灯,翻开书本读了起来,几页书读下去,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先前的疲乏和睡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白天干活,晚上点上油灯看书,孙康觉得自己生活得很有意义。
可好景不长,由于晚上看书看到很晚,油就用得特别多,有时候,一个晚上下来,灯里油就耗没了。古时候,油特别贵,这样下去,一个月得多花几十个铜子儿,看到父母亲日益苍老的面容,他实在是不忍心多花去这几十个铜子儿。
怎么办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冬天来了。
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早。这天晚上,孙康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上了床。躺在床上,他心里仍默念着刚才读过的段落,念着,念着,忽然看见窗外透进几道白光。
“咦,今天天怎么亮得这么早啊?”
他连忙起床,穿好衣服,打开门一看,嗬,好大的一场雪呀!树枝上、田野里、屋顶上都披着一层厚厚的银装。雪飘飘洒洒地从天上落下来,静静的,悄悄的,无声无息。
好一幅雪夜图!
他忘情地在雪地里走着,雪在脚下咯吱咯吱直响,雪光也有些刺眼。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现:“雪光这么强,我为什么不就着雪光看书呢?”
他连忙跑进屋搬出一张小凳子、拿上书,穿上棉衣又披上棉被。借着雪光打开书一看,啊,出人意料的清晰,雪光甚至比油灯还亮呢!他兴奋极了,借着雪光忘情地看起书来。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孙康披着棉被还觉得冷飕(sōu)飕的,可他一点儿都不怕。他跺了跺脚,哈了哈口里的热气,搓了搓手,就又埋头看了起来。
从此以后,凡是下雪天,孙康总是不失时机地映雪读书,既顾不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夜以继日地读到天亮。
皇天不负有心人,由于孙康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晋书·孙康传》《尚友录》
本篇成语解释:
1.【精疲力尽】:jīng pí lì jìn 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2.【出人意料】:chū rén yì liào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无影无踪】:wú yǐng wú zōng 一点儿影子、一点儿踪迹也没有。